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健。
欲令人承事畏敬之。
複不畏敬天地神明日月。
亦不可教令作善。
不可降化。
自偃蹇常當爾。
亦複無憂哀心。
不知恐懼之意。
憍慢如是天神記之。
賴其前世宿命頗作福德小善扶接營護助之。
今世作惡盡儩諸善日去。
見惡追之。
身獨空立無所複依受重殃讁壽命終身衆惡繞歸。
自然迫促當往追逐不得止息。
自然衆惡共趣頓乏。
有其名籍在神明所殃咎引牽當值相得。
自然趣向受過讁罰。
身心摧碎神形苦極不得離卻。
但得前行入其火當是之時悔複何益。
當複何及。
天道自然不得蹉跌。
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
蜎飛蠕動屬。
展轉其中。
世世累劫無有出期。
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
為四痛。
為四燒。
苦如是,比若火起燒人身。
人能自於其中。
一心制意端身正行。
獨作諸善不為衆惡者,身度脫得其福德。
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為四大善。
佛言:其五惡者,世人徒倚懈惰。
不肯作善不念治生。
妻子饑寒父母俱然。
欲呵教其其子惡心。
瞋目應怒言令不從。
違戾反逆劇於野人。
比若怨家不如無子。
妄遍假貸衆共患尤無複有報償之心。
窮貧困乏不能複得。
辜較諧聲放縱遊散。
串數唐得自用赈給不畏防禁飲食無極吃酒嗜美。
出入無有期度魯扈抵突。
不知人情壯籲強制。
見人有喜憎妒恚之。
無無禮自用識當不可谏曉。
亦複不憂念父母妻子有無。
又複不念卒報父母之德。
亦複不念師恩好。
心常念惡。
口常言惡。
身常行惡。
日不成就。
不信道德。
不信有賢明先聖。
不信作為道可得度世。
不信世間有佛。
欲殺羅漢。
鬥比丘僧。
常欲殺人。
欲殺父母兄弟妻子宗親友。
父母兄弟妻子宗親朋友。
憎惡見之欲使之死。
不信佛經語。
不信人壽命終盡死後世複不信作善得善。
不信作惡得惡。
如是曹人男子女人。
心意俱然違戾反逆。
愚癡蒙籠瞋怒嗜無所識知。
自用快善大為智慧。
亦不知所從來生死所趣向。
不肯慈孝惡逆天地。
於其中間求僥倖。
欲得長生射呼不死。
會當歸就生死勤苦善惡之道。
身所作惡殃咎衆趣不得度脫亦不可降化令作善。
慈心教語開導死苦。
善惡所趣向有是複不信之。
然苦心與語欲令度脫益其人。
心中閉塞意不開解。
大命将至至時皆悔。
其後乃悔當複何及。
不豫計作善臨窮何天地之間五道各明。
恢曠窈窕浩浩汗汗。
轉相承受善惡毒痛。
身自當之無有代者,道之自随其所行。
追命所生不得縱舍。
善人行善慈孝。
從樂入樂。
從明入明。
惡人行惡。
從苦從誰能知者,獨佛見知耳。
教語人民信用者少。
死生不休。
惡道不絕。
如是世人不可悉道說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
蜎飛蠕動之屬。
展轉其中。
世世累劫無有出期。
難得解脫痛不言:是為五大惡。
五痛五燒為勤苦如是,比若火起燒人身。
人能自於其中。
一心制意端身行。
言行相副所作至誠。
所語如語心口不轉。
獨作諸善不為衆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
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為五大善。
佛告阿逸菩薩等。
我皆語若曹。
是世五惡勤苦如令起五痛。
令起五燒。
展轉相生。
世間人民不肯為善。
欲作衆惡敢欲犯此諸惡事者,皆悉然當具更曆入惡道中。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
