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五刀賭約
關燈
小
中
大
外。
” 杜如晦皺眉道:“畢玄的佯作拂袖而去,該不會是事前預定的陰謀。
因為以畢玄的身份地位,應有十足壓伏少帥的把握,不用另施他計。
” 衆人紛紛點頭,因為杜如晦的分析合情合理,畢玄若早認為難取寇仲之命,故意虛耍幾招,再讓李淵來中止武鬥,反不合情理。
李靖沉聲道:“畢玄在武鬥後個許時辰始率衆離城,中間這一段時間可讓他們與太子商讨,從容定計,且将計就計,令我們對皇上不生懷疑。
” 李靖的分析,予人柳暗花明的感覺,同樣可解釋畢玄的離開是深思熟慮下的陰謀。
程咬金大力點頭道:“說得好!突厥人怎會安好心。
” 徐子陵道:“皇上心裡肯定充滿矛盾,但宋缺負傷至不能帶軍的消息傳來,登時把他的猶豫一掃而空。
若能除掉寇仲,少帥軍不戰自潰,宋缺既傷亦不足慮,天下幾是皇上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即使颉利毀諾南來,頂多是遷都以避,且可避往洛陽。
太子新近又成功解去劉黑闼的威脅,使他再不用倚仗秦王。
在這樣的情況下,遂使皇上生出一舉除去我們和秦王之心。
隻要皇上不是親身參與,事後可把責任全推在太子和齊王身上,至于對他兩人如何處置,當然悉随龍意。
” 李世民歎道:“我和少帥早前密議時,想到父皇有一個可同時把我和少帥除去的辦法,那就是明天的結盟大典。
由于父皇頒令我和太子、齊王以後須經由玄武門入宮,明旱當我們由玄武門入宮之際,太子和齊王可于宮門設下重伏,突施狙殺,當前後都無路可逃下,即使以少帥、子陵之能,亦隻餘力戰而死一途。
” 本是坐着的長孫無忌在李世民後方站起,失卻平時的儒雅潇灑,激動的振臂叫道:“明天的玄武門,将是決定我大唐盛衰,華夏榮辱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赴湯蹈火,死而無懼。
” 衆人除李世民和徐子陵外,全體起立,轟然應喏,氣氛激烈沸騰。
李世民連說幾聲“好”後,從容點頭道:“不愧為我天策府良臣猛将,長安再不是昔日的長安,而是決定我華夏中土的殺戮戰場。
少帥和子陵的大仁大義,宋閥主他老人家對我的另眼相看,實乃中土萬民的福祉。
我李世民于此立下誓言,誓與少帥和子陵同生共死,開創一番新局面。
” 徐子陵心頭一陣激動,李世民雖沒有明言大義滅親,但這番話已清楚明白表明他抛開父子兄弟親情的立場,他再不視對方是父親兄弟,而是殘酷無情的戰場上敵人。
他可以想像李世民在這方面所受的困擾,幸好在這生死關頭,決定天下命運的一刻,他終成功抛開。
衆人再次應喏,士氣昂揚,對李淵的心意沒有任何懷疑。
徐子陵道:“至于行事細節,待寇仲收拾蓋蘇文回來後,我們從長計議。
” 蓋蘇文領着韓朝安、金正宗、馬吉、拓拔滅夫和一衆手下從宅門湧出,與獨立外院廣場、刀回鞘内的寇仲成對峙之局。
蓋蘇文仰天笑道:“少帥大駕光臨,是我蓋蘇文的榮幸,隻要通知一聲,我定大開中門迎接,何用破門而入。
” 寇仲微笑道:“我對大帥那扇門看不順眼,故随手劈一刀,大帥不用介懷。
就像對大帥我也有點看不順眼,尤其是想到大帥曾蒙頭蒙面見不得光地以衆淩寡的去偷襲我的兄弟,我也想對你劈一刀洩憤,不知大帥的五把寶刀是否仍留在高麗貴府的珍藏庫内呢?” 馬吉雙目兇光大盛,冷哼道:“死到臨頭仍在揚威耀武,可笑之極。
