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舒張其衣.上座告曰善哉張衣極善張衣此有利養及以饒益
我當獲之.如是乃至衆末。
其張衣人不應持此羯恥那衣往大小行處及煙火舍.不 ******************** 住露地不向界外.設有緣行不應經宿。
若至隨意日王增閏月者.苾芻但可依其自 安居受羯恥那衣不隨王法。
僧伽若破.法黨應爲.若兩衆共作張衣所得利養法黨 應受。
何者衣財合張作羯恥那.若於安居中多獲衣者應取其一爲羯恥那.餘隨意 分.要是新衣已浣染者未曾披著及非急施衣。
若僧伽胝或嗢呾羅僧伽或安呾婆 娑此中隨一鹹須作了.若未了者不合舒張.五肘及過斯成應法。
若體疏薄往返蓋 屍帖葉縵條先曾披著犯捨墮物破碎被柔及以補替.並不應張。
若十五日得已成 者.亦得作羯恥那衣。
何人共張羯恥那衣.謂同界處是善苾芻同共受衣及與欲者。
有十種人不合同受羯恥那衣.一未有夏人二破夏人三坐後夏人四餘處坐夏人 五張衣之時不現前人六行徧住人七徧住竟人八行意喜人九意喜竟人十授學 人。
復有十人但得利物不獲饒益.謂以求寂替前第四便成十人。
有五種人利及饒 益悉皆不得.謂三種捨置人餘處坐夏人僧伽破時非法之黨。
雲何饒益.謂有十種. 一畜長衣得過十日.二畜長衣得過一月.三得離衣宿.四得上下二衣隨處遊行.五 ******************** 得多畜三衣.六得別衆食.七得展轉食.八不受請得自往食.九得非時入村不屬授. 十得法學家隨意受食。
從八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是衣出時。
但由張衣獲其饒 益.非廢學處。
此羯恥那衣如何當出.張衣之人於正月十五日應白衆言.諸大德明 日我當出羯恥那衣仁等各各守持自衣.旣至明日僧伽盡集秉白二羯磨而出。
聞 有賊來恐被劫奪.限雖未至亦得出衣.若有利物亦卽應分。
有八種本事出羯恥那 衣何謂爲八.攝頌曰.初決去.不定.決定.失[一]去衣.聞出.出界疑.望斷.同心出。
此中決去 失衣者.謂若苾芻於此無戀心欲往餘方不擬重來決意出界者是。
不定失衣者.謂 若苾芻出界求衣或未作衣或已作半.於此利物及以住處或有顧戀或無顧戀或 有望心或無望心更擬還來作衣或起疑念者是。
決定失衣者同前所說.於中別者 而我今去更不重亦復不能造支伐羅者是。
失去失衣者.謂出界外造支伐羅起手 作時遂便失衣者是。
聞出失衣者.出界求衣遙聞大衆出羯恥那衣情生隨喜者是。
出界疑失者.苾芻自念若衣不了或還不還.生如是心出界便失。
望斷失衣者.本心 注:[一]原刻作其.今依麗刻改.
