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庸四廣說智五略開智六現
********************
所調伏七隨緣所引謂遇如是如是緣卽如是如是轉變.或立八種謂八部衆從刹
帝利衆乃至梵衆.或立九種一如來所化二聲聞所化三獨覺所化四菩薩所化五
難調伏六易調伏七輭語調伏八訶擯調伏九或遠或近調伏.或立十種一那落迦
二傍生三鬼趣四欲界天五人六中有七色有八無色有九有想無想十非有想非
無想.如是略說五十五種.若依相續差别則有無量應知。
問.有情界無量所調伏界 無量有何差别。
答.有情界者謂無差别一切有情若有種姓若無種姓.所調伏界者 謂唯有種姓諸位差别。
調伏方便界無量者.已如前說.應知此亦差别分别有無量 種。
問.何故唯略說此五無量。
答.諸菩薩摩訶薩專爲修習利衆生行是故初立有情 界無量.是諸有情依於處所可得受化是故第二立世界無量.是諸有情於多世界 由種種法得有染淨差别是故第三立法界無量.觀有情中堪能究竟解脫苦者建 立第四所調伏界無量.若諸方便善巧能令有情證於解脫建立第五調伏方便界 ******************** 無量.是故諸菩薩摩訶薩依是五無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
宣說果利益者.謂諸菩 薩摩訶薩爲諸有情宣說正法有五種廣大果利益應知.雲何爲五.一或有有情聞 說正法時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生.二或有有情卽說是正法時得諸漏盡.三 或有有情因說此法發於無上正等覺心.四或有有情聞說此法卽得菩薩最勝法 忍.五或有有情聞佛菩薩說正法已受持修行展轉宣說令正法眼久住不滅.是名 五種宣說廣大果利益應知。
大乘性者.謂菩薩乘與七大性相應故說名大乘.雲何 爲七.一法大性謂十二分教中菩薩藏所攝方廣之教.二發心大性謂已發無上正 等覺心.三勝解大性謂於前所說法大性境起勝信解.四勝意樂大性謂已超過勝 解行地入淨勝意樂地.五資糧大性謂已成就福智二種大資糧故能證無上正等 菩提.六時大性謂三大劫阿僧企耶時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七成滿大性謂卽無上 正等菩提。
此所成滿菩提自體比餘成滿自體尚無與等何況超勝.此中法大性乃 ******************** 至時大性此之六種是成滿大性之因.成滿大性一種是前六之果應知。
攝者.謂八 種法能具足攝一切大乘.一菩薩藏教.二於菩薩藏中顯示諸法真實義教.三於菩 薩藏中顯示一切諸佛菩薩不可思議最勝廣大甚深威德教.四於上所說如理聽 聞.五先如理思趣勝意樂.六得勝意樂入初修行.七由入修行爲先故修果成就.八 由修果成就故究竟出離.菩薩摩訶薩由如是修學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菩薩十應 知者.謂如是修學能證無上正等菩提諸菩薩略有十種應知.一安住種姓二趣入 三不淨勝意樂四淨勝意樂五未成熟六已成熟七未得決定八已得決定九一生 所攝十住最後有。
此中安住種姓菩薩若方便修學發菩提心卽名趣入.旣趣入已 乃至未入淨勝意樂地卽名不淨勝意樂.若得入者名淨勝意樂.卽淨勝意樂菩薩 乃至未入到究竟地名未成熟.若得入者名已成熟.卽未成熟中乃至未入決定行 地名不決定.若得入者名得決定.已成熟中復有二種.一一生所攝謂此生後無間 ********************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住最後有謂卽在此生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如是從 住種姓乃至無上正等菩提如前所說十種菩薩盡攝一切菩薩.如前所說菩薩學 處盡攝菩薩所有學處。
建立諸名號者.謂諸菩薩分位差别隨德衆名.所謂菩提薩 埵摩訶薩埵.成就覺慧.最上明照.最勝之子.最勝所依.普能降伏.最勝萌芽.亦名猛 健.亦名上軌範師.亦名商主.亦名具大名稱.亦名成熟慈悲.亦名大福.亦名富自在. 亦名大法師.如是等十方無邊世界中依無量內德差别施設無數名號應知。
