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已離念想分别。
自然應現是諸相故。
文殊師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於恒河沙劫。
以天上味及天妙衣。
施十方界微塵等一切諸佛及聲聞衆。
彼佛滅後。
為一一佛。
遍滿十方一一世界。
造十方界微塵等塔。
其塔皆是閻浮檀金。
電光摩尼。
互相間錯。
集衆光寶。
周圍欄楯。
寶幢遐建。
寶鈴流響。
蛇衛栴檀。
以為塗香。
覆以自在摩尼王網。
其上複有天寶蓋雲。
寶幡幢雲。
妙花香雲。
摩尼王雲。
如意珠雲。
徘徊散空。
滿三千界。
日日三時。
如是供養。
經恒沙劫。
兼複教化無數衆生。
如是供養。
不如有人聞此入如來智德不思議境界法門。
心生信解。
其福過彼。
無量阿僧祇。
文殊師利。
若有菩薩。
信解此法,則速成滿菩薩摩诃薩無量億那由他諸波羅蜜。
證入無量億那由他地。
背舍無量億那由他生死。
了知無量億那由他諸佛神通。
破無量阿僧祇我慢山。
倒無量阿僧祇慳嫉幢。
竭無量阿僧祇愛河。
渡無量阿僧祇生死海。
斷無量阿僧祇魔網。
掩蔽一切日月釋梵護世威光。
從一佛刹。
至一佛刹。
能救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諸苦衆生。
常得親近諸佛菩薩。
具足成就海印三昧。
持一切法三昧。
法自在三昧。
諸相莊嚴三昧。
寶生三昧。
安樂三昧。
蓮花莊嚴三昧。
虛空藏三昧。
随入世間三昧。
妙法花三昧。
境界自在三昧。
大奮迅三昧。
虛空心三昧。
師子奮迅三昧。
日燈三昧。
無量旋三昧。
澍甘露三昧。
金剛幢三昧。
如金剛三昧。
金剛齊三昧。
地持三昧。
須彌燈三昧。
須彌幢三昧。
寶藏三昧。
心自在三昧。
一切衆生心自在三昧。
增長一切行三昧。
深密方便三昧。
種種辯才三昧。
無能見三昧。
了諸法三昧。
遊戲三昧。
出生一切神通三昧。
降魔三昧。
現一切色相三昧。
一切色最勝三昧。
觀身三昧。
具一切行三昧。
智燈三昧。
菩提光三昧。
樂說辯才三昧。
入一切功德三昧。
說諸法實相三昧。
寂靜神通三昧。
首楞嚴三昧。
海潮三昧。
又得無量佛身相陀羅尼。
大智陀羅尼。
淨音陀羅尼。
無盡箧陀羅尼。
無量旋陀羅尼。
海印陀羅尼。
入決定辯才陀羅尼。
諸佛住持陀羅尼。
又得随順一切衆生殊勝行一切法無師智。
斷一切法疑。
得佛神通。
具菩薩行善巧方便。
文殊師利。
譬如須彌山王。
高顯秀麗。
映蔽馀山。
菩薩信解此法門者,功德嚴淨。
蔽諸衆生一切善根。
亦複如是爾時文殊師利。
告滅諸蓋菩薩言:佛子。
複更有馀勝法。
若諸菩薩。
能信解者,便得成就馀勝功德。
滅諸蓋菩薩。
聞是說已,複白文殊師利言:若有菩薩。
信解五法,則能除此勝法。
得馀無量殊勝功德。
何等為五。
一者信解一切諸法。
不生不滅。
不可稱說。
無比無對。
二者信解如來無功用。
無分别。
入過閻浮提微塵等威儀行處。
刹那刹那常起不絕。
三者信解釋迦如來。
往昔教化蘇陀婆王。
但為成熟諸衆生故。
然實已於恒河沙劫。
久成正覺。
四者信解釋迦如來。
示然燈佛。
授記已來。
乃至成佛。
於是中間。
修菩薩行。
而實已於無量劫來。
成等正覺。
住佛境界。
五者信解釋迦如來。
現讬王宮。
釋種被害。
但為成熟諸衆生故。
而實已於無量劫來。
成等正覺。
文殊師利。
菩薩若能於此五種。
生信解者,則能除此勝法。
更得成就馀勝功德。
文殊師利。