死生不得示衆見之。
壽終趣入至極大苦愁憂酷自相焦然轉相燒滅。
至其然後共作怨家更相傷殺。
從小微起至大困劇。
皆從貪淫财色。
不忍辱施與各欲自快。
無複曲直欲得健名。
為癡欲所迫随心思想。
不能複得結憤胸中。
财色束無有解脫不知厭足。
厚己诤欲無所省錄。
富貴榮華當時忍辱不知施善。
威勢無幾随惡名身坐勞苦久後大劇。
自然随逐無有解已,王法施張自然糾舉。
上下相應羅網綱紀。
茕茕忪當入其中。
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都無義理不知正道。
佛語阿逸菩薩等。
若世有是佛。
皆慈哀之威神摧動。
衆惡諸事皆消化之。
令得去惡就善棄捐所思。
奉持經戒莫不承受。
施行經不敢違失。
度世無為泥洹之道快善極樂。
佛言:若曹諸天帝王人民。
及後世人。
得佛經語思惟之。
能自於其中端心正行。
其主上為善率化撿禦其下。
教衆轉相敕令。
轉共為善轉相脫。
各自端守慈仁愍哀。
終身不怠尊聖敬孝通洞博愛。
佛語教令無敢虧負。
當憂度世泥洹道。
當憂斷截死生痛癢拔惡根本。
當憂斷絕泥犁禽獸薜荔。
蜎飛蠕動惡苦之道。
當曼佛堅持經道無敢違失。
佛言:若曹當信者,雲何第一急。
當自端身。
當自端心。
當自端目當端耳。
當自端鼻。
當自端口。
當自端手。
當自端足。
能自撿斂莫妄動作。
身心淨潔俱善相中外約束勿随嗜欲。
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
行步坐起所作當安。
作事所為。
當先熟慮計之。
揆度才能視瞻圓規。
安定徐作為之。
作事倉卒不豫計熟。
為之不谛亡其功夫。
敗在後唐苦亡身。
至誠忠信得道絕去。
佛言:若曹於是益作諸善。
布恩施德能不犯道禁忌。
辱精進一心智慧。
展轉複相教化作善為德。
如是經法。
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者,勝在阿彌陀佛國作善百歲。
所以者何。
阿彌陀佛國皆積德衆善。
無為自然在所求索。
無有諸大如毛發。
佛言:於是作善十日十夜者,其德勝於他方佛國中人民作善千歲。
所以者何。
方佛國皆悉作善。
作善者多為惡者少。
皆有自然之物。
不行求作便自得之。
是間為惡者多善者少。
不行求作不能令得。
世人能自端制作善至心求道。
故能爾耳。
是間無有自然不能給。
當行求索勤苦治生。
轉相欺殆調詐好惡。
得其财物歸給妻子。
飲食毒勞心身苦。
如是竟。
心意不專[W176]恫不安。
人能自安靜。
為善精進德。
故能爾耳。
佛言:我皆哀若曹及天帝王人民。
皆教令作諸善。
不為衆惡。
随其所能辄授與道。
教戒開導悉奉行之。
即君率為善。
教令臣下。
父教其子。
兄教其弟。
夫教其婦。
家室内外親屬朋友轉相教語。
作善為奉經持戒。
各自端守上下相撿。
無尊無卑無男無女。
齋戒清淨莫不歡喜。
和順義理。
歡樂孝。
自相約撿。
其有得佛經語。
悉持思之。
不當所作而犯為之。
即自悔過去惡就善。
棄邪正朝聞夕改。
奉持經戒劇愚得寶。
佛所行處所在郡國。
辄授與經戒。
諸天日月星辰諸神。
王旁臣長吏人民。
諸龍鬼神。
泥犁禽獸薜荔。
蜎飛蠕動之屬。
莫不慈心開解者,皆悉敬從佛稽受經道。
承奉行之。
即君改化為善。
齋戒精思淨自湔洗。
端心正行居位嚴栗。
教敕衆為善。
奉行道禁令言令正。
臣孝其君。
忠直受令不敢違負。
父子言令孝順承受。
兄弟夫宗親朋友。
上下相令順言和理。
尊卑大小轉相敬事。
以禮如義不相違負。
莫不改往修來。
心易行端正中表。
自然作善所願辄得。
鹹善降化自然之道。
求欲不死。
即可得長壽。
求欲世。
即可得泥洹之道。
佛言:佛威神尊德重。
消惡化善莫不度脫。
今我出於天下。
在是惡於苦世作佛。
慈愍哀傷教語開導。
諸天帝王。
旁臣左右。
長吏人民。
随其心所願樂。
