大乘起信論卷上(實叉難陀譯)

關燈
得故。

    此二差别複各二種。

    一增行緣。

    二入道緣。

     平等緣者。

    謂一切諸佛及諸菩薩。

    以平等智慧平等志願。

    普欲拔濟一切衆生。

    任運相續常無斷絕。

    以此智願熏衆生故。

    令其憶念諸佛菩薩。

    或見或聞而作利益。

    入淨三昧随所斷障得無礙眼。

    于念念中一切世界平等現見無量諸佛及諸菩薩。

    此體用熏複有二别。

    一未相應。

    二已相應。

    未相應者。

    謂凡夫二乘初行菩薩。

    以意意識熏。

    唯依信力修行。

    未得無分别心修行。

    未與真如體相應故。

    未得自在業修行。

    未與真如用相應故。

    已相應者。

    謂法身菩薩得無分别心。

    與一切如來自體相應故。

    得自在業與一切如來智用相應故。

    唯依法力任運修行。

    熏習真如滅無明故。

    複次染熏習。

    從無始來不斷成佛乃斷。

    淨熏習。

    盡于未來畢竟無斷。

    以真如法熏習故。

    妄心則滅法身顯現。

    用熏習起故無有斷。

     複次真如自體相者。

    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

    非前際生非後際滅常恒究竟。

    從無始來本性具足一切功德。

    謂大智慧光明義。

    遍照法界義。

    如實了知義。

    本性清淨心義。

    常樂我淨義。

    寂靜不變自在義。

    如是等過恒沙數非同非異不思議佛法無有斷絕。

    依此義故名如來藏。

    亦名法身。

     問上說真如離一切相。

    雲何今說具足一切諸功德相。

     答雖實具有一切功德。

    然無差别相。

    彼一切法皆同一味一真。

    離分别相無二性故。

    以依業識等生滅相。

    而立彼一切差别之相。

    此雲何立。

    以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分别。

    以不覺故分别心起見有境界。

    名為無明。

    心性本淨無明不起。

    即于真如立大智慧光明義。

    若心性見境則有不見之相。

    心性無見則無不見。

    即于真如立遍照法界義。

    若心有動則非真了知。

    非本性清淨。

    非常樂我淨。

    非寂靜。

    是變異不自在。

    由是具起過于恒沙虛妄雜染。

    以心性無動故即立真實了知義。

    乃至過于恒沙清淨功德相義若心有起見有餘境可分别求。

    則于内法有所不足。

    以無邊功德即一心自性。

    不見有餘法而可更求。

    是故滿足過于恒沙非異非一不可思議諸佛之法無有斷絕。

    故說真如名如來藏。

    亦複名為如來法身。

     複次真如用者。

    謂一切諸佛在因地時發大慈悲。

    修行諸度四攝等行。

    觀物同已普皆救脫。

    盡未來際不限劫數。

    如實了知自他平等。

    而亦不取衆生之相。

    以如是大方便智。

    滅無始無明證本法身。

    任運起于不思議業。

    種種自在差别作用。

    周遍法界與真如等。

    而亦無有用相可得。

    何以故。

    一切如來唯是法身。

    第一義谛無有世谛境界作用。

    但随衆生見聞等故。

    而有種種作用不同。

     此用有二。

    一依分别事識。

    謂凡夫二乘心所見者是名化身。

    此人不知轉識影現。

    見從外來取色分限。

    然佛化身無有限量。

    二依業識。

    謂諸菩薩從初發心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名受用身。

    身有無量色。

    色有無量相。

    相有無量好。

    所住依果亦具無量功德莊嚴。

    随所應見無量無邊無際無斷。

    非于心外如是而見。

    此諸功德皆因波羅蜜等無漏行熏及不思議熏之所成就。

    具無邊喜樂功德相故亦名報身。

    又凡夫等所見是其粗用。

    随六趣異種種差别。

    無有無邊功德樂相名為化身。

    初行菩薩見中品用。

    以深信真如故得少分見。

    知如來身無去無來無有斷絕。

    唯心影現不離真如。

    然此菩薩猶未能離微細分别。

    以未入法身位故。

    淨心菩薩見微細用。

    如是轉勝乃至菩薩究竟地中見之方盡。

    此微細用是受用身。

    以有業識見受用身。

    若離業識則無可見。

    一切如來皆是法身。

    無有彼此差别色相。

    互相見故。

    問若佛法身無有種種差别色相。

    雲何能現種種諸色。

     答以法身是色實體故。

    能現種種色。

    謂從本已來色心無二。

    以色本性即心自性。

    說名智身。

    以心本性即色自性。

    說名法身。

    依于法身。

    一切如來所現色身。

    遍一切處無有間斷。

    十方菩薩随所堪任随所願樂。

    見無量受用身無量莊嚴土各各差别。

    不相障礙無有斷絕。

    此所現色身一切衆生心意識不能思量。

    以是真如自在甚深用故。

     複次為令衆生從心生滅門入真如門故。

    令觀色等相皆不成就。

    雲何不成就。

    謂分析粗色漸至微塵。

    複以方分析此微塵。

    是故若粗若細一切諸色。

    唯是妄心分别影像實無所有。

    推求餘蘊漸至刹那。

    求此刹那相。

    别非一無為之法。

    亦複如是。

    離于法界終不可得。

    如是十方一切諸法應知悉然。

    猶如迷人謂東為西方實不轉。

    衆生亦爾。

    無明迷故謂心為動而實不動。

    若知動心即不生滅。

    即得入于真如之門。

     大乘起信論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