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

關燈
人世拘。

    歲聿皆采獲。

    冬晚具嚴枯。

    濯流濟八水。

    開襟入四衢。

    茲山靈妙合。

    當與天地俱。

    石濑乍深淺。

    崖煙遞有無。

    缺碑橫古^3□。

    盤木卧荒途。

    行行備履曆。

    步步辚崴纡。

    高僧迹共遠。

     勝地心相符。

    樵隐各有得。

    丹青獨不渝(寺猶有朗诠二師居士明僧。

    紹治中蕭AK素圖像)遺風伫芳桂。

    比德喻生刍。

    寄言長往客。

    凄然傷鄙夫。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界德施山齋三宿決定罪福忏悔四知無矯志。

    三施啟幽心。

    通簡避人物。

    偃息還山林。

    曲□停驺響。

    交枝落幰陰。

    池台聚凍雪。

    欄牖噪歸禽。

    石釆無新故。

    峰形讵古今。

    大車何杳杳。

    奔馬遂骎骎。

    何以修六念。

    虔誠在一音。

    未泛慈舟遠。

    徒令願海深。

     五言攝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簡徐祭酒周尚書并同遊群彥江令公澡身事珠戒。

    非是學金丹。

    月磴時橫枕。

    雲崖宿解鞍。

    梵宇調心易。

    禅庭數息難。

    石澗冰流靜。

    山窗葉去寒。

    君思北阙駕。

    我惜東都冠。

    翻愁夜鐘盡。

    同志不盤桓。

     徐孝克仰同令君攝山栖霞寺山房夜坐六韻戒檀青石路。

    靈相紫金峰。

    影進歸依鴿。

    餐迎守護龍。

    晨朝宣寶偈。

    寒夜斂疏鐘。

    雞蘭靜含握。

    仁智獨從容。

    五禅清慮表。

    七覺蕩心封。

    願言于此處。

    攜手屢相逢。

     陳主同江仆射遊攝山栖霞寺禦制時宰磻溪心。

    非關狎竹林。

    鹫嶽青松哓。

    雞峰白日沈。

    天迥浮雲細。

    山空明月深。

    摧殘枯樹影。

    零落古藤陰。

    霜村夜烏去。

    風路寒猿吟。

    自可尋出俗。

    讵是欲抽簪。

     遊攝山栖霞寺(并序) 祯明元年太歲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

    入攝山展慧布法師。

    憶謝靈運集。

    還故山入石壁中尋。

    昙隆道人有詩一首十一韻。

    今此拙作仍學康樂體江令公霂霂時雨霁。

    清和孟夏肇。

    栖宿綠野中。

    登頓丹霞杪。

    敬仰高人德。

    抗志塵物表。

    三空豁已悟。

    萬有何一小。

    始終情所寄。

    冥期諒不少。

    荷衣步林泉。

    麥氣涼昏哓。

    乘風面冷冷(音零)候月臨皎皎。

    煙崖憩古石。

    雲路排征鳥。

    披迳憐森沈。

    攀條惜杳枭平生忘是非。

    朽謝豈矜矯。

    五淨自此涉。

    七塵庶無擾。

      靜卧栖霞寺房望徐祭酒江令公絕俗俗無侶。

    修心心自齋。

    連崖夕氣合。

    虛宇宿雲霾。

    卧藤新接戶。

    欹石久成階。

    樹聲非有意。

    禽戲似忘懷。

    故人市朝狎。

    心期林壑乖。

    唯憐對芳杜。

    可以為吾侪。

     徐祭酒孝克仰和令君上宰明四空。

    回車八道中。

    洞涼容麥氣。

    岩光對月宮。

    香來讵經火。

    花散不随風。

    澗松無異聒。

    禅桂兩分叢。

    虛薄誠為累。

    何因偶會同。

    暫此乖山北。

    猶可向牆東。

      祯明二年仲冬。

    攝山栖霞寺布法師某爾時終。

    餘以此月十七日。

    宿昔入山。

     仰為師氏營涅槃忏。

    還途有此作。

     可不同一貫。

    生死亦一條。

    況斯滅盡者。

    豈是俗中要。

    人道離群怆。

    冥期出世遙。

    留連入澗曲。

    宿昔步岩椒。

