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
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與大刍衆一千人俱。
菩薩八萬四千。
皆於無上正等菩提。
得不退轉。
所謂慈氏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觀自在菩薩。
得大勢菩薩。
而為上首。
複有七十二俱胝諸天衆俱。
皆悉住於菩薩之乘。
複有天帝釋。
娑诃世界主大梵天王,與其眷屬四萬天衆俱。
亦皆住於菩薩之乘。
複有四阿蘇羅王。
所謂毗摩質多羅阿蘇羅王。
末利阿蘇羅王。
驢肩阿蘇羅王。
歡喜阿蘇羅王。
與百千阿蘇羅眷屬俱。
複有六萬二千諸大龍王。
所謂難陀龍王。
邬波難陀龍王。
水天龍王。
摩那斯龍王。
地持龍王。
無熱惱龍王。
蘇迷盧龍王。
伏魔龍王。
月上龍王。
如是等而為上首。
複有四大天王,所謂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與百千藥叉眷屬俱。
所謂金毗羅大藥叉。
阿吒嚩俱大藥叉。
針毛大藥叉。
妙慧大藥叉。
形相大藥叉。
遍形藥叉。
不動藥叉。
如是等而為上首。
時王舍城國王大臣。
及諸四衆。
天龍藥叉人非人等。
各以衣服飲食卧具醫藥種種資具。
於如來所恭敬尊重而為奉獻。
爾時世尊受王請食。
於晨朝時著衣持缽。
與諸刍及於天人百千之衆前後圍繞。
向王舍城未生怨王宮。
以佛威神力故。
大神境通放百千種妙色光明。
百千音樂同時俱奏。
雨衆妙華。
烏缽羅華。
缽頭摩華。
俱勿頭華芬陀利華。
缤紛而下是時如來以神通力。
随按足處湧寶蓮華大如車輪。
白銀為莖黃金為葉。
吠琉璃寶以為其須。
於華台中有化菩薩結加趺坐。
是諸菩薩。
與寶蓮華俱繞王舍城。
右旋七匝而說頌言: 商主利益世間者,拔濟有情為福田。
釋雄寂靜大威德,世尊今當入此城。
若有樂求生天衆,解脫生老病死苦。
欲求摧伏魔羅軍,應當供養釋師子。
牟尼名号甚難聞,多俱胝劫行精進。
悲愍世間作利益,大仙今入此王城。
無量無邊劫行施,飲食衣服及車乘。
所愛男女并妻子,及舍王位入於城。
能施手足與眼耳,舍頭及鼻諸支分。
由具一切舍功德,獲於殊勝薩婆若。
善學檀那淨律儀,於戒無缺人中勝。
具足忍辱勝功德,寂靜心意今入城。
修習精進俱胝劫,厭離悲愍觀世間。
入於禅定住寂靜,是大梵音今入城。
無量智慧無等倫,猶若虛空無有際。
善忍功德戒亦然,如是勝行皆清淨。
勤勇摧伏魔羅衆,獲不動慧無憂惱。
微妙法輪依教轉,大法自在今入城。
其有樂求我善逝,三十二相以莊嚴。
彼菩提心行願成,應往親近而供養。
斷欲瞋癡諸煩惱,乃馀覺觀惡思欲。
速辦無量供養具,應當親近於大師。
若人欲求梵天位,釋提桓因大自在。
以妙供具諸天樂,應當奉獻大牟尼。
欲求輪王王四洲,獲得七寶願成就。
具足千子皆勇猛,應當供養人中尊。
欲求長者及小王,獲得資财無有荊顔貌端嚴勝眷屬,應速往供於牟尼。
若有修行解脫者,樂聞殊勝大仙法。
是故汝當速往聽,於此難聞今得聞。
爾時王舍大城。
及百千村邑聚落。
聞此頌警覺已,其中男女童男童女。
各赍華香燒香塗香末香華鬘,并金銀花幢幡商佉鼓角弦管種種音樂。
一心思惟願佛攝受。
踴躍歡喜恭敬供養。
於是世尊将入城時。
即舉右足按城門阃。
城中之地六種震動。
諸天及人百千音樂不鼓自鳴。
雨天妙花。
城中有情盲者得視。
聾者得聞。
狂者得本心。
裸者得衣服。
饑者得飲食。
貧者得資财。
當此之時,亦複不為貪欲瞋恚愚癡慳吝嫉妒忿慢之所逼惱。
慈心相向猶如父子。
彼樂音中而說頌曰: 世尊十力入於城,是大丈夫釋師子。
刹那皆獲大安樂,盲者得視聾得聞。
狂者複心無散亂,裸露之者獲衣服。
