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三

關燈
也厲于秋霜。

    故巍巍乎蕩蕩乎。

    無邊之高韻。

    然隘運幽興。

    若人雲暮。

    癸醜之年。

    年七十。

    四月十三日薨于大寺。

    嗚呼哀哉。

    道匠西傾。

    靈軸東摧。

    朝羲落曜。

    寶嶽崩頹。

    六合晝昏。

    迷駕九回。

    神關重閉。

    三塗競開。

    夜光可惜。

    盲子可哀。

    罔極之感。

    人百其懷。

    乃為诔曰。

    先覺登遐。

    靈風緬邈。

    通仙潛凝。

    應真沖漠。

    叢叢九流。

    是非競作。

    悠悠盲子。

    神根沉溺。

    時無指南。

    誰識冥度。

    大人遠覺。

    幽懷獨悟。

    恬沖靜默。

    抱此玄素。

    應期乘運。

    翔翼天路。

    既曰應運。

    宜當時望。

    受生乘利。

    形标奇相。

    繦褓俊遠。

    髫□逸量。

    思不再經。

    悟不待匠。

    投足八道。

    遊神三向。

    玄根挺秀宏音遠唱。

    又以抗節。

    忽棄榮俗。

    從容道門。

    尊尚素樸。

    有典斯尋。

    有妙斯錄。

    弘無自替。

    宗無拟族。

    霜結如冰。

    神安如嶽。

    外疏彌高。

    内朗彌足。

    恢恢高韻。

    可模可因。

    愔愔沖德。

    惟妙惟真。

    靜以通玄。

    動以應人。

    言為世寶。

    默為時珍。

    華風既立。

    二教亦賓。

    誰謂道消。

    玄化方新。

    自公之覺。

    道無不弘。

    靈風遐扇。

    逸響高騰。

    廓茲大方。

    然斯惠燈。

    道音始唱。

    俗網以崩。

    癡根彌拔。

    上善彌增。

    人之寓俗。

    其途無方。

    統斯群有。

    紐茲頹綱。

    順以四恩。

    降以慧霜。

    如彼維摩。

    迹參城坊。

    形雖圓應。

    神沖帝鄉。

    來教雖妙。

    何足以臧。

    偉哉大人。

    振隆圓德。

    标此名相。

    顯彼沖默。

    通以衆妙。

    約以玄則。

    方隆般若。

    以應天北。

    如何運邅。

    幽裡冥克。

    天路誰通。

    三塗誰塞。

    嗚呼哀哉。

    至人無為。

    而無不為。

    權網遐籠。

    長羅遠羁。

    純恩下釣。

    客旅上摛。

    恂恂善誘。

    肅肅風馳。

    道能易俗。

    化能移時。

    奈何昊天。

    摧此靈規。

    至真既往。

    一道莫施。

    天人哀泣。

    悲恸靈隻。

    嗚呼哀哉。

    公之雲亡。

    時唯百六。

    道匠韬斤。

    梵輪摧軸。

    朝陽頹景。

    瓊嶽颠覆。

    宇宙晝昏。

    時喪道目。

    哀哀蒼生。

    誰撫誰育。

    普天悲感。

    我增摧衄。

    嗚呼哀哉。

    昔吾一時。

    曾遊仁川。

    遵其餘波。

    纂承虛玄。

    用之無窮。

    鑽之彌堅。

    曜日絕塵。

    思加數年。

    微情末叙。

    已随化遷。

    如可贖兮。

    貿之以千。

    時無可待。

    命無可延。

    惟身惟人。

    靡憑靡緣。

    馳懷罔極。

    情悲昊天。

    嗚呼哀哉。

     武丘法綱法師诔。

    宋釋慧琳。

      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辛未。

    法綱法師卒。

    嗚呼哀哉。

    夫峭立方矯既傷于通任。

    卑随圓比又虧于剛絜。

    山居協枯槁之弊。

    邑止來嚣湫之患。

    酌二情而簡雙事者。

    法師其有焉。

    少遊華京長栖幽麓。

    樂志入出乘情去來。

