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部金光明經品目
關燈
小
中
大
序品第一 夀量品第二
三身分别品第三 懺悔品第四
業障滅品第五 陀羅尼最淨地品第六
讚歎品第七 空品第八
依空滿願品第九 四天王品第十
銀主陀羅尼品第十一 大辯天品第十二
功德天品第十三 堅牢地神品第十四
散脂鬼神品第十五 正論品第十六
善集品第十七 鬼神品第十八
授記品第十九 除病品第二十
********************
流水長者子品第二十一 捨身品第二十二
讚佛品第二十三 付囑品第二十四
金光明經者.蓋是涅槃部大涅槃經屬.而以懺悔爲宗者也.細讀經文而知經義。
序 有一品.標揭全經。
流通則有十八品.四天王勸修.陀羅尼守護.大辯功德天.堅牢散 脂神.增其福智.正論善集鬼神.以持學.授記除病.流水捨身.以成勸.如是十六品爲 學行流通。
讚佛一品.爲讚歎流通。
付囑一品.爲付授流通。
序及流通.文皆易讀.而無 容贅述者也。
正宗八品.於大涅槃經抉其精華扼其要義.不啻泛溟渤汪洋.窮於一 覽而無有際.故應詳敘。
大般涅槃者.如世伊字.三德所繫.不縱不橫。
四涅槃中自性 爲涅槃體.一切法依.一切法性.必充其量.是故應談法身德。
有餘無餘爲涅槃根本. 漏無漏别.擇滅所得.必究其真.是故應談解脫德。
無住爲涅槃增上.菩提智生.涅槃 性顯.必得其果.是故應談般若德。
是故三德無缺.然後境非趣寂.常我樂淨爲大涅 ******************** 槃。
正宗談此.不及其餘.故曰金光明經涅槃部屬也。
佛夀無窮.警衆精勤.密意示現 不長住世.本佛他佛.王子婆羅門.發揮常義不一而足.如是讀夀量品。
旣示三身名 體.復以諸門分别.假實三利.四寂治立.同異一多.依及無依.常與無常.四句顯現.如 是十門.無異毗曇論議.諸經談法身義莫此爲詳.雖復大涅槃經無斯曲盡.其果部 之法身結集歟.談修第次亦復分明.如是讀三身分别品。
法身旣闡義備至.何不以 法身名經.而獨名以金光明且莊嚴之何耶。
答.能斷金剛.所有胎卵濕化色想有無 及與俱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此句攝一切佛法盡.曰皆度.增上而大之 耳.究其所度乃在無餘.經從法本.故以爲名復莊嚴之也。
又涅槃經.佛垂涅槃丁寧 持戒.蓋戒而定慧.菩提所生涅槃所顯.是得涅槃乃在於戒.擇滅而無餘耳.經從法 緣.故以爲名復莊嚴之也。
離苦得樂懺悔所期.三業列罪披露無餘.又復讚佛發願 隨喜回向.總别三復次感夢現緣.如是讀懺悔品。
旣陳宿因.復求今善.初極懺事.次 ******************** 釋懺義.後復列懺成懺障及與滅障各各四法.而解滅障中隨喜勸請回向諸義.普 賢成佛十大行願.豈一懺一門一事一義而遂已哉.如是讀業障滅品。
體爲法身.用 則般若.十度而因果.十地而差别.度因於發心而成於五法.地徵於現相而障於無 明.度配地行.發心生定.義竟而咒護之.如是讀陀羅尼最淨地品。
三德義陳.正宗分 盡.經旣莊嚴解脫.則懺事因緣應復敘而無缺.讚佛之金龍.卽夢鼓之信相.金光明 鼓.卽金光明經.法事誠不思議哉.如是讀讚歎品
序 有一品.標揭全經。
流通則有十八品.四天王勸修.陀羅尼守護.大辯功德天.堅牢散 脂神.增其福智.正論善集鬼神.以持學.授記除病.流水捨身.以成勸.如是十六品爲 學行流通。
讚佛一品.爲讚歎流通。
付囑一品.爲付授流通。
序及流通.文皆易讀.而無 容贅述者也。
正宗八品.於大涅槃經抉其精華扼其要義.不啻泛溟渤汪洋.窮於一 覽而無有際.故應詳敘。
大般涅槃者.如世伊字.三德所繫.不縱不橫。
四涅槃中自性 爲涅槃體.一切法依.一切法性.必充其量.是故應談法身德。
有餘無餘爲涅槃根本. 漏無漏别.擇滅所得.必究其真.是故應談解脫德。
無住爲涅槃增上.菩提智生.涅槃 性顯.必得其果.是故應談般若德。
是故三德無缺.然後境非趣寂.常我樂淨爲大涅 ******************** 槃。
正宗談此.不及其餘.故曰金光明經涅槃部屬也。
佛夀無窮.警衆精勤.密意示現 不長住世.本佛他佛.王子婆羅門.發揮常義不一而足.如是讀夀量品。
旣示三身名 體.復以諸門分别.假實三利.四寂治立.同異一多.依及無依.常與無常.四句顯現.如 是十門.無異毗曇論議.諸經談法身義莫此爲詳.雖復大涅槃經無斯曲盡.其果部 之法身結集歟.談修第次亦復分明.如是讀三身分别品。
法身旣闡義備至.何不以 法身名經.而獨名以金光明且莊嚴之何耶。
答.能斷金剛.所有胎卵濕化色想有無 及與俱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此句攝一切佛法盡.曰皆度.增上而大之 耳.究其所度乃在無餘.經從法本.故以爲名復莊嚴之也。
又涅槃經.佛垂涅槃丁寧 持戒.蓋戒而定慧.菩提所生涅槃所顯.是得涅槃乃在於戒.擇滅而無餘耳.經從法 緣.故以爲名復莊嚴之也。
離苦得樂懺悔所期.三業列罪披露無餘.又復讚佛發願 隨喜回向.總别三復次感夢現緣.如是讀懺悔品。
旣陳宿因.復求今善.初極懺事.次 ******************** 釋懺義.後復列懺成懺障及與滅障各各四法.而解滅障中隨喜勸請回向諸義.普 賢成佛十大行願.豈一懺一門一事一義而遂已哉.如是讀業障滅品。
體爲法身.用 則般若.十度而因果.十地而差别.度因於發心而成於五法.地徵於現相而障於無 明.度配地行.發心生定.義竟而咒護之.如是讀陀羅尼最淨地品。
三德義陳.正宗分 盡.經旣莊嚴解脫.則懺事因緣應復敘而無缺.讚佛之金龍.卽夢鼓之信相.金光明 鼓.卽金光明經.法事誠不思議哉.如是讀讚歎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