皆令道。
佛諸所行處。
所經過曆郡國縣邑丘聚市裡莫不豐熟。
天下太平。
日月運
欲令人承事畏敬之。
複不畏敬天地神明日月。
亦不可教令作善。
不可降化。
自偃蹇常當爾。
亦複無憂哀心。
不知恐懼之意。
憍慢如是天神記之。
賴其前世宿命頗作福德小善扶接營護助之。
今世作惡盡儩諸善日去。
見惡追之。
身獨空立無所複依受重殃讁壽命終身衆惡繞歸。
自然迫促當往追逐不得止息。
自然衆惡共趣頓乏。
有其名籍在神明所殃咎引牽當值相得。
自然趣向受過讁罰。
身心摧碎神形苦極不得離卻。
但得前行入其火當是之時悔複何益。
當複何及。
天道自然不得蹉跌。
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
蜎飛蠕動屬。
展轉其中。
世世累劫無有出期。
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
為四痛。
為四燒。
苦如是,比若火起燒人身。
人能自於其中。
一心制意端身正行。
獨作諸善不為衆惡者,身度脫得其福德。
可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為四大善。
佛言:其五惡者,世人徒倚懈惰。
不肯作善不念治生。
妻子饑寒父母俱然。
欲呵教其其子惡心。
瞋目應怒言令不從。
違戾反逆劇於野人。
比若怨家不如無子。
妄遍假貸衆共患尤無複有報償之心。
窮貧困乏不能複得。
辜較諧聲放縱遊散。
串數唐得自用赈給不畏防禁飲食無極吃酒嗜美。
出入無有期度魯扈抵突。
不知人情壯籲強制。
見人有喜憎妒恚之。
無無禮自用識當不可谏曉。
亦複不憂念父母妻子有無。
又複不念卒報父母之德。
亦複不念師恩好。
心常念惡。
口常言惡。
身常行惡。
日不成就。
不信道德。
不信有賢明先聖。
不信作為道可得度世。
不信世間有佛。
欲殺羅漢。
鬥比丘僧。
常欲殺人。
欲殺父母兄弟妻子宗親友。
父母兄弟妻子宗親朋友。
憎惡見之欲使之死。
不信佛經語。
不信人壽命終盡死後世複不信作善得善。
不信作惡得惡。
如是曹人男子女人。
心意俱然違戾反逆。
愚癡蒙籠瞋怒嗜無所識知。
自用快善大為智慧。
亦不知所從來生死所趣向。
不肯慈孝惡逆天地。
於其中間求僥倖。
欲得長生射呼不死。
會當歸就生死勤苦善惡之道。
身所作惡殃咎衆趣不得度脫亦不可降化令作善。
慈心教語開導死苦。
善惡所趣向有是複不信之。
然苦心與語欲令度脫益其人。
心中閉塞意不開解。
大命将至至時皆悔。
其後乃悔當複何及。
不豫計作善臨窮何天地之間五道各明。
恢曠窈窕浩浩汗汗。
轉相承受善惡毒痛。
身自當之無有代者,道之自随其所行。
追命所生不得縱舍。
善人行善慈孝。
從樂入樂。
從明入明。
惡人行惡。
從苦從誰能知者,獨佛見知耳。
教語人民信用者少。
死生不休。
惡道不絕。
如是世人不可悉道說故有自然泥犁禽獸薜荔。
蜎飛蠕動之屬。
展轉其中。
世世累劫無有出期。
難得解脫痛不言:是為五大惡。
五痛五燒為勤苦如是,比若火起燒人身。
人能自於其中。
一心制意端身行。
言行相副所作至誠。
所語如語心口不轉。
獨作諸善不為衆惡者,身獨度脫得其福德。
得長壽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為五大善。
佛告阿逸菩薩等。
我皆語若曹。
是世五惡勤苦如令起五痛。
令起五燒。
展轉相生。
世間人民不肯為善。
欲作衆惡敢欲犯此諸惡事者,皆悉然當具更曆入惡道中。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
死生不得示衆見之。
壽終趣入至極大苦愁憂酷自相焦然轉相燒滅。
至其然後共作怨家更相傷殺。
從小微起至大困劇。
皆從貪淫财色。
不忍辱施與各欲自快。
無複曲直欲得健名。
為癡欲所迫随心思想。
