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 拂袖離城
關燈
小
中
大
,可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控制皇宮,再憑玄武門力阻唐儉的部隊于玄武門外。
” 寇仲道:“經常駐守皇宮的禦衛軍力如何?” 李世民道:“軍力約一萬人,另太子的長林軍有三千之衆,若不計宮外的護城軍和西内苑唐儉的部隊,我們仍須應付的是在我們一倍以上的敵人,所以必須謀定後動,以快制慢,事起時必須占據宮内各軍事要塞,而最關鍵的必争之地就是玄武門,隻要能奪得玄武門的控制權,至少有一半成功的希望。
” 寇仲道:“幸好有常何站在我們的一方,大增事成的機會。
” 李世民歎道:“我剛才說準備好後随時舉事,可惜我無法定下日子時辰。
因為若由我聯同你們主動策反、血染宮禁,實情理難容,所以我們必須等待一個機會。
” 寇仲皺眉道:“甚麼機會?” 李世民道:“當太子和齊王欲置我于死地的一刻,我們的機會就來哩!” 寇仲道:“他要殺我們又如何?” 李世民道:“皇兄多番嘗試,仍沒法奈何你們,故何必舍易取難。
先除去我後,結盟之議再不可行,父皇将别無選擇,必全力把你們留在長安。
故此太子若能成功,是一舉兩得。
否則将來聯軍南來,太子、齊王連戰失利,形勢所迫下,我大有可能重掌兵權,而這是太子、齊王至乎父皇最不願見到的。
” 寇仲苦惱道:“我不得不承認你把形勢看個透徹,令尊厚彼薄此之舉,令全城軍民對你深表同情,若再來個保命反擊,沒有人可說你半句閑話。
問題在我們怎知太子在何時策動?那豈非主動完全掌握在敵人手上。
” 李世民道:“這正是我們現在最精确的寫照,我們必須枕戈待旦、蓄勢以待的靜候那時機的來臨。
而我們并非完全被動,我們可通過魏征、常何、封德彜、劉弘基等幾個關鍵的人物,監視和掌握對方的動靜。
現在情勢微妙,沒有人曉得少帥何時失去耐性拂袖而去,故對方必須速戰速決,盡快打破這僵持不下的局面,若我所料不差,我們該不用等多久。
” 寇仲道:“好!我們分頭行事,聯系魏征等人由令叔淮安王負責,務要快敵人一步,在這個賭命的遊戲中勝出。
” 李世民道:“我們的情況絕非表面看上去的悲觀,假設現在開始,我的活動縮窄至隻在早朝時出入太極宮,那對方能設伏之處,已是呼之欲出。
” 寇仲點頭道:“玄武門!” 李世民道:“若畢玄的離去是個得父皇首肯的幌子,便顯示父皇完全站在太子一方,且已接受颉利開出的條件,獻上少帥人頭。
而下令我和太子、齊王三人以後須經由玄武門出入太極宮,正是針對我們而來。
父皇的轉變,應是因宋缺決鬥嶽山緻負重傷的謠傳所引發,令他再無顧忌,以為除去少帥後,天下唾手可得。
” 寇仲道:“謠傳從何而來?” 李世民道:“此傳聞是從林士宏一方廣傳開去,而林士宏全力反擊宋軍,進一步令父皇對此深信不疑。
” 寇仲暗罵一聲他奶奶的,皺眉道:“若是如此,令尊首要殺的人是我寇仲,希冀借此讨好突厥人,解去塞外聯軍的威脅。
然後全力掃蕩群龍無首的少帥軍。
說到底你終是他的兒子,怎都會念點骨肉情份。
” 李世民苦笑道:“楊廣殺兄弑父的先例,令父皇沒法忘記,故一旦認定我是另一個楊廣,父子之情反變為疑忌難消。
少帥初入長安時扮作與我沒有任何聯結,忽然又親到宏義宮兄我擺明與我共進退,更堅定父皇對我們暗中結盟謀反的懷疑。
若我向你投誠,父皇将失去關外所有土地,他的天下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若你是他,會作如何選擇。
” 寇仲點頭道:“若我是他,會制造一個可同時把你和我殺死的機會,一了百了,那時最惡劣的情況,隻是突厥人反口南下,而他卻不用再擔心關東的牽絆。
” 李世民道:“去掉我們兩人後,父皇會封鎖長安,消滅一切與我們有關系的人,使消息不緻外洩,再派元吉出關接收洛陽,穩定關内外的形勢,倘若突厥人依諾守信,天下幾是父皇囊中之物。
這想法令我感到很痛苦,不過自被父皇逐到宏義宮,我對他再不存任何幻想。
” 寇仲苦思道:“他怎樣才可以制造出一個可以同時收拾你和我的機會呢?” 接着一震下朝李世民瞧去。
李世民亦往他望來,相視颔首,有會于心。
蹄聲傳至。
徐子陵向侯希白笑道:“畢玄的回覆到哩!” 侯希白歎道:“唉!真令人擔心。
