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善男子雲何菩薩善知軌儀。
修行離暗獲得光明。
不随他緣得自然智。
速到大乘一切智智。
善男子若菩薩。
於彼所行軌儀一切諸行。
不退不動獲得光明。
名為正法自智光明。
亦名於法無障礙智。
能離於暗獲得光明。
不随他緣得自然智。
何以故?彼菩薩住自然智光明之時,於他有情及於此法。
照了決定。
不随他緣。
速疾能證薩婆若智。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已脫諸見之智者,於生死中具福德。
住於瑜伽離諸相,回向菩提無盡處。
應具一切智資糧,無邊智慧虛空性。
無色無相亦無法,則能滿足一切智。
應念佛身勝生子,於彼心意不散動。
不取色相及種姓,是故名為念如來。
法體遠離於諸欲,湛然寂靜常無相。
若能遠離於所緣,是故名為真念法。
無為無染常解脫,是故名為念僧伽。
一切資緣諸事物,悉能舍施無所著。
無思清淨無分别,是故名為念於舍。
無為屍羅無諸漏,離身語意不流轉。
不生三有無所依,是為正念無漏戒。
淨居諸天體無垢,及住兜率紹法王。
應念如是清淨天,不久我常亦如彼。
若持諸佛之正法,不應執著煩惱事。
於法非法皆解脫,如是能持諸佛法。
如佛所得菩提相,受持法者亦複然。
若知本際無有塵,是則名持諸佛法。
由我淨故有情淨,法淨智者随行之。
智諸有情心性淨,以如是行而成就。
不作斷滅有情界,亦不見彼有增減。
為說斷除颠倒見,化無量衆令清淨。
應說世間諸境界,不異如來之境界。
佛之境界如虛空,世間之境亦如是,一切語言及文字,悉皆猶如空谷響。
中間無有所聞者,如是知已獲總持。
受持修習及讀誦,盡能宣說法理趣。
無我無人無法相,如是安住陀羅尼。
能持一切諸佛法,善說聞者皆歡喜。
正念不離三摩地,由此決定於總持。
於法不動無散心,亦於諸法無疑惑。
譬如龍王降大雨,彼人說法亦複然。
無著無縛無障礙,能說千億俱胝典。
於諸有情無法想,彼得辯才勝功德。
承佛威神說妙法,千俱胝劫常無礙。
令諸有情心歡喜,安住辯才佛功德。
若知一切法理趣,體性皆若於虛空。
無入無命無壽者,彼即名持佛正法。
有情本性皆圓寂,究竟諸法悉無生。
是忍境界無垢淨,得此名為不放逸。
見於諸蘊皆如幻,則見諸法真實性。
知於六處如空邑,是則能超於蘊魔。
譬如空中起浮雲,一切諸惑亦如是, 常於正理勤觀察,彼則能超煩惱魔。
若知無生常不生,則知寂滅亦無滅。
法無過去未來世,決定不為死魔侵。
於法無動亦無思,不住菩提無覺想。
無我無人起悲濟,是降天魔之眷屬。
見於識智二平等,不住無為及有為。
心如幻化知世間,是名勇健難摧伏。
於此彼岸無所著,說法修習相應者, 拔濟有情無人想,是名菩薩之導師。
觀察三有如曠野,亦如空性不變異。
無路無人無拔濟,是為說法大商主。
善說有無真實法,了法本來常清淨。
悲與寂滅理相應,是名菩薩導師者,前後流轉心相續,如此二心不和合。
了知流注心體性,是名菩薩之勇劍知諸法性本清淨,猶如虛空如水月。
不著一切諸煩惱,是淨薩埵常稱贊。
若知一法同諸法,如幻陽炎無所齲虛妄空寂不常恒,彼人不久成真覺。
說此決定法門時。
七萬二千那庾多天人緊那羅摩睺羅伽等。
皆發無上正等覺心。
三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
六種震動大光普照。
百千諸天雨種種花奏諸伎樂以邬馱南而共贊歎。
此諸有情。
已為如來法印印之。
若有聞此法門。
能生勝解受持演說。
如法修行一切智者,於此佛刹皆應禮敬以自莊嚴。
所以者何。
由佛世尊出興於世。
演此秘密決定法門。
令我等聞。
非馀有情所聞見故。
爾時大虛空藏菩薩。
從佛世尊聞說是已即時獲得六無垢清淨三摩地門。
以價直三千世界摩尼寶網。
覆於佛上而為供養。
一心合掌作如是言:如來今者以無礙智。
觀察一切有情根性前後善巧。
宣說無障礙法甚深理趣。
由此衆會皆大歡喜贊歎大乘。
時十方世界所來集會諸菩薩等。
