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有如是願。
以克伽沙數廣大世界成一佛刹。
其佛刹中牆壁高大。
至于有頂無量百千衆寶莊嚴。
複以無量妙寶間錯钿飾。
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令我刹中菩提之樹。
其量正等萬大千界。
彼樹光明遍照一切諸佛刹土。
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坐菩提樹已,於其中夜成等正覺。
乃至般涅槃夜於其中間不起于座。
但以化身遍於十方無量無數俱胝那庾多諸佛刹土。
為諸有情而演說法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今我刹中無有聲聞緣覺之名。
唯有清淨大菩薩衆。
離一切過及諸惑等。
皆是清淨梵行之者滿此佛刹。
其佛刹中無女人名。
一切菩薩唯是化生。
悉被袈裟結加趺坐。
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唯除如來之所變化。
往詣十方為諸有情。
随其意樂說三乘法。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
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當來成佛名。
字何等。
佛言善男子,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
善男子以何因緣。
稱彼如來号為普見。
善男子普見如來。
普使十方無量阿僧祇俱胝那庾多百千。
世界中。
普令見故名為普見。
彼諸有情見彼佛者,決定當得無上菩提。
普見如來雖未成佛。
若我現在及滅度後。
有聞其名亦皆決定。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唯除已入聲聞尼夜摩位及下劣勝解之者, 複次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我複有願如無量壽如來刹中。
以法喜為食。
而我刹中菩薩初生起食想時。
即便百味飲食盈滿於缽。
在右手中尋作是念。
若未供養十方諸佛。
及施貧窮苦惱有情并餓鬼趣於其千歲。
乃至不得涕唾食者,若不惠施令其飽足。
我終不食於刹那頃。
獲五神通有大威德。
乘空無礙如風不著。
即往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刹中。
以食供獻諸佛世尊并聲聞衆。
及施貧匮苦惱有情并餓鬼趣。
令其充滿離乎饑渴。
即為說法既說法已,於刹那頃還至本土。
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得菩提已於我刹中。
若諸菩薩初生之時,所須衣服随其意念。
即於手中而出清淨沙門。
所宜衣服。
是衣出已便作是念。
若不以此寶衣先當供獻十方諸佛。
而我不應便自受用。
才發是念。
即時往詣無數世界。
以此寶衣奉獻諸佛。
還複本處然自被擐。
複次世尊於我刹中。
諸菩薩衆所有受用之具。
先皆奉獻諸佛世尊并聲聞衆。
然自受用。
又我刹中遠離八難及不善聲。
願於我刹中遠離衆苦。
無有毀犯淨戒律儀。
於色聲香味觸無不悅意。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
白佛言世尊,而彼世界名号何等。
普見如來成佛出現。
複在何處。
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名如願圓滿積集離塵清淨。
其佛刹土在此南方娑诃世界亦在其中。
複次文殊師利童真菩薩。
白佛言我複有願。
於我刹中。
積集無量百千衆寶無量摩尼互相影現。
所有大寶十方刹土之所難得亦未曾見。
彼所積集摩尼寶等所有名号。
於百千俱胝歲說不能荊世尊彼世界中菩薩樂見彼刹。
而為金者即現於金。
樂見銀者即現於銀。
然於見金未曾損減。
樂見吠琉璃頗胝迦赤珠瑪瑙牟薩羅寶無量諸寶。
各随所樂見種種相,并及彼沈水香。
多蘖羅香。
多摩羅跋香。
龍堅香。
栴檀香。
各随所欲悉皆得見。
非彼世界寶相變異。
彼佛刹中不假日月星宿摩尼火光之所照見。
皆從菩提樹。
自然出光而作照明。
彼諸菩薩意所欲樂。
以此光明照彼俱胝那庾多百千世界無有晝夜。
以花開合辨其晝夜。
随諸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
亦無寒暑及老病死。
若諸菩薩随其所樂欲證菩提。
即往馀刹於睹史多天。
壽盡降生而成正覺。
於彼佛刹空中常奏俱胝那庾多百千種樂。
雖不現相而聞其聲於彼樂中無有貪染相應之聲。
唯出諸波羅蜜聲佛聲法聲僧聲諸菩薩藏法教之聲。
悉皆得聞。
彼中菩薩渴仰於佛随所諸處經行坐立。
應念即見普見如來應正等覺坐菩提樹。
若諸菩薩於法有疑。
但見彼佛不待解說。
疑網皆斷解了法義。
爾時會中無量俱胝那庾多百千諸菩薩衆。
異口同音而說是言:今此世尊名義相稱。
所謂名号普見如來。
若有得聞其名号者,快哉獲得殊勝之利。
何況得生彼佛刹中。
若有得聞如是授記所說法要。
及聞文殊師利童真菩薩名号。
經於耳者,是則名為面見諸佛說是語已,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受持俱胝那庾多百千如來名号。
若複有稱文殊師利童真菩薩名者,福多於彼。