    渎厭人流就閑于木石。

    郁寂丘壑求觀于物類。

    人以為無特操。

    我見其師誠矣。

    天性膚敏陶漸風味。

     從容情理賞托文義。

    交遊敦亮盡之契。

    進趣慕複永之道。

    理身法服。

    朱纓之累早絕。

    抗趾神疆。

    丹墀之閡夙判。

    況乃桑門矯拂之迹。

    徒倚伏之數者哉。

    昔因邂逅傾蓋着交。

    同以剪落。

    夷契群萃布懷舒憤。

    以寄當年。

    遂攜手遊梁比翼栖鄧。

    □風虛岫指道玄津。

    比樂齊宴千載一時。

    自林傾鳥散奄忽盈紀。

    子薄高柯予淪泥滓。

    常冀曾蔔索居之遇。

    遂成梁高山海之别。

    東瀾弗複西景莫收。

    緻盡川徵歸骨曾丘。

    嗚呼哀哉。

    诔曰厥族氏殷。

    寔湯之裔。

    榮聲中微。

    源流昭晰。

    少遭闵兇。

     宗無缌繐。

    慈姑經營。

    托是養衛。

    爰逮三五。

    聰韻特挺。

    雙奇比秀。

    偶羅齊穎。

     志陋中區。

    思擢神境。

    脫落生延。

    耽慕緣永。

    既遵玄轍。

    洞哓名迹。

    仁義之外。

     通非所惜。

    室欲靡遂。

    坐以會适。

    弗依朱扉。

    考蔔岩壁。

    來不濡足。

    去不絕翮。

     颉颃升萃。

    進退損益。

    予惡浮波。

    爾能即心。

    俱翔道澤。

    同集德林。

    齊拂和風。

     共聆玄音。

    自宮徂國。

    在目在衿。

    信化綿邈。

    遺思沉吟。

    亦既離逖。

    天道明誓。

     爾出舊山。

    予反遐裔。

    庶乘和運。

    同蔭共憩。

    寒灰弗煙。

    落葉離綴。

    睽願莫從。

     子遂下世。

    人之雲亡。

    風懷掩翳。

    嗚呼哀哉。

    玄冬凄烈。

    江浒蕭條。

    寒風揚幕。

     飛霰入艘。

    命有近止。

    歸塗尚遙。

    憫憫即盡。

    寂寂哀号。

    孤旅如博。

    均化無褒。

      嗚呼哀哉。

    懷遊居之虎丘。

    悼冥滅之廬嶺。

    惟采錄于中京。

    念提攜于番境。

    情飄飖于雙巒。

    思纏綿于兩省。

    何綢缪兮無極。

    心所存兮腷臆。

    閱嚴冬兮已謝。

    籍隆暑兮既息。

    四運紛其邅回。

    情期窅以長匿。

    茍來緣之匪亡。

    眷生平以增恻。

    嗚呼哀哉。

     龍光寺竺道生法師诔。

    宋釋慧琳。

     元嘉十一年冬十月庚子。

    道生法師卒于廬山。

    嗚呼哀哉。

    善人告盡。

    追酸者無淺。

    含理亡滅。

    如惜者又深。

    法師本姓魏。

    彭城人也。

    父廣戚縣令。

    幼而奇之。

    攜就法汰法師。

    改服從業。

    天資聰懋思悟夙挺。

    志學之年便登講座。

    于時望道才僧著名之士。

    莫不窮辭挫慮服其精緻。

    魯連之屈田巴。

    項托之抗孔叟。

    殆不過矣。

    加以性靜而剛烈氣諧而易遵。

    喜舍以接誘。

    故物益重焉。

    中年遊學廣搜異異聞。

    自楊徂秦登廬蹑霍。

    羅什大乘之趣。

    提婆小道之要。

    鹹暢斯旨究舉其奧。

     所聞日優所見踰赜。

    毀而悟曰。

    象者理之所假。

    執象則迷理。

    教者化之所因。

    束教則愚化。

    是以徵名責實。

    惑于虛誕。

    求心應事。

    芒昧格言。

    自胡相傳中華承學。

    未有能出斯域者矣。

    乃收迷獨運存履遺迹。

    于是衆經雲披群疑冰釋。

    釋迦之旨淡然可尋。

    珍怪之辭皆成通論。

    聃周之申名教。

    秀弼之領玄心。

    于此為易矣。

      物忌光穎人疵貞越。

    怨結同服好折群遊。

    遂垂翼斂趾。

    銷影岩穴遵晦至道。

    投迹愚公登舟之迹。

    有往無歸命盡山麓。

    悲興寰畿。

