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七法.
[二]晉譯本以下悉爲七法.總有七七四十九法.
[三]巴本缺此六法.
********************
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施六者念天.修此六念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爾時 世尊於羅閱祇隨宜住已.告阿難言汝等皆嚴吾欲詣竹園.對曰唯然.卽嚴衣鉢與諸 大衆侍從世尊.路由摩竭次到竹園往堂上坐.與諸比丘說戒定慧.修戒獲定得大果 報.修定獲智得大果報.修智心淨得等解脫盡於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已得解脫生 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一]有。
爾時世尊於竹園隨宜住已.告阿難 曰汝等皆嚴當詣巴[二]陵弗城.對曰唯然.卽嚴衣鉢與諸大衆侍從世尊.路由摩竭次到
巴陵弗城巴陵樹下坐.時清信士聞佛與諸大衆遠來至此巴陵樹下卽共出城.遙見
世尊在巴陵樹下容貌端正諸根寂定善調第一譬猶大龍如水清澄無有塵垢三十
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見已歡喜漸到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爾時世尊漸爲說
法示教利喜.諸清信士聞佛說法卽白佛言.我欲歸依佛法聖衆唯願世尊哀愍聽許
爲優婆塞.自今已後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奉戒不妄.明欲設供唯願世尊與諸
大衆垂愍屈顧.爾時世尊默然許可。
諸清信士見佛默然卽從座起遶佛三帀作禮而 注:[一]巴本次有佛赴那爛陀村舍利弗覲佛問答一段.
[二]原刻作連.今依麗刻改.次下均同.
********************
歸.尋爲如來起大堂舍平治處所掃灑燒香嚴敷寶座.供設旣辦往白世尊所設已具
唯聖知時.於是世尊卽從座起著衣持鉢與大衆俱詣彼講堂澡手洗足處中而坐.時
諸比丘在左面坐.諸清信士在右面坐。
爾時世尊告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 何謂爲五.一者求財所願不遂二者設有所得日當衰耗三者在所至處衆所不敬四 者醜名惡聲流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當入地獄.又告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 何謂爲五.一者諸有所求輒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住之處衆人敬 愛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時夜已半.告諸清信士宜各還 歸.諸清信士卽承佛教遶佛三帀禮足而歸。
爾時世尊於後夜明相出時至閒靜處天 眼清徹見諸大天神各封宅地中神下神亦封宅地.是時世尊卽還講堂就座而坐.世 尊知而故問阿難誰造此巴陵弗城.阿難白佛此是禹舍大臣所造以防禦跋祇國。
佛 告阿難造此城者正得天意.吾於後夜明相出時至閒靜處以天眼見諸大天神各封 宅地中下諸神亦封宅地.阿難當知諸大天神所封宅地有人居者安樂熾盛.中神所 ******************** 封中人所居下神所封下人所居功德多少各隨所止.阿難此處賢人所居商賈所集 國法真實無有欺罔.此城最勝諸方所推不可破壞.此城久後若欲壞時必以三事一 者大水二者大火三者中人與外人謀乃壞此城。
時巴陵弗諸清信士通夜供辦.時到 白佛食具已辦唯聖知時.時清信士卽便施設手自斟酌.食訖行水別取小牀敷在佛 前坐。
爾時世尊卽示之[一]曰.今汝此處賢智所居多持戒者淨修梵行善神歡喜卽爲呪
願.可敬知敬可事知事博施兼愛有慈愍心.諸天所稱常與善俱不與惡會.爾時世尊
爲說法已卽從座起大衆圍遶侍送而還。
大臣禹舍從佛後行時作是念今沙門瞿曇 出此城門卽名此門爲瞿曇門.又觀如來所渡河處卽名此處爲瞿曇河。
爾時世尊出 巴陵弗城至于水邊.時水岸上人民衆多中有乘船渡者或有乘栰或有乘桴而渡河 者.爾時世尊與諸大衆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忽至彼岸.世尊觀此義已卽說頌曰. 佛爲海船師 法橋渡河津 大乘導之轝 一切渡天人. 亦爲自解結 渡岸得昇仙 都使諸弟子 縛解得涅槃。
注:[一]巴本佛說爲頌文.
