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是以靈權降迹。
出沒不同。
菩薩位懷。
顯晦多術。
無邊劇惱。
扇八苦于修途。
有縛纏情。
繞六趣于危道。
金瑣玉床猶念解脫。
雕珠飾绮不及塗中。
至如飄飖熱風滄浪冰水。
暗室千重黑城百仞。
鐵輪碎骨銅柱焦腸。
傍出刀峰撗抽劍锷。
如斯衆苦尤為險脆。
一息不追則萬劫永别。
刹那暫斷則千代長離。
相與共托閻浮泡生幻處。
危脆之質有險蜉蝣。
風電之馳誠難可駐。
況複三相并蹙二鼠攢危。
毒箭惡蛇尤為可畏。
庶憑正法拔茲累染。
長享百福永斷六塵。
對至無強惟佛可恃。
今為六道四生三途八難慈悲懇到。
一心遍禮十住菩薩三行聲聞禮救世觀音獻蓋寶積西方大勢東國妙音四辯淨名二土螺髻珠頸善宿彌勒文殊金剛藏解脫月棄蔭蓋常舉手十大弟子五百羅漢。
願囹圄空虛疾惱消息。
域中百縣方外千城。
凡在幽絷一同寬蕩。
人協覆蛇俗化匡蟻。
類服鸩之不死。
同拔劍之無傷。
含生不縷轉死自溫。
渭橋日飽翳桑無餓。
打塞三途填碎地獄。
破魔兵衆壞生死軍。
閻羅發十善之心。
牛傍啟五戒之業。
如魚少水若鳥窮林。
一聽法音即舍穢質。
人運五體歸命三尊。
禮佛發願文(十餘首)。
夫至覺玄湛本絕聲言。
妙慮虛通固略筌象。
雖事絕百非而有來斯應。
理亡四句故無感不燭。
皇上道照機前思超系表。
凝神汾水則心謝寰中。
屈道軒丘則形勞宇内。
斯乃法忍降迹。
示現閻浮之境。
大權住地俯應娑婆之域。
故欲洗拔萬有度脫群生。
濯淨水于寶池。
蔭高枝于道樹。
折伏攝受之仁遇緣而鹹極。
苦言軟語之德有感而斯唱。
日用不知利益莫限。
衆等相與增到。
奉逮至尊五體歸命。
雲雲。
仰願皇帝陛下至道與四遊并運。
玄風與八埏共廣。
反淳源于三古。
舍澆波于九代。
至治已睹于今日。
大道複屬于此時。
虎豹尾而不驚。
虺蛇蹍而莫噬。
埋金抵玉毀契焚文。
嘉禾生醴泉出。
金車玉馬自相晖曜。
玄鶴丹鳳飛鳴來往。
光景之所照燭。
舟車之所驅泛。
莫不屈膝系頸回首革音。
入侍^8□街迎拜渭水。
與天地而長久。
等金石而愈固。
中嶽可轉長河有清。
而我聖皇愈溫愈睟。
不言而化行。
無為而教肅。
夫道備監撫望表元良。
察遠知微貫宗包極。
不勞斧藻無待審谕。
況複靜悟空有同觀真俗。
能行能說既信既持。
衆等齊誠奉逮儲君殿下。
歸命敬禮。
雲雲。
仰願皇太子殿下厚德體于蒼蒼。
廣載侔于磻礴。
前星照曜東離煥炳。
淑問自遠和氣熏天。
異才争入端人并至。
玉體怡清金聲妙越。
夫茂實英聲道周德廣。
秉圭襲衮之貴。
坐槐憩棠之尊。
猶應共惜東暾俱吝西崦。
悟蕉蘆之非實。
知鏡月之虛炫。
信秉電之不留。
驗畫水之随合。
唯宜照之智炬濯以寶瀾。
增此睿根成斯妙植。
又各增到奉逮太尉等諸王殿下禮。
雲雲。
仰願諸王。
既明且哲。
聲跨于河楚。
令問令望。
道均于旦奭。
德貫右戚義藹周親。
作铉則與二曜相終。
臨嶽則與四維等固。
若彭涓之遐永譬松筠之貞悅。
觀夫天枝峻密常葉英芬。
莫不玉振蘭搖金锵桂缛。
睹寸文而驗錦。