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恒河沙劫。
日日以天百味飲食。
及天妙衣。
施十方界微塵等諸阿羅漢具六神通八解脫者,所得功德不如有人於一日中但以飲食施一獨覺。
其福勝彼阿僧祇倍。
又文殊師利。
若善男子善女人。
遍十方界。
為阿僧祇辟支佛等。
造十方界微塵等精舍。
一一皆以閻浮檀金所成。
摩尼為柱。
階陛欄楯。
樓閣戶牖。
鹹以衆寶。
種種莊嚴。
施大寶帳塗妙栴檀。
日日以天百味飲食。
及天妙衣。
恭敬供養。
於恒沙劫。
不如有人。
或聞佛名。
或世尊名。
或如來名。
或一切智名。
所得功德。
複過於彼。
阿僧祇倍。
況以彩畫。
或以泥塑。
作如來像。
觀見之者,福又過彼。
阿僧祇倍。
況以燈油。
香花伎樂。
種種供養。
福又過彼。
阿僧祇倍。
何況有能於佛法中下至一日。
護持一戒。
福轉過彼。
阿僧祇倍。
文殊師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於恒河沙劫。
日日以天百味飲食。
及天妙衣。
供十方界微塵等諸佛菩薩。
及聲聞衆。
諸佛滅後。
一一皆起十方界微塵等塔。
一一塔量。
遍四天下。
形制奇妙。
衆寶莊嚴。
幡蓋伎樂。
諸供養具。
逾勝於前。
雖諸功德皆悉具足。
未能信解此法門者,不如有人能信解是入如來智德不思議境界法門。
乃至以一抟食。
施於畜生。
其福過彼。
阿僧祇倍。
文殊師利。
若有菩薩。
信解此經。
如其所說,供養諸佛。
有馀菩薩。
聞已歡喜。
生淨信心。
從坐而起。
合掌作禮。
随其所堪。
修行供養。
福又過彼。
阿僧祇倍。
是人不久得佛智故。
說是經時。
彼諸比丘,及菩薩衆。
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等。
歡喜信受。
作禮奉行。
自然應現是諸相故。
文殊師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於恒河沙劫。
以天上味及天妙衣。
施十方界微塵等一切諸佛及聲聞衆。
彼佛滅後。
為一一佛。
遍滿十方一一世界。
造十方界微塵等塔。
其塔皆是閻浮檀金。
電光摩尼。
互相間錯。
集衆光寶。
周圍欄楯。
寶幢遐建。
寶鈴流響。
蛇衛栴檀。
以為塗香。
覆以自在摩尼王網。
其上複有天寶蓋雲。
寶幡幢雲。
妙花香雲。
摩尼王雲。
如意珠雲。
徘徊散空。
滿三千界。
日日三時。
如是供養。
經恒沙劫。
兼複教化無數衆生。
如是供養。
不如有人聞此入如來智德不思議境界法門。
心生信解。
其福過彼。
無量阿僧祇。
文殊師利。
若有菩薩。
信解此法,則速成滿菩薩摩诃薩無量億那由他諸波羅蜜。
證入無量億那由他地。
背舍無量億那由他生死。
了知無量億那由他諸佛神通。
破無量阿僧祇我慢山。
倒無量阿僧祇慳嫉幢。
竭無量阿僧祇愛河。
渡無量阿僧祇生死海。
斷無量阿僧祇魔網。
掩蔽一切日月釋梵護世威光。
從一佛刹。
至一佛刹。
能救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諸苦衆生。
常得親近諸佛菩薩。
具足成就海印三昧。
持一切法三昧。
法自在三昧。
諸相莊嚴三昧。
寶生三昧。
安樂三昧。
蓮花莊嚴三昧。
虛空藏三昧。
随入世間三昧。
妙法花三昧。
境界自在三昧。
大奮迅三昧。
虛空心三昧。
師子奮迅三昧。
日燈三昧。
無量旋三昧。
澍甘露三昧。
金剛幢三昧。
如金剛三昧。
金剛齊三昧。
地持三昧。
須彌燈三昧。
須彌幢三昧。
寶藏三昧。
心自在三昧。
