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受用所依究竟。

    而未得名受用究竟。

    由因及受。

    方得說名受用究竟。

    是故應知。

    要須受用所依究竟。

    及與受用因體究竟。

    方得說名生身究竟。

     複言世尊,如說無明為緣生愛。

    又複說言受是愛緣。

    若唯無明是其愛緣不緣於受。

    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愛有三種。

    應於一時三種俱起。

    由愛觀待受為緣故。

    非一時起。

    由此道理。

    非唯無明與愛為緣。

     複言世尊,若爾此愛唯受為緣。

    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應一切受皆是愛緣。

    然複有受非是愛緣。

    彼能為緣斷滅諸愛。

    是故非唯受為愛緣。

     複言世尊,若唯說愛與有作緣。

    不緣於齲斯有何過。

    世尊告曰:悕求名愛。

    於崄惡趣無有悕求。

    然由所作非福行故。

    雖求善趣相違果生。

    彼果生時豈緣於愛。

    唯應用彼取為其緣。

    又如所說無有愛者,悕求無有。

    求無有時。

    由造福行不動行故。

    相違果生。

    此果生時豈緣於愛。

    唯應說彼取為其緣。

    由此道理。

    非唯用愛與有為緣。

     複言世尊,若取緣有。

    有緣生者,何緣不說取之與有以為集谛。

    世尊告曰:愛能造作四種業故。

    一者此愛於其自體境界受中。

    能作貪味系縛業故。

    二者此愛能作發起諸取業故。

    三者此愛能作令先所引行等成有業故。

    四者此愛能作死後續生業故。

    由是因緣。

    唯說此愛以為集谛。

     複言世尊,若生老死。

    名色六處觸受為相。

    於此生身何緣顯示生老死名。

    世尊告曰:為顯如是生身之相。

    有三種苦成苦性故。

     複言世尊,生顯何苦。

    世尊告曰:生顯行苦。

    複言世尊,老顯何苦。

    世尊告曰:老顯壞苦。

    複言世尊,死顯何苦。

    世尊告曰:死顯苦苦。

    複言世尊,如是四種生身之相。

    由生老死有何差别。

    世尊告曰:即此四種生身之相。

    若次第生。

    若屬彼生。

    若如是生。

    應知是名生身生相。

    複言世尊,雲何次第生身生相。

    世尊告曰:於其最初有下種生。

    從此無間有漸增生。

    從此無間有出胎生。

    從此無間有漸長生。

    既成長已,受用言說能得等生。

    如是品類名次第生。

    複言世尊,此屬誰生。

    世尊告曰:蘊界處生都無有我。

    所以者何。

    以諸蘊等漸增長故。

    其性無常。

    即無常法有此生相。

    複言世尊,雲何而生。

    世尊告曰:由命根力有暫時祝分限法故。

    其性無常。

    即無常法如是而生。

    即此四種生身之相。

    時分變異。

    應知能作五種衰損。

    說名為老。

    複言世尊,雲何名為五種衰損。

    世尊告曰:一者須發衰損。

    以彼須發色衰壞故。

    二者身相衰損。

    形色膚力皆衰損故。

    三者作業衰損。

    發言氣上喘息逾急。

    身戰掉故。

    住便偻曲。

    以其腰脊皆無力故。

    坐即低屈身羸弱故。

    行必按杖。

    身虛劣故。

    凡所思惟智識愚鈍。

    念惛亂故。

    四者受用衰損。

    於現資具。

    受用劣故。

    於戲樂具。

    一切不能現受用故。

    於諸色根所行境界。

    不能速疾明利而行。

    或不行故。

    五者命根衰損。

    壽量将荊鄰近死故。

    遇少死緣。

    不堪忍故。

    即於此四生身相中。

    複有六種死差别相。

    一者究竟死。

    二者不究竟死。

    三者自相死。

    四者不究竟死分差别相。

    五者究竟死分差别相。

    六者時非時死。

    應知此中自相死者,謂識離身。

    色相滅沒差别之相。

    如是名為生身相中名色等相由生老死而有差别。

    複言世尊,於緣起中說三種愛。

    一切皆是生身之緣。

    何緣處處多分唯說欲界生身。

    世尊告曰:欲界生身相最粗故。

    易顯了故。

    非永解脫退還道故。

    複言世尊,如先所說諸引緣起。

    諸生緣起有十二分。

    於諸分中。

    幾是能引。

    幾是所引。

    幾是能生。

    幾是所生。

    世尊告曰:應知於此十二分中。

    無明與行及識一分。

    名為能引。

    複有一分識及名色六處觸受。

    名為所引。

    複有一分受愛取有。

    名為能生。

    生及老死名為所生。

    應知一分名色六處及與觸受。

    亦名所生。

    複言世尊,如是諸分。

    若引若生。

    為一時起。

    為次第起。

    世尊告曰:一時而起。

    次第宣說。

    複言世尊,如是諸分。

    若一時起。

    何因緣故。

    先說其引後說其生。

    世尊告曰:要由有引後有方生。

    非無引故。

     複言世尊,無明亦緣非理作意。

    何故唯說無明為緣。

    世尊告曰:無明亦引非理作意。

    與行為緣。

    又從無明所生觸受為緣生愛。

    是故偏說。

     複言世尊,略由幾相應知緣起世尊告曰:略由三相應知緣起。

    一者由無動作知緣起相。

    二者由性無常知緣起相。

    三者由有堪能知緣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