觀一毛而測鳳。
并能才高銅殿辭富雲台。
彬彬亹亹超超灼灼。
以斯勝善奉逮諸王殿下。
敬禮。
雲雲。
仰願諸王殿下穆穆與清風并扇。
英英将白雲共朗。
永鐘清祉長享元吉。
出牧則聲高民上。
入朝則譽先物右。
德重山王智超海藏。
铿锵麗于珠樹。
皎鏡光于玉田。
夫道流雲屋德感椒闱。
必以前籍勝因宿禀嘉數。
況重沾法雨更披慧日。
雖異姜後解珥請罪于周王。
不待樊姬舍肉有激于荊後。
而遵恭儉去嗜欲。
棄雕玑徹靡麗。
了心不滞正見無疑。
衆等齊誠奉為六宮眷屬。
歸命敬禮。
雲雲。
願六宮眷屬。
業華姬日聲麗妫辰。
振釆镌圖傳芳詩史。
位齊寶印行等月光。
具六神通得四無礙。
夫禀閑明之德懷深妙之心。
豈非修習有木。
故能依止無倦。
義興等諸公主。
忘斯華重甘此翹到并宿世之所記□。
故現前所以信了。
影響至真寤寐玄極。
人各增到。
仰為諸公主歸命敬禮。
雲雲。
願諸公主。
日增智性彌長慧根。
四攝四依已尊已蹈。
七善七定靡退靡辍。
盛此王姬光茲帝女。
長享湯沐與河山而同固。
永服缇绮貫寒暑而無窮。
夫三相雷奔八苦電激。
或方火宅乍拟駛河。
故以尺波寸景大力所不能駐。
月禦日車雄才莫之能遏。
其間飲苦□毒抱痛銜悲。
身口為十使所由。
意思乃八疵之主。
衆等相與彼我齊到。
忏悔業纏。
無始以來至于今日。
所為十惡自作教他。
見善不贊聞惡随喜。
焚林涸澤走犬揚鷹。
窮鄭衛之響。
極甘旨之味。
戲笑為惡倏忽成非。
侮慢形像淩踐塔寺。
不敬方等毀離和合。
自定權衡棄他計用。
愧心負理昧主欺親。
雖七尺非他方寸。
在我而能任其情。
在人未易恣此心口。
衆罪所集各運丹懇。
五體自投歸命敬禮。
雲雲。
願現前衆等。
身口清淨行願具足。
消三障業朗三達智。
五眼六通得意自在。
忏悔禮佛文。
王氏(同前)。
夫有非自有。
有取所以有。
無非自無。
無着所以無。
故有取之惑興倏成萬累。
無着之念起一超九劫。
是知道之所貴。
空有兼忘。
行之所重。
真假雙照。
禀氣含靈莫聞斯本。
宵形賦影靡測由來。
故發茲識窟猶綿蒙。
其莫辯導此愚根。
尚窈冥而未悟。
茫茫有同暗海。
幽幽實在危城。
業風萦薄三有長骛。
惑水邅回二死相屬。
以苦舍苦從暗入暗。
尋本不離色心。
即事莫非生滅。
是用抱此纏蓋淪回生死。
恣其六愛興其八邪。
或狙詐而克昌。
乍仁義而溘死。
或才均智等。
此賤彼豪。
或共日并時。
人升我墜。
唯言報施寂寥。
不知因對皎徹。
曩緣今果過現殖在。
有如符契不謬毫發。
而欲以促生運其長術浮命回其冥數。
當知刹那交謝瞬息不留。
東扶裁吐西崦已仄。
譬閱川之駛流。
若栖葉之輕露。
僞城易弛毒樹自攻。
若非假實兩明真俗俱辯。
豈能寫誠回向刻意修習不退不沒愈堅愈固。
南平大王殿下。
含辰象之正氣。
畜海嶽之淳靈。
宿侍八恒早遊七覺。
藉妙因于永劫招勝果于茲地。
若真金之愈蓥。
美玉之載琢。
是用未積已散。
不藏而舍。
故今式招靈指仰屈神儀。
建此齊肅譬茲關揵。
盛來缁素濟濟洋洋。
名香遍室寶花覆地高梵宛轉。
甯止震木遏雲。
清桴遙奕非直騰魚仰馬。