不能複得結憤胸中。
财色束無有解脫不知厭足。
厚己诤欲無所省錄。
富貴榮華當時忍辱不知施善。
威勢無幾随惡名身坐勞苦久後大劇。
自然随逐無有解已,王法施張自然糾舉。
上下相應羅網綱紀。
茕茕忪當入其中。
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都無義理不知正道。
佛語阿逸菩薩等。
若世有是佛。
皆慈哀之威神摧動。
衆惡諸事皆消化之。
令得去惡就善棄捐所思。
奉持經戒莫不承受。
施行經不敢違失。
度世無為泥洹之道快善極樂。
佛言:若曹諸天帝王人民。
及後世人。
得佛經語思惟之。
能自於其中端心正行。
其主上為善率化撿禦其下。
教衆轉相敕令。
轉共為善轉相脫。
各自端守慈仁愍哀。
終身不怠尊聖敬孝通洞博愛。
佛語教令無敢虧負。
當憂度世泥洹道。
當憂斷截死生痛癢拔惡根本。
當憂斷絕泥犁禽獸薜荔。
蜎飛蠕動惡苦之道。
當曼佛堅持經道無敢違失。
佛言:若曹當信者,雲何第一急。
當自端身。
當自端心。
當自端目當端耳。
當自端鼻。
當自端口。
當自端手。
當自端足。
能自撿斂莫妄動作。
身心淨潔俱善相中外約束勿随嗜欲。
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
行步坐起所作當安。
作事所為。
當先熟慮計之。
揆度才能視瞻圓規。
安定徐作為之。
作事倉卒不豫計熟。
為之不谛亡其功夫。
敗在後唐苦亡身。
至誠忠信得道絕去。
佛言:若曹於是益作諸善。
布恩施德能不犯道禁忌。
辱精進一心智慧。
展轉複相教化作善為德。
如是經法。
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者,勝在阿彌陀佛國作善百歲。
所以者何。
阿彌陀佛國皆積德衆善。
無為自然在所求索。
無有諸大如毛發。
佛言:於是作善十日十夜者,其德勝於他方佛國中人民作善千歲。
所以者何。
方佛國皆悉作善。
作善者多為惡者少。
皆有自然之物。
不行求作便自得之。
是間為惡者多善者少。
不行求作不能令得。
世人能自端制作善至心求道。
故能爾耳。
是間無有自然不能給。
當行求索勤苦治生。
轉相欺殆調詐好惡。
得其财物歸給妻子。
飲食毒勞心身苦。
如是竟。
心意不專[W176]恫不安。
人能自安靜。
為善精進德。
故能爾耳。
佛言:我皆哀若曹及天帝王人民。
皆教令作諸善。
不為衆惡。
随其所能辄授與道。
教戒開導悉奉行之。
即君率為善。
教令臣下。
父教其子。
兄教其弟。
夫教其婦。
家室内外親屬朋友轉相教語。
作善為奉經持戒。
各自端守上下相撿。
無尊無卑無男無女。
齋戒清淨莫不歡喜。
和順義理。
歡樂孝。
自相約撿。
其有得佛經語。
悉持思之。
不當所作而犯為之。
即自悔過去惡就善。
棄邪正朝聞夕改。
奉持經戒劇愚得寶。
佛所行處所在郡國。
辄授與經戒。
諸天日月星辰諸神。
王旁臣長吏人民。
諸龍鬼神。
泥犁禽獸薜荔。
蜎飛蠕動之屬。
莫不慈心開解者,皆悉敬從佛稽受經道。
承奉行之。
即君改化為善。
齋戒精思淨自湔洗。
端心正行居位嚴栗。
教敕衆為善。
奉行道禁令言令正。
臣孝其君。
忠直受令不敢違負。
父子言令孝順承受。
兄弟夫宗親朋友。
上下相令順言和理。
尊卑大小轉相敬事。
以禮如義不相違負。
莫不改往修來。
心易行端正中表。
自然作善所願辄得。
鹹善降化自然之道。
求欲不死。
即可得長壽。
求欲世。
即可得泥洹之道。
佛言:佛威神尊德重。
消惡化善莫不度脫。
今我出於天下。
在是惡於苦世作佛。
慈愍哀傷教語開導。
諸天帝王。
旁臣左右。
長吏人民。
随其心所願樂。
皆令道。
佛諸所行處。
所經過曆郡國縣邑丘聚市裡莫不豐熟。
天下太平。
日月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