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

關燈
冥空。

    玄機入道。

    密宇浮清。

    重閣相藻。

    日映金雲。

    風搖銀草(其三)肩随接武。

    握寶靈珠。

    皆抽四照。

    并掞九衢。

    顧惟多缺。

    徒奉瑛瑜。

    終如燕石。

    更似齊竽(其四)。

     為亮法師制涅槃經疏序。

    梁武帝。

     曰非言無以寄言。

    言即無言之累。

    累言則可以息言。

    言息則諸見競起。

    所以如來乘本願以托生。

    現慈力以應化。

    離文字以設教。

    忘心相以通道。

    欲使^8□玉異價泾渭分流。

    制六師而正四倒。

    反八邪而歸一味。

    折世智之角。

    杜異人之口。

     導求珠之心。

    開觀象之目。

    救燒灼于火宅。

    拯沉溺于浪海。

    故法雨降而焦種更榮。

    慧日升而長夜蒙哓。

    發迦葉之悱憤。

    吐真實之誠言。

    雖複二施等于前五大陳于後。

    三十四問參差異辨。

    方便勸引各随意答。

    舉要論經不出兩塗。

    佛性開其本有之源。

    涅槃明其歸極之宗。

    非因非果不起不作。

    義高萬善事絕百非。

    空空不能測基真際。

    玄玄不能窮其妙門。

    自非德均平等心合無生。

    金牆玉室豈易入哉。

     梁簡文帝法寶聯璧序。

    湘東王繹。

     竊以。

    觀乎天文日月所以貞麗。

    觀乎人文藻火所以昭發。

    況複玉毫朗照出天人之表。

    金牒空解生文章之外。

    雖境智冥焉言語斯絕。

    詠歌作焉可略談矣。

    奧乃書稱湯诰篇陳夢說。

    昔則王畿居亳。

    今則帝業惟揚。

    功施天下。

    我之自出。

    豈與姚墟石紐谯城溫縣。

    禦龍居夏唐杜入周而已哉。

    皇帝垂衣負扆辨方正位。

    車書之所會同。

    南暨交趾。

    風雲之所沾被。

    西漸流砂。

    武實止戈。

    秉宜生之劍。

    樂彰治定。

    減庖羲之瑟。

    相兼二八知微知章。

    将稱四七如^2□如虎。

    甯俟容成翠屋之遊廣成石室之會。

    故以宗心者忘相。

    歸憑者常樂。

    昔轉輪護法。

    南宮有金龍之瑞。

     梵天請道。

    東朝聞寶蓋之祥。

    盡善盡美獨高皇代。

    古者所以出師入保冬羽秋籥。

     實以周頌幼沖用資端士。

    漢盈末學取憑通議。

    大傅之論孟侯。

    小戴之談司業。

    山川珍異俟郊迎而可知。

    帷幄後言籍墾田而求驗。

    以今方昔事則不然。

    我副君業邁宣尼。

    道高啟筮之作。

    聲超姬發。

    甯假卞蘭之頌。

    譬衡華之峻極。

    如浡澥之波瀾。

    顯忠立孝行修言道。

    博施尚仁動微成務。

    智察舞雞爻分封蟻。

    爰初登仕明試以功。

    德加三輔威行九派。

    董師虎據操铍蟬冕。

    津卿濟沈。

    物仰平分之恩。

    沂岱邛岷。

    民思後來之政。

    陳蒼留反裘之化。

    淮海高墨帻之聲。

    威漸黃支化行赤谷。

     南通舜玉北平堯柳。

    朝鮮航海夜郎□塞。

    然後體道方震雨施雲行。

    漢用戊申晉惟庚午。

    增晖前曜獨擅元貞。

    恩若春風惠如冬日。

    履道為輿策賢成驷。

    降意韋編留神缃帙。

    許商算術王圍射譜。

    南龜異說東^2□雜賦。

    任良弈棋羨門式法。

