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中邊論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nclass="h">[二]正性聖慧.如是正性聖慧生已復能除遣此如實觀.由斯所
注:
[一]陳本雲.如是等如寶頂經廣說.
[二]勘藏本意謂實相慧.次同.
********************
喻與喻同法。
然如實觀雖無正性相.順正性故亦無邪性相。
分別有用分別無用各 爲一邊.彼執聖智要先分別方能除染或全無用.爲離如是二邊分別說初燈喻。
分 別不起分別時等各爲一邊.彼執能治畢竟不起或執與染應等時長.爲離如是二 邊分別說後燈喻。
如是已說離二邊正行.差別無差別正行雲何。
頌曰. 差別無差別 應知於十地[一]十波羅蜜多 增上等修集。
論曰.於十地中十到彼岸隨一增上而修集者應知說爲差別正行.於一切地皆等 修集布施等十波羅蜜多如是正行名無差別。
[二]六正行總義者.謂卽如是品類最勝.
由此思惟如所施設大乘法等.由如是品無亂轉變修奢摩他及無倒轉變修毗鉢
舍那.爲如是義修中道行而求出離.於十地中修習差別無差別行。
如是已說正行 無上.所緣無上其相雲何。
頌曰.[三]所緣謂安.界. 所.能立.任持. [四]印.內持.通達. 增.證.運.最勝。
論曰.如是所緣有十二種.一安立法施設所緣.二法界所緣.三所立所緣.四能立所 注:[一]藏本缺此後半頌.陳本同.
[二]藏本此段總義在品末出.陳本同.又藏本此段各句先皆有問語如雲.正行是何.謂是最勝.此復由何.謂由如大乘施設諸法.此復如何.謂如是品雲雲.
[三]藏本文廣爲一頌半.陳本同.
[四]勘藏本意謂決定持也.
********************
緣.五任持所緣.六印持所緣.七內持所緣.八通達所緣.九增廣所緣.十分證所緣.十
一[一]等運所緣.十二最勝所緣。
此中最初謂所安立到彼岸等差別法門.第二謂真如. 第三第四如次應知卽前二種.到彼岸等差別法門要由通達法界成故.第五謂聞 所成慧境任持文故.第六謂思所成慧境印持義故.第七謂修所成慧境內別持故. 第八謂初地中見道境.第九謂修道中乃至七地境.第十謂卽七地中世出世道品 類差別分分證境.第十一謂第八地境.第十二謂第九第十如來地境.應知此中卽 初第二隨諸義位得彼彼名。
如是已說所緣無上.修證無上其相雲何。
頌曰.[二]修證謂無闕. 不毀.動.圓滿. 起.堅固.調柔. 不住.無障.息。
論曰.如是修證總有十種.一種姓修證緣無闕故.二信解修證不謗毀大乘故.三發 心修證非下劣乘所擾動故.四正行修證波羅蜜多得圓滿故.五入離生修證起聖 道故.六成熟有情修證堅固善根長時集故.七淨土修證心調柔故.八得不退地受 記修證以不住生死涅槃非此二種所退轉故.九佛地修證無二障故.十示現菩提 注:[一]勘藏本意謂靜心.
[二]藏本文廣爲一頌半.陳本同.
********************
修證無休息故。
[一]無上乘總義者略有三種無上乘義.謂正行無上故.正行持無上故.
正行果無上故。
何故此論名辯中邊。
頌曰.[二]此論辯[三]中邊. 深密.[四]堅實義. 廣大.一切義. 除諸不吉祥。
論曰.此論能辯[五]中邊行故名辯中邊.卽是顯了處中二邊能緣行義。
又此能辯中邊 境故名辯中邊.卽是顯了處中二邊所緣境義。
或此正辯離初後邊中道法故名辯 中邊。
此論所辯是深密義.非諸尋思所行處故。
是堅實義.能摧他辯非彼伏故。
是廣 大義.能辦利樂自他事故。
是一切義.普能決了三乘法故。
又能除滅諸不吉祥.永斷 煩惱所知障[六]故。
我辯此論諸功德 鹹持普施羣生類. 令獲勝生增福慧 疾證廣大三菩提。
辯中邊論卷第三 注:[一]藏本此段總義在品末出.陳本同.
[二]陳本此頌在後長行首段末出.
[三]藏本但雲中.陳本同.
[四]勘藏本謂中堅貞實義.
[五]藏本作中道.無邊字.下三句皆缺.
[六]藏本此下依次出前無上正行無倒三段總義.陳本同.
********************
然如實觀雖無正性相.順正性故亦無邪性相。
分別有用分別無用各 爲一邊.彼執聖智要先分別方能除染或全無用.爲離如是二邊分別說初燈喻。
分 別不起分別時等各爲一邊.彼執能治畢竟不起或執與染應等時長.爲離如是二 邊分別說後燈喻。
如是已說離二邊正行.差別無差別正行雲何。
頌曰. 差別無差別 應知於十地
論曰.於十地中十到彼岸隨一增上而修集者應知說爲差別正行.於一切地皆等 修集布施等十波羅蜜多如是正行名無差別。
如是已說正行 無上.所緣無上其相雲何。
頌曰.
論曰.如是所緣有十二種.一安立法施設所緣.二法界所緣.三所立所緣.四能立所 注:
此中最初謂所安立到彼岸等差別法門.第二謂真如. 第三第四如次應知卽前二種.到彼岸等差別法門要由通達法界成故.第五謂聞 所成慧境任持文故.第六謂思所成慧境印持義故.第七謂修所成慧境內別持故. 第八謂初地中見道境.第九謂修道中乃至七地境.第十謂卽七地中世出世道品 類差別分分證境.第十一謂第八地境.第十二謂第九第十如來地境.應知此中卽 初第二隨諸義位得彼彼名。
如是已說所緣無上.修證無上其相雲何。
頌曰.
論曰.如是修證總有十種.一種姓修證緣無闕故.二信解修證不謗毀大乘故.三發 心修證非下劣乘所擾動故.四正行修證波羅蜜多得圓滿故.五入離生修證起聖 道故.六成熟有情修證堅固善根長時集故.七淨土修證心調柔故.八得不退地受 記修證以不住生死涅槃非此二種所退轉故.九佛地修證無二障故.十示現菩提 注:
何故此論名辯中邊。
頌曰.
論曰.此論能辯
又此能辯中邊 境故名辯中邊.卽是顯了處中二邊所緣境義。
或此正辯離初後邊中道法故名辯 中邊。
此論所辯是深密義.非諸尋思所行處故。
是堅實義.能摧他辯非彼伏故。
是廣 大義.能辦利樂自他事故。
是一切義.普能決了三乘法故。
又能除滅諸不吉祥.永斷 煩惱所知障
我辯此論諸功德 鹹持普施羣生類. 令獲勝生增福慧 疾證廣大三菩提。
辯中邊論卷第三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