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智慧二資糧.菩薩善備無邊際.於法思量善決已.故了義趣唯言類.梵本此頌係十一言一句式.故奘譯作九言句.次下三頌均同.
[二]玄奘譯此頌雲.若知諸義唯是言.卽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現證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
[三]玄奘譯此頌雲.體知離心無別物.由此卽會心非有.智者了達二皆無.等住二無真法界.
[四]玄奘譯此頌雲.慧者無分別智力.周徧平等常順行.滅依榛梗過失聚.如大良藥消衆毒.
********************
處行.何以故.爲壞依止依他性熏習稠林過聚相故。
問.此智力雲何。
答.譬如阿伽陀 大藥能除一切衆毒.彼力如此。
偈曰.[一]緣佛善成法 心根安法界. 解念唯分別 速窮功德海。
釋曰.此偈顯第五究竟位。
緣佛善成法者.諸菩薩於佛善成立一切妙法中作總聚 緣故。
問.雲何總聚緣。
答.心根安法界.此明入第一義智故.由此慧安住法界.是故此 心名根。
問.此後復雲何。
答.解念唯分別.謂此後起觀如前觀事處處念轉.解知諸念 唯是分別非實有故。
問.如此知已得進何位。
答.速窮功德海.謂如是知已佛果功德 海能速窮彼岸故。
真實品究竟。
神通品第八 釋曰.說真實義已.次顯菩薩神通相.偈曰. 起滅.及言音. 心行.亦先住. 向彼.令出離. 六智自在通。
釋曰.起滅者.謂生死智境.知諸衆生生死故。
言音者.謂天耳智境.隨彼所起言語悉 注:[一]玄奘譯此頌雲.佛說妙法善成立.安慧幷根法界中.了知念趣唯分別.勇猛疾歸德海岸.梵本此頌係二十五言一行式.故奘譯亦作九言句以示區別.
********************
聞知故。
心行者.謂他心智境.能知他人心行差別故。
先住者.謂宿命智境.知彼先住 善惡所集故。
向彼者.謂如意智境.隨彼處處往教化故。
出離者.謂漏盡智境.知彼衆 生出離應不應故。
如此六智於諸世界六義差別徧知無礙勇猛自在.是名菩薩神 通自性。
已說自性.次說修習.偈曰. 第四極淨禪. 無分別智攝. 如所立方便. 依此淨諸通。
釋曰.如所依禪.如所攝智.如所立方便.菩薩作意修習則得最上神通。
已說修通.次 說得果.偈曰. 三住住無比. 所往善供養. 令彼得清淨. 是說神通果。
釋曰.神通有三種果.一勝住果.此住有三種.一聖住二梵住三天住.所得無比無上 故。
二善供養果.隨所往處世間衆生大供養故。
三令他清淨果.能令供養者得清淨 故。
問.神通有六種業.一自業二他業三光業四戲業五化業六淨業.此雲何。
偈曰. 世生成壞事 見彼猶如幻. 種種他所欲 自在隨意成。
******************** 釋曰.此偈上半顯示自業.見諸世界及諸衆生若成若壞猶如幻故.下半顯示他業. 謂動地放光等事隨他所欲自在現故十種自在.如十地經說。
偈曰. 神光照惡趣 令信生善道. 威力震天宮 動殿令魔怖。
釋曰.此偈顯示光業.光業二種.一救苦二怖魔.上半偈明救苦.謂下照惡道衆生令 發信心得生善道故.下半偈明怖魔.謂上照天宮動魔宮殿令魔驚怖故。
偈曰. 遊戲諸三昧 僧中最第一. 恆現三種化 以是利衆生。
釋曰.此偈上半顯示戲業.於佛衆中遊戲諸定最得自在.下半顯示化業.化有三種. 一業化.工巧業處自在化故.二隨化.隨[一]他所欲自在化故.三上化.住兜率天等勝上
化故.以是三化恆爲利益。
偈曰. 智力普自在 刹土隨欲現. 無佛令聞佛 懸擲有佛境。
釋曰.此偈顯示淨業.淨業二種.一淨刹土二淨衆生.上半偈明淨刹土.由智自在隨 彼所欲能現水精瑠璃等清淨世界故.下半偈明淨衆生.於無佛世界能令聞佛起 注:[一]原刻作化.今依梵藏本及麗刻改.