何況稱於普見佛名。
何以故?彼俱胝那庾多百千如來。
利益有情不及
以克伽沙數廣大世界成一佛刹。
其佛刹中牆壁高大。
至于有頂無量百千衆寶莊嚴。
複以無量妙寶間錯钿飾。
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令我刹中菩提之樹。
其量正等萬大千界。
彼樹光明遍照一切諸佛刹土。
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坐菩提樹已,於其中夜成等正覺。
乃至般涅槃夜於其中間不起于座。
但以化身遍於十方無量無數俱胝那庾多諸佛刹土。
為諸有情而演說法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今我刹中無有聲聞緣覺之名。
唯有清淨大菩薩衆。
離一切過及諸惑等。
皆是清淨梵行之者滿此佛刹。
其佛刹中無女人名。
一切菩薩唯是化生。
悉被袈裟結加趺坐。
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唯除如來之所變化。
往詣十方為諸有情。
随其意樂說三乘法。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
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當來成佛名。
字何等。
佛言善男子,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
善男子以何因緣。
稱彼如來号為普見。
善男子普見如來。
普使十方無量阿僧祇俱胝那庾多百千。
世界中。
普令見故名為普見。
彼諸有情見彼佛者,決定當得無上菩提。
普見如來雖未成佛。
若我現在及滅度後。
有聞其名亦皆決定。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唯除已入聲聞尼夜摩位及下劣勝解之者, 複次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我複有願如無量壽如來刹中。
以法喜為食。
而我刹中菩薩初生起食想時。
即便百味飲食盈滿於缽。
在右手中尋作是念。
若未供養十方諸佛。
及施貧窮苦惱有情并餓鬼趣於其千歲。
乃至不得涕唾食者,若不惠施令其飽足。
我終不食於刹那頃。
獲五神通有大威德。
乘空無礙如風不著。
即往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刹中。
以食供獻諸佛世尊并聲聞衆。
及施貧匮苦惱有情并餓鬼趣。
令其充滿離乎饑渴。
即為說法既說法已,於刹那頃還至本土。
複次世尊我複有願。
得菩提已於我刹中。
若諸菩薩初生之時,所須衣服随其意念。
即於手中而出清淨沙門。
所宜衣服。
是衣出已便作是念。
若不以此寶衣先當供獻十方諸佛。
而我不應便自受用。
才發是念。
即時往詣無數世界。
以此寶衣奉獻諸佛。
還複本處然自被擐。
複次世尊於我刹中。
諸菩薩衆所有受用之具。
先皆奉獻諸佛世尊并聲聞衆。
然自受用。
又我刹中遠離八難及不善聲。
願於我刹中遠離衆苦。
無有毀犯淨戒律儀。
於色聲香味觸無不悅意。
爾時師子勇猛雷音菩薩。
白佛言世尊,而彼世界名号何等。
普見如來成佛出現。
複在何處。
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名如願圓滿積集離塵清淨。
其佛刹土在此南方娑诃世界亦在其中。
複次文殊師利童真菩薩。
白佛言我複有願。
於我刹中。
積集無量百千衆寶無量摩尼互相影現。
所有大寶十方刹土之所難得亦未曾見。
彼所積集摩尼寶等所有名号。
於百千俱胝歲說不能荊世尊彼世界中菩薩樂見彼刹。
而為金者即現於金。
樂見銀者即現於銀。
然於見金未曾損減。
樂見吠琉璃頗胝迦赤珠瑪瑙牟薩羅寶無量諸寶。
各随所樂見種種相,并及彼沈水香。
多蘖羅香。
多摩羅跋香。
龍堅香。
栴檀香。
各随所欲悉皆得見。
非彼世界寶相變異。
彼佛刹中不假日月星宿摩尼火光之所照見。
皆從菩提樹。
自然出光而作照明。
彼諸菩薩意所欲樂。
以此光明照彼俱胝那庾多百千世界無有晝夜。
以花開合辨其晝夜。
随諸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
亦無寒暑及老病死。
若諸菩薩随其所樂欲證菩提。
即往馀刹於睹史多天。
壽盡降生而成正覺。
於彼佛刹空中常奏俱胝那庾多百千種樂。
雖不現相而聞其聲於彼樂中無有貪染相應之聲。
唯出諸波羅蜜聲佛聲法聲僧聲諸菩薩藏法教之聲。
悉皆得聞。
彼中菩薩渴仰於佛随所諸處經行坐立。
應念即見普見如來應正等覺坐菩提樹。
若諸菩薩於法有疑。
但見彼佛不待解說。
疑網皆斷解了法義。
爾時會中無量俱胝那庾多百千諸菩薩衆。
異口同音而說是言:今此世尊名義相稱。
所謂名号普見如來。
若有得聞其名号者,快哉獲得殊勝之利。
何況得生彼佛刹中。
若有得聞如是授記所說法要。
及聞文殊師利童真菩薩名号。
經於耳者,是則名為面見諸佛說是語已, 爾時世尊告諸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受持俱胝那庾多百千如來名号。
若複有稱文殊師利童真菩薩名者,福多於彼。
何況稱於普見佛名。
何以故?彼俱胝那庾多百千如來。
利益有情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