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卷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一]是法名聲性.法入所攝。
問曰.凡夫法是心不相應行.是事雲何。
答曰.[二]凡夫法不異凡夫.若別有凡夫法亦應受別有瓶法等.又數量一異合離好醜等
法皆應別有。
外經書中說瓶異瓶法異.因瓶法知是瓶色異色法異.是事不然.所以者 何.法名自體.若汝謂凡夫法異則色自無體應待色法故有.是事不然.是故汝不深思 故說別有凡夫法。
有諸論師習外典故造阿毗曇說別有凡夫法等.亦有餘論師說別 有如法性真際因緣等諸無爲法.故應深思此理勿隨文字。
苦諦聚竟。
集諦聚業論中業相品第九十五 論者言.已說苦諦竟.集諦今當說.集諦者諸業及煩惱。
是業有三種.身業口業意業。
身 業者.身所作名身業.是業三種.奪命等不善.起迎禮拜等善.斷草等無記。
問曰.若身所 作名身業者.瓶等物亦應是身業.身所作故。
答曰.瓶等是身業果.非是身業.因果異故。
問曰.不應有身業.所以者何.身所動作名爲身業.有爲法念念滅故不應有動。
答曰.是 注:[一]名等不離聲義.(章一.三藏.又章二.三有爲.)
[二]無凡夫性義.(章二.三有爲.)
********************
事念念滅品中已答.[一]所謂法於餘處生時損益他是名身業。
問曰.若爾者身卽身業.以 餘處生故.非身所作名爲身業。
答曰.身是作業之具.身於餘處生時集罪福名爲業。
是 故身非業也。
問曰.集罪福是無作.身作雲何。
答曰.身餘處生時有所造作名爲身作。
問 曰.是身作或善或不善.而身不然.是故非身所作。
答曰.隨心力故身餘處生時能集業. 是故集若善不善非直是身。
口業亦爾.非直音聲語言.以心力隨音聲語言所集善惡 是名口業。
意業亦如是.若決定心我殺是衆生爾時集罪.福亦如是。
問曰.如從身口別 有業.意與意業爲卽爲異。
答曰.二種.或意卽意業.或從意生業.若決定意殺衆生是不 善意亦是意業.是業能集罪勝身口業.若未決定心是意則與業異。
問曰.已知作相.從 作生異集業.何者爲相。
答曰.是卽名無作。
問曰.但身口有無作.意無無作耶。
答曰.不然. 所以者何.是中無有因緣但身口業有無作而意無無作。
又經中說二種業.若思若思 已.思卽是意業.思已三種.從思集業及身口業.是意業最重後當說.從重業所集名無 作常相續生.故知[二]意業亦有無作。
注:[一]身口作業法入所攝義.(章七.身等三業.又章七.十不善業.)
[二]意業有無作義.(章七.身等三業.)
********************
無作品第九十六
問曰.何法名無作。
答曰.因心生罪福.睡眠悶等是時常生.是名無作。
如經中說.若種樹 園林造井橋梁等.是人所爲福晝夜常增長。
問曰.有人言.作業現可見若布施禮拜殺 害等是應有.無作業不可見故無.應明此義。
答曰.若無無作.則無離殺等法。
問曰.離名 不作.不作則無法.如人不語時無不語法生.如不見色時亦無不見法。
答曰.因離殺等 得生天上.若無法.雲何爲因。
問曰.不以離故生天.以善心故。
答曰.不然.經中說精進人 隨夀得福多随福多故久受天樂.若但善心雲何能有多福.是人不能常有善心故。
又 說種樹等福德晝夜常增長.又說持戒堅固.若無無作雲何當說福常增長及堅持戒。
又非作卽是殺生作.次第殺生法生然後得殺罪.如教人殺隨殺時[一]教者得殺罪故知
有無作。
又意無戒律儀.所以者何.若人在不善無記心若無心亦名持戒.故知爾時有 無作.不善律儀亦如是。
問曰.已知有無作法非心.今爲是色.爲是心不相應行。
答曰.[二]是
行陰所攝.所以者何.作起相名行.無作是作起相故.色是惱壞相非作起相。
問曰.經中 注:[一]原刻作殺.今依麗刻改.
[二]無作非色心義.(章七.身等三業.又章八.五陰.)
********************
說六思衆名行陰.不說心不相應行。
答曰.是事先已明.謂[一]有心不相應罪福。
問曰.若無 作是色相有何咎。
答曰.色聲香味觸五法非罪福性.故不以色性爲無作。
又佛說色是 惱壞相.是無作中惱壞相不可得故非色性。
問曰.無作是身口業性.身口業卽是色。
答 曰.是無作但名爲身口業.實非身口所作.以因身口意業生故說身口意業性。
又或但 從意生無作.是無作雲何名色性。
[二]又無色中亦有無作.無色中雲何當有色耶。
問曰.何 等作能生無作。
答曰.從善不善作業能生無作.非無記.以力劣故。
問曰.幾時從作生無 作。
答曰.[三]從第二心生.隨善惡心強則能久住.若心弱則不久住.如受一日戒則一日住.