    石溜冰便斷。

    松霜日自銷。

    向崖雲叆叇。

    出谷霧飄飖。

    勿言無大隐。

    歸來即市朝。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遊虎丘山精舍縱棹憐回曲。

    尋山靜見聞。

    每從芳杜性。

    須與俗人分。

    貝塔涵流動。

    花台編嶺芬。

    蒙籠出檐桂。

    散缦繞窗雲。

    情幽豈徇物。

    志遠易驚群。

    何由狎魚鳥。

    不願屈玄纁。

     江令集雲。

    廬山遠法師未出家。

    善弩射。

    嘗于鶴窟射得鶴雛。

    後複伺鶴母。

      見将射之鶴不動。

    詳觀之已死于窠中。

    疑其愛子緻死。

    破視心腸皆寸絕。

    法師于是放弩。

    發苦提心。

      宋初有法瓊尼。

    南方人。

    不知因緣所出。

    辟谷食棗栗。

    不着綿帛。

    戒德甚尊嚴。

    禅定多所感通。

    會稽恭子張使君莅廣州。

    便供養之。

    随使君還吳。

    又随出西。

    自克亡日。

    舍命後勿關殓。

    但以乞鳥鳥至破岡。

    如期而終。

    使君依旨送林野間。

    停舟七日七夕。

    烏獸不敢侵。

    乃收殡焉。

    亡祖親使君之第四女也。

    就瓊尼受戒。

    敕餘記錄之。

     陳江令往虎窟山寺塵中喧慮積。

    物外衆情捐。

    茲地信爽垲。

    墟壟暧阡眠。

    藹藹車徒邁。

    飄飄旌眊懸。

    細松斜繞迳。

    峻嶺半藏天。

    古樹無枝葉。

    荒郊多野煙。

    分花出黃鳥。

    挂石下新泉。

    蓊郁均雙樹。

    清虛類八禅。

    栖神紫台上。

    縱意白雲邊。

    徒然嗟小藥。

    何由齊大年。

      治中王冏奉和美境多勝迹。

    道場實茲地。

    造化本靈奇。

    人功兼制置。

    房廊相映屬。

    階閤并殊異。

    高明留睿賞。

    清靜穆神思。

    豫遊窮嶺曆。

    藉此芳春至。

    野花奪人眼。

    山莺紛可喜。

    風景共鮮華。

    水石相輝媚。

    像法無塵染。

    真僧絕名利。

    陪遊既伏心。

    聞道方刻意。

     記室參軍陸^3□奉和雞鳴動睟駕。

    □苑眷晨遊。

    朱镳陵九達。

    青蓋出層樓。

    歲華滿芳岫。

    虹釆被春州。

    葆吹臨風遠。

    旌羽映光浮。

    喬枝隐修迳。

    曲澗聚輕流。

    徘徊花草合。

    浏^3□鳥聲遒。

    金盤響清梵。

    湧塔應鳴桴。

    慧雲方靡靡。

    法水正悠悠。

    實歸徒荷教。

      信解愧難詶。

     前臣刑獄參軍孔焘聖情想區外。

    脂駕出西南。

    前驅聞鳳管。

    後乘躍龍骖。

    爰遊非逸豫。

    幽谷有靈龛。

    兼觌息心者。

    宴坐臨清潭。

    禅食甯須稼。

    雲衣不待蠶。

    蘋荇緣澗壑。

    蘿葛蔓松楠。

    莺林響初啭。

    春畦翠欲含。

    惑心随教遣。

    法味與恩覃。

    庶憑八解力。

    永滅六塵貪。

     州民前史刑獄參軍王台卿我王宗勝道。

    駕言從所之。

    辎軒轉朱毂。

    骊馬躍青絲。

    清渠影高蓋。

    遊樹拂行旗。

    賓徒紛雜沓。

    景物共依遲。

    飛梁通澗道。

    架宇接山基。

    叢華臨迥砌。

    分流繞曲墀。

    誰言非勝境。

    雲山獨在茲。

    塵情良易遣。

    道性故難缁。

    承恩奉教義。

    方當弘受持。

     西曹書佐鮑至從駕虎窟山寺神心眷物序。

    訪道絕塵嚣。

    林疏蓋影出。

    風去管聲遙。

    息徒依勝境。

    稅駕止山椒。

    年還節已仲。

    野綠氣方韶。

    短葉生喬樹。

    疏華發早條。

    遠峰帶雲沒。

    流煙雜雨飄。

    複茲承乏者。

    頒名廁末僚。

    願藉連河澗。

