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量者謂
現餘信解.聖教量者謂不違二量之教。
第四論莊嚴.謂依論正理而發論端深爲善美 名論莊嚴。
此復六種.一善自他宗.二言音圓滿.三無畏.四辯才.五敦肅.六應供。
第五論 注:[一]勘藏本意謂世間所極成故.
[二]藏本無此立字.次二語同.
[三]勘藏本雲於所立未極成義中說可信之因rgyu現量可得不可得等.釋雲.因者謂因gtan-tshigs.蓋以原因之因訓釋宗因之因也.今譯相字.應是原因之義.
[四]勘藏本意謂餘與此相似者亦與此法相合由理順說.
[五]此二字勘藏本雲自義是有ran%-gidonyod.釋雲.自義言謂眼根之色等.有言簡瓶等實法.今譯缺略.
********************
負.謂捨言.言屈.言過。
捨言者.謂自發言稱己論失.稱他論德。
言屈者.謂假託餘事方便 而退.或說外事而捨本宗.或現忿怒憍慢覆藏等.如經廣說。
言過者.略有九種.一雜亂. 二麤獷.三不辯了.四無限量.五非義相應.六不應時.七不決定.八不顯了.九不相續。
第 六論出離.謂[一]觀察得失令論出離.或復不作.若知敵論非正法器時衆無德自無善巧
不應興論.若知敵論是正法器時衆有德自有善巧方可興論。
第七論多所作法.略有 三種.一善達自他宗由此堪能徧興談論.二無畏由此堪能處一切衆而興論端.三辯 才由此堪能於諸問難皆善辯答。
復次若欲自求利益安樂.於諸論軌應善通達.不應 與他而興諍論。
如薄伽梵於大乘阿毗達磨經中說如是言.若諸菩薩欲勤精進修諸 善品欲行真實法隨法行欲善攝益一切有情Q欲Y得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 正觀察十二處法不應與他共興諍論.何等十二.一者宣說證無上義微妙法時其信 解者甚爲難得.二者作受教心而請問者甚爲難得.三者時衆賢善觀察德失甚爲難 得.四者凡所興論能離六失甚爲難得.何等爲六.謂執著邪宗失矯亂語失所作語言 注:[一]勘藏本意謂彼於論出離由觀得失而能不作.
********************
不應時失言退屈失麤惡語失心恚怒失.五者凡興論時不懷獷毒甚爲難得.六者凡
興論時善護他心甚爲難得.七者凡興論時善護定心甚爲難得.八者凡興論時欲令
己劣他得勝心甚爲難得.九者己劣他勝心不煩惱甚爲難得.十者心已煩惱得安隱
住甚爲難得.十一者旣不安住常修善法甚爲難得.十二者於諸善法旣不恆修心未
得定能速得定心得定能速解脫甚爲難得。
何等祕密決擇.謂說餘義名句文身隱密 轉變更顯餘義。
如契經言.逆害於父母王及二多聞.誅國及隨行.是人說清淨。
又契經 言.不信不知恩.斷密無容處.恆食人所吐.是最上丈夫。
又契經言.覺不堅爲堅.善住於 顛倒.極煩惱所惱.得最上菩提。
又契經言.菩薩摩訶薩成就五法施波羅蜜多速得圓 滿.何等爲五.一者增益慳悋法性.二者於施有倦.三者憎惡乞求.四者無暫少施.五者 遠離於施。
又契經言.菩薩摩訶薩成就五法名梵行者成就第一清淨梵行.何等爲五 一者常求以欲離欲.二者捨斷欲法.三者欲貪已生卽便堅執.四者怖治欲法.五者[一]二
二數貪。
何故此論名爲大乘阿毗達磨集.略有三義.謂[二]等所集故.徧所集故.正所集故。
注:[一]原刻作三.今依藏本及釋論改.
[二]勘藏本雲.由現觀而集故.由一切而集故.是正見所依處故.與釋相順.今譯改文.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七
********************
第四論莊嚴.謂依論正理而發論端深爲善美 名論莊嚴。
此復六種.一善自他宗.二言音圓滿.三無畏.四辯才.五敦肅.六應供。
第五論 注:
捨言者.謂自發言稱己論失.稱他論德。
言屈者.謂假託餘事方便 而退.或說外事而捨本宗.或現忿怒憍慢覆藏等.如經廣說。
言過者.略有九種.一雜亂. 二麤獷.三不辯了.四無限量.五非義相應.六不應時.七不決定.八不顯了.九不相續。
第 六論出離.謂
第七論多所作法.略有 三種.一善達自他宗由此堪能徧興談論.二無畏由此堪能處一切衆而興論端.三辯 才由此堪能於諸問難皆善辯答。
復次若欲自求利益安樂.於諸論軌應善通達.不應 與他而興諍論。
如薄伽梵於大乘阿毗達磨經中說如是言.若諸菩薩欲勤精進修諸 善品欲行真實法隨法行欲善攝益一切有情Q欲Y得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 正觀察十二處法不應與他共興諍論.何等十二.一者宣說證無上義微妙法時其信 解者甚爲難得.二者作受教心而請問者甚爲難得.三者時衆賢善觀察德失甚爲難 得.四者凡所興論能離六失甚爲難得.何等爲六.謂執著邪宗失矯亂語失所作語言 注:
何等祕密決擇.謂說餘義名句文身隱密 轉變更顯餘義。
如契經言.逆害於父母王及二多聞.誅國及隨行.是人說清淨。
又契經 言.不信不知恩.斷密無容處.恆食人所吐.是最上丈夫。
又契經言.覺不堅爲堅.善住於 顛倒.極煩惱所惱.得最上菩提。
又契經言.菩薩摩訶薩成就五法施波羅蜜多速得圓 滿.何等爲五.一者增益慳悋法性.二者於施有倦.三者憎惡乞求.四者無暫少施.五者 遠離於施。
又契經言.菩薩摩訶薩成就五法名梵行者成就第一清淨梵行.何等爲五 一者常求以欲離欲.二者捨斷欲法.三者欲貪已生卽便堅執.四者怖治欲法.五者
何故此論名爲大乘阿毗達磨集.略有三義.謂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