仰願四部至誠五體歸命東方。
雲雲。
願大王殿下。
五畏内遣十力外扶。
百福莊嚴萬祉周集。
愕夢無幹其慮。
甘寝有恬其神。
更辟寶衢愈興慧業。
夫玄極凝淡非學者所窺。
妙本難思豈行人能測。
是以十地雲睹有羅縠之疑。
三乘稱見懷兕羊之惑。
自非鑒窮機覺照極冥虛窮理盡性體元含一。
安能濟世仁壽拯物阽危。
道包碧海聲高赤縣。
昔堯曜唯在即世。
舜黑不兼來果。
四巡疲于禹迹。
六事倦于湯身。
并域中之勤勞。
方内之成益。
豈有度元元于苦海。
拔冗冗于畏塗。
運神力震法吼。
究香城之妙理。
窮金河之奧說。
慧高龍樹智出馬鳴。
必欲洗濯臣民獎導缁白。
天覆地養水産陸生。
鹹降慈悲悉蒙平等。
奉為皇帝陛下儲君太子敬禮。
雲雲。
仰願皇帝陛下。
景祚與七政相齊。
皇基與二曜均永。
地平天成樂和禮洽。
玉燭道正氛氲無爽。
條風祥雨膏潤相屬。
卻馬偃伯鑄戟銷戈。
南洎北臨西被東漸。
灑甘雨布惠雲。
唯繩可結在冠已畫。
康哉皇哉。
為導為首。
又願皇太子殿下。
睿業清晖。
與貞明而并燭。
粹範溫儀。
從嵩霍而俱峻。
聲出姬誦道越漢莊。
永沐智水長照慧日。
上妙居身至仁在己。
自雙樹八枝潛光匿曜。
寶城不辟慧扉方掩。
而聖後骛法輪于長路。
棹寶舟于遙壑。
道浃人隻福隆祧墠。
肅事園寝虔奉宗佑。
藉斯妙果奉逮七廟聖靈。
歸命敬禮。
雲雲。
仰願重明累聖。
僾然如在。
騰神淨國總駕天宮。
托化金蕖遨遊寶殿。
夫誠心内恻則至覺如在。
形力外殚則法身咫步。
衆等相與增到。
為諸王兄弟妃主戚屬。
歸命敬禮。
雲雲。
願諸王殿下。
裂壤盛于諸姬。
磐石過于隆漢。
德高魯衛義重間平。
論道則百辟依風。
作翰則群黎仰化。
弘闡至教紹隆季象。
弟内少長并膺此多福。
若百華之春麗。
譬萬實之秋成。
信解堅深翹向無怠。
夫小乘志劣事唯一己。
大士意均乃包六趣。
今日檀主。
信等明珠。
無勞傍鏡。
質同珽玉。
不待外光。
常欲物我均心怨親等觀。
衆等各歸誠。
為二十八天四王釋梵人間貧病地獄辛楚。
敬禮尊儀靈像菩提寶塔。
雲雲。
大乘奧藏妙法深經。
大身無邊身。
大力無量力。
四向四果八賢八聖。
願六氣氛氲四序熙穆。
至治光萬宇玄化洞九幽。
襲介披鱗濕生卵化。
八苦六窮三塗五道。
俱蒙惠利并識遵依。
刀林辍刃劍樹摧鋒。
迷城開道直指四衢。
闇室生明大啟三曜。
俱向道場同登種覺。
初夜文。
夫遠自無始至于有身。
生死輪骛。
塵轹莫之比。
明暗遞來。
薪火不能譬。
逝水非駛。
千月難保。
蓼蟲習苦。
桂蠹喜甘。
大睡劇于據梧。
長昏甚于枕□。
義非他召事實己招。
曾不知禀此形骸所由而至。
将斯心識竟欲何歸。
唯以勢位相高。
争嬌華于一旦。
車徒自盛。
競馳骛于當年。
莫不恃其雄心壯齒紅顔缁發。
口恣肥醲身安輕靡。
繁弦促柱。
極滔漂而不厭。
玉床象席。
窮靡曼而無已。
謂蒙泉若木出沒。
曾不關人。
蹲烏顧兔升落。
常自在彼。
殊不知命均脆草身為苦器。
何異犬羊之趣屠肆。
糜鹿之入膳廚。
秋蛾拂焰而不疑。
春蠶萦絲而靡悟。
未辨先對不識因習。
及其一觸畏途。
孟門非險。
