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佛告迦葉波。
若諸菩薩。
具足三十二法。
名為菩薩。
迦葉白言:雲何三十二法。
所為益一切衆生。
一切智智種子。
不量貴賤令得智慧。
為一切衆生低心離我。
真實愍念其意不善友惡友心行平等。
雖到涅槃思念愛語。
先意問訊愍見重擔。
於諸衆生恒起悲心。
常求妙心無疲厭。
聞法無足。
常省己過不說他犯。
具諸威儀恒發大心。
修諸勝業不求果報。
所生德滅諸輪回。
令諸有情道心增進。
一切善根皆悉集行。
雖行忍辱精進。
如入無色禅定。
智方便善解總持。
恒以四攝巧便受行。
持戒犯戒慈心不二。
常處山林樂問深法。
世間所有種厭離。
愛樂出世無為果德。
遠離小乘正行大行。
棄舍惡友親近善友。
於四無量及五神通。
悉通達已淨無知。
不著邪正如實依師。
發菩提心純一無雜。
迦葉。
如是具足三十二法。
是名為菩薩。
我今於此。
重說頌曰: 利益諸衆生,欲行清淨行。
令生一切智,不擇於貴賤。
同入如來慧,真實愍衆生。
心意不退轉,善友及惡友。
平等觀於彼,雖到於涅槃。
愛語先問訊,憂愍於重擔。
及彼諸衆生,不斷於大悲。
求法心無苦,聞義常不足。
恒省自身非,不譏他人犯。
具修衆威儀,而起大乘行。
不求於果報,所持諸戒德。
斷滅於輪回,令彼諸有情。
遠害增道意,忍辱集善根。
精進修諸行,如入無色定。
智慧諸方便,總持而善解。
四攝恒受行,持犯二俱愍。
常處於林間,恒樂聞深法。
厭離於世間,愛敬無上果。
遠離聲聞乘,而修大乘行。
棄舍於惡朋,親近於善友。
五通四無量,智慧悉通達。
清淨絕無知,不著於邪正。
依師究真實,純一無雜行。
佛說觀行法,先發菩提心。
若此三十二,善逝當演說。
菩薩具足行,得佛甘露味。
佛告迦葉波。
我為菩薩。
說譬喻法。
令彼知見為菩薩德。
迦葉白言:其義雲何。
迦葉譬如地大與一切衆生。
為其所依令彼長養。
而彼地大於其衆生無求無愛。
菩薩亦然。
從初心直至道常坐得成菩提。
於其中間。
運度一切衆生無愛無求。
亦複如是,我今於此。
而頌曰: 譬如地大,與諸衆生,依止長養。
於彼衆生,無求無愛,菩薩亦爾。
從初發心,直至道場,成無上覺。
運度有情,無求無愛,無冤無親。
平等攝受,令得菩提。
佛告迦葉波。
譬如水界潤益一切藥草樹木。
而彼水界於其草木無愛無求。
迦葉。
菩薩然。
以清淨慈心。
遍行一切衆生。
潤益有情白法種子。
令得增長無愛無求。
我今於此。
而頌曰: 譬如水界,潤益一切,藥草樹木。
令得生長,無愛無求,菩薩亦爾。
以淨慈心,遍及有情,次第普潤。
淨種增長,破大力魔,得佛菩提。
佛告迦葉。
譬如火界成熟一切穀麥苗稼。
火界於彼無愛無求。
迦葉。
菩薩亦爾。
以大慧成熟一切衆生善芽。
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火界,成熟一切,五穀苗稼。
而彼火界,於其苗稼,無求無愛。
菩薩亦爾,以智慧火,成熟一切。
衆生善芽,菩薩於彼,無求無愛。
佛告迦葉。
譬如風界遍滿一切諸佛刹土。
迦葉。
菩薩亦爾。
以善方便遍衆生界令解佛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風界,随自勢力,普遍佛刹。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以善方便。
為其佛子,說最上法。
佛告迦葉。
譬如魔冤領四軍兵。
欲界諸天不能降彼。
迦葉。
菩薩亦爾。
得意清淨一切魔不能惑亂。
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魔冤,領四軍兵,欲界諸天。
不能降彼,菩薩亦爾,得意清淨。
一切衆魔,不可惑亂。
佛告迦葉。
譬如白月漸漸增長乃至圓滿。
迦葉。
菩薩亦爾。
以無染心求一切法乃至圓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白月,漸漸增長,直至圓滿。
菩薩亦爾,以無染心,求修諸善。
漸漸增進,白法圓滿。
佛告迦葉。
譬如日出放大光明。
照彼世間無不朗然。
迦葉。
菩薩亦爾。
放智慧光照諸生。
無不開悟。
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日出,照彼世間,一切物像。
無不朗然,菩薩亦爾,放智慧光。
照諸有情,無不開解。
佛告迦葉。
譬如師子獸王有大威德。
於彼一切所行之處不驚不怖。
迦葉。
菩薩亦爾。
住多聞戒德。
如是一切所往之處不驚不怖。
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 師子獸王,威德勇猛,所行之處。
心無驚怖,菩薩亦爾,安住多聞。
持戒智慧,於彼世間,所行之處。
離諸怖畏。
佛告迦葉。
譬如龍象有大勢力。
擔負一切重物而無疲苦。
迦葉。