” 寇仲哈哈一笑,閃身掠前,一掌往馬吉拍去,似是針對他一個人,掌勢卻把對方十多人全籠罩其中。
蓋蘇
” 杜如晦皺眉道:“畢玄的佯作拂袖而去,該不會是事前預定的陰謀。
因為以畢玄的身份地位,應有十足壓伏少帥的把握,不用另施他計。
” 衆人紛紛點頭,因為杜如晦的分析合情合理,畢玄若早認為難取寇仲之命,故意虛耍幾招,再讓李淵來中止武鬥,反不合情理。
李靖沉聲道:“畢玄在武鬥後個許時辰始率衆離城,中間這一段時間可讓他們與太子商讨,從容定計,且将計就計,令我們對皇上不生懷疑。
” 李靖的分析,予人柳暗花明的感覺,同樣可解釋畢玄的離開是深思熟慮下的陰謀。
程咬金大力點頭道:“說得好!突厥人怎會安好心。
” 徐子陵道:“皇上心裡肯定充滿矛盾,但宋缺負傷至不能帶軍的消息傳來,登時把他的猶豫一掃而空。
若能除掉寇仲,少帥軍不戰自潰,宋缺既傷亦不足慮,天下幾是皇上囊中之物,唾手可得。
即使颉利毀諾南來,頂多是遷都以避,且可避往洛陽。
太子新近又成功解去劉黑闼的威脅,使他再不用倚仗秦王。
在這樣的情況下,遂使皇上生出一舉除去我們和秦王之心。
隻要皇上不是親身參與,事後可把責任全推在太子和齊王身上,至于對他兩人如何處置,當然悉随龍意。
” 李世民歎道:“我和少帥早前密議時,想到父皇有一個可同時把我和少帥除去的辦法,那就是明天的結盟大典。
由于父皇頒令我和太子、齊王以後須經由玄武門入宮,明旱當我們由玄武門入宮之際,太子和齊王可于宮門設下重伏,突施狙殺,當前後都無路可逃下,即使以少帥、子陵之能,亦隻餘力戰而死一途。
” 本是坐着的長孫無忌在李世民後方站起,失卻平時的儒雅潇灑,激動的振臂叫道:“明天的玄武門,将是決定我大唐盛衰,華夏榮辱的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赴湯蹈火,死而無懼。
” 衆人除李世民和徐子陵外,全體起立,轟然應喏,氣氛激烈沸騰。
李世民連說幾聲“好”後,從容點頭道:“不愧為我天策府良臣猛将,長安再不是昔日的長安,而是決定我華夏中土的殺戮戰場。
少帥和子陵的大仁大義,宋閥主他老人家對我的另眼相看,實乃中土萬民的福祉。
我李世民于此立下誓言,誓與少帥和子陵同生共死,開創一番新局面。
” 徐子陵心頭一陣激動,李世民雖沒有明言大義滅親,但這番話已清楚明白表明他抛開父子兄弟親情的立場,他再不視對方是父親兄弟,而是殘酷無情的戰場上敵人。
他可以想像李世民在這方面所受的困擾,幸好在這生死關頭,決定天下命運的一刻,他終成功抛開。
衆人再次應喏,士氣昂揚,對李淵的心意沒有任何懷疑。
徐子陵道:“至于行事細節,待寇仲收拾蓋蘇文回來後,我們從長計議。
” 蓋蘇文領着韓朝安、金正宗、馬吉、拓拔滅夫和一衆手下從宅門湧出,與獨立外院廣場、刀回鞘内的寇仲成對峙之局。
蓋蘇文仰天笑道:“少帥大駕光臨,是我蓋蘇文的榮幸,隻要通知一聲,我定大開中門迎接,何用破門而入。
” 寇仲微笑道:“我對大帥那扇門看不順眼,故随手劈一刀,大帥不用介懷。
就像對大帥我也有點看不順眼,尤其是想到大帥曾蒙頭蒙面見不得光地以衆淩寡的去偷襲我的兄弟,我也想對你劈一刀洩憤,不知大帥的五把寶刀是否仍留在高麗貴府的珍藏庫内呢?” 馬吉雙目兇光大盛,冷哼道:“死到臨頭仍在揚威耀武,可笑之極。
” 寇仲哈哈一笑,閃身掠前,一掌往馬吉拍去,似是針對他一個人,掌勢卻把對方十多人全籠罩其中。
蓋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