轘裂支解方斯不臻其痛。
斷趾鑿肩比茲未極其苦。
輪回起伏杳杳悠悠。
是以天中之天降悲提引。
壅夏河之長瀉。
撲秋原之猛燎。
或同商主乍等醫王。
形遍三千教傳百億。
或恣其神力。
或寂諸梵境。
言則三塗離苦。
笑則四生受樂。
乃應病投機解紛說理。
制之日夜稱為八關。
以八正籥為法關揵。
斯實出世之妙津。
在家之雄行。
衆等相與運誠。
奉逮南平王殿下禮。
雲雲。
願大王殿下。
睿業清晖與南嶽而相固。
貞心峻節等東溟而共廣。
萬累煙消百災霧滅。
巧幻所不惑。
強魔莫能娆。
逐慘舒而适體。
随暄涼而得性。
自禀儀天之氣。
永固繕衛之道。
得六神通力。
具四無礙智。
夫日在昆吾則慮繁事擾。
景落蒙汜則神靜志恬。
璧月珠星合華相照。
輕雲薄霧朗然自戢。
鳴鐘浮響光燈吐輝。
法幢卷舒。
拂高軒而徐薄。
名香郁馥。
出重擔而輕轉。
金表含映珠柱洞色。
況複天尊端嶷威光四照。
煥發青蓮容與珂雪。
覺隻衛之咫尺。
若林園之斯在。
大招離垢之賓。
廣集應真之侶。
清梵含吐一唱三歎。
密義抑揚連環不辍。
南平王。
體得機之敏。
資入神之微。
抱德含和經仁緯義。
善無細而不窮。
累有輕而必舍。
受同虛籥照如懸鏡。
忘魯衛之尊高。
略棣萼之華重。
建希有之勝席。
臨難遇之法場。
相與五體歸命敬禮。
雲雲。
願大王殿下。
入不二門登一相道。
德階不動智超遠行。
洋溢惠聲與八風而共遠。
優遊玉體等六律而相調。
餐雪山之良藥。
挹露城之甘味。
衮服桓圭與四時而永久。
朱輪缇幟貫千祀而常然。
是以靈權降迹。
出沒不同。
菩薩位懷。
顯晦多術。
無邊劇惱。
扇八苦于修途。
有縛纏情。
繞六趣于危道。
金瑣玉床猶念解脫。
雕珠飾绮不及塗中。
至如飄飖熱風滄浪冰水。
暗室千重黑城百仞。
鐵輪碎骨銅柱焦腸。
傍出刀峰撗抽劍锷。
如斯衆苦尤為險脆。
一息不追則萬劫永别。
刹那暫斷則千代長離。
相與共托閻浮泡生幻處。
危脆之質有險蜉蝣。
風電之馳誠難可駐。
況複三相并蹙二鼠攢危。
毒箭惡蛇尤為可畏。
庶憑正法拔茲累染。
長享百福永斷六塵。
對至無強惟佛可恃。
今為六道四生三途八難慈悲懇到。
一心遍禮十住菩薩三行聲聞禮救世觀音獻蓋寶積西方大勢東國妙音四辯淨名二土螺髻珠頸善宿彌勒文殊金剛藏解脫月棄蔭蓋常舉手十大弟子五百羅漢。
願囹圄空虛疾惱消息。
域中百縣方外千城。
凡在幽絷一同寬蕩。
人協覆蛇俗化匡蟻。
類服鸩之不死。
同拔劍之無傷。
含生不縷轉死自溫。
渭橋日飽翳桑無餓。
打塞三途填碎地獄。
破魔兵衆壞生死軍。
閻羅發十善之心。
牛傍啟五戒之業。
如魚少水若鳥窮林。
一聽法音即舍穢質。
人運五體歸命三尊。
禮佛發願文(十餘首)。
夫至覺玄湛本絕聲言。
妙慮虛通固略筌象。
雖事絕百非而有來斯應。
理亡四句故無感不燭。
皇上道照機前思超系表。
凝神汾水則心謝寰中。
屈道軒丘則形勞宇内。
斯乃法忍降迹。
示現閻浮之境。
大權住地俯應娑婆之域。
故欲洗拔萬有度脫群生。
濯淨水于寶池。
蔭高枝于道樹。
折伏攝受之仁遇緣而鹹極。
苦言軟語之德有感而斯唱。
