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類足論品目

關燈
辯五事品第一辯諸智品第二 辯諸處品第三辯七事品第四 辯隨眠品第五辯攝等品第六 辯千問品第七辯抉擇品第八 論藏稱阿毗達磨藏.諸一切論皆阿毗達磨。

    然論藏體制各別不同.嚴覈細辨而有 其三。

    顯揚聖教論.佛了義經廣辨法相.及諸弟子無倒法相.若字有母自共相顯.名 摩[口*旦]履迦。

    卽此法相分別無雜.名阿毗達磨。

    卽此法相解釋經義.名鄔波第鑠。

    此三 體總.若再細分又各有別.讀六足論而得其六。

    美哉創制顯庸.後有作者遵王之路 而軌式有由歟。

    六體者何。

    一曰釋經體.目揵連法藴足是。

    此體釋二十一經而詮二 十一法.先於論端立嗢柁南該攝法名.後則依法引經詳釋文句而顯法相.自學支 淨果乃至藴界緣起.有若雜含攝一切智盡。

    以其引經作釋爲鄔波第鑠.以其二十 ******************** 一法詮一切智爲摩[口*旦]履迦.以其但顯法相未遑分別非卽純粹阿毗達磨。

    二曰法 數體.舍利子集異門足是。

    此體結集佛說一法至十法增一法門.先於數前該嗢柁 南.後遞敘法而釋文句.有若增一阿含妙善法數.體卽是摩[口*旦]履迦。

    於一法中分別 食行儼然毗曇.而餘法不然.則亦非純粹阿毗達磨。

    奉敕結集復蒙讚勸.應推此作 論體創初.然二法無明中一則曰如法藴論.六法六界中再則曰如法藴論.稽彼所 習免此衍文.則亦昭然佛弟子論法藴爲初集異門爲後。

    無著顯揚由三種經攝一 切佛語言事.一由增十經爲長含十上.三由集異門經爲長含衆集.皆如來命舍利 子說.卽此論是.則此論者賅法至廣.而無着毗曇之所承襲歟。

    三曰問答義體.迦旃 延施設足是。

    此體抉擇經說.設爲問答以博其趣.初亦總頌.後引經問而遞答其義. 體卽爲鄔波第鑠。

    然以類聚而有三門.曰世間施設門.曰因施設門.曰業施設門.丹 珠悉備.此方所譯唯因施設猶缺第一。

    以其類聚三門.體亦應爲摩[口*旦]履迦.所不同 於法藴足者.彼引全經而詮大法.此節經句而談細義耳。

    四曰破立體.天寂識身足 ******************** 是。

    此體前有二藴.破目揵連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爲有.破補特伽羅諦勝定有。

    後有 四藴.則以因緣所緣雜藴成就四大法門成立六識身.亦先以總嗢柁南列其法名. 後以六識隨其所法多句分別。

    體固是阿毗達磨.而法門未備唯談六識。

    五曰抉擇 體.世友界身足是。

    此體以品類七事於藴界處明攝相應略不及詳.抉而作論.分別 廣說有八十八門.槪略而談亦門有十六。

    體固是阿毗達磨.而分別未備唯攝相應。

     六分別體.世友品類足是。

    此體法門亦博.分別亦繁.集五足之大成.顯毗曇之全體. 後有作者無小無大不越軌持.誠制作之慧輪法林之智炬歟。

    毗曇四例.斯論都備。

     一本事例.論五事七事列名釋體.名體先陳分別斯據.此例是也。

    二攝相應成就分 別例.三諸門分別例.論智品自類互攝三門分別.處品三科隨眠轉輾互攝三十門 分別.七事品三科辨攝復辨相應.隨眠品自類互攝七門分別.所緣相應又四句簡. 攝品增一法門之所分別也.於藴處界智識隨眠辨其所攝.千問品一切智法門之 所分別也.法藴二十經攝一切智盡而未遑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