    鳴哀哉。

     泗汴之清。

    呂梁之峻。

    惟是淑靈。

    育此明俊。

    如草之蘭。

    如石之瑾。

    匪曰薰雕。

    成此芳絢。

    爰初志學。

    服膺玄迹。

    經耳了心。

    披文調策。

    弱而登講。

    靡章不析。

    善以約言。

    弗尚辭婳。

    有識欽承。

    厭是鈎赜。

    中年稽教。

    理洗未盡。

    用是遊方。

    求諸淵隐。

    雖遇殊聞。

    彌覺同近。

    塗窮無歸。

    回轅改轸。

    芟夷名疏。

    闡揚事表。

    何壅不流。

    何晦不哓。

    若出朝離。

    其明昭照。

    四果十住。

    藉以汲矯。

    易之牛馬。

    莊之魚鳥。

    孰徵斯實。

    弗迷斯道。

    淹留茲悟。

    告予誨言。

    道誠在斯。

    群聽鹹燔^2□。

    不獨抵峙。

    诮毀多聞。

    予謂無害。

    勸是宣傳。

    識協貞誠。

    見誨浮諠。

    默蔭去大。

    弭此騰口。

    增栖或英。

    夐逸篁薮。

    遁思泉源。

    無礙川阜。

    庶乘閑托。

    曰仁者壽。

    命也有懸。

    曾不永久蘭荪速頹。

    氣傷于偶。

    嗚呼哀哉。

    爰念初離。

    三秋告暮。

    風肅流清。

    雲高林素。

    送别南浦。

    交手分路。

    茫茫去止。

    凄凄情顧。

    孰在隐淪。

    各從□沂。

    惄是長乖。

    異成永互。

    嗚呼哀哉。

    槊溯來風之。

    絕響送行。

    雲之莫因。

    緬三冬其已謝。

    轉獻歲于此春。

    聽陽禽之悅豫。

    矚神氣之熅煙。

    念庠序于茲月。

    信習業之嘉辰。

    隐講堂之空觌。

    恻高座之虛聞。

    歎因事以矜理。

    悲緣情以懷人。

    嗚呼哀哉。

    天道茫昧信順可推。

    理不湮滅庶或同歸。

    申夭可略情念可追。

    短章無布聊以寫悲。

    嗚呼哀哉。

     昙隆法師诔。

    謝靈運。

     夫協理置論。

    百家未見其是。

    因心自了。

    一己不患其踬。

    而終莫相辨。

    我若鹹歎翻淪得拔竟知于誰。

    冀行迹立則善惡靡徵。

    俗聲名傳則薰猶莸同歇。

    然意非身之所挫。

    期出命之所限者。

    目所親觌見之若人矣。

    惠心朗識發于髫辮。

    生自禀華家嬴金帛。

    加以巧乘騎解絲竹。

    沫絕景于康衢。

    弄弦管于華肆者。

    非徒經旬涉朔彌曆年稔而已。

    諒趙李之鹹陽。

    程鄭之臨印矣。

    既而永夜獨悟。

    中飲興歎曰。

     悲夫欣厭疊來終歸憂苦。

    不杜其根于何超絕。

    且三界回沈諸天倏瞬。

    況齊景牛山隋武企陰。

    催促節物逼迫霜露。

    推此願言伊何能久。

    慨然有擯落榮華兼濟物我之志。

    母氏矜其心。

    姊弟申其操。

    遂相許諾。

    出家求道一身既然阖門離世。

    妻子長絕歡娛永謝。

    豈唯向之靡樂。

    判之盛年終古恩愛于今仳别矣。

    旅舟南槊溯投景廬嶽。

    一登石門香爐峰。

    六年不下嶺。

    僧衆不堪其深。

    法師不改其節。

    援物之念不以幽居自抗。

    同學嬰疾。

    振錫萬裡相救。

    餘時謝病東山。

    承風遙羨。

    豈望人期頗以山招。

    法師至止鄙人勞役。

    前詩叙粗已記之。

    故不重煩。

    及中間反山成說。

    □盡遂獲。

    接棟重崖俱挹回澗。

    茹芝術而共餌。

    披法言而同卷者。

    再曆寒暑。

    非直山陽靡喜愠之容令尹一進已之色。

    實明悟幽微袪滌近滞。

    蕩去薄垢日忘其疾。

    庶白首同居而乖離無象。

    信順莫歸徵集何緣。

    晚節羅釁遠見參尋。

    至止阻閡音塵殆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