複放光明皆言由於
修行離暗獲得光明。
不随他緣得自然智。
速到大乘一切智智。
善男子若菩薩。
於彼所行軌儀一切諸行。
不退不動獲得光明。
名為正法自智光明。
亦名於法無障礙智。
能離於暗獲得光明。
不随他緣得自然智。
何以故?彼菩薩住自然智光明之時,於他有情及於此法。
照了決定。
不随他緣。
速疾能證薩婆若智。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已脫諸見之智者,於生死中具福德。
住於瑜伽離諸相,回向菩提無盡處。
應具一切智資糧,無邊智慧虛空性。
無色無相亦無法,則能滿足一切智。
應念佛身勝生子,於彼心意不散動。
不取色相及種姓,是故名為念如來。
法體遠離於諸欲,湛然寂靜常無相。
若能遠離於所緣,是故名為真念法。
無為無染常解脫,是故名為念僧伽。
一切資緣諸事物,悉能舍施無所著。
無思清淨無分别,是故名為念於舍。
無為屍羅無諸漏,離身語意不流轉。
不生三有無所依,是為正念無漏戒。
淨居諸天體無垢,及住兜率紹法王。
應念如是清淨天,不久我常亦如彼。
若持諸佛之正法,不應執著煩惱事。
於法非法皆解脫,如是能持諸佛法。
如佛所得菩提相,受持法者亦複然。
若知本際無有塵,是則名持諸佛法。
由我淨故有情淨,法淨智者随行之。
智諸有情心性淨,以如是行而成就。
不作斷滅有情界,亦不見彼有增減。
為說斷除颠倒見,化無量衆令清淨。
應說世間諸境界,不異如來之境界。
佛之境界如虛空,世間之境亦如是,一切語言及文字,悉皆猶如空谷響。
中間無有所聞者,如是知已獲總持。
受持修習及讀誦,盡能宣說法理趣。
無我無人無法相,如是安住陀羅尼。
能持一切諸佛法,善說聞者皆歡喜。
正念不離三摩地,由此決定於總持。
於法不動無散心,亦於諸法無疑惑。
譬如龍王降大雨,彼人說法亦複然。
無著無縛無障礙,能說千億俱胝典。
於諸有情無法想,彼得辯才勝功德。
承佛威神說妙法,千俱胝劫常無礙。
令諸有情心歡喜,安住辯才佛功德。
若知一切法理趣,體性皆若於虛空。
無入無命無壽者,彼即名持佛正法。
有情本性皆圓寂,究竟諸法悉無生。
是忍境界無垢淨,得此名為不放逸。
見於諸蘊皆如幻,則見諸法真實性。
知於六處如空邑,是則能超於蘊魔。
譬如空中起浮雲,一切諸惑亦如是, 常於正理勤觀察,彼則能超煩惱魔。
若知無生常不生,則知寂滅亦無滅。
法無過去未來世,決定不為死魔侵。
於法無動亦無思,不住菩提無覺想。
無我無人起悲濟,是降天魔之眷屬。
見於識智二平等,不住無為及有為。
心如幻化知世間,是名勇健難摧伏。
於此彼岸無所著,說法修習相應者, 拔濟有情無人想,是名菩薩之導師。
觀察三有如曠野,亦如空性不變異。
無路無人無拔濟,是為說法大商主。
善說有無真實法,了法本來常清淨。
悲與寂滅理相應,是名菩薩導師者,前後流轉心相續,如此二心不和合。
了知流注心體性,是名菩薩之勇劍知諸法性本清淨,猶如虛空如水月。
不著一切諸煩惱,是淨薩埵常稱贊。
若知一法同諸法,如幻陽炎無所齲虛妄空寂不常恒,彼人不久成真覺。
說此決定法門時。
七萬二千那庾多天人緊那羅摩睺羅伽等。
皆發無上正等覺心。
三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
六種震動大光普照。
百千諸天雨種種花奏諸伎樂以邬馱南而共贊歎。
此諸有情。
已為如來法印印之。
若有聞此法門。
能生勝解受持演說。
如法修行一切智者,於此佛刹皆應禮敬以自莊嚴。
所以者何。
由佛世尊出興於世。
演此秘密決定法門。
令我等聞。
非馀有情所聞見故。
爾時大虛空藏菩薩。
從佛世尊聞說是已即時獲得六無垢清淨三摩地門。
以價直三千世界摩尼寶網。
覆於佛上而為供養。
一心合掌作如是言:如來今者以無礙智。
觀察一切有情根性前後善巧。
宣說無障礙法甚深理趣。
由此衆會皆大歡喜贊歎大乘。
時十方世界所來集會諸菩薩等。
複放光明皆言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