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情場戰場
關燈
小
中
大
這天早上,天還末亮,卻桓度已起身練劍,他這習慣,數年來風雨不改。
那日在長江巨舟騰蛟上和襄老一戰,他知道自己造詣尚差一步,若非襄老因夏姬而露出心靈上的空隙,戰果将是完全兩樣;而且襄老雖敗卻受傷不重,所以他若不能在劍術上得到突破,未來對上襄老時,勝敗殊難逆料。
何況還有更勝於襄老和他父親,被譽為荊楚第一高手的囊瓦,所以這些年來他潛心劍道,希望能更上一層樓,使複仇更有把握。
無論如何,他的劍術比之往日大是不同。
尤其是他自然而然地把孫武兵書的精義,運用在生活的每一方面,特别在劍術上面,更使他把兵法劍法融會貫通,另成一家。
當初由卻氏山城逃出時,卻桓度曾把劍法應用于兵法上,現在他又把兵法用于劍法上,二者水乳交融,相輔相成。
他把阖闾賜贈的寶劍緊握手上,這劍被他定名為鐵龍,紀念了在無可奈何下随孫武同被埋在黃土下的銅龍。
“鐵龍”在後院廣闊的空間内渾然飛舞,精芒閃現,畫出一條又一條縱橫交錯的軌迹,天地間一片肅殺。
孫武的兵法帛書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卻桓度心想:劍法不也正是如此,長劍進退,便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例如孫武在虛實篇中提出:“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 無形無聲,敵人窺探不出形迹,神妙處便像毫無一絲可供敵人察聽的軌迹,因此能将對手操縱於股掌之上。
這不也是劍術的無上法則嗎?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行千裡而不勞,行于無人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 乘虛而入,正是劍術的精義。
所以“故善攻名,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也。
” 就因為這種幻變莫測,虛實難言,才可以達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使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 用諸于劍術之上就是運劍快時有如疾風,慢時舒緩如森林舒柔擺舞,狂攻時若似烈火熊燒,靜止時宛如山嶽峙立。
使對手如陰天時難測天變,變時卻如雷霆閃電,不及掩耳。
卻桓度一聲長嘯,兵法劍法合為一道,“鐵龍”倏止,卓立院中,周圍的落葉還在空中被劍氣牽引得狂舞不止。
不動如山的劍手,與亂動飛繞的樹葉,成為奇詭的對比。
一個親兵在這時遞上一件用絲綢包裹着的簡書。
絲綢淺绛色,帶着點香氣,使人聯想到投書的是名女子。
絲綢上寫着孫武将軍親啟。
卻桓度心中一動,問道:“是誰送來的?”親兵答道:“今早守門的衛兵作例行的啟門時,見到大門前的階梯頂放了此物。
” 卻桓度待親兵離去後,把包裹的絲綢拆去,裡面原來是個竹簡編成的簡書。
簡上畫了幾幅圖畫,第一幅晝了一輛馬車,一個沒有面目的男子,把一個沒有面目的女子抱了出來。
第二幅男子挾着女子,奔往一個樹林,天上一彎明月。
第三幅那一男一女躲在樹上,樹下還有幾個持着兵器的人。
第四幅是江上一條大船。
卻桓度心中激動,壓抑着的感情,像洪水一樣爆發出來。
這些圖畫,當然出自夏姬手筆。
他知道巫臣在大前天,啟程往吳都東面一個地方為吳人選取制造戰車的木料,看來夏姬并沒有随他前往,藉着這個良機,來找自己。
他為了家族的仇恨,不得不放棄自己心愛的女人,那種痛苦如毒蛇一樣噬咬着他的心。
他大口地喘氣,突然一隻手輕柔地撫在他雄偉的背上。
卻桓度轉頭一看,見到夷蝶清麗的面孔,充滿了擔憂和焦慮。
夷蝶有點慌張,一副不知如何是好的樣子,因着卻桓度的失常,使她不知所措了。
她本來是個有膽有色的奇女子,因為太過關注這個心上人,反而亂了方寸。
卻桓度很快把情緒穩定下來,向夷蝶微笑道:“蝶兒,為什麽這麽早起來?”他不加解釋反而提出問題,正是不想夷蝶繼續追問他。
夷蝶面上神色迷惑,心不在焉地答道:“我想看你練劍。
” 卻桓度一手抄起夷蝶的蠻腰,往内宅走去,另一隻手順便将簡書納入懷裡。
他決定看完書上的時間地點,即把竹簡徹底毀掉。
他将會不惜任何手法,保持他和夏姬間的密,僅管像夷蝶這樣親近的人,也得将她瞞過。
若這秘密一旦給人揭破,将是前功盡棄的後果。
他絕對不能容許這個情況出現。
他考慮過不去赴約,卻怕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一個飽受相思之苦的女人,在情緒失常下,後果将更不堪設想。
想到這,卻桓度心内絞痛。
同一時閑在卻桓度的将軍府外。
