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心則坦然無所憂畏。
觸事有馀常無不足。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汝等比丘。
若欲脫諸苦惱。
當觀知足。
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隐之處。
知足之人雖地上猶為安樂。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不足者常為五欲所牽。
為知足者之所憐愍。
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
若求寂靜無為安樂。
當離愦鬧獨處閑居。
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
是當舍己衆他衆。
空閑獨處思滅苦本。
若樂衆者則受衆惱。
譬如大樹衆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於衆苦。
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
是名遠離。
汝等比丘。
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
當勤精進。
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
若者之心數數懈廢。
譬如鑽火未熱而息。
雖欲得火火難可得。
是名精進。
汝等比丘。
求善知識求善護助而不忘念。
若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
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
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
若念力堅強。
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
譬如著铠入則無所畏。
是名不忘念。
汝等比丘。
若攝心者心則在定。
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是故汝等。
常當精勤修諸定。
若得定者心則不亂。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
行者亦爾。
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失。
是名為定。
汝等比丘。
若有智慧則無貪著。
常自省察不令有失。
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
若不爾既非道人。
又非白衣。
無所名也。
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
亦是無明黑闇大明也。
一切病苦之良藥也。
伐煩惱樹者之利斧也。
是故汝等。
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
若人智慧之照。
雖無天眼而是明見人也。
是為智慧。
汝等比丘。
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
雖複出家猶未得脫。
是故比丘。
當急舍離亂心戲論若汝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滅戲論之患。
是名不戲論。
汝等比丘。
於諸功德常當一心舍諸放逸。
如離怨賊。
大悲世尊所欲利益皆以究竟。
汝但當勤而行之。
若在山間若空澤中。
若在樹下閑處靜室。
念所受法勿令忘失。
常當自勉精修之。
無為空死後緻憂悔。
我如良醫知病說藥。
服與不服非醫咎也。
又如善導導人善導。
之不行非導過也。
汝等若於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問之。
無得懷疑不求決也爾時世尊如三唱。
人無問者,所以者何。
衆無疑故。
爾時阿?樓馱觀察衆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熱。
日可令冷。
佛說四谛不可令異。
佛苦谛真實是苦。
不可令樂。
集真是因。
更無異因。
苦若滅者即是因滅。
因滅故果滅。
滅苦道實是真道。
更無馀道。
世尊,是諸比丘於四谛中決定無疑。
於此衆中。
所作未辦者,見滅度當有悲感。
若有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
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
若所作已辦度苦海者,但作是念。
世尊滅度一何疾哉。
阿?樓馱雖說是語。
衆中皆悉了達四聖谛義。
尊欲令此諸大衆皆得堅固以大悲心複為衆說。
汝等比丘。
勿懷憂惱。
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
會而不離終不可得。
自利利人法皆具若我久住更無所益。
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
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自今已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
是故當知。
世皆無常會必有離。
勿懷憂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
以智慧明滅諸癡闇。
世實危脆無牢強者,我今得滅如除惡此是應舍罪惡之物。
假名為身。
沒在生老病死大海。
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汝等比丘。
常當一心勤求出道。
一切世間動不動法。
皆是敗壞不安之相。
汝等且止。
得複語。
時将欲過我欲滅度。
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觸事有馀常無不足。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汝等比丘。
若欲脫諸苦惱。
當觀知足。
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隐之處。
知足之人雖地上猶為安樂。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不足者常為五欲所牽。
為知足者之所憐愍。
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
若求寂靜無為安樂。
當離愦鬧獨處閑居。
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
是當舍己衆他衆。
空閑獨處思滅苦本。
若樂衆者則受衆惱。
譬如大樹衆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於衆苦。
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
是名遠離。
汝等比丘。
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
當勤精進。
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
若者之心數數懈廢。
譬如鑽火未熱而息。
雖欲得火火難可得。
是名精進。
汝等比丘。
求善知識求善護助而不忘念。
若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
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
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
若念力堅強。
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
譬如著铠入則無所畏。
是名不忘念。
汝等比丘。
若攝心者心則在定。
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是故汝等。
常當精勤修諸定。
若得定者心則不亂。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
行者亦爾。
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失。
是名為定。
汝等比丘。
若有智慧則無貪著。
常自省察不令有失。
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
若不爾既非道人。
又非白衣。
無所名也。
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
亦是無明黑闇大明也。
一切病苦之良藥也。
伐煩惱樹者之利斧也。
是故汝等。
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
若人智慧之照。
雖無天眼而是明見人也。
是為智慧。
汝等比丘。
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
雖複出家猶未得脫。
是故比丘。
當急舍離亂心戲論若汝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滅戲論之患。
是名不戲論。
汝等比丘。
於諸功德常當一心舍諸放逸。
如離怨賊。
大悲世尊所欲利益皆以究竟。
汝但當勤而行之。
若在山間若空澤中。
若在樹下閑處靜室。
念所受法勿令忘失。
常當自勉精修之。
無為空死後緻憂悔。
我如良醫知病說藥。
服與不服非醫咎也。
又如善導導人善導。
之不行非導過也。
汝等若於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問之。
無得懷疑不求決也爾時世尊如三唱。
人無問者,所以者何。
衆無疑故。
爾時阿?樓馱觀察衆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熱。
日可令冷。
佛說四谛不可令異。
佛苦谛真實是苦。
不可令樂。
集真是因。
更無異因。
苦若滅者即是因滅。
因滅故果滅。
滅苦道實是真道。
更無馀道。
世尊,是諸比丘於四谛中決定無疑。
於此衆中。
所作未辦者,見滅度當有悲感。
若有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
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
若所作已辦度苦海者,但作是念。
世尊滅度一何疾哉。
阿?樓馱雖說是語。
衆中皆悉了達四聖谛義。
尊欲令此諸大衆皆得堅固以大悲心複為衆說。
汝等比丘。
勿懷憂惱。
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
會而不離終不可得。
自利利人法皆具若我久住更無所益。
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
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自今已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
是故當知。
世皆無常會必有離。
勿懷憂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
以智慧明滅諸癡闇。
世實危脆無牢強者,我今得滅如除惡此是應舍罪惡之物。
假名為身。
沒在生老病死大海。
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汝等比丘。
常當一心勤求出道。
一切世間動不動法。
皆是敗壞不安之相。
汝等且止。
得複語。
時将欲過我欲滅度。
是我最後之所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