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二十論
關燈
小
中
大
實而識得起覺時
亦然.何緣夢覺造善惡行愛非愛果當受不同。
頌曰. 心由睡眠壞.夢覺果不同。
論曰.[三]在夢位心由睡眠壞勢力羸劣覺心不爾.故所造行當受異熟勝劣不同.非由
外境。
若[四]唯有識無身語等.羊等雲何爲他所殺.若羊等死不由他害.屠者雲何得殺
生罪。
頌曰.[五]由他識轉變 有[六]殺害事業. 如鬼等意力 [七]令他失念等。
論曰.如由鬼等意念勢力令他有情失念得夢.或着魅等變異事成.具神通者意念 勢力令他夢中見種種事.如大迦多衍那意願勢力令娑剌拏王等夢見異事.又如 注:[一]勘梵藏本第一句雲由展轉增上.第三轉聲.陳本寶本同.又第二句雲了別互決定.與釋相順.寶本亦同.今譯改文.
[二]勘梵藏本此下有句雲.彌他mithas者相互之意.蓋第二句頌韻律所限用彌他顯相互義.故釋成也.今譯缺略.
[三]梵藏本此段文略.但雲此卽是因非有境義.
[四]勘梵藏本此語作是等唯識.蓋外牒本宗一切唯識之義而爲難也.陳本同.今譯文略.次下第二十頌生起文段例此.
[五]勘梵藏本此句雲從他識差別.寶本同.幷有釋雲自識作用差別現時.今譯文略.
[六]勘梵藏本此二字作死.陳本亦同.與釋相順.今譯改文.
[七]勘梵藏本此句雲失念等轉變.與下釋順.今釋以轉變二字改屬首句.
********************
阿練若仙人意憤勢力令吠摩質呾利王[一]夢見異事.如是由他識轉變故令他違害
命根事起.應知死者謂衆同分由識變異相續斷滅。
[二]復次頌曰.
彈宅迦等空 雲何由仙忿. 意罰爲大罪 [三]此復雲何成。
論曰.若不許由他識轉變增上力故他有情死.雲何世尊爲成意罰是大罪故返問 長者鄔波離言汝頗曾聞何因緣故彈宅迦林末蹬伽林羯陵伽林皆空閒寂.長者 白佛言喬答摩我聞由仙意憤恚故。
[四]若執神鬼敬重仙人知嫌爲殺彼有情類不但
由仙意憤恚者.雲何[五]引彼成立意罰爲大罪性過於身語。
由此應知但由仙忿彼有 情死理善成立。
若唯有識.[六]諸他心智知他心不。
設爾何失。
若不能知.何謂他心智.[七]若
能知者.唯識應不成。
[八]雖知他心然不如實。
頌曰. 他心智[九]雲何 知境不如實. 如知自心智. 不知如佛境。
論曰.(一〇)諸他心智雲何於境不如實知。
如自心智。
此自心智雲何於境不如實知。
(一一)由無 注:[一]勘梵本此語雲被制伏.不雲得夢.陳本同.亦與述記卷四引中阿含經合今譯改文.
[二]勘梵藏本復次二字是頌中語.
[三]勘梵藏本此句雲何由彼成.與下釋合.今譯改文.
[四]勘梵藏本此上牒頌意罰二句.次方釋成.今譯改文.
[五]勘梵藏本此二字作由彼業.意謂由彼神鬼身業也.與頌本合.今譯改文.
[六]梵藏本此語作知他心者.陳本同.
[七]梵藏本缺下三句.連次頌他心智雲何二句悉爲問詞.
[八]魏陳寶三本均缺此句.以次頌他心智知境不如實爲答詞.
[九]勘梵藏本此二字在第二句頌末.魏陳寶三本卽以爲重問之詞.
(一〇)梵藏本缺此問答二句.頌中巳備有其義也.
(一一)勘梵藏本頌末句雲不可知故ajn~a^-na^d,ma-c#es如佛境.長行釋雲如佛所行離言性境彼不能知故.魏本寶本均同.今譯改文.以頌文不可知故斷句作無知解.
********************
知故.二智於境各由無知所覆蔽故.不知如佛淨智所行不可言境。
此二於境不如 實知.由似外境虛妄顯現故.所取能取分別未斷故。
[一]唯識理趣無邊決擇品類差別
難度甚深.非佛誰能具廣決擇。
頌曰.[二]我已隨自能 略成唯識義. 此中一切種 難思.佛所行。
論曰.唯識理趣品類無邊.我隨自能已略成立.餘一切種非所思議.超諸尋思所行 境故。
[三]如是理趣唯佛所行.諸佛世尊於一切境[四]及一切種智無礙故。
唯識二十論 注:[一]寶本此下無文.蓋非二十論正宗也.
[二]勘梵藏本此二句雲.此成唯識者.我隨自能作.魏本同.成唯識是論名.今譯改文失意.
[三]勘梵藏本此上有徵雲.但此一切種是誰所行耶.牒頌佛所行句答.次再釋成.今譯文略.
[四]梵藏本此字作之.
********************
頌曰. 心由睡眠壞.夢覺果不同。
論曰.
若
頌曰.
論曰.如由鬼等意念勢力令他有情失念得夢.或着魅等變異事成.具神通者意念 勢力令他夢中見種種事.如大迦多衍那意願勢力令娑剌拏王等夢見異事.又如 注:
論曰.若不許由他識轉變增上力故他有情死.雲何世尊爲成意罰是大罪故返問 長者鄔波離言汝頗曾聞何因緣故彈宅迦林末蹬伽林羯陵伽林皆空閒寂.長者 白佛言喬答摩我聞由仙意憤恚故。
由此應知但由仙忿彼有 情死理善成立。
若唯有識.
設爾何失。
若不能知.何謂他心智.
頌曰. 他心智
論曰.(一〇)諸他心智雲何於境不如實知。
如自心智。
此自心智雲何於境不如實知。
(一一)由無 注:
此二於境不如 實知.由似外境虛妄顯現故.所取能取分別未斷故。
頌曰.
論曰.唯識理趣品類無邊.我隨自能已略成立.餘一切種非所思議.超諸尋思所行 境故。
唯識二十論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