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道勝者極至梵天耳.今我爲弟子說法則能使其得究竟道究竟
梵行究竟安隱終歸涅槃.我所說法弟子受行者捨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
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其次行淺者斷五下結卽於
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此.其次三結盡薄婬怒癡一來世閒而般涅槃.其次斷三結得
須陀洹不墮惡道極七往返必得涅槃.般遮翼我諸弟子不癡出家有果報有教戒究
竟道法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終歸滅度.爾時般遮翼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第一分(一)闍尼沙經第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那提揵椎住處.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尊者阿難在 靜室坐默然思念甚奇甚特如來授人記別多所饒益.彼(二)伽伽羅大臣命終如來記之 注: (一)宋法賢譯人仙經.巴本長部18,JanavasabhaSuttanta. (二)巴本缺諸人名字.但說諸國人命終者.宋本同. ******************** 此人命終斷五下結卽於天上而取滅度不來此世.二加陵伽三毗伽陀四伽梨輸五 遮樓六婆耶樓七婆頭樓八藪婆頭九他梨舍[少/兔]十藪達棃舍[少/兔]十一耶輸十二耶輸
多樓諸大臣等命終佛亦記之斷五下結卽於天上而取滅度不來生此.復有餘五十
人命終佛亦記之斷三結婬怒癡薄得斯陀含一來此世便盡苦際.復有五百人命終
佛亦記之三結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極七往返必盡苦際.有佛弟子處處命終佛皆
記之某生某處某生某處.鴦伽國摩竭國迦屍國居薩羅國跋祇國末羅國支提國跋
沙國居樓國般闍羅國阿溼波國阿般提國婆蹉國蘇羅婆國乾陀羅國劍浮沙國彼
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摩竭國人皆是王種王所親任有命終者佛不記之。
爾 時阿難於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我向於靜室默自思念甚 奇甚特佛(一)授人記多所饒益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唯摩竭國人王所親任有 命終者獨不蒙記.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唯願世尊當爲記之饒益一切天人得安.又佛 於摩竭國得道其國人命終獨不與記.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又摩 注: (一)原刻作受.今依麗刻改. ******************** 竭國瓶沙王爲優婆塞篤信於佛多設供養然後命終.由此王故多人信解供養三寶 而今如來不爲授記.唯願世尊當與記之饒益衆生使天人得安.爾時阿難爲摩竭國 人勸請世尊卽從座起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那伽城乞食已至大林處坐 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佛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白世尊曰我是闍 尼沙我是闍尼沙。
佛言汝因何事自稱己名爲闍尼沙。
〈闍尼沙秦言勝結使〉汝因何法自 以妙言稱見道迹.闍尼沙言非餘處也.我本爲人王於如來法中爲優婆塞一心念佛 而取命終故得生爲毗沙門天王太子.自從是來常照明諸法得須陀洹不墮惡道於 七生中常名闍尼沙。
時世尊於大林處隨宜住已詣那陀揵椎處就座而坐.告一比丘 汝持我聲喚阿難來.對曰唯然.卽承佛教往喚阿難。
阿難尋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 一面住而白佛言今觀如來顏色勝常諸根寂定住何思惟容色乃爾.爾時世尊告阿 難曰汝向因摩竭國人來至我所請記而去我尋於後著衣持鉢入那羅城乞食乞食 訖已詣彼大林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我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 ******************** 而白我言我是闍尼沙我是闍尼沙.阿難汝曾聞彼闍尼沙名不。
阿難白佛言未曾聞 也.今聞其名乃生怖畏衣毛爲豎.世尊此鬼神必有大威德故名闍尼沙耳.(一)佛言我先 問彼汝因何法自以妙言稱見道迹.闍尼沙言我不於餘處不在餘法我昔爲人王爲 世尊弟子以篤信心爲優婆塞一心念佛然後命終爲毗沙門天王作子得須陀洹不 墮惡趣極七往返乃盡苦際於七生中常名闍尼沙。
一時世尊在大林中一樹下坐.我 時乘天千輻寶車以少因緣欲詣毗樓勒天王.遙見世尊在一樹下顏貌端正諸根寂 定譬如深淵澄浄清明.見已念言我今寧可往問世尊摩竭國人有命終者當生何所. 又復一時毗沙門王自於衆中而說偈言. 我等不自憶 過去所更事 今遭值世尊 夀命得增益。