所有饑渴得飲食,貧窮之人獲财寶。
無量諸天在虛空,恭敬禮拜而贊歎。
雨花供養如來月,鼓角商佉諸樂音。
以佛入城悉皆奏,其城中地六種動。
見者奇特懷悅意,貪愛瞋癡而不逼。
慳嫉慢等悉皆除,慈心相向如父子。
如來十力入城時,人民安樂悉歡喜。
音樂不鼓皆自鳴,獲得非常極喜悅。
皆以如來威神故,天人蘇羅世間衆。
如是多種俱時現,奇特殊勝不思議。
當於世尊入城時,廣作多人利益事。
爾時世尊入王舍城。
時有居家菩薩摩诃薩。
是豪姓長者之子名摧過咎。
於裡巷中遙睹世尊,相好奇特端嚴澄。
諸根寂靜觀者無厭。
住奢摩他最上調伏。
防護諸根如善調象。
正念不亂如淨泉池。
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莊嚴其身。
時彼菩薩。
見如來色相端嚴成就。
極生尊重淨信之心。
便往佛所稽首雙足。
右繞三匝卻住一面。
時推過咎菩薩摩诃薩。
於世尊前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
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随所悕求。
淨佛國界嚴淨佛刹。
於是世尊,為欲哀愍推過咎故。
知化緣将至。
於衢路中祝時有無量百千俱胝人衆。
皆詣佛所稽首佛足合掌而祝於虛空中。
複有無量百千諸天。
禮敬世尊,時薄伽梵。
告推過咎菩薩摩诃薩言:菩薩成就一法。
速疾證得無上菩提。
随其意樂獲淨佛刹。
雲何一法。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有情起大悲愍。
增上意樂應發無上菩提之心。
雲何增上意樂。
善男子增上意樂者,若發菩提心已,不應起少不善法行。
雲何少不善法行。
謂不行貪愛。
不行瞋恚不行愚癡。
若住居家。
威儀不應行調戲行。
若出家者,不應
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與大刍衆一千人俱。
菩薩八萬四千。
皆於無上正等菩提。
得不退轉。
所謂慈氏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觀自在菩薩。
得大勢菩薩。
而為上首。
複有七十二俱胝諸天衆俱。
皆悉住於菩薩之乘。
複有天帝釋。
娑诃世界主大梵天王,與其眷屬四萬天衆俱。
亦皆住於菩薩之乘。
複有四阿蘇羅王。
所謂毗摩質多羅阿蘇羅王。
末利阿蘇羅王。
驢肩阿蘇羅王。
歡喜阿蘇羅王。
與百千阿蘇羅眷屬俱。
複有六萬二千諸大龍王。
所謂難陀龍王。
邬波難陀龍王。
水天龍王。
摩那斯龍王。
地持龍王。
無熱惱龍王。
蘇迷盧龍王。
伏魔龍王。
月上龍王。
如是等而為上首。
複有四大天王,所謂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與百千藥叉眷屬俱。
所謂金毗羅大藥叉。
阿吒嚩俱大藥叉。
針毛大藥叉。
妙慧大藥叉。
形相大藥叉。
遍形藥叉。
不動藥叉。
如是等而為上首。
時王舍城國王大臣。
及諸四衆。
天龍藥叉人非人等。
各以衣服飲食卧具醫藥種種資具。
於如來所恭敬尊重而為奉獻。
爾時世尊受王請食。
於晨朝時著衣持缽。
與諸刍及於天人百千之衆前後圍繞。
向王舍城未生怨王宮。
以佛威神力故。
大神境通放百千種妙色光明。
百千音樂同時俱奏。
雨衆妙華。
烏缽羅華。
缽頭摩華。
俱勿頭華芬陀利華。
缤紛而下是時如來以神通力。
随按足處湧寶蓮華大如車輪。
白銀為莖黃金為葉。
吠琉璃寶以為其須。
於華台中有化菩薩結加趺坐。
是諸菩薩。
與寶蓮華俱繞王舍城。
右旋七匝而說頌言: 商主利益世間者,拔濟有情為福田。
釋雄寂靜大威德,世尊今當入此城。
若有樂求生天衆,解脫生老病死苦。