    庶影慧燈昭。

    一知衣内寶。

    方非慈地饒。

     陳從事何處士春日從将軍遊山寺蘭庭厭俗賞。

    柰苑矚年華。

    始入香山路。

    仍逢火宅車。

    慈門數片葉。

    道樹一林華。

    雖悟危藤鼠。

    終悲在箧蛇。

     别才法師于湘還郢北三首乘杯事将遠。

    捧袂忽無聊。

    南楚長沙狹。

    西浮郢路遙。

    離亭華已散。

    别戍鳥新嬌。

    明日分千裡。

    相思非一條。

     敬詶解法師所贈道林俗之表。

    慧遠廬之阿。

    買山節高世。

    乘杯且度河。

    法雨時時落。

    香雲片片多。

    若為将羽化。

    來濟在塵羅。

     通士人篇龍宮既入道。

    鳳阙且辭榮。

    禅龛八想淨。

    義窟四塵輕。

    香蓋法雲起。

    華燈慧火明。

    自然忘有着。

    非止悟無生。

     陳沈炯從遊天中天寺應令福界新開草。

    名僧共下延。

    楊枝生拱樹。

    錫杖咒飛泉。

    石座應朝講。

    山龛拟夜禅。

    當非舍衛國。

    賣地取金錢。

     同庾中庶肩吾周處士弘讓遊明慶寺鹫嶺三層塔。

    庵園一講堂。

    馴烏逐飯磬。

    狎獸繞禅床。

    摘菊山無酒。

    然松夜有香。

    幸得同高勝。

    于此瑩心王。

      從駕經大慈照寺詩序北齊盧思道皇帝以上睿統天大明禦極。

    彈壓九代驅駕百王。

    至德上通深仁下漏。

    威棱西被聲教東漸。

    布政合宮考儀大室。

    張樂洞野會計苗山。

    天不愛寶神靡遺贶。

    鱗羽效異山澤薦祉。

    華裔率從幽顯鹹帙。

    八政惟序六符告平。

    猶且栖志窅冥凝社空寂。

    俯陋區域顧遺形有。

    救精民于苦器。

    拯欲界于危城。

    身心登淨樂之境。

    生靈仰調禦之力。

    中宮厚德載物正位俪天。

    道冠邵陵業踰莘姒。

    慧雲朝起。

    四生伫其寸合。

    慈燈夜爇。

    九服照其餘光。

    乃眷參墟。

    實惟唐舊山川周衛襟帶嚴迥。

    東郊勝地爰構寶坊。

    俨若化成暧如踴出。

    既而景躔西陸氣中南呂。

    商飙振野白露戒寒。

    聖主禦辯巡方順時育物。

    六龍進駕七聖齊轸。

    翠華揚旆雕玉徐輪。

    問百年而駐辇。

    朝萬靈以案節。

    熊渠欣飛之輩。

    入參中壘。

    虎殿金門之侶。

    迥望屬車。

    将屈下都遘茲淨域。

    并悅鹫山之觀。

    共喜龍宮之遊。

    接足灑心俱展誠敬。

    課虛引寂仍發詠歌。

    雖事比擊轅義同叩角。

    亦所以雍容盛烈述贊休美。

    豈若臯朔文辭甫陳男祝。

    王谷蟲篆才譬女工。

    作者二十六人。

    其詞雲爾。

     玄風冠東戶。

    内範轶西陵。

    大川開寶匣。

    福地下金繩。

    繡栭高可映。

    畫栱疊相承。

    日馭非難假。

    雲師本易憑。

    陽室疑停燧。

    陰軒類鑿水。

    迥題飛星沒。

    長楣宿露凝。

    旌門曙光轉。

    辇道夕雲蒸。

    山隻效靈物。

    水若薦休徵。

    虛薄叨恩紀。

    微驅竊自淩。

    優遊徒可恃。

    周赉永難勝。

     五苦詩周沙門釋亡名生苦可患身為患。

    生時憂共生。

    心神恒獨苦。

    寵辱橫相驚。

    朝光非久照。

    夜燭幾時明。

    終成一聚土。

    強覓千年名。

     老苦少時欣日益。

    老至苦年侵。

    紅顔既罷豔。

    白發甯久吟。

    階庭惟仰杖。

    朝府不勝簪。

    甘肥與妖麗。

    徒有壯時心。

     病苦拔劍平四海。

    橫戈卻萬夫。

    一朝床枕上。

    回轉仰人扶。

    壯色随肌減。

    呻吟與痛俱。

    绮羅雖滿口愁眉獨向隅。

     死苦可惜陵雲氣。

    忽随朝露終。

    長辭白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