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中邊論卷第一

關燈
世親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制譯 [一]辯相品第一 稽首造此論 善逝體所生. 及教我等師. [二]當勤.顯斯義。

     此中最初安立論體。

    頌曰. [三]唯相.障.真實. 及修諸對治. 卽此修分位.  得果.無上乘。

     論曰.此論唯說如是七義.一相.二障.三真實.四修諸對治.五卽此修分位.六得果.七 無上乘。

    今於此中先辯其相。

    頌曰.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

     論曰.[四]虛妄分別有者.謂有[五]所取能取分別。

    於此二都無者.謂卽於此虛妄分別永無 所取能取二[六]性。

    此中唯有空者.謂虛妄分別中但有[七]離所取及能取空性。

    於彼亦有 注: [一]以下藏本第一卷.相品第一.無辯字.陳本同.以下各品亦俱同. [二]此依藏本句讀.意謂分別諸義故當勤也. [三]藏本無此唯字.下釋同.但前長行雲.初唯安立論體. [四]藏本牒釋.文皆不全. [五]勘藏本意謂於所取能取分別.陳本雲分別所執能執. [六]藏本作實事.dn%os-po. [七]藏本作離所取能取實事之性. ******************** 此者.謂卽於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虛妄分別。

    [一]若於此非有由彼觀爲空.所餘非無 故如實知爲有.若如是者則能無倒顯示空相。

    復次.頌曰. 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無.及有故.[二]是則契中道。

     論曰.一切法者.謂諸有爲及無爲法.虛妄分別名有爲.二取空性名無爲。

    [三]依前理故 說此一切法非空非不空.由有空性虛妄分別故說非空.由無所取能取性故說非 不空。

    有故者.謂有空性虛妄分別故。

    無故者.謂無所取能取二性故。

    及有故者.謂虛 妄分別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虛妄分別故。

    是則契中道者.謂一切法非一向空 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順般若等經說一切法非空非有。

    如是 已顯虛妄分別有相無相.此自相今當說。

    頌曰. [四]識生變似義. 有情.我.及了. 此境實非有. 境無故識無。

     論曰.變似義者.謂似色等諸境性現。

    變似有情者.謂似自他身五根性現。

    變似我者. 謂染末那.與我癡等恆相應故。

    變似了者.謂餘六識.[五]了相麤故。

    此境實非有者.謂似 注: [一]勘藏本雲.若其無彼法者.卽由彼如實觀爲空.若所餘法是有者.卽於此如實知爲有.與大論真實品相合.今譯文略. [二]藏本作是則爲中道.無此契字.陳本同. [三]藏本缺此句.別有釋雲.說者.顯示之義. [四]勘藏本此二句意雲.現似義有情我及了別之識生起.悉指識言.與下釋文相順. [五]藏本缺此句.陳本同. ******************** 義似根無行相故.似我似了非真現故.皆非實有。

    境無故識無者.謂所取義等四境 無故能取諸識亦非實有。

    [一]復次.頌曰. 虛妄分別[二]性 由此義得[三]成. 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

     論曰.虛妄分別由此義故成非實有.[四]如所現起非真有故。

    亦非全無.於中[五]少有亂識 生故。

    如何不許此性全無.[六]以許此滅得解脫故。

    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 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

    已顯虛妄分別自相.此攝相今當說.但有如是虛妄分別 卽能具攝三種自性。

    頌曰. 唯[七]所執依他 及圓成實性. 境故.分別故.  及二空故說。

     論曰.依止虛妄分別境故說有徧計所執自性.依止虛妄分別性故說有依他起自 性.依止所取能取空故說有圓成實自性。

    已顯虛妄分別攝相.當說卽於虛妄分別 入無相方便相。

    頌曰. 依識有所得 境無所得生. 依境無所得 識無所得生。

     注: [一]藏本無復次語. [二]藏本無此性字.次頌釋文亦同. [三]此從藏本陳本斷句.意謂由此成就也. [四]勘藏本意謂不如所現起而有. [五]藏本作唯有錯亂bkhrua 生起故. [六]勘藏本此句餘牒頌文.今譯改長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