一切衆生心自在三昧。
增長一切行三昧。
深密方便三昧。
種種辯才三昧。
無能見三昧。
了諸法三昧。
遊戲三昧。
出生一切神通三昧。
降魔三昧。
現一切色相三昧。
一切色最勝三昧。
觀身三昧。
具一切行三昧。
智燈三昧。
菩提光三昧。
樂說辯才三昧。
入一切功德三昧。
說諸法實相三昧。
寂靜神通三昧。
首楞嚴三昧。
海潮三昧。
又得無量佛身相陀羅尼。
大智陀羅尼。
淨音陀羅尼。
無盡箧陀羅尼。
無量旋陀羅尼。
海印陀羅尼。
入決定辯才陀羅尼。
諸佛住持陀羅尼。
又得随順一切衆生殊勝行一切法無師智。
斷一切法疑。
得佛神通。
具菩薩行善巧方便。
文殊師利。
譬如須彌山王。
高顯秀麗。
映蔽馀山。
菩薩信解此法門者,功德嚴淨。
蔽諸衆生一切善根。
亦複如是爾時文殊師利。
告滅諸蓋菩薩言:佛子。
複更有馀勝法。
若諸菩薩。
能信解者,便得成就馀勝功德。
滅諸蓋菩薩。
聞是說已,複白文殊師利言:若有菩薩。
信解五法,則能除此勝法。
得馀無量殊勝功德。
何等為五。
一者信解一切諸法。
不生不滅。
不可稱說。
無比無對。
二者信解如來無功用。
無分别。
入過閻浮提微塵等威儀行處。
刹那刹那常起不絕。
三者信解釋迦如來。
往昔教化蘇陀婆王。
但為成熟諸衆生故。
然實已於恒河沙劫。
久成正覺。
四者信解釋迦如來。
示然燈佛。
授記已來。
乃至成佛。
於是中間。
修菩薩行。
而實已於無量劫來。
成等正覺。
住佛境界。
五者信解釋迦如來。
現讬王宮。
釋種被害。
但為成熟諸衆生故。
而實已於無量劫來。
成等正覺。
文殊師利。
菩薩若能於此五種。
生信解者,則能除此勝法。
更得成就馀勝功德。
文殊師利。
若善男子善女人。
於恒河沙劫。
日日以天百味飲食。
及天妙衣。
施十方界微塵等諸阿羅漢具六神通八解脫者,所得功德不如有人於一日中但以飲食施一獨覺。
其福勝彼阿僧祇倍。
又文殊師利。
若善男子善女人。
遍十方界。
為阿僧祇辟支佛等。
造十方界微塵等精舍。
一一皆以閻浮檀金所成。
摩尼為柱。
階陛欄楯。
樓閣戶牖。
鹹以衆寶。
種種莊嚴。
施大寶帳塗妙栴檀。
日日以天百味飲食。
及天妙衣。
恭敬供養。
於恒沙劫。
不如有人。
或聞佛名。
或世尊名。
或如來名。
或一切智名。
所得功德。
複過於彼。
阿僧祇倍。
況以彩畫。
或以泥塑。
作如來像。
觀見之者,福又過彼。
阿僧祇倍。
況以燈油。
香花伎樂。
種種供養。
福又過彼。
阿僧祇倍。
何況有能於佛法中下至一日。
護持一戒。
福轉過彼。
阿僧祇倍。
文殊師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於恒河沙劫。
日日以天百味飲食。
及天妙衣。
供十方界微塵等諸佛菩薩。
及聲聞衆。
諸佛滅後。
一一皆起十方界微塵等塔。
一一塔量。
遍四天下。
形制奇妙。
衆寶莊嚴。
幡蓋伎樂。
諸供養具。
逾勝於前。
雖諸功德皆悉具足。
未能信解此法門者,不如有人能信解是入如來智德不思議境界法門。
乃至以一抟食。
施於畜生。
其福過彼。
阿僧祇倍。
文殊師利。
若有菩薩。
信解此經。
如其所說,供養諸佛。
有馀菩薩。
聞已歡喜。
生淨信心。
從坐而起。
合掌作禮。
随其所堪。
修行供養。
福又過彼。
阿僧祇倍。
是人不久得佛智故。
說是經時。
彼諸比丘,及菩薩衆。
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等。
歡喜信受。
作禮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