********************
出界擬還作衣.旣至彼方求衣不獲望心決斷便是失衣。
同心出衣者.謂若苾芻出 界求衣後還寺內同心共出。
此中略說.餘如羯恥那衣事中廣明。
若衆破者.此部張 衣還須此部和合共出。
凡苾芻衆張羯恥那衣者.於五月中獲其饒益.不張衣者一 月饒益。
有何緣故此衣名作羯恥那耶.謂是堅實精妙之義.然由大衆捨持衣等此 能荷負令無違犯.有斯力用故名堅實.或由此衣體精妙故。
言長衣者謂守持衣外得所餘衣.體應淨物是合分別。
言齊十日者限至十日。
守持 衣者.謂十三資具衣.一僧伽胝二嗢呾羅僧伽三安呾婆娑四尼師但那五裙六副 裙七之僧腳崎衣八副僧腳崎衣九拭身巾十拭面巾十一剃髮衣十二覆瘡衣十 三藥直衣.此等諸衣各別牒名而守持之。
應對一苾芻作如是說.具夀存念我苾芻 某甲此僧伽胝衣我今守持已作成衣是所受用.如是再三.乃至藥直衣亦如是。
若 得未浣染未割截物權充衣數者應如是守持.具夀存念我苾芻某甲此衣我今守 持欲當作九條僧伽胝衣兩長一短.若無障難我當浣染割截縫剌是所受用.如是 ******************** 再三.餘二同此。
若無苾芻.對餘四衆亦成守持。
若有緣捨三衣者對一苾芻應如是 捨.具夀存念我苾芻某甲此僧伽胝衣是我先守持衣今捨.如是再三.餘二準此。
若 長毛衣及重大物不堪守持.其毛短者應守持用.長毛重大應作委寄他心而受用 之。
得重物時應心念口言.此是某甲施主物我爲彼故而受用之.不須分別。
爲遮寒 苦爲除熱故開疏薄物毛及芻摩紵布白疊氍毹座褥及所餘衣幷絲縷倚帶皆悉 聽畜。
若三衣肩上垢膩污者。
於著肩處應以物替.長一肘半廣一張手.四邊縫著污 卽拆洗。
若身有血出應作拭身衣.當數浣染。
若雨浴衣.須亦聽畜。
三衣帒法.長三肘 廣一肘半.長牒兩重縫之爲帒.兩頭縫合當中開口.長內其衣搭在肩上.口安[巾*勾]帶
勿令蟲入。
凡置衣時三衣在上餘衣在下.用意防守如護身皮.欽令施主得福多故. 令受用者無闕乏故。
其枕囊法.長三肘廣一肘許.或一重二重縫爲直帒.內貯木綿 及羊毛等.然後縫合用以支頭。
作蚊幬法.周十二肘.於上安蓋.隨身長短四角豎柱 以帶繫之。
但三衣人聽畜洗裙.雖不守持無犯。
若苾芻有餘長衣合分別者.或已成
其張衣人不應持此羯恥那衣往大小行處及煙火舍.不 ******************** 住露地不向界外.設有緣行不應經宿。
若至隨意日王增閏月者.苾芻但可依其自 安居受羯恥那衣不隨王法。
僧伽若破.法黨應爲.若兩衆共作張衣所得利養法黨 應受。
何者衣財合張作羯恥那.若於安居中多獲衣者應取其一爲羯恥那.餘隨意 分.要是新衣已浣染者未曾披著及非急施衣。
若僧伽胝或嗢呾羅僧伽或安呾婆 娑此中隨一鹹須作了.若未了者不合舒張.五肘及過斯成應法。
若體疏薄往返蓋 屍帖葉縵條先曾披著犯捨墮物破碎被柔及以補替.並不應張。
若十五日得已成 者.亦得作羯恥那衣。
何人共張羯恥那衣.謂同界處是善苾芻同共受衣及與欲者。
有十種人不合同受羯恥那衣.一未有夏人二破夏人三坐後夏人四餘處坐夏人 五張衣之時不現前人六行徧住人七徧住竟人八行意喜人九意喜竟人十授學 人。
復有十人但得利物不獲饒益.謂以求寂替前第四便成十人。
有五種人利及饒 益悉皆不得.謂三種捨置人餘處坐夏人僧伽破時非法之黨。
