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

關燈
無著菩薩造 [一]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二]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三]之一 [四]本事與決擇 是各有四種. 三法.攝.應.成. 諦.法.得.論議。

     幾.何因.取.相. 建立.與次第. 義.喻.廣分別. 集總頌應知。

     藴界處各有幾.藴有五.謂色藴受藴想藴行藴識藴.界有十八.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 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 界.處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

    何因藴 唯有五.爲顯五種我事故.謂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說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 所依止[五]我自體事。

    何[六]因界唯十八.由身具等能持過現六行受用性故。

    何因處唯十二. 唯由身具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爲生長門故。

    何故名取藴.以取合故名爲取藴。

    何等爲 注: [一]此字依明刻加.次後各卷均同. [二]藏本全論五品.此下至成就品總爲集一切相第一. [三]此二字依明刻加. [四]藏本頌文不次.初三句雲.幾何因取相等.同此.次雲.及攝等爲四.卽攝應成就.決擇亦有四.諦法得論議.此集論總頌.無本事及三法之說. [五]勘藏本此語仍作我事.與上同.今譯取意潤文. [六]原刻下衍何字.今依藏本及麗刻刪. ******************** 取.謂諸藴中所有欲貪。

    何故欲貪說名爲取.謂於未來現在諸藴能引不捨故.希求未 來染著現在欲貪名取。

    何故界處名有取法.應如藴說。

    色藴何相.變現相是色相.此有 二種.[一]一觸對變壞.二方所示現。

    雲何名爲觸對變壞.謂由手足塊石刀仗寒熱飢渴蚊 虻蛇蠍所觸對時卽便變壞。

    雲何名爲方所示現.謂由方所可相示現如此如此色如 是如是色.或由定心或由不定尋思相應種種搆畫。

    受藴何相.領納相是受相.謂由受 故領納種種淨不淨業諸果異熟。

    想藴何相.搆了相是想相.謂由想故搆畫種種諸法 像類.隨所見聞覺知之義起諸言說。

    行藴何相.造作相是行相.謂由行故令心造作.於 善不善無記[二]品中驅役心故。

    識藴何相.了別相是識相.謂由識故了別色聲香味觸法 種種境界。

    眼界何相.謂眼曾現見色及此種子積集異熟阿賴耶識是眼界相。

    如眼界 相.耳鼻舌身意界相亦爾。

    色界何相.謂色眼曾現見及眼界於此增上是色界相。

    如色 界相。

    聲香味觸法界相亦爾。

    眼識界何相.謂依眼緣色似色了別及此種子積集異熟 阿賴耶識是眼識界相。

    如眼識界相.耳鼻舌身意識界相亦爾。

    處何相.如界應知.隨其 注: [一]藏本此二語雲.一由觸而變現.二方所之變現.以變現爲一義.不加分別. [二]品中二字藏本及釋論均作或種種位中.別爲一義. ******************** 所應。

    雲何建立色藴.謂諸所有色.若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

    雲何四大種.謂地界水界 火界風界。

    何等地界.謂堅硬性。

    何等水界.謂流溼性。

    何等火界.謂溫熱性。

    何等風界.謂 輕[一]等動性。

    雲何所造色.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聲香味所觸一分及法處所攝 色。

    何等眼根.謂四大種所造眼識所依清淨色。

    何等耳根.謂四大種所造耳識所依清 淨色。

    何等鼻根.謂四大種所造鼻識所依清淨色。

    何等舌根.謂四大種所造舌識所依 清淨色。

    何等身根.謂四大種所造身識所依清淨色。

    何等爲色.謂四大種所造眼根所 行義.謂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麤細高下正不正光影明闇雲煙塵霧逈色表色空一顯 色。

    此復三種.謂玅不玅俱相違色。

    何等爲聲.謂四大種所造耳根[二]所取義.或可意或不 可意或俱相違.或執受大種爲因或不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