是中 若諸菩薩自稱我是菩薩而不正勤修諸菩薩所有學處.當知此是相似菩薩非實 菩薩.若諸菩薩自稱菩薩亦復勤修菩薩學處.當知此卽真實菩薩。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 ********************
問.有情界無量所調伏界 無量有何差别。
答.有情界者謂無差别一切有情若有種姓若無種姓.所調伏界者 謂唯有種姓諸位差别。
調伏方便界無量者.已如前說.應知此亦差别分别有無量 種。
問.何故唯略說此五無量。
答.諸菩薩摩訶薩專爲修習利衆生行是故初立有情 界無量.是諸有情依於處所可得受化是故第二立世界無量.是諸有情於多世界 由種種法得有染淨差别是故第三立法界無量.觀有情中堪能究竟解脫苦者建 立第四所調伏界無量.若諸方便善巧能令有情證於解脫建立第五調伏方便界 ******************** 無量.是故諸菩薩摩訶薩依是五無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
宣說果利益者.謂諸菩 薩摩訶薩爲諸有情宣說正法有五種廣大果利益應知.雲何爲五.一或有有情聞 說正法時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生.二或有有情卽說是正法時得諸漏盡.三 或有有情因說此法發於無上正等覺心.四或有有情聞說此法卽得菩薩最勝法 忍.五或有有情聞佛菩薩說正法已受持修行展轉宣說令正法眼久住不滅.是名 五種宣說廣大果利益應知。
大乘性者.謂菩薩乘與七大性相應故說名大乘.雲何 爲七.一法大性謂十二分教中菩薩藏所攝方廣之教.二發心大性謂已發無上正 等覺心.三勝解大性謂於前所說法大性境起勝信解.四勝意樂大性謂已超過勝 解行地入淨勝意樂地.五資糧大性謂已成就福智二種大資糧故能證無上正等 菩提.六時大性謂三大劫阿僧企耶時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七成滿大性謂卽無上 正等菩提。
此所成滿菩提自體比餘成滿自體尚無與等何況超勝.此中法大性乃 ******************** 至時大性此之六種是成滿大性之因.成滿大性一種是前六之果應知。
攝者.謂八 種法能具足攝一切大乘.一菩薩藏教.二於菩薩藏中顯示諸法真實義教.三於菩 薩藏中顯示一切諸佛菩薩不可思議最勝廣大甚深威德教.四於上所說如理聽 聞.五先如理思趣勝意樂.六得勝意樂入初修行.七由入修行爲先故修果成就.八 由修果成就故究竟出離.菩薩摩訶薩由如是修學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菩薩十應 知者.謂如是修學能證無上正等菩提諸菩薩略有十種應知.一安住種姓二趣入 三不淨勝意樂四淨勝意樂五未成熟六已成熟七未得決定八已得決定九一生 所攝十住最後有。
此中安住種姓菩薩若方便修學發菩提心卽名趣入.旣趣入已 乃至未入淨勝意樂地卽名不淨勝意樂.若得入者名淨勝意樂.卽淨勝意樂菩薩 乃至未入到究竟地名未成熟.若得入者名已成熟.卽未成熟中乃至未入決定行 地名不決定.若得入者名得決定.已成熟中復有二種.一一生所攝謂此生後無間 ********************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住最後有謂卽在此生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如是從 住種姓乃至無上正等菩提如前所說十種菩薩盡攝一切菩薩.如前所說菩薩學 處盡攝菩薩所有學處。
建立諸名號者.謂諸菩薩分位差别隨德衆名.所謂菩提薩 埵摩訶薩埵.成就覺慧.最上明照.最勝之子.最勝所依.普能降伏.最勝萌芽.亦名猛 健.亦名上軌範師.亦名商主.亦名具大名稱.亦名成熟慈悲.亦名大福.亦名富自在. 亦名大法師.如是等十方無邊世界中依無量內德差别施設無數名號應知。
是中 若諸菩薩自稱我是菩薩而不正勤修諸菩薩所有學處.當知此是相似菩薩非實 菩薩.若諸菩薩自稱菩薩亦復勤修菩薩學處.當知此卽真實菩薩。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