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論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非業非業報隨業行。
有人言二界繫.有人言 但欲界繫或不繫.色界無外惡可忍故。
亦有漏亦無漏.凡夫聖人俱得故。
障己心他 心不善法故名爲善.善故或思惟斷或不斷。
如是等種種阿毗曇廣分别。
問曰.雲何 名爲生忍。
答曰.有二種衆生來向菩薩.一者恭敬供養二者瞋罵打害.爾時菩薩其 心能忍不愛敬養衆生不瞋加惡衆生.是名生忍。
問曰.雲何恭敬供養名之爲忍。
答 曰.有二種結使.一者屬愛結使二者屬恚結使.恭敬供養雖不生恚.令心愛著是名 輭賊.是故於此應當自忍不著不愛。
雲何能忍.觀其無常是結使生處.如佛所說利 養瘡深.譬如斷皮至肉斷肉至骨斷骨至髓.人著利養則破持戒皮斷禪定肉破智 慧骨失微妙善心髓。
如佛初遊迦毗羅婆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悉是梵志之身. 供養火故形容憔悴.絕食苦行故膚體瘦黑。
淨飯王心念言.我子侍從雖復心清淨 潔並無容貌.我當擇取累重多子孫者家出一人爲佛弟子.如是思惟已敕下國中 ******************** 揀擇諸釋貴族子弟應書之身.皆令出家是時斛飯王子提婆達多出家學道誦六 萬法聚.精進修行滿十二年.其後爲供養利故來至佛所求學神通.佛告憍曇[一]汝觀
五陰無常可以得道亦得神通.而不爲說取通之法。
出求舍利弗目揵連乃至五百 阿羅漢皆不爲說.言汝當觀五陰無常可以得道可以得通。
不得所求涕泣不樂.到 阿難所求學神通.是時阿難未得他心智.以其兄故如佛所言以授。
提婆達多受學 通法入山不久便得五神通.得五神通已自念誰當與我作檀越者.如王子阿闍世 有大王相欲與爲親厚.到天上取天食還到鬱怛羅越取自然粳米至閻浮林中取 閻浮果與王子阿闍世.或時自變其身作象寶馬寶以惑其心.或作孾孩坐其膝上 王子抱之嗚[二]嗽與唾.時時自說己名令太子知之.種種變態以動其心。
王子意惑.於 柰園中立大精舍.四種供養幷種種雜供無物不備以給提婆達多.日日率諸大臣 自爲送五百釜羹飯。
提婆達多大得供養而徒衆尠少.自念我有三十相減佛未幾. 直以弟子未集.若大衆圍遶與佛何異.如是思惟已生心破僧得五百弟子.舍利弗 注:[一]原作以.今依北宋刻麗刻改.
[二]原作唼.今依北宋刻麗刻改.
********************
目揵連說法教化僧還和合。
爾時提婆達多便生惡心推山壓佛.金剛力士以金剛 杵而遙擲之.碎石迸來傷佛足指。
華色比丘尼呵之.復以拳打尼.尼卽時眼出而死。
作三逆罪.與惡邪師富蘭那外道等爲親厚.斷諸善根心無愧悔。
復以惡毒著指[一]爪
中欲因禮佛以中傷佛.欲去未到.於王舍城中.地自然破裂火車來迎生入地獄。
提 婆達多身有三十相而不能忍伏其心.爲供養利故而作大罪生入地獄.以是故言 利養瘡深破皮至髓.當應除卻愛供養人心.是爲菩薩忍心不愛著供養恭敬人。
復 次供養有三種.一者先世因緣福德故.二者今世功德修戒禪定智慧故.三者虛妄 欺惑.內無實德外如清白以誑時人而得供養。
於此三種供養中心自思惟.若先世 因緣勤修福德今得供養是爲勤身作之而自得耳.何爲於此而生貢高.譬如春種 秋穫自以力得何足自憍.如是思惟已忍伏其心不著不憍。
若今世功德故而得供 養.當自思惟我以智慧若知諸法實相若能斷結以此功德故是人供養於我無事. 如是思惟已自伏其心不自憍高.此實愛樂功德不愛我也。
譬如罽賓三藏比丘行 注:[一]原作抓.今依麗元明刻改.
********************
阿蘭若法至一王寺.寺設大會.守門人見其衣服麤弊遮門不前.如是數數以衣服
弊故每不得前.便作方便假借好衣而來.門家見之聽前不禁.旣至會坐得種種好
食.先以與衣。
衆人問言何以爾也.答言.我比數來每不得入.今以衣故得在此坐得 種種好食.實是衣故得之故以與衣。
行者以修行功德持戒智慧故而得供養.自念 此爲功德非爲我也.如是思惟能自伏心是名爲忍。
若虛妄欺僞而得供養.是爲自 害不可近也.當自思惟若我以此虛妄而得供養與惡賊劫盜得食無異.是爲墮欺 妄罪。
如是於三種供養人中心不愛著亦不自高.是名生忍。
問曰.人未得道衣食爲 急.雲何方便能得忍心不著不愛給施之人。
答曰.以智慧力觀無常相苦相無我相 心常厭患.譬如罪人臨當受戮.雖復美味在前家室勸喻.以憂死故[一]雖飲食餚饍不
覺[二]滋味.行者亦爾.常觀無常相苦相.雖得供養心亦不著。
又如[鹿/章]鹿爲虎搏逐追之
不捨.雖得好草美水飲食心無染著.行者亦爾.常爲無常虎逐不捨須臾思惟厭惡.
