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揚聖教論卷第八

關燈
慧故於所攝受法善觀察義正慧通達.由遠離隨順聰叡 憶念智慧退分因故及由親近修習隨順住分勝分因故.又善護自心由善防護諸 根門故.又善護他心由正方便護他心故。

    無過方便者.謂菩薩摩訶薩於諸善法無 倒勇猛無量無間迴向菩提。

    擇力方便者.謂卽此一切住勝解行地中應知。

    淨勝意 樂方便者.謂住淨勝意樂地及修正行地應知。

    入決定方便者.謂住決定地決定行 ******************** 地到究竟地應知。

    如是五種方便總攝菩薩一切正方便應知。

    退墮者.謂諸菩薩五 退分法應知.一不敬正法及說法者.二放逸懈怠.三習近煩惱.四習近惡行.五與餘 菩薩校量勝劣起增上慢及於法顛倒起增上慢。

    勝進者.謂諸菩薩五勝分法.卽如 其次第翻前五種黑品應知。

    相似功德者.謂諸菩薩五種相似功德實是過失應知. 一於暴惡犯戒諸有情所以是因緣作不饒益.二詐現具足威儀.三於隨順世間矯 飾文詞及外道書論相應諸法得預智者聰叡者數.四修行有罪施等善行.五宣說 建立相似正法廣令流布。

    實功德者.謂諸菩薩五種真實功德應知.一於暴惡犯戒 諸有情所以是因緣起增上悲心.二自性具足威儀.三於如來所說清淨真實若教 若證得預智者聰叡者數.四修習無罪施等善行.五開示正法遮彼相似。

    善調伏有 情者.謂諸菩薩略於十處無倒調伏所化有情.一於離惡行處.二於離愛欲處.三於 無違犯犯已出處.四於守護一切諸根門處.五於正知住處.六於離憒鬧處.七於遠 ******************** 離一切惡尋思處.八於離障處.九於離煩惱纏處.十於離煩惱品麤重處。

     復次嗢柁南曰. 諸菩薩受記. 墮於決定數. 定作.常應作.  最勝法應知。

     論曰.諸菩薩受記者.謂諸菩薩於六種位蒙諸如來授無上正等菩提記.一於種姓 位未發菩提心.二已發菩提心.三現前住.四不現前住.五有時限謂齊爾所時當證 無上正等菩提.六無時限謂不說決定時限。

    墮於決定數者.謂諸菩薩有三種墮決 定位.一種姓墮決定.二發心墮決定.三不虛行墮決定。

    種姓墮決定者.謂諸菩薩住 種姓位便墮菩薩決定之數.何以故.由諸菩薩成就種姓若遇勝緣必定堪任證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發心墮決定者.謂諸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起決定 心乃至證於無上正等覺不復退轉。

    不虛行墮決定者.謂諸菩薩已得自在如其所 欲隨所造修諸菩薩行無有空過.依此最後墮決定位故如來爲諸菩薩授墮決定 ******************** 記。

    定作者.謂諸菩薩於五種處決定應作.若不作者必不堪任證於無上正等菩提. 雲何爲五.一發菩提心.二於諸有情起於憐愍.三勇猛精勤.四於五明處方便修習. 五心無厭倦。

    常應作者.謂諸菩薩於五種處常應修作.一常應修作不放逸行.二無 依無怙苦惱有情爲作依怙.三常應修作供養佛行.四常應徧知誤失不誤失.五於 一切所作若行若住諸作意中常應修作大菩提心以爲導首。

    最勝法者.謂諸菩薩 於十種同意最勝法應受持應建立以爲最上.雲何爲十.一菩薩種姓於諸種姓最 爲殊勝.二初發菩提心於諸正願最爲殊勝.三正勤般若於一切度最爲殊勝.四愛 語於諸攝法最爲殊勝.五如來於諸有情最爲殊勝.六悲於諸無量最爲殊勝.七第 四靜慮於諸靜慮最爲殊勝.八空三摩地於三三摩地最爲殊勝.九滅盡定於九次 第定最爲殊勝.十清淨方便善巧於諸方便善巧最爲殊勝。

     復次嗢柁南曰. ******************** 諸施設建立. 一切法尋思. 及如實徧智. 幷及諸無量。

     宣說果利益. 大乘性.與攝. 菩薩十應知. 建立諸名號。

     論曰.諸施設建立者.謂諸菩薩四種施設建立唯有如來及諸菩薩能正施設建立. 非餘一切若天若人若沙門若婆羅門所能施設建立除竊佛法安置己論.何等爲 四.一法施設建立.二諦施設建立.三道理施設建立.四乘施設建立。

    法施設建立者. 謂素怛纜等十二分教次第撰集次第安置次第製造是名法施設建立。

    諦施設建 立者.謂或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