日用不知利益莫限。
衆等相與增到。
奉逮至尊五體歸命。
雲雲。
仰願皇帝陛下至道與四遊并運。
玄風與八埏共廣。
反淳源于三古。
舍澆波于九代。
至治已睹于今日。
大道複屬于此時。
虎豹尾而不驚。
虺蛇蹍而莫噬。
埋金抵玉毀契焚文。
嘉禾生醴泉出。
金車玉馬自相晖曜。
玄鶴丹鳳飛鳴來往。
光景之所照燭。
舟車之所驅泛。
莫不屈膝系頸回首革音。
入侍^8□街迎拜渭水。
與天地而長久。
等金石而愈固。
中嶽可轉長河有清。
而我聖皇愈溫愈睟。
不言而化行。
無為而教肅。
夫道備監撫望表元良。
察遠知微貫宗包極。
不勞斧藻無待審谕。
況複靜悟空有同觀真俗。
能行能說既信既持。
衆等齊誠奉逮儲君殿下。
歸命敬禮。
雲雲。
仰願皇太子殿下厚德體于蒼蒼。
廣載侔于磻礴。
前星照曜東離煥炳。
淑問自遠和氣熏天。
異才争入端人并至。
玉體怡清金聲妙越。
夫茂實英聲道周德廣。
秉圭襲衮之貴。
坐槐憩棠之尊。
猶應共惜東暾俱吝西崦。
悟蕉蘆之非實。
知鏡月之虛炫。
信秉電之不留。
驗畫水之随合。
唯宜照之智炬濯以寶瀾。
增此睿根成斯妙植。
又各增到奉逮太尉等諸王殿下禮。
雲雲。
仰願諸王。
既明且哲。
聲跨于河楚。
令問令望。
道均于旦奭。
德貫右戚義藹周親。
作铉則與二曜相終。
臨嶽則與四維等固。
若彭涓之遐永譬松筠之貞悅。
觀夫天枝峻密常葉英芬。
莫不玉振蘭搖金锵桂缛。
睹寸文而驗錦。
觀一毛而測鳳。
并能才高銅殿辭富雲台。
彬彬亹亹超超灼灼。
以斯勝善奉逮諸王殿下。
敬禮。
雲雲。
仰願諸王殿下穆穆與清風并扇。
英英将白雲共朗。
永鐘清祉長享元吉。
出牧則聲高民上。
入朝則譽先物右。
德重山王智超海藏。
铿锵麗于珠樹。
皎鏡光于玉田。
夫道流雲屋德感椒闱。
必以前籍勝因宿禀嘉數。
況重沾法雨更披慧日。
雖異姜後解珥請罪于周王。
不待樊姬舍肉有激于荊後。
而遵恭儉去嗜欲。
棄雕玑徹靡麗。
了心不滞正見無疑。
衆等齊誠奉為六宮眷屬。
歸命敬禮。
雲雲。
願六宮眷屬。
業華姬日聲麗妫辰。
振釆镌圖傳芳詩史。
位齊寶印行等月光。
具六神通得四無礙。
夫禀閑明之德懷深妙之心。
豈非修習有木。
故能依止無倦。
義興等諸公主。
忘斯華重甘此翹到并宿世之所記□。
故現前所以信了。
影響至真寤寐玄極。
人各增到。
仰為諸公主歸命敬禮。
雲雲。
願諸公主。
日增智性彌長慧根。
四攝四依已尊已蹈。
七善七定靡退靡辍。
盛此王姬光茲帝女。
長享湯沐與河山而同固。
永服缇绮貫寒暑而無窮。
夫三相雷奔八苦電激。
或方火宅乍拟駛河。
故以尺波寸景大力所不能駐。
月禦日車雄才莫之能遏。
其間飲苦□毒抱痛銜悲。
身口為十使所由。
意思乃八疵之主。
衆等相與彼我齊到。
忏悔業纏。
無始以來至于今日。
所為十惡自作教他。
見善不贊聞惡随喜。
焚林涸澤走犬揚鷹。
窮鄭衛之響。
極甘旨之味。
戲笑為惡倏忽成非。
侮慢形像淩踐塔寺。
不敬方等毀離和合。
自定權衡棄他計用。
愧心負理昧主欺親。
雖七尺非他方寸。
在我而能任其情。
在人未易恣此心口。
衆罪所集各運丹懇。
五體自投歸命敬禮。
