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自在力王如來解曰】此雖如是布施。隻是有礙之寶。不是無為清淨功德。是故如來不說多也。若有菩薩。以盧舍那身中七覺菩提。持齋禮贊。從其心燈。化生功德。不生不滅。堅如金剛。乘香花雲。入無邊界。起光明台。供養十方一切諸佛。此是無為功德見性之施。化為菩薩。頌曰。廣将七寶持為施。如來不說福田多。若用心燈充供養。威光遍照滿娑婆。
【疏鈔雲】若據舍大千珍寶布施。其福極多。若執著希望福德。有餘則有盡。故雲若福德執實有。如來不說得福德多。此是反釋之義。言以福德無者。無希望心也。既無希望。即為無住相施。是名無為福。若依無住無為而施者。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僧若讷曰】福有者。取相也。福無者。離相也。離相故稱性。性如虛空。其福無量。
【顔丙曰】假使盡世界七寶布施。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終不免輪回。畢竟有堕落。不足為多。以福德無故。此其所以為多也。所謂無之一字。趙州教人見性看話頭。自雲狗子還有佛性無。應雲無。隻将這無字。貼向鼻頭上。崖來崖去。久久自然有個入頭處。是則是。切不得作無字會。
【僧微師曰】世尊召雲須菩提。若能施之人。以妄識為本。修布施行。即取著能所者。以為實有此福。即成颠倒。如來不說此福德多。以福德無故者。若能施之人。以佛智為本。修布施行。悉皆離相。不見福為實有。即非颠倒。如來說此人福德甚多。
【智者禅師頌曰】三千大世界。七寶滿其中。有人持布施。得福也如風。猶勝悭貪者。未得達真宗。終須四句偈。知覺證全空。
【李文會曰】凡夫住相布施七寶。希求福利。此是妄心。所得福德。不足為多。不如淨妙無住之福。無得之德。同于虛空。無有邊際。
【川禅師雲】猶勝别勞心。頌曰。羅漢應供薄。象身七寶珍。雖然多濁富。争似少清貧。罔象隻因無意得。離婁失在有心親。
【自在力王如來解曰】此雖如是布施。隻是有礙之寶。不是無為清淨功德。是故如來不說多也。若有菩薩。以盧舍那身中七覺菩提。持齋禮贊。從其心燈。化生功德。不生不滅。堅如金剛。乘香花雲。入無邊界。起光明台。供養十方一切諸佛。此是無為功德見性之施。化為菩薩。頌曰。廣将七寶持為施。如來不說福田多。若用心燈充供養。威光遍照滿娑婆。
【疏鈔雲】若據舍大千珍寶布施。其福極多。若執著希望福德。有餘則有盡。故雲若福德執實有。如來不說得福德多。此是反釋之義。言以福德無者。無希望心也。既無希望。即為無住相施。是名無為福。若依無住無為而施者。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僧若讷曰】福有者。取相也。福無者。離相也。離相故稱性。性如虛空。其福無量。
【顔丙曰】假使盡世界七寶布施。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終不免輪回。畢竟有堕落。不足為多。以福德無故。此其所以為多也。所謂無之一字。趙州教人見性看話頭。自雲狗子還有佛性無。應雲無。隻将這無字。貼向鼻頭上。崖來崖去。久久自然有個入頭處。是則是。切不得作無字會。
【僧微師曰】世尊召雲須菩提。若能施之人。以妄識為本。修布施行。即取著能所者。以為實有此福。即成颠倒。如來不說此福德多。以福德無故者。若能施之人。以佛智為本。修布施行。悉皆離相。不見福為實有。即非颠倒。如來說此人福德甚多。
【智者禅師頌曰】三千大世界。七寶滿其中。有人持布施。得福也如風。猶勝悭貪者。未得達真宗。終須四句偈。知覺證全空。
【李文會曰】凡夫住相布施七寶。希求福利。此是妄心。所得福德。不足為多。不如淨妙無住之福。無得之德。同于虛空。無有邊際。
【川禅師雲】猶勝别勞心。頌曰。羅漢應供薄。象身七寶珍。雖然多濁富。争似少清貧。罔象隻因無意得。離婁失在有心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