    箴興琴劍銘自盤盂。

    無不若指諸掌。

    尋泾辯渭重以鳳豔風飛鸾文焱豎。

    纖者入無倫。

    大者含元氣。

    韻調律呂藻振玄黃。

    豈俟取贊彥先詢問稚圭。

    至于鹿園深義龍宮奧說。

    遠命學徒親登講肆。

    詞為憲章言成楷式。

    往複王粲事轶魏儲。

    酬答蔡谟道高晉兩。

    似懸鐘之應響。

    猶衢樽之待酌。

    率爾者踵武。

    逖聽者風聲。

    是使金堅秘法寶冥夕夢。

    無懷不滅華胥夜感。

    自非建慧橋明智劍薰戒香沐定水。

    何以空積忽微曆賢劫。

    而終現黍累回幹蘊珠藏而方傳。

    加以大秦之籍非符八體。

    康居之篆有異六爻。

    二乘始辟譬馬傳兔。

    一體同歸棄犀崇象。

    潤葉滋多見思平積。

    本有凝邈了正相因。

    雖談假續不攝單影。

    即此後心還蹤初焰。

    俱宗出倒。

    蓮華起乎淤泥。

    并會集藏。

    明珠曜于貧女。

    性相常空。

    般若無五時之說。

    不生煩惱。

    涅槃為萬德之宗。

    無不酌其菁華撮其指要。

    采彼玳鱗拾茲翠羽。

    潤珠随水抵玉琨山。

    每至鹄關旦啟黃绮之俦朝集。

    魚燈夕朗陳吳之徒晚侍。

    皆仰禀神規躬承睿旨。

    爰錫嘉名謂之聯璧。

    聯含珠而可拟。

    璧與日而方升。

    以今歲次攝提星在監德。

    百法明門于茲總備。

    千金不刊獨高斯典。

    合二百二十卷号曰法寶聯璧。

    雖玉杯繁露若倚蒹葭。

     金壺鑿楹似吞雲夢。

    繹自休枥西河攝官南國。

    十回鳳琯一奉龍光。

    筆削未勤。

    徒榮蔔商之序。

    稽古盛則。

    文慚安國之制。

    謹抄纂爵位陳諸左雲。

     使持節平西将軍荊州刺史湘東王繹年二十七字世誠。

     侍中國子祭酒南蘭陵蕭子顯年四十八字景暢。

     散騎常侍禦史中丞彭城劉溉年五十八字茂灌。

     散騎常侍步兵校尉東宮侍南琅琊王循年四十二字彥遠。

     吳郡太守前中庶子南琅琊王五規年四十三字威明。

     都官尚書領右軍将軍彭城劉孺年五十字孝稚。

     太府卿步兵校尉河南褚球年六十三字仲寶。

     中軍長史前中庶子陳郡謝僑年四十五字國美。

     中庶子彭城劉遵年四十七字孝陵。

      中庶子南琅琊王稚年四十五字孺通。

      宣城王友前仆東海徐喈年四十二字彥邕。

      前禦史中丞河南褚澐年六十字士洋。

     北中郎長史南蘭陵太守陳郡袁君正年四十六字世忠。

     中散大夫金華宮家令吳郡陸襄年五十四字師卿。

     中散大夫琅琊王籍年五十五字文海。

     新安太守前家令東海徐摛年六十四字士缋。

     前尚書左丞沛國劉顯年五十三字嗣芳。

     中書侍郎南蘭陵蕭幾年四十四字德玄。

     雲麾長史尋陽太守前仆京兆韋棱年五十五字威直。

      前國子博士範陽張绾年四十三字孝卿。

      輕車長史南蘭陵蕭子範年四十九字景則。

      庶子吳郡陸罩年四十八字洞元。

      庶子南蘭陵蕭瑱年四十字文容。

     秘書丞前中舍人南琅椰王許年二十五字幼仁。

     宣城王文學南琅椰王訓年二十五字懷範。

     洗馬權兼太舟卿彭城劉孝儀年四十九字子儀。

     洗馬陳郡謝禧年二十六字休度。

     中軍錄前洗馬彭城劉蘊年三十二字懷芬。

      前洗馬吳郡張孝總年四十二字孝總。

     南徐州治中南蘭陵蕭子開年四十四字景發。

     平西中錄事參軍典書通事舍人南郡庾肩吾年四十八字子慎。

      安北中記室參軍颍川庾仲容年五十七字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