” 一名飛雲衛策馬馳至,翻身下馬,雙手奉上一枝長箭,箭上綁着原封未動的信函。
徐子陵接過
” 寇仲道:“經常駐守皇宮的禦衛軍力如何?” 李世民道:“軍力約一萬人,另太子的長林軍有三千之衆,若不計宮外的護城軍和西内苑唐儉的部隊,我們仍須應付的是在我們一倍以上的敵人,所以必須謀定後動,以快制慢,事起時必須占據宮内各軍事要塞,而最關鍵的必争之地就是玄武門,隻要能奪得玄武門的控制權,至少有一半成功的希望。
” 寇仲道:“幸好有常何站在我們的一方,大增事成的機會。
” 李世民歎道:“我剛才說準備好後随時舉事,可惜我無法定下日子時辰。
因為若由我聯同你們主動策反、血染宮禁,實情理難容,所以我們必須等待一個機會。
” 寇仲皺眉道:“甚麼機會?” 李世民道:“當太子和齊王欲置我于死地的一刻,我們的機會就來哩!” 寇仲道:“他要殺我們又如何?” 李世民道:“皇兄多番嘗試,仍沒法奈何你們,故何必舍易取難。
先除去我後,結盟之議再不可行,父皇将别無選擇,必全力把你們留在長安。
故此太子若能成功,是一舉兩得。
否則将來聯軍南來,太子、齊王連戰失利,形勢所迫下,我大有可能重掌兵權,而這是太子、齊王至乎父皇最不願見到的。
” 寇仲苦惱道:“我不得不承認你把形勢看個透徹,令尊厚彼薄此之舉,令全城軍民對你深表同情,若再來個保命反擊,沒有人可說你半句閑話。
問題在我們怎知太子在何時策動?那豈非主動完全掌握在敵人手上。
” 李世民道:“這正是我們現在最精确的寫照,我們必須枕戈待旦、蓄勢以待的靜候那時機的來臨。
而我們并非完全被動,我們可通過魏征、常何、封德彜、劉弘基等幾個關鍵的人物,監視和掌握對方的動靜。
現在情勢微妙,沒有人曉得少帥何時失去耐性拂袖而去,故對方必須速戰速決,盡快打破這僵持不下的局面,若我所料不差,我們該不用等多久。
” 寇仲道:“好!我們分頭行事,聯系魏征等人由令叔淮安王負責,務要快敵人一步,在這個賭命的遊戲中勝出。
” 李世民道:“我們的情況絕非表面看上去的悲觀,假設現在開始,我的活動縮窄至隻在早朝時出入太極宮,那對方能設伏之處,已是呼之欲出。
” 寇仲點頭道:“玄武門!” 李世民道:“若畢玄的離去是個得父皇首肯的幌子,便顯示父皇完全站在太子一方,且已接受颉利開出的條件,獻上少帥人頭。
而下令我和太子、齊王三人以後須經由玄武門出入太極宮,正是針對我們而來。
父皇的轉變,應是因宋缺決鬥嶽山緻負重傷的謠傳所引發,令他再無顧忌,以為除去少帥後,天下唾手可得。
” 寇仲道:“謠傳從何而來?” 李世民道:“此傳聞是從林士宏一方廣傳開去,而林士宏全力反擊宋軍,進一步令父皇對此深信不疑。
” 寇仲暗罵一聲他奶奶的,皺眉道:“若是如此,令尊首要殺的人是我寇仲,希冀借此讨好突厥人,解去塞外聯軍的威脅。
然後全力掃蕩群龍無首的少帥軍。
說到底你終是他的兒子,怎都會念點骨肉情份。
” 李世民苦笑道:“楊廣殺兄弑父的先例,令父皇沒法忘記,故一旦認定我是另一個楊廣,父子之情反變為疑忌難消。
少帥初入長安時扮作與我沒有任何聯結,忽然又親到宏義宮兄我擺明與我共進退,更堅定父皇對我們暗中結盟謀反的懷疑。
若我向你投誠,父皇将失去關外所有土地,他的天下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若你是他,會作如何選擇。
” 寇仲點頭道:“若我是他,會制造一個可同時把你和我殺死的機會,一了百了,那時最惡劣的情況,隻是突厥人反口南下,而他卻不用再擔心關東的牽絆。
” 李世民道:“去掉我們兩人後,父皇會封鎖長安,消滅一切與我們有關系的人,使消息不緻外洩,再派元吉出關接收洛陽,穩定關内外的形勢,倘若突厥人依諾守信,天下幾是父皇囊中之物。
這想法令我感到很痛苦,不過自被父皇逐到宏義宮,我對他再不存任何幻想。
” 寇仲苦思道:“他怎樣才可以制造出一個可以同時收拾你和我的機會呢?” 接着一震下朝李世民瞧去。
李世民亦往他望來,相視颔首,有會于心。
蹄聲傳至。
徐子陵向侯希白笑道:“畢玄的回覆到哩!” 侯希白歎道:“唉!真令人擔心。
” 一名飛雲衛策馬馳至,翻身下馬,雙手奉上一枝長箭,箭上綁着原封未動的信函。
徐子陵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