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爲他說.下至書持供養恭
敬深心愛重.所得福聚以要言之.如薄伽梵於菩薩藏所攝一切微妙經典樂聞等業
注:
[一]地持缺此句.
********************
宣說顯了分別施設開示稱讚所獲福聚等無有異。
何以故.此菩薩地顯示一切菩薩 藏中略標廣釋諸門攝故。
於此地中能廣開示法毗柰耶.乃至衆多所化有情於此正 法受持讀誦法隨法行安住增長廣大勝進.於爾所時像似正法不得興盛正法不滅. 若於爾時像似正法當得興盛.卽於爾時能引實義所有正法當速滅沒。
是故於此菩 薩地中起堅信解樂聞受持.乃至廣說所得福聚無量無[一]邊。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 如是已說菩薩地義.雲何應知此中次第。
謂諸菩薩要先安住菩薩種姓.乃能正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旣發心已方正修行自他利行.於自他利.正修行時得無雜染 方便.無雜染故得無厭倦方便.無厭倦故得諸善根增長方便.於諸善根得增長已能 證無上正等菩提。
又於如是自他利加行無雜染方便無厭倦方便善根增長方便得 大菩提中將修行時.先於甚深廣大正法安立信解.立信解已訪求正法.求正法已廣 爲他說.亦於正行自能成辦.於成辦時若由此於此爲此應行卽由此於此爲此而行。
注:[一]善戒此下有結文一段.略雲.爾時優波離白佛言.此經當名何經.佛言是名善戒.菩薩地.菩薩毗尼摩夷.如來藏.一切善法根本.安樂因.諸波羅蜜聚.爾時優波離聞佛所說.歡喜禮拜而去.以下地持善戒均無文.藏本此下結雲.持究竟瑜伽處竟.菩薩地竟.次附出下一品文.文末復結雲.菩薩地次第竟.別無第四持等名目.
********************
由此於此爲此行時如令福德智慧增長所應行者卽如是行.福德智慧旣增長已於
不捨離生死方便能正修行。
卽於此中正修行時能行生死無雜染行.卽於此中正修 行時能於自樂行無著行.卽於此中正修行時能於無量生死大苦能正修行無厭倦 行.由於生死無厭倦故能正訪求種種異論於一切論得無所畏.善知論已復能了知 所應爲說所可宣說應如是說由此智故善知世間.如是菩薩善知諸論及世間已復 能如理訪求正法.旣訪求已堪能善斷一切有情一切疑惑.如是堪能斷他疑惑令自 福德展轉增長福德資糧漸得圓滿令自智慧亦轉增長智慧資糧漸得圓滿.二種資 糧旣圓滿已於諦行相菩推分法無倒修中能勤修行.於修方便能正了知.卽持如是 正勤所修迴向大乘般涅槃果不求聲聞及獨覺乘般涅槃果.旣得如是方便善巧能 於一切菩薩語言聽聞受持依修力故於昔未聞所有諸法一切種相皆能辨了於陀 羅尼無礙辯才皆得圓滿.爲欲永斷一切障故精勤修習三解脫門.卽於此中正修行 時爲斷自他一切顛倒增上慢故勤修正行如是能於一切種相正行圓滿.如是正行 ******************** 得圓滿已於一切有情及聲聞獨覺皆爲殊勝所謂正行功德殊勝及可稱讚功德殊 勝。
當知此中正行功德殊勝菩薩爲利自他勤修正行.用利他事以爲自事.聲聞獨覺 則不如是.由諸菩薩用利他事爲自事故於一切有情起如自己平等之心.由起如是 平等心故於諸有情常施恩惠不望其報.菩薩如是勤修行時常於有情發起希望欲 令彼得利益安樂.由是利益安樂意樂常能起作不虛加行.當知是名展轉引發正行 功德殊勝.當知此中稱讚功德殊勝菩薩於諸佛所獲得授記非諸聲聞亦非獨覺.得 授記已便能安住不退轉地.安住此中能於一切決定所作.恆常所作獲得堅固無忘 失法.如是堅固無忘失法諸佛菩薩施設在於一切有情最上施設.普於一切所應作 事能無退失.於未得退亦無退失無退失時.恆常無間一切善法運運增長如明分月. 由諸善法轉增長故菩薩爾時得名真實不名相似.由得真實菩薩名故於一切種一 切有情調伏方便如實了知.如實知故一切安立皆得善巧.從此尋求於此尋求由此 尋求.旣尋求已由此究竟皆正安立如是名爲一切安立皆得善巧.於諸安立得善巧 ******************** 故復於教授能得善巧。
於其教授得善巧故復能獲得無量所緣三摩地王.獲得如是 三摩地已能不唐捐宣說正法種種行相說正法時皆有勝果.能於大乘究竟出離.以 依大性而出離故能攝大乘.由此復於彼彼大乘出離位中得彼彼名一切菩薩同共 此名一切世間諸佛菩薩皆共安立皆共稱歎.當知是名所可稱讚功德殊勝。
由得如 是殊勝名故.當知獲得諸菩薩相諸相所相成就其相。
如是正行一切種相.在家出家 二分菩薩所能成辦.於二分中能成辦已.正行堅固於諸善品獲得一向增上意樂。
如 是意樂或在家品所應攝受.或出家品所應攝受.或於善品能正安立乃至安住。
從此 已上.故作意思受諸有生。
於彼生處常得值遇諸佛菩薩.及能起作一切有情諸饒益 事。
恆常無間蒙佛菩薩無倒教授任持善品領受殊勝證得分位.由領受故於可稱讚 攝受殊勝證得分位能正安處如己舍宅。
住此位已能於後後殊勝分位一切種相覺 慧升進漸次乃至到於究竟.於其中間不生喜足。
如是升進證得究竟從此不求其餘 上地.已到究竟極邊際故名得無上。
是名菩薩地義次[一]第。
注:[一]原刻下合有餘依地無餘依地爲一卷.今依文便從略.