雲雲。
願現前衆等。
身口清淨行願具足。
消三障業朗三達智。
五眼六通得意自在。
忏悔禮佛文。
王氏(同前)。
夫有非自有。
有取所以有。
無非自無。
無着所以無。
故有取之惑興倏成萬累。
無着之念起一超九劫。
是知道之所貴。
空有兼忘。
行之所重。
真假雙照。
禀氣含靈莫聞斯本。
宵形賦影靡測由來。
故發茲識窟猶綿蒙。
其莫辯導此愚根。
尚窈冥而未悟。
茫茫有同暗海。
幽幽實在危城。
業風萦薄三有長骛。
惑水邅回二死相屬。
以苦舍苦從暗入暗。
尋本不離色心。
即事莫非生滅。
是用抱此纏蓋淪回生死。
恣其六愛興其八邪。
或狙詐而克昌。
乍仁義而溘死。
或才均智等。
此賤彼豪。
或共日并時。
人升我墜。
唯言報施寂寥。
不知因對皎徹。
曩緣今果過現殖在。
有如符契不謬毫發。
而欲以促生運其長術浮命回其冥數。
當知刹那交謝瞬息不留。
東扶裁吐西崦已仄。
譬閱川之駛流。
若栖葉之輕露。
僞城易弛毒樹自攻。
若非假實兩明真俗俱辯。
豈能寫誠回向刻意修習不退不沒愈堅愈固。
南平大王殿下。
含辰象之正氣。
畜海嶽之淳靈。
宿侍八恒早遊七覺。
藉妙因于永劫招勝果于茲地。
若真金之愈蓥。
美玉之載琢。
是用未積已散。
不藏而舍。
故今式招靈指仰屈神儀。
建此齊肅譬茲關揵。
盛來缁素濟濟洋洋。
名香遍室寶花覆地高梵宛轉。
甯止震木遏雲。
清桴遙奕非直騰魚仰馬。
仰願四部至誠五體歸命東方。
雲雲。
願大王殿下。
五畏内遣十力外扶。
百福莊嚴萬祉周集。
愕夢無幹其慮。
甘寝有恬其神。
更辟寶衢愈興慧業。
夫玄極凝淡非學者所窺。
妙本難思豈行人能測。
是以十地雲睹有羅縠之疑。
三乘稱見懷兕羊之惑。
自非鑒窮機覺照極冥虛窮理盡性體元含一。
安能濟世仁壽拯物阽危。
道包碧海聲高赤縣。
昔堯曜唯在即世。
舜黑不兼來果。
四巡疲于禹迹。
六事倦于湯身。
并域中之勤勞。
方内之成益。
豈有度元元于苦海。
拔冗冗于畏塗。
運神力震法吼。
究香城之妙理。
窮金河之奧說。
慧高龍樹智出馬鳴。
必欲洗濯臣民獎導缁白。
天覆地養水産陸生。
鹹降慈悲悉蒙平等。
奉為皇帝陛下儲君太子敬禮。
雲雲。
仰願皇帝陛下。
景祚與七政相齊。
皇基與二曜均永。
地平天成樂和禮洽。
玉燭道正氛氲無爽。
條風祥雨膏潤相屬。
卻馬偃伯鑄戟銷戈。
南洎北臨西被東漸。
灑甘雨布惠雲。
唯繩可結在冠已畫。
康哉皇哉。
為導為首。
又願皇太子殿下。
睿業清晖。
與貞明而并燭。
粹範溫儀。
從嵩霍而俱峻。
聲出姬誦道越漢莊。
永沐智水長照慧日。
上妙居身至仁在己。
自雙樹八枝潛光匿曜。
寶城不辟慧扉方掩。
而聖後骛法輪于長路。
棹寶舟于遙壑。
道浃人隻福隆祧墠。
肅事園寝虔奉宗佑。
藉斯妙果奉逮七廟聖靈。
歸命敬禮。
雲雲。
仰願重明累聖。
僾然如在。
騰神淨國總駕天宮。
托化金蕖遨遊寶殿。
夫誠心内恻則至覺如在。
形力外殚則法身咫步。
衆等相與增到。
為諸王兄弟妃主戚屬。
歸命敬禮。
雲雲。
願諸王殿下。
裂壤盛于諸姬。
磐石過于隆漢。
德高魯衛義重間平。
論道則百辟依風。
