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二

關燈
注: [一]原刻作弄.今依麗刻改. ******************** 可愛色聲等事謂王欲來殺害汝者得惡作罪.若於授學人及於餘人處爲驚惱者 得惡作罪。

    若說地獄傍生餓鬼情存化導.彼雖生怖者無犯。

    苾芻苾芻想有其六句. 初二本罪.後四輕罪。

    實無怖事作無怖想亦有六句。

    有說設非苾芻作苾芻想亦得 墮罪。

     藏他衣鉢學處第六十七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十七衆共六衆苾芻在水而浴.時十七衆在水中戲沒 不疾出.是時六衆收取其衣藏草叢下捨之而去.[一]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自藏苾芻苾芻尼若正學女求寂求寂女衣鉢及餘資具若教人藏.除餘緣 故.波逸底迦。

     言正學女者若曾嫁女年滿[二]二十.若是童女年滿十八.應與正學法.作白二羯磨與 之。

    言正學法者謂是六法及六隨法。

    雲何六法.一者不得獨在道行.二者不得獨渡 河水.三者不得觸丈夫身.四者不得與男同宿.五者不得爲媒嫁事.六者不得覆尼 注: [一]原刻此句作由調戲事不寂靜煩惱制斯學處.今依麗刻及藏本改. [二]原刻此二字互倒.今依麗刻改. ******************** 重罪。

    頌曰.不獨在道行不獨渡河水不故觸男子不與男同宿不爲媒嫁事不覆尼 重罪。

    雲何六隨法.一者不捉屬己金銀.二者不得剃隱處毛.三者不得墾掘生地.四 者不故斷生草木.五者不得不受而食.六者不得食曾觸食。

    頌曰.不得捉金等不除 隱處毛不掘於生地不壞生艸木不受食不食曾觸不應食。

    若正學女及求寂男女 受戒法式如廣文說。

    言衣者謂應量衣合分别者.鉢謂堪守持也。

    言餘資具者謂鉢 絡飲水器腰絛針筒等.言鉢絡者謂盛鉢帒.若用布作若用織網.若是老病聽畜杖 絡.飲水器者謂小銅盞也.腰絛者聽畜三種.一匾絛二圓絛三方絛.若繩[緂-炎*索]類悉不 應用.若更有餘綺飾絛帶皆不合畜.若金銀莊嚴具是不淨物亦不應著。

    但是沙門 合畜之物得根本罪.不合畜者得惡作罪。

    除餘緣者若恐有王賊等難爲其藏舉者 無犯。

     此中犯者.知是他物作故惱心或復戲笑.隨彼前人生惱不惱藏彼物時便得墮罪。

     若金銀等器.若犯捨等鉢.若不淨三衣.若減量衣服.若授學人物.若此部餘部互爲 ******************** 藏舉.若餘沙門婆羅門等物輒藏舉者.鹹得惡作。

     他寄衣不問主輒著學處第六十八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以己三衣與依止弟子.弟子得已治染旣訖 作己物心還寄師主便往他方.時彼師主歸取而著極令垢膩還安本處.弟子後還 見衣生惱.此由[一]取衣事及廢闕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受他寄衣.後時不問主輒自著用者.波逸底迦。

     衣者謂三衣也.不問者不從他借.用者披著也。

     此中犯者.若苾芻與苾芻衣不問主自取而著。

    不借不借想疑取衣著時.二重二輕. 後二無犯。

    授學人等衣及不淨衣不借而用並得惡作.若親友物彼聞用時心歡喜 者無犯。

    有說雖實借得作不借想亦得墮罪。

     以衆教罪謗清淨苾芻學處第六十九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密呾羅步弭迦見實力子披衣拂著蓮華色苾芻尼頭.遂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 便謗犯衆教罪.由同梵行事不忍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瞋恚故.知彼苾芻清淨無犯.以無根僧伽伐屍沙法謗者.波逸底迦。

     言無根者謂無見聞疑根.僧伽伐屍沙者於十三中隨一一事.謗者謂非理出言。

     於不淨人有十一事成犯.六事非犯.於清淨人十事成犯.五事無犯.如上應知。

    以衆 教謗便得墮罪.若窣吐羅罪謗若謗授學人若前人不領解語鹹得惡作。

    淨與不淨 作淨想疑得波逸底迦.作不淨心得惡作罪。

    有說雖非苾芻作苾芻想而謗他者亦 得墮罪。

     與女人同道行學處第七十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有諸苾芻從王舍城詣室羅筏悉底.時有織師與婦共鬬. 其婦遂便捨家而去.苾芻見之與爲同伴在路而行.是時織師隨後尋見謂其詃誘 打之次死.由道行事譏[一]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共女人同道行更無男子.乃至一村間者.波逸底迦。

     注: [一]原刻作謗.今依麗刻改. ******************** 言無男子者謂惟有女.言一村間者謂一拘盧舍也。

    若半拘盧舍皆得惡作.滿拘盧 舍皆得墮罪。

     若無男子境想.四句同前.下二無犯。

    女爲女想亦有六句。

    若化女天女龍女半擇迦 女.若二根若未堪行婬女.同路行時鹹得惡作。

    有說若無女作有女想若有男作無 男想亦得本罪。

    若過險路以女人爲防援者.或時錯道女人指示.斯皆無犯。

     第八攝頌曰. 賊徒.年未滿. 掘地.請.違教. 竊聽.默然去. 不敬.酒.非時。

     與賊同道行學處第七十一 佛在室羅筏城給孤獨園.時有苾芻共興易人偷關稅者同路而去.由行路事譏嫌 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與賊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間者.波逸底迦。

     言賊者若竊盜若強奪若偷稅人曲路而過.言同道者謂是險道。

     ******************** 犯罪分齊如前應知。

    若棄賊前去若癲狂病者無犯。

    賊伴賊伴想有其六句.有說非 賊賊想亦得墮罪。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