********************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
********************
何以故.此菩薩地顯示一切菩薩 藏中略標廣釋諸門攝故。
於此地中能廣開示法毗柰耶.乃至衆多所化有情於此正 法受持讀誦法隨法行安住增長廣大勝進.於爾所時像似正法不得興盛正法不滅. 若於爾時像似正法當得興盛.卽於爾時能引實義所有正法當速滅沒。
是故於此菩 薩地中起堅信解樂聞受持.乃至廣說所得福聚無量無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 如是已說菩薩地義.雲何應知此中次第。
謂諸菩薩要先安住菩薩種姓.乃能正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旣發心已方正修行自他利行.於自他利.正修行時得無雜染 方便.無雜染故得無厭倦方便.無厭倦故得諸善根增長方便.於諸善根得增長已能 證無上正等菩提。
又於如是自他利加行無雜染方便無厭倦方便善根增長方便得 大菩提中將修行時.先於甚深廣大正法安立信解.立信解已訪求正法.求正法已廣 爲他說.亦於正行自能成辦.於成辦時若由此於此爲此應行卽由此於此爲此而行。
注:
卽於此中正修行時能行生死無雜染行.卽於此中正修 行時能於自樂行無著行.卽於此中正修行時能於無量生死大苦能正修行無厭倦 行.由於生死無厭倦故能正訪求種種異論於一切論得無所畏.善知論已復能了知 所應爲說所可宣說應如是說由此智故善知世間.如是菩薩善知諸論及世間已復 能如理訪求正法.旣訪求已堪能善斷一切有情一切疑惑.如是堪能斷他疑惑令自 福德展轉增長福德資糧漸得圓滿令自智慧亦轉增長智慧資糧漸得圓滿.二種資 糧旣圓滿已於諦行相菩推分法無倒修中能勤修行.於修方便能正了知.卽持如是 正勤所修迴向大乘般涅槃果不求聲聞及獨覺乘般涅槃果.旣得如是方便善巧能 於一切菩薩語言聽聞受持依修力故於昔未聞所有諸法一切種相皆能辨了於陀 羅尼無礙辯才皆得圓滿.爲欲永斷一切障故精勤修習三解脫門.卽於此中正修行 時爲斷自他一切顛倒增上慢故勤修正行如是能於一切種相正行圓滿.如是正行 ******************** 得圓滿已於一切有情及聲聞獨覺皆爲殊勝所謂正行功德殊勝及可稱讚功德殊 勝。
當知此中正行功德殊勝菩薩爲利自他勤修正行.用利他事以爲自事.聲聞獨覺 則不如是.由諸菩薩用利他事爲自事故於一切有情起如自己平等之心.由起如是 平等心故於諸有情常施恩惠不望其報.菩薩如是勤修行時常於有情發起希望欲 令彼得利益安樂.由是利益安樂意樂常能起作不虛加行.當知是名展轉引發正行 功德殊勝.當知此中稱讚功德殊勝菩薩於諸佛所獲得授記非諸聲聞亦非獨覺.得 授記已便能安住不退轉地.安住此中能於一切決定所作.恆常所作獲得堅固無忘 失法.如是堅固無忘失法諸佛菩薩施設在於一切有情最上施設.普於一切所應作 事能無退失.於未得退亦無退失無退失時.恆常無間一切善法運運增長如明分月. 由諸善法轉增長故菩薩爾時得名真實不名相似.由得真實菩薩名故於一切種一 切有情調伏方便如實了知.如實知故一切安立皆得善巧.從此尋求於此尋求由此 尋求.旣尋求已由此究竟皆正安立如是名爲一切安立皆得善巧.於諸安立得善巧 ******************** 故復於教授能得善巧。
於其教授得善巧故復能獲得無量所緣三摩地王.獲得如是 三摩地已能不唐捐宣說正法種種行相說正法時皆有勝果.能於大乘究竟出離.以 依大性而出離故能攝大乘.由此復於彼彼大乘出離位中得彼彼名一切菩薩同共 此名一切世間諸佛菩薩皆共安立皆共稱歎.當知是名所可稱讚功德殊勝。
由得如 是殊勝名故.當知獲得諸菩薩相諸相所相成就其相。
如是正行一切種相.在家出家 二分菩薩所能成辦.於二分中能成辦已.正行堅固於諸善品獲得一向增上意樂。
如 是意樂或在家品所應攝受.或出家品所應攝受.或於善品能正安立乃至安住。
從此 已上.故作意思受諸有生。
於彼生處常得值遇諸佛菩薩.及能起作一切有情諸饒益 事。
恆常無間蒙佛菩薩無倒教授任持善品領受殊勝證得分位.由領受故於可稱讚 攝受殊勝證得分位能正安處如己舍宅。
住此位已能於後後殊勝分位一切種相覺 慧升進漸次乃至到於究竟.於其中間不生喜足。
如是升進證得究竟從此不求其餘 上地.已到究竟極邊際故名得無上。
是名菩薩地義次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