作翰則群黎仰化。
弘闡至教紹隆季象。
弟内少長并膺此多福。
若百華之春麗。
譬萬實之秋成。
信解堅深翹向無怠。
夫小乘志劣事唯一己。
大士意均乃包六趣。
今日檀主。
信等明珠。
無勞傍鏡。
質同珽玉。
不待外光。
常欲物我均心怨親等觀。
衆等各歸誠。
為二十八天四王釋梵人間貧病地獄辛楚。
敬禮尊儀靈像菩提寶塔。
雲雲。
大乘奧藏妙法深經。
大身無邊身。
大力無量力。
四向四果八賢八聖。
願六氣氛氲四序熙穆。
至治光萬宇玄化洞九幽。
襲介披鱗濕生卵化。
八苦六窮三塗五道。
俱蒙惠利并識遵依。
刀林辍刃劍樹摧鋒。
迷城開道直指四衢。
闇室生明大啟三曜。
俱向道場同登種覺。
初夜文。
夫遠自無始至于有身。
生死輪骛。
塵轹莫之比。
明暗遞來。
薪火不能譬。
逝水非駛。
千月難保。
蓼蟲習苦。
桂蠹喜甘。
大睡劇于據梧。
長昏甚于枕□。
義非他召事實己招。
曾不知禀此形骸所由而至。
将斯心識竟欲何歸。
唯以勢位相高。
争嬌華于一旦。
車徒自盛。
競馳骛于當年。
莫不恃其雄心壯齒紅顔缁發。
口恣肥醲身安輕靡。
繁弦促柱。
極滔漂而不厭。
玉床象席。
窮靡曼而無已。
謂蒙泉若木出沒。
曾不關人。
蹲烏顧兔升落。
常自在彼。
殊不知命均脆草身為苦器。
何異犬羊之趣屠肆。
糜鹿之入膳廚。
秋蛾拂焰而不疑。
春蠶萦絲而靡悟。
未辨先對不識因習。
及其一觸畏途。
孟門非險。
轘裂支解方斯不臻其痛。
斷趾鑿肩比茲未極其苦。
輪回起伏杳杳悠悠。
是以天中之天降悲提引。
壅夏河之長瀉。
撲秋原之猛燎。
或同商主乍等醫王。
形遍三千教傳百億。
或恣其神力。
或寂諸梵境。
言則三塗離苦。
笑則四生受樂。
乃應病投機解紛說理。
制之日夜稱為八關。
以八正籥為法關揵。
斯實出世之妙津。
在家之雄行。
衆等相與運誠。
奉逮南平王殿下禮。
雲雲。
願大王殿下。
睿業清晖與南嶽而相固。
貞心峻節等東溟而共廣。
萬累煙消百災霧滅。
巧幻所不惑。
強魔莫能娆。
逐慘舒而适體。
随暄涼而得性。
自禀儀天之氣。
永固繕衛之道。
得六神通力。
具四無礙智。
夫日在昆吾則慮繁事擾。
景落蒙汜則神靜志恬。
璧月珠星合華相照。
輕雲薄霧朗然自戢。
鳴鐘浮響光燈吐輝。
法幢卷舒。
拂高軒而徐薄。
名香郁馥。
出重擔而輕轉。
金表含映珠柱洞色。
況複天尊端嶷威光四照。
煥發青蓮容與珂雪。
覺隻衛之咫尺。
若林園之斯在。
大招離垢之賓。
廣集應真之侶。
清梵含吐一唱三歎。
密義抑揚連環不辍。
南平王。
體得機之敏。
資入神之微。
抱德含和經仁緯義。
善無細而不窮。
累有輕而必舍。
受同虛籥照如懸鏡。
忘魯衛之尊高。
略棣萼之華重。
建希有之勝席。
臨難遇之法場。
相與五體歸命敬禮。
雲雲。
願大王殿下。
入不二門登一相道。
德階不動智超遠行。
洋溢惠聲與八風而共遠。
優遊玉體等六律而相調。
餐雪山之良藥。
挹露城之甘味。
衮服桓圭與四時而永久。
朱輪缇幟貫千祀而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