雲何饒益.謂有十種. 一畜長衣得過十日.二畜長衣得過一月.三得離衣宿.四得上下二衣隨處遊行.五 ******************** 得多畜三衣.六得別衆食.七得展轉食.八不受請得自往食.九得非時入村不屬授. 十得法學家隨意受食。
從八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是衣出時。
但由張衣獲其饒 益.非廢學處。
此羯恥那衣如何當出.張衣之人於正月十五日應白衆言.諸大德明 日我當出羯恥那衣仁等各各守持自衣.旣至明日僧伽盡集秉白二羯磨而出。
聞 有賊來恐被劫奪.限雖未至亦得出衣.若有利物亦卽應分。
有八種本事出羯恥那 衣何謂爲八.攝頌曰.初決去.不定.決定.失
此中決去 失衣者.謂若苾芻於此無戀心欲往餘方不擬重來決意出界者是。
不定失衣者.謂 若苾芻出界求衣或未作衣或已作半.於此利物及以住處或有顧戀或無顧戀或 有望心或無望心更擬還來作衣或起疑念者是。
決定失衣者同前所說.於中別者 而我今去更不重亦復不能造支伐羅者是。
失去失衣者.謂出界外造支伐羅起手 作時遂便失衣者是。
聞出失衣者.出界求衣遙聞大衆出羯恥那衣情生隨喜者是。
出界疑失者.苾芻自念若衣不了或還不還.生如是心出界便失。
望斷失衣者.本心 注:
同心出衣者.謂若苾芻出 界求衣後還寺內同心共出。
此中略說.餘如羯恥那衣事中廣明。
若衆破者.此部張 衣還須此部和合共出。
凡苾芻衆張羯恥那衣者.於五月中獲其饒益.不張衣者一 月饒益。
有何緣故此衣名作羯恥那耶.謂是堅實精妙之義.然由大衆捨持衣等此 能荷負令無違犯.有斯力用故名堅實.或由此衣體精妙故。
言長衣者謂守持衣外得所餘衣.體應淨物是合分別。
言齊十日者限至十日。
守持 衣者.謂十三資具衣.一僧伽胝二嗢呾羅僧伽三安呾婆娑四尼師但那五裙六副 裙七之僧腳崎衣八副僧腳崎衣九拭身巾十拭面巾十一剃髮衣十二覆瘡衣十 三藥直衣.此等諸衣各別牒名而守持之。
應對一苾芻作如是說.具夀存念我苾芻 某甲此僧伽胝衣我今守持已作成衣是所受用.如是再三.乃至藥直衣亦如是。
若 得未浣染未割截物權充衣數者應如是守持.具夀存念我苾芻某甲此衣我今守 持欲當作九條僧伽胝衣兩長一短.若無障難我當浣染割截縫剌是所受用.如是 ******************** 再三.餘二同此。
若無苾芻.對餘四衆亦成守持。
若有緣捨三衣者對一苾芻應如是 捨.具夀存念我苾芻某甲此僧伽胝衣是我先守持衣今捨.如是再三.餘二準此。
若 長毛衣及重大物不堪守持.其毛短者應守持用.長毛重大應作委寄他心而受用 之。
得重物時應心念口言.此是某甲施主物我爲彼故而受用之.不須分別。
爲遮寒 苦爲除熱故開疏薄物毛及芻摩紵布白疊氍毹座褥及所餘衣幷絲縷倚帶皆悉 聽畜。
若三衣肩上垢膩污者。
於著肩處應以物替.長一肘半廣一張手.四邊縫著污 卽拆洗。
若身有血出應作拭身衣.當數浣染。
若雨浴衣.須亦聽畜。
三衣帒法.長三肘 廣一肘半.長牒兩重縫之爲帒.兩頭縫合當中開口.長內其衣搭在肩上.口安
凡置衣時三衣在上餘衣在下.用意防守如護身皮.欽令施主得福多故. 令受用者無闕乏故。
其枕囊法.長三肘廣一肘許.或一重二重縫爲直帒.內貯木綿 及羊毛等.然後縫合用以支頭。
作蚊幬法.周十二肘.於上安蓋.隨身長短四角豎柱 以帶繫之。
但三衣人聽畜洗裙.雖不守持無犯。
若苾芻有餘長衣合分別者.或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