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
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
時有衆多大刍衆。
在安適堂同集會坐。
作如是類往複談論。
言諸大德。
世尊曾以無量異門。
說十二分甚深緣起。
於彼最初宣說無明。
以為緣性。
何因緣故。
一切煩惱諸行緣中。
唯說無明以為緣性。
於此無明見何殊勝。
由是因緣便興诤論。
于時世尊,遊於天祝以超過人清淨天耳。
聞如是事。
於日晚時從宴坐起。
詣安適堂在大衆前。
敷如常座結加趺坐。
以清美音告諸大衆。
汝等何故集此堂中。
而興诤論。
汝等今者,為何所論於此集會。
時諸大衆白言:世尊,我等集此。
作如是類往複談論。
言諸大德。
世尊曾以無量異門。
說十二分甚深緣起。
於彼最初。
宣說無明以為緣性。
何因緣故。
一切煩惱諸行緣中。
唯說無明以為緣性。
於此無明見何殊勝。
世尊,我等由是因緣便興诤論。
我等今者為論是事於此集會。
作是語已, 爾時世尊告彼大衆。
我有如是分别緣起初勝法門。
汝應谛聽極善作意。
當為汝說。
雲何名為分别緣起初勝法門謂十一種殊勝事故。
於緣起初。
宣說無明以為緣性。
何等十一。
謂所緣殊勝。
行相殊勝。
因緣殊勝。
等起殊勝。
轉異殊勝。
邪行殊勝。
相狀殊勝。
作業殊勝。
障礙殊勝。
随縛殊勝。
對治殊勝爾時衆中有一刍。
從座而起偏袒右肩。
合掌禮佛。
白言世尊,雲何無明所緣殊勝。
世尊告曰:無明所緣。
即是一切若因若果。
有衆過患諸雜染品。
及以一切若因若果。
有衆功德諸清淨品。
是名無明所緣殊勝。
複言世尊,雲何無明行相殊勝。
世尊告曰:如是無明隐覆真實顯現虛妄。
以為行相。
是名無明行相殊勝。
複言世尊,雲何無明因緣殊勝。
世尊告曰:如是無明。
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
能作因緣根本依處。
雲何一切煩惱雜染。
謂略有三煩惱品類。
普攝一切煩惱雜染。
謂無知煩惱。
猶預煩惱。
颠倒煩惱。
雲何一切諸業雜染。
謂略有三自相差别身語意業及三障礙對治差别。
謂福非福及不動業。
普攝一切諸業雜染。
雲何一切諸生雜染。
謂略有三依止三受。
謂樂及苦不苦不樂。
所起三苦。
壞苦苦苦及以行苦。
普攝一切諸生雜染。
雲何無明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
能作因緣根本依處。
謂於諸谛有二種愚。
能令一切煩惱雜染。
未生而生生已增廣。
及令一切諸業雜染。
未生而生生已積集。
亦令一切諸生雜染。
未生而生生已不轉。
是故我說如是無明。
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
能作因緣根本依處。
是名無明因緣殊勝。
複言世尊,雲何無明等起殊勝。
世尊告曰:謂此無明。
或愚當來苦谛所攝後有自體。
或愚現法苦谛所攝已得自體。
如是愚者,或有能引所引緣起。
或有能生所生緣起。
此二緣起。
即以愚於當來現法。
自體無明作等起緣。
複言世尊,雲何能引所引緣起。
世尊告曰:第一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是名能引所引緣起。
複言世尊,雲何能生所生緣起。
世尊告曰:第二無明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
是明能生所生緣起。
複言世尊,雲何名為第一無明與其能引所引緣起作等起緣。
世尊告曰:謂有一類。
愚於當來後有自體。
即便發起後有希求。
由愚所生後有希求。
便於後有見勝功德。
若於現法。
執著可愛不可愛境。
邪分别故。
造非福行。
彼於資具生貪著故。
或於怨憎生瞋恚故。
及彼相應不能決了。
功德過患放逸愚故。
造斯惡行。
即於後世所有過失。
不能思惟。
不能解了。
行相無明。
能作如是非福行緣。
若於後有見勝功德。
或見出離便造福行或不動行。
彼依教法或依誨法。
發起思擇及修習故。
能造斯行。
應知如是思擇修習。
雖在善心。
然不如理作意思惟。
故是後有愚癡所引。
謂於後有見勝功德。
癡覆藏故。
及見出離。
癡覆藏故。
如是非福福不動行。
障礙對治。
與六識身俱生俱滅。
能於現在已得生滅。
異熟識中安置諸行。
三種習氣由此方便。
攝受後有新生種子。
攝受後有新種子故。
於當生中所起後有。
所攝名色。
六處觸受次第而生。
此名色等。
於現已得異熟識中。
但起因性未有果性。
是故但名所引緣起。
如是名為第一無明與其能引所引緣起作等起緣。