雖得美味亦不染著。
是故行者於供養人中心得自忍。
復次若有女人來欲娛樂誑 注:[一]雖下原有欲字.今依麗刻刪.
[二]原作味.今依餘刻改.
********************
惑菩薩.菩薩是時當自伏心忍不令起。
如釋迦文尼佛在菩提樹下.魔王憂愁遣三 玉女.一名樂見二名悅彼三名渴愛.來現其身作種
有人言二界繫.有人言 但欲界繫或不繫.色界無外惡可忍故。
亦有漏亦無漏.凡夫聖人俱得故。
障己心他 心不善法故名爲善.善故或思惟斷或不斷。
如是等種種阿毗曇廣分别。
問曰.雲何 名爲生忍。
答曰.有二種衆生來向菩薩.一者恭敬供養二者瞋罵打害.爾時菩薩其 心能忍不愛敬養衆生不瞋加惡衆生.是名生忍。
問曰.雲何恭敬供養名之爲忍。
答 曰.有二種結使.一者屬愛結使二者屬恚結使.恭敬供養雖不生恚.令心愛著是名 輭賊.是故於此應當自忍不著不愛。
雲何能忍.觀其無常是結使生處.如佛所說利 養瘡深.譬如斷皮至肉斷肉至骨斷骨至髓.人著利養則破持戒皮斷禪定肉破智 慧骨失微妙善心髓。
如佛初遊迦毗羅婆國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悉是梵志之身. 供養火故形容憔悴.絕食苦行故膚體瘦黑。
淨飯王心念言.我子侍從雖復心清淨 潔並無容貌.我當擇取累重多子孫者家出一人爲佛弟子.如是思惟已敕下國中 ******************** 揀擇諸釋貴族子弟應書之身.皆令出家是時斛飯王子提婆達多出家學道誦六 萬法聚.精進修行滿十二年.其後爲供養利故來至佛所求學神通.佛告憍曇
出求舍利弗目揵連乃至五百 阿羅漢皆不爲說.言汝當觀五陰無常可以得道可以得通。
不得所求涕泣不樂.到 阿難所求學神通.是時阿難未得他心智.以其兄故如佛所言以授。
提婆達多受學 通法入山不久便得五神通.得五神通已自念誰當與我作檀越者.如王子阿闍世 有大王相欲與爲親厚.到天上取天食還到鬱怛羅越取自然粳米至閻浮林中取 閻浮果與王子阿闍世.或時自變其身作象寶馬寶以惑其心.或作孾孩坐其膝上 王子抱之嗚
王子意惑.於 柰園中立大精舍.四種供養幷種種雜供無物不備以給提婆達多.日日率諸大臣 自爲送五百釜羹飯。
提婆達多大得供養而徒衆尠少.自念我有三十相減佛未幾. 直以弟子未集.若大衆圍遶與佛何異.如是思惟已生心破僧得五百弟子.舍利弗 注:
爾時提婆達多便生惡心推山壓佛.金剛力士以金剛 杵而遙擲之.碎石迸來傷佛足指。
華色比丘尼呵之.復以拳打尼.尼卽時眼出而死。
作三逆罪.與惡邪師富蘭那外道等爲親厚.斷諸善根心無愧悔。
復以惡毒著指
提 婆達多身有三十相而不能忍伏其心.爲供養利故而作大罪生入地獄.以是故言 利養瘡深破皮至髓.當應除卻愛供養人心.是爲菩薩忍心不愛著供養恭敬人。
復 次供養有三種.一者先世因緣福德故.二者今世功德修戒禪定智慧故.三者虛妄 欺惑.內無實德外如清白以誑時人而得供養。
於此三種供養中心自思惟.若先世 因緣勤修福德今得供養是爲勤身作之而自得耳.何爲於此而生貢高.譬如春種 秋穫自以力得何足自憍.如是思惟已忍伏其心不著不憍。
若今世功德故而得供 養.當自思惟我以智慧若知諸法實相若能斷結以此功德故是人供養於我無事. 如是思惟已自伏其心不自憍高.此實愛樂功德不愛我也。
譬如罽賓三藏比丘行 注:
衆人問言何以爾也.答言.我比數來每不得入.今以衣故得在此坐得 種種好食.實是衣故得之故以與衣。
行者以修行功德持戒智慧故而得供養.自念 此爲功德非爲我也.如是思惟能自伏心是名爲忍。
若虛妄欺僞而得供養.是爲自 害不可近也.當自思惟若我以此虛妄而得供養與惡賊劫盜得食無異.是爲墮欺 妄罪。
如是於三種供養人中心不愛著亦不自高.是名生忍。
問曰.人未得道衣食爲 急.雲何方便能得忍心不著不愛給施之人。
答曰.以智慧力觀無常相苦相無我相 心常厭患.譬如罪人臨當受戮.雖復美味在前家室勸喻.以憂死故
又如
是故行者於供養人中心得自忍。
復次若有女人來欲娛樂誑 注:
如釋迦文尼佛在菩提樹下.魔王憂愁遣三 玉女.一名樂見二名悅彼三名渴愛.來現其身作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