********************
淨信心生有佛處故。
已說業用.次說相應.偈曰. 成熟衆生力 諸佛所稱譽. 發語無不信 如是說相應。
釋曰.神通相應有三種.一成生相應.譬如鳥翅初得成就.二稱譽相應.常得諸佛之 所讚歎.三信受相應.凡所言說人皆信受。
已說相應.次說住神通具.偈曰. 六智.及三明. 八解.八勝處. 十徧.諸三昧. 勇猛資神通。
釋曰.菩薩住神通具有六種差別.一六智.二三明.三八解脫.四八勝處.五十徧入.六 諸三昧.如是六義是分別神通具差別。
已說住神通具.次讚神通大.偈曰. 能安不自在 常勤於利物 行有無怖畏 勇猛如師子。
釋曰.菩薩神通有三種大.一自在大.衆生由煩惱故不得自在菩薩智力能自在安 置故.二歡樂大.由常勤利益衆生一向樂故.三無畏大.行三有中得極勇猛如師子 故。
神通品究竟。
成熟品第九 ******************** 釋曰.已說諸菩薩神通.諸菩薩雲何自成熟。
偈曰. 欲.信.捨.悲.忍. 念.力.堅.支具. 應知自成熟 此九皆上品。
釋曰.菩薩有九種自成熟.一者欲成熟.由希求大法故.二者信成熟.由淨心說者故. 三者捨成熟.由滅離煩惱故.四者悲成熟.由憐愍衆生故.五者忍成熟.由能行難行 故.六者念成熟.由一切受持故.七者力成熟.由皆能通達故.八者堅成熟.由惡魔外 道不能奪故.九者[一]支成熟.由善分圓滿故.如此九種窮最上位是名成熟相。
此九成 熟一一有因有體有業.今當說.偈曰. 近友.聞.亦思. 勝勇勝究竟. 攝法及受法. 說欲成熟相。
釋曰.親近善友.聽聞正法.如法思惟.此三能起大欲是名欲因.上大精進一切不思 議處究竟無疑是名欲體.於大乘法有災橫處則能守護菩薩所說信心領受是名 欲業。
偈曰. 如來福
問.此智力雲何。
答.譬如阿伽陀 大藥能除一切衆毒.彼力如此。
偈曰.
釋曰.此偈顯第五究竟位。
緣佛善成法者.諸菩薩於佛善成立一切妙法中作總聚 緣故。
問.雲何總聚緣。
答.心根安法界.此明入第一義智故.由此慧安住法界.是故此 心名根。
問.此後復雲何。
答.解念唯分別.謂此後起觀如前觀事處處念轉.解知諸念 唯是分別非實有故。
問.如此知已得進何位。
答.速窮功德海.謂如是知已佛果功德 海能速窮彼岸故。
真實品究竟。
神通品第八 釋曰.說真實義已.次顯菩薩神通相.偈曰. 起滅.及言音. 心行.亦先住. 向彼.令出離. 六智自在通。
釋曰.起滅者.謂生死智境.知諸衆生生死故。
言音者.謂天耳智境.隨彼所起言語悉 注:
心行者.謂他心智境.能知他人心行差別故。
先住者.謂宿命智境.知彼先住 善惡所集故。
向彼者.謂如意智境.隨彼處處往教化故。
出離者.謂漏盡智境.知彼衆 生出離應不應故。
如此六智於諸世界六義差別徧知無礙勇猛自在.是名菩薩神 通自性。
已說自性.次說修習.偈曰. 第四極淨禪. 無分別智攝. 如所立方便. 依此淨諸通。
釋曰.如所依禪.如所攝智.如所立方便.菩薩作意修習則得最上神通。
已說修通.次 說得果.偈曰. 三住住無比. 所往善供養. 令彼得清淨. 是說神通果。