複言世尊,雲何名為第二無明
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
時有衆多大刍衆。
在安適堂同集會坐。
作如是類往複談論。
言諸大德。
世尊曾以無量異門。
說十二分甚深緣起。
於彼最初宣說無明。
以為緣性。
何因緣故。
一切煩惱諸行緣中。
唯說無明以為緣性。
於此無明見何殊勝。
由是因緣便興诤論。
于時世尊,遊於天祝以超過人清淨天耳。
聞如是事。
於日晚時從宴坐起。
詣安適堂在大衆前。
敷如常座結加趺坐。
以清美音告諸大衆。
汝等何故集此堂中。
而興诤論。
汝等今者,為何所論於此集會。
時諸大衆白言:世尊,我等集此。
作如是類往複談論。
言諸大德。
世尊曾以無量異門。
說十二分甚深緣起。
於彼最初。
宣說無明以為緣性。
何因緣故。
一切煩惱諸行緣中。
唯說無明以為緣性。
於此無明見何殊勝。
世尊,我等由是因緣便興诤論。
我等今者為論是事於此集會。
作是語已, 爾時世尊告彼大衆。
我有如是分别緣起初勝法門。
汝應谛聽極善作意。
當為汝說。
雲何名為分别緣起初勝法門謂十一種殊勝事故。
於緣起初。
宣說無明以為緣性。
何等十一。
謂所緣殊勝。
行相殊勝。
因緣殊勝。
等起殊勝。
轉異殊勝。
邪行殊勝。
相狀殊勝。
作業殊勝。
障礙殊勝。
随縛殊勝。
對治殊勝爾時衆中有一刍。
從座而起偏袒右肩。
合掌禮佛。
白言世尊,雲何無明所緣殊勝。
世尊告曰:無明所緣。
即是一切若因若果。
有衆過患諸雜染品。
及以一切若因若果。
有衆功德諸清淨品。
是名無明所緣殊勝。
複言世尊,雲何無明行相殊勝。
世尊告曰:如是無明隐覆真實顯現虛妄。
以為行相。
是名無明行相殊勝。
複言世尊,雲何無明因緣殊勝。
世尊告曰:如是無明。
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
能作因緣根本依處。
雲何一切煩惱雜染。
謂略有三煩惱品類。
普攝一切煩惱雜染。
謂無知煩惱。
猶預煩惱。
颠倒煩惱。
雲何一切諸業雜染。
謂略有三自相差别身語意業及三障礙對治差别。
謂福非福及不動業。
普攝一切諸業雜染。
雲何一切諸生雜染。
謂略有三依止三受。
謂樂及苦不苦不樂。
所起三苦。
壞苦苦苦及以行苦。
普攝一切諸生雜染。
雲何無明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
能作因緣根本依處。
謂於諸谛有二種愚。
能令一切煩惱雜染。
未生而生生已增廣。
及令一切諸業雜染。
未生而生生已積集。
亦令一切諸生雜染。
未生而生生已不轉。
是故我說如是無明。
普於一切煩惱雜染諸業雜染諸生雜染。
能作因緣根本依處。
是名無明因緣殊勝。
複言世尊,雲何無明等起殊勝。
世尊告曰:謂此無明。
或愚當來苦谛所攝後有自體。
或愚現法苦谛所攝已得自體。
如是愚者,或有能引所引緣起。
或有能生所生緣起。
此二緣起。
即以愚於當來現法。
自體無明作等起緣。
複言世尊,雲何能引所引緣起。
世尊告曰:第一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是名能引所引緣起。
複言世尊,雲何能生所生緣起。
世尊告曰:第二無明緣受。
受緣愛。
愛緣齲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
是明能生所生緣起。
複言世尊,雲何名為第一無明與其能引所引緣起作等起緣。
世尊告曰:謂有一類。
愚於當來後有自體。
即便發起後有希求。
由愚所生後有希求。
便於後有見勝功德。
若於現法。
執著可愛不可愛境。
邪分别故。
造非福行。
彼於資具生貪著故。
或於怨憎生瞋恚故。
及彼相應不能決了。
功德過患放逸愚故。
造斯惡行。
即於後世所有過失。
不能思惟。
不能解了。
行相無明。
能作如是非福行緣。
若於後有見勝功德。
或見出離便造福行或不動行。
彼依教法或依誨法。
發起思擇及修習故。
能造斯行。
應知如是思擇修習。
雖在善心。
然不如理作意思惟。
故是後有愚癡所引。
謂於後有見勝功德。
癡覆藏故。
及見出離。
癡覆藏故。
如是非福福不動行。
障礙對治。
與六識身俱生俱滅。
能於現在已得生滅。
異熟識中安置諸行。
三種習氣由此方便。
攝受後有新生種子。
攝受後有新種子故。
於當生中所起後有。
所攝名色。
六處觸受次第而生。
此名色等。
於現已得異熟識中。
但起因性未有果性。
是故但名所引緣起。
如是名為第一無明與其能引所引緣起作等起緣。
複言世尊,雲何名為第二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