欲求摧伏魔羅軍,應當供養釋師子。
牟尼名号甚難聞,多俱胝劫行精進。
悲愍世間作利益,大仙今入此王城。
無量無邊劫行施,飲食衣服及車乘。
所愛男女并妻子,及舍王位入於城。
能施手足與眼耳,舍頭及鼻諸支分。
由具一切舍功德,獲於殊勝薩婆若。
善學檀那淨律儀,於戒無缺人中勝。
具足忍辱勝功德,寂靜心意今入城。
修習精進俱胝劫,厭離悲愍觀世間。
入於禅定住寂靜,是大梵音今入城。
無量智慧無等倫,猶若虛空無有際。
善忍功德戒亦然,如是勝行皆清淨。
勤勇摧伏魔羅衆,獲不動慧無憂惱。
微妙法輪依教轉,大法自在今入城。
其有樂求我善逝,三十二相以莊嚴。
彼菩提心行願成,應往親近而供養。
斷欲瞋癡諸煩惱,乃馀覺觀惡思欲。
速辦無量供養具,應當親近於大師。
若人欲求梵天位,釋提桓因大自在。
以妙供具諸天樂,應當奉獻大牟尼。
欲求輪王王四洲,獲得七寶願成就。
具足千子皆勇猛,應當供養人中尊。
欲求長者及小王,獲得資财無有荊顔貌端嚴勝眷屬,應速往供於牟尼。
若有修行解脫者,樂聞殊勝大仙法。
是故汝當速往聽,於此難聞今得聞。
爾時王舍大城。
及百千村邑聚落。
聞此頌警覺已,其中男女童男童女。
各赍華香燒香塗香末香華鬘,并金銀花幢幡商佉鼓角弦管種種音樂。
一心思惟願佛攝受。
踴躍歡喜恭敬供養。
於是世尊将入城時。
即舉右足按城門阃。
城中之地六種震動。
諸天及人百千音樂不鼓自鳴。
雨天妙花。
城中有情盲者得視。
聾者得聞。
狂者得本心。
裸者得衣服。
饑者得飲食。
貧者得資财。
當此之時,亦複不為貪欲瞋恚愚癡慳吝嫉妒忿慢之所逼惱。
慈心相向猶如父子。
彼樂音中而說頌曰: 世尊十力入於城,是大丈夫釋師子。
刹那皆獲大安樂,盲者得視聾得聞。
狂者複心無散亂,裸露之者獲衣服。
所有饑渴得飲食,貧窮之人獲财寶。
無量諸天在虛空,恭敬禮拜而贊歎。
雨花供養如來月,鼓角商佉諸樂音。
以佛入城悉皆奏,其城中地六種動。
見者奇特懷悅意,貪愛瞋癡而不逼。
慳嫉慢等悉皆除,慈心相向如父子。
如來十力入城時,人民安樂悉歡喜。
音樂不鼓皆自鳴,獲得非常極喜悅。
皆以如來威神故,天人蘇羅世間衆。
如是多種俱時現,奇特殊勝不思議。
當於世尊入城時,廣作多人利益事。
爾時世尊入王舍城。
時有居家菩薩摩诃薩。
是豪姓長者之子名摧過咎。
於裡巷中遙睹世尊,相好奇特端嚴澄。
諸根寂靜觀者無厭。
住奢摩他最上調伏。
防護諸根如善調象。
正念不亂如淨泉池。
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莊嚴其身。
時彼菩薩。
見如來色相端嚴成就。
極生尊重淨信之心。
便往佛所稽首雙足。
右繞三匝卻住一面。
時推過咎菩薩摩诃薩。
於世尊前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
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随所悕求。
淨佛國界嚴淨佛刹。
於是世尊,為欲哀愍推過咎故。
知化緣将至。
於衢路中祝時有無量百千俱胝人衆。
皆詣佛所稽首佛足合掌而祝於虛空中。
複有無量百千諸天。
禮敬世尊,時薄伽梵。
告推過咎菩薩摩诃薩言:菩薩成就一法。
速疾證得無上菩提。
随其意樂獲淨佛刹。
雲何一法。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
於一切有情起大悲愍。
增上意樂應發無上菩提之心。
雲何增上意樂。
善男子增上意樂者,若發菩提心已,不應起少不善法行。
雲何少不善法行。
謂不行貪愛。
不行瞋恚不行愚癡。
若住居家。
威儀不應行調戲行。
若出家者,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