********************
[一]爾時世尊從跋祇國遊行至拘利村.在一林下告諸比丘有四深法.一曰聖戒二曰聖
定三曰聖慧四曰聖解脫.此法微妙難可解知.我及汝等不曉了故久在生死流轉無
窮。
爾時世尊觀此義已卽說頌曰. 戒定慧解上 唯佛能分別 離苦而化彼 令斷生死習。
爾時世尊於拘利村隨宜住已.告阿難俱詣那陀村.阿難受教卽著衣持鉢與大衆俱 侍從世尊路由跋祇到那陀村止揵椎處。
爾時阿難在閒靜處默自思惟.此那陀村十 二居士一名伽伽羅二名加陵伽三名毗伽陀四名伽梨輸五名遮樓六名婆耶樓七 名婆頭樓八名藪婆頭樓九名陀梨舍[少/兔]十名
爾時 世尊於羅閱祇隨宜住已.告阿難言汝等皆嚴吾欲詣竹園.對曰唯然.卽嚴衣鉢與諸 大衆侍從世尊.路由摩竭次到竹園往堂上坐.與諸比丘說戒定慧.修戒獲定得大果 報.修定獲智得大果報.修智心淨得等解脫盡於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已得解脫生 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
爾時世尊於竹園隨宜住已.告阿難 曰汝等皆嚴當詣巴
諸清信士見佛默然卽從座起遶佛三帀作禮而 注:
爾時世尊告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 何謂爲五.一者求財所願不遂二者設有所得日當衰耗三者在所至處衆所不敬四 者醜名惡聲流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當入地獄.又告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 何謂爲五.一者諸有所求輒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住之處衆人敬 愛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時夜已半.告諸清信士宜各還 歸.諸清信士卽承佛教遶佛三帀禮足而歸。
爾時世尊於後夜明相出時至閒靜處天 眼清徹見諸大天神各封宅地中神下神亦封宅地.是時世尊卽還講堂就座而坐.世 尊知而故問阿難誰造此巴陵弗城.阿難白佛此是禹舍大臣所造以防禦跋祇國。
佛 告阿難造此城者正得天意.吾於後夜明相出時至閒靜處以天眼見諸大天神各封 宅地中下諸神亦封宅地.阿難當知諸大天神所封宅地有人居者安樂熾盛.中神所 ******************** 封中人所居下神所封下人所居功德多少各隨所止.阿難此處賢人所居商賈所集 國法真實無有欺罔.此城最勝諸方所推不可破壞.此城久後若欲壞時必以三事一 者大水二者大火三者中人與外人謀乃壞此城。
時巴陵弗諸清信士通夜供辦.時到 白佛食具已辦唯聖知時.時清信士卽便施設手自斟酌.食訖行水別取小牀敷在佛 前坐。
爾時世尊卽示之
大臣禹舍從佛後行時作是念今沙門瞿曇 出此城門卽名此門爲瞿曇門.又觀如來所渡河處卽名此處爲瞿曇河。
爾時世尊出 巴陵弗城至于水邊.時水岸上人民衆多中有乘船渡者或有乘栰或有乘桴而渡河 者.爾時世尊與諸大衆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忽至彼岸.世尊觀此義已卽說頌曰. 佛爲海船師 法橋渡河津 大乘導之轝 一切渡天人. 亦爲自解結 渡岸得昇仙 都使諸弟子 縛解得涅槃。
注:
爾時世尊觀此義已卽說頌曰. 戒定慧解上 唯佛能分別 離苦而化彼 令斷生死習。
爾時世尊於拘利村隨宜住已.告阿難俱詣那陀村.阿難受教卽著衣持鉢與大衆俱 侍從世尊路由跋祇到那陀村止揵椎處。
爾時阿難在閒靜處默自思惟.此那陀村十 二居士一名伽伽羅二名加陵伽三名毗伽陀四名伽梨輸五名遮樓六名婆耶樓七 名婆頭樓八名藪婆頭樓九名陀梨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