如受盡形戒則盡形住。
故不故品第九十七 問曰.經中說故作業不故作業.雲何名故不故耶。
答曰.先知而作名爲故作.與此相違 名不故作。
問曰.若不故作.不名爲業。
答曰.有是業.但心故作業則有報。
又決定心作業 名故.不決定心作名不故.如卒語名不故.不卒語是名故.如經中說汝有過失我當數. 注:[一]無作不相應行義.(章八.五陰.
問曰.凡夫法是心不相應行.是事雲何。
答曰.
外經書中說瓶異瓶法異.因瓶法知是瓶色異色法異.是事不然.所以者 何.法名自體.若汝謂凡夫法異則色自無體應待色法故有.是事不然.是故汝不深思 故說別有凡夫法。
有諸論師習外典故造阿毗曇說別有凡夫法等.亦有餘論師說別 有如法性真際因緣等諸無爲法.故應深思此理勿隨文字。
苦諦聚竟。
集諦聚業論中業相品第九十五 論者言.已說苦諦竟.集諦今當說.集諦者諸業及煩惱。
是業有三種.身業口業意業。
身 業者.身所作名身業.是業三種.奪命等不善.起迎禮拜等善.斷草等無記。
問曰.若身所 作名身業者.瓶等物亦應是身業.身所作故。
答曰.瓶等是身業果.非是身業.因果異故。
問曰.不應有身業.所以者何.身所動作名爲身業.有爲法念念滅故不應有動。
答曰.是 注:
問曰.若爾者身卽身業.以 餘處生故.非身所作名爲身業。
答曰.身是作業之具.身於餘處生時集罪福名爲業。
是 故身非業也。
問曰.集罪福是無作.身作雲何。
答曰.身餘處生時有所造作名爲身作。
問 曰.是身作或善或不善.而身不然.是故非身所作。
答曰.隨心力故身餘處生時能集業. 是故集若善不善非直是身。
口業亦爾.非直音聲語言.以心力隨音聲語言所集善惡 是名口業。
意業亦如是.若決定心我殺是衆生爾時集罪.福亦如是。
問曰.如從身口別 有業.意與意業爲卽爲異。
答曰.二種.或意卽意業.或從意生業.若決定意殺衆生是不 善意亦是意業.是業能集罪勝身口業.若未決定心是意則與業異。
問曰.已知作相.從 作生異集業.何者爲相。
答曰.是卽名無作。
問曰.但身口有無作.意無無作耶。
答曰.不然. 所以者何.是中無有因緣但身口業有無作而意無無作。
又經中說二種業.若思若思 已.思卽是意業.思已三種.從思集業及身口業.是意業最重後當說.從重業所集名無 作常相續生.故知
注:
答曰.因心生罪福.睡眠悶等是時常生.是名無作。
如經中說.若種樹 園林造井橋梁等.是人所爲福晝夜常增長。
問曰.有人言.作業現可見若布施禮拜殺 害等是應有.無作業不可見故無.應明此義。
答曰.若無無作.則無離殺等法。
問曰.離名 不作.不作則無法.如人不語時無不語法生.如不見色時亦無不見法。
答曰.因離殺等 得生天上.若無法.雲何爲因。
問曰.不以離故生天.以善心故。
答曰.不然.經中說精進人 隨夀得福多随福多故久受天樂.若但善心雲何能有多福.是人不能常有善心故。
又 說種樹等福德晝夜常增長.又說持戒堅固.若無無作雲何當說福常增長及堅持戒。
又非作卽是殺生作.次第殺生法生然後得殺罪.如教人殺隨殺時
又意無戒律儀.所以者何.若人在不善無記心若無心亦名持戒.故知爾時有 無作.不善律儀亦如是。
問曰.已知有無作法非心.今爲是色.爲是心不相應行。
答曰.
問曰.經中 注:
答曰.是事先已明.謂
問曰.若無 作是色相有何咎。
答曰.色聲香味觸五法非罪福性.故不以色性爲無作。
又佛說色是 惱壞相.是無作中惱壞相不可得故非色性。
問曰.無作是身口業性.身口業卽是色。
答 曰.是無作但名爲身口業.實非身口所作.以因身口意業生故說身口意業性。
又或但 從意生無作.是無作雲何名色性。
問曰.何 等作能生無作。
答曰.從善不善作業能生無作.非無記.以力劣故。
問曰.幾時從作生無 作。
答曰.
故不故品第九十七 問曰.經中說故作業不故作業.雲何名故不故耶。
答曰.先知而作名爲故作.與此相違 名不故作。
問曰.若不故作.不名爲業。
答曰.有是業.但心故作業則有報。
又決定心作業 名故.不決定心作名不故.如卒語名不故.不卒語是名故.如經中說汝有過失我當數.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