釋曰.神通有三種果.一勝住果.此住有三種.一聖住二梵住三天住.所得無比無上 故。
二善供養果.隨所往處世間衆生大供養故。
三令他清淨果.能令供養者得清淨 故。
問.神通有六種業.一自業二他業三光業四戲業五化業六淨業.此雲何。
偈曰. 世生成壞事 見彼猶如幻. 種種他所欲 自在隨意成。
******************** 釋曰.此偈上半顯示自業.見諸世界及諸衆生若成若壞猶如幻故.下半顯示他業. 謂動地放光等事隨他所欲自在現故十種自在.如十地經說。
偈曰. 神光照惡趣 令信生善道. 威力震天宮 動殿令魔怖。
釋曰.此偈顯示光業.光業二種.一救苦二怖魔.上半偈明救苦.謂下照惡道衆生令 發信心得生善道故.下半偈明怖魔.謂上照天宮動魔宮殿令魔驚怖故。
偈曰. 遊戲諸三昧 僧中最第一. 恆現三種化 以是利衆生。
釋曰.此偈上半顯示戲業.於佛衆中遊戲諸定最得自在.下半顯示化業.化有三種. 一業化.工巧業處自在化故.二隨化.隨
偈曰. 智力普自在 刹土隨欲現. 無佛令聞佛 懸擲有佛境。
釋曰.此偈顯示淨業.淨業二種.一淨刹土二淨衆生.上半偈明淨刹土.由智自在隨 彼所欲能現水精瑠璃等清淨世界故.下半偈明淨衆生.於無佛世界能令聞佛起 注:
已說業用.次說相應.偈曰. 成熟衆生力 諸佛所稱譽. 發語無不信 如是說相應。
釋曰.神通相應有三種.一成生相應.譬如鳥翅初得成就.二稱譽相應.常得諸佛之 所讚歎.三信受相應.凡所言說人皆信受。
已說相應.次說住神通具.偈曰. 六智.及三明. 八解.八勝處. 十徧.諸三昧. 勇猛資神通。
釋曰.菩薩住神通具有六種差別.一六智.二三明.三八解脫.四八勝處.五十徧入.六 諸三昧.如是六義是分別神通具差別。
已說住神通具.次讚神通大.偈曰. 能安不自在 常勤於利物 行有無怖畏 勇猛如師子。
釋曰.菩薩神通有三種大.一自在大.衆生由煩惱故不得自在菩薩智力能自在安 置故.二歡樂大.由常勤利益衆生一向樂故.三無畏大.行三有中得極勇猛如師子 故。
神通品究竟。
成熟品第九 ******************** 釋曰.已說諸菩薩神通.諸菩薩雲何自成熟。
偈曰. 欲.信.捨.悲.忍. 念.力.堅.支具. 應知自成熟 此九皆上品。
釋曰.菩薩有九種自成熟.一者欲成熟.由希求大法故.二者信成熟.由淨心說者故. 三者捨成熟.由滅離煩惱故.四者悲成熟.由憐愍衆生故.五者忍成熟.由能行難行 故.六者念成熟.由一切受持故.七者力成熟.由皆能通達故.八者堅成熟.由惡魔外 道不能奪故.九者
此九成 熟一一有因有體有業.今當說.偈曰. 近友.聞.亦思. 勝勇勝究竟. 攝法及受法. 說欲成熟相。
釋曰.親近善友.聽聞正法.如法思惟.此三能起大欲是名欲因.上大精進一切不思 議處究竟無疑是名欲體.於大乘法有災橫處則能守護菩薩所說信心領受是名 欲業。
偈曰. 如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