舒雅單獨一人,全身武裝,身上配着當時鑄造技術的頂尖
那日在長江巨舟騰蛟上和襄老一戰,他知道自己造詣尚差一步,若非襄老因夏姬而露出心靈上的空隙,戰果将是完全兩樣;而且襄老雖敗卻受傷不重,所以他若不能在劍術上得到突破,未來對上襄老時,勝敗殊難逆料。
何況還有更勝於襄老和他父親,被譽為荊楚第一高手的囊瓦,所以這些年來他潛心劍道,希望能更上一層樓,使複仇更有把握。
無論如何,他的劍術比之往日大是不同。
尤其是他自然而然地把孫武兵書的精義,運用在生活的每一方面,特别在劍術上面,更使他把兵法劍法融會貫通,另成一家。
當初由卻氏山城逃出時,卻桓度曾把劍法應用于兵法上,現在他又把兵法用于劍法上,二者水乳交融,相輔相成。
他把阖闾賜贈的寶劍緊握手上,這劍被他定名為鐵龍,紀念了在無可奈何下随孫武同被埋在黃土下的銅龍。
“鐵龍”在後院廣闊的空間内渾然飛舞,精芒閃現,畫出一條又一條縱橫交錯的軌迹,天地間一片肅殺。
孫武的兵法帛書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卻桓度心想:劍法不也正是如此,長劍進退,便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例如孫武在虛實篇中提出:“微乎微乎,至于無形;神乎神乎,至于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 無形無聲,敵人窺探不出形迹,神妙處便像毫無一絲可供敵人察聽的軌迹,因此能将對手操縱於股掌之上。
這不也是劍術的無上法則嗎?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
行千裡而不勞,行于無人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 乘虛而入,正是劍術的精義。
所以“故善攻名,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也。
” 就因為這種幻變莫測,虛實難言,才可以達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使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 用諸于劍術之上就是運劍快時有如疾風,慢時舒緩如森林舒柔擺舞,狂攻時若似烈火熊燒,靜止時宛如山嶽峙立。
使對手如陰天時難測天變,變時卻如雷霆閃電,不及掩耳。
卻桓度一聲長嘯,兵法劍法合為一道,“鐵龍”倏止,卓立院中,周圍的落葉還在空中被劍氣牽引得狂舞不止。
不動如山的劍手,與亂動飛繞的樹葉,成為奇詭的對比。
一個親兵在這時遞上一件用絲綢包裹着的簡書。
絲綢淺绛色,帶着點香氣,使人聯想到投書的是名女子。
絲綢上寫着孫武将軍親啟。
卻桓度心中一動,問道:“是誰送來的?”親兵答道:“今早守門的衛兵作例行的啟門時,見到大門前的階梯頂放了此物。
” 卻桓度待親兵離去後,把包裹的絲綢拆去,裡面原來是個竹簡編成的簡書。
簡上畫了幾幅圖畫,第一幅晝了一輛馬車,一個沒有面目的男子,把一個沒有面目的女子抱了出來。
第二幅男子挾着女子,奔往一個樹林,天上一彎明月。
第三幅那一男一女躲在樹上,樹下還有幾個持着兵器的人。
第四幅是江上一條大船。
卻桓度心中激動,壓抑着的感情,像洪水一樣爆發出來。
這些圖畫,當然出自夏姬手筆。
他知道巫臣在大前天,啟程往吳都東面一個地方為吳人選取制造戰車的木料,看來夏姬并沒有随他前往,藉着這個良機,來找自己。
他為了家族的仇恨,不得不放棄自己心愛的女人,那種痛苦如毒蛇一樣噬咬着他的心。
他大口地喘氣,突然一隻手輕柔地撫在他雄偉的背上。
卻桓度轉頭一看,見到夷蝶清麗的面孔,充滿了擔憂和焦慮。
夷蝶有點慌張,一副不知如何是好的樣子,因着卻桓度的失常,使她不知所措了。
她本來是個有膽有色的奇女子,因為太過關注這個心上人,反而亂了方寸。
卻桓度很快把情緒穩定下來,向夷蝶微笑道:“蝶兒,為什麽這麽早起來?”他不加解釋反而提出問題,正是不想夷蝶繼續追問他。
夷蝶面上神色迷惑,心不在焉地答道:“我想看你練劍。
” 卻桓度一手抄起夷蝶的蠻腰,往内宅走去,另一隻手順便将簡書納入懷裡。
他決定看完書上的時間地點,即把竹簡徹底毀掉。
他将會不惜任何手法,保持他和夏姬間的密,僅管像夷蝶這樣親近的人,也得将她瞞過。
若這秘密一旦給人揭破,将是前功盡棄的後果。
他絕對不能容許這個情況出現。
他考慮過不去赴約,卻怕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一個飽受相思之苦的女人,在情緒失常下,後果将更不堪設想。
想到這,卻桓度心内絞痛。
同一時閑在卻桓度的将軍府外。
舒雅單獨一人,全身武裝,身上配着當時鑄造技術的頂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