菩薩亦爾。
擔負一切生五蘊諸苦。
不得其苦。
我
若諸菩薩。
具足三十二法。
名為菩薩。
迦葉白言:雲何三十二法。
所為益一切衆生。
一切智智種子。
不量貴賤令得智慧。
為一切衆生低心離我。
真實愍念其意不善友惡友心行平等。
雖到涅槃思念愛語。
先意問訊愍見重擔。
於諸衆生恒起悲心。
常求妙心無疲厭。
聞法無足。
常省己過不說他犯。
具諸威儀恒發大心。
修諸勝業不求果報。
所生德滅諸輪回。
令諸有情道心增進。
一切善根皆悉集行。
雖行忍辱精進。
如入無色禅定。
智方便善解總持。
恒以四攝巧便受行。
持戒犯戒慈心不二。
常處山林樂問深法。
世間所有種厭離。
愛樂出世無為果德。
遠離小乘正行大行。
棄舍惡友親近善友。
於四無量及五神通。
悉通達已淨無知。
不著邪正如實依師。
發菩提心純一無雜。
迦葉。
如是具足三十二法。
是名為菩薩。
我今於此。
重說頌曰: 利益諸衆生,欲行清淨行。
令生一切智,不擇於貴賤。
同入如來慧,真實愍衆生。
心意不退轉,善友及惡友。
平等觀於彼,雖到於涅槃。
愛語先問訊,憂愍於重擔。
及彼諸衆生,不斷於大悲。
求法心無苦,聞義常不足。
恒省自身非,不譏他人犯。
具修衆威儀,而起大乘行。
不求於果報,所持諸戒德。
斷滅於輪回,令彼諸有情。
遠害增道意,忍辱集善根。
精進修諸行,如入無色定。
智慧諸方便,總持而善解。
四攝恒受行,持犯二俱愍。
常處於林間,恒樂聞深法。
厭離於世間,愛敬無上果。
遠離聲聞乘,而修大乘行。
棄舍於惡朋,親近於善友。
五通四無量,智慧悉通達。
清淨絕無知,不著於邪正。
依師究真實,純一無雜行。
佛說觀行法,先發菩提心。
若此三十二,善逝當演說。
菩薩具足行,得佛甘露味。
佛告迦葉波。
我為菩薩。
說譬喻法。
令彼知見為菩薩德。
迦葉白言:其義雲何。
迦葉譬如地大與一切衆生。
為其所依令彼長養。
而彼地大於其衆生無求無愛。
菩薩亦然。
從初心直至道常坐得成菩提。
於其中間。
運度一切衆生無愛無求。
亦複如是,我今於此。
而頌曰: 譬如地大,與諸衆生,依止長養。
於彼衆生,無求無愛,菩薩亦爾。
從初發心,直至道場,成無上覺。
運度有情,無求無愛,無冤無親。
平等攝受,令得菩提。
佛告迦葉波。
譬如水界潤益一切藥草樹木。
而彼水界於其草木無愛無求。
迦葉。
菩薩然。
以清淨慈心。
遍行一切衆生。
潤益有情白法種子。
令得增長無愛無求。
我今於此。
而頌曰: 譬如水界,潤益一切,藥草樹木。
令得生長,無愛無求,菩薩亦爾。
以淨慈心,遍及有情,次第普潤。
淨種增長,破大力魔,得佛菩提。
佛告迦葉。
譬如火界成熟一切穀麥苗稼。
火界於彼無愛無求。
迦葉。
菩薩亦爾。
以大慧成熟一切衆生善芽。
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火界,成熟一切,五穀苗稼。
而彼火界,於其苗稼,無求無愛。
菩薩亦爾,以智慧火,成熟一切。
衆生善芽,菩薩於彼,無求無愛。
佛告迦葉。
譬如風界遍滿一切諸佛刹土。
迦葉。
菩薩亦爾。
以善方便遍衆生界令解佛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風界,随自勢力,普遍佛刹。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以善方便。
為其佛子,說最上法。
佛告迦葉。
譬如魔冤領四軍兵。
欲界諸天不能降彼。
迦葉。
菩薩亦爾。
得意清淨一切魔不能惑亂。
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魔冤,領四軍兵,欲界諸天。
不能降彼,菩薩亦爾,得意清淨。
一切衆魔,不可惑亂。
佛告迦葉。
譬如白月漸漸增長乃至圓滿。
迦葉。
菩薩亦爾。
以無染心求一切法乃至圓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白月,漸漸增長,直至圓滿。
菩薩亦爾,以無染心,求修諸善。
漸漸增進,白法圓滿。
佛告迦葉。
譬如日出放大光明。
照彼世間無不朗然。
迦葉。
菩薩亦爾。
放智慧光照諸生。
無不開悟。
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譬如日出,照彼世間,一切物像。
無不朗然,菩薩亦爾,放智慧光。
照諸有情,無不開解。
佛告迦葉。
譬如師子獸王有大威德。
於彼一切所行之處不驚不怖。
迦葉。
菩薩亦爾。
住多聞戒德。
如是一切所往之處不驚不怖。
我今於此。
而說頌曰: 師子獸王,威德勇猛,所行之處。
心無驚怖,菩薩亦爾,安住多聞。
持戒智慧,於彼世間,所行之處。
離諸怖畏。
佛告迦葉。
譬如龍象有大勢力。
擔負一切重物而無疲苦。
迦葉。
菩薩亦爾。
擔負一切生五蘊諸苦。
不得其苦。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