又復一時忉利諸天以少因緣集在一處.時四天王各當位坐.提頭賴吒在東方坐其 面西向帝釋在前.毗樓勒天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釋在前.毗樓博義天王在西方坐 其面東向帝釋在前.毗沙門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釋在前.時四天王皆先坐已 注: (一)勘宋譯本及巴本此下乃人仙因阿難答佛.復來佛所重說因緣.非佛複述.今譯疑有脫誤. ******************** 然後我坐.復有餘諸大神天皆先於佛所淨修梵行於此命終生忉利天增益諸天受 天五福.一者天夀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稱四者天樂五者天威德.時諸忉利天皆踴躍 歡喜言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爾時釋提桓因知忉利諸天有歡喜心卽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 帝釋
第一分(一)闍尼沙經第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那提揵椎住處.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尊者阿難在 靜室坐默然思念甚奇甚特如來授人記別多所饒益.彼(二)伽伽羅大臣命終如來記之 注: (一)宋法賢譯人仙經.巴本長部18,JanavasabhaSuttanta. (二)巴本缺諸人名字.但說諸國人命終者.宋本同. ******************** 此人命終斷五下結卽於天上而取滅度不來此世.二加陵伽三毗伽陀四伽梨輸五 遮樓六婆耶樓七婆頭樓八藪婆頭九他梨舍
爾 時阿難於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我向於靜室默自思念甚 奇甚特佛(一)授人記多所饒益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唯摩竭國人王所親任有 命終者獨不蒙記.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唯願世尊當爲記之饒益一切天人得安.又佛 於摩竭國得道其國人命終獨不與記.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唯願世尊當爲記之.又摩 注: (一)原刻作受.今依麗刻改. ******************** 竭國瓶沙王爲優婆塞篤信於佛多設供養然後命終.由此王故多人信解供養三寶 而今如來不爲授記.唯願世尊當與記之饒益衆生使天人得安.爾時阿難爲摩竭國 人勸請世尊卽從座起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那伽城乞食已至大林處坐 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佛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白世尊曰我是闍 尼沙我是闍尼沙。
佛言汝因何事自稱己名爲闍尼沙。
〈闍尼沙秦言勝結使〉汝因何法自 以妙言稱見道迹.闍尼沙言非餘處也.我本爲人王於如來法中爲優婆塞一心念佛 而取命終故得生爲毗沙門天王太子.自從是來常照明諸法得須陀洹不墮惡道於 七生中常名闍尼沙。
時世尊於大林處隨宜住已詣那陀揵椎處就座而坐.告一比丘 汝持我聲喚阿難來.對曰唯然.卽承佛教往喚阿難。
阿難尋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 一面住而白佛言今觀如來顏色勝常諸根寂定住何思惟容色乃爾.爾時世尊告阿 難曰汝向因摩竭國人來至我所請記而去我尋於後著衣持鉢入那羅城乞食乞食 訖已詣彼大林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我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 ******************** 而白我言我是闍尼沙我是闍尼沙.阿難汝曾聞彼闍尼沙名不。
阿難白佛言未曾聞 也.今聞其名乃生怖畏衣毛爲豎.世尊此鬼神必有大威德故名闍尼沙耳.(一)佛言我先 問彼汝因何法自以妙言稱見道迹.闍尼沙言我不於餘處不在餘法我昔爲人王爲 世尊弟子以篤信心爲優婆塞一心念佛然後命終爲毗沙門天王作子得須陀洹不 墮惡趣極七往返乃盡苦際於七生中常名闍尼沙。
一時世尊在大林中一樹下坐.我 時乘天千輻寶車以少因緣欲詣毗樓勒天王.遙見世尊在一樹下顏貌端正諸根寂 定譬如深淵澄浄清明.見已念言我今寧可往問世尊摩竭國人有命終者當生何所. 又復一時毗沙門王自於衆中而說偈言. 我等不自憶 過去所更事 今遭值世尊 夀命得增益。
又復一時忉利諸天以少因緣集在一處.時四天王各當位坐.提頭賴吒在東方坐其 面西向帝釋在前.毗樓勒天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釋在前.毗樓博義天王在西方坐 其面東向帝釋在前.毗沙門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釋在前.時四天王皆先坐已 注: (一)勘宋譯本及巴本此下乃人仙因阿難答佛.復來佛所重說因緣.非佛複述.今譯疑有脫誤. ******************** 然後我坐.復有餘諸大神天皆先於佛所淨修梵行於此命終生忉利天增益諸天受 天五福.一者天夀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稱四者天樂五者天威德.時諸忉利天皆踴躍 歡喜言增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爾時釋提桓因知忉利諸天有歡喜心卽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 帝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