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 原文
關燈
小
中
大
夫教誡。
所有什物不得藏匿。
五者夫休息蓋藏乃得卧。
夫視婦亦有五事。
一者出入當敬于婦。
二者飯食之。
以時節與衣被。
三者當給與金銀珠玑。
四者家中所有多少。
悉用付之。
五者不得于外邪畜傳禦。
北向拜者。
謂人視親屬朋友。
當有五事。
一者見之作罪惡。
私往于屏處。
谏曉呵止之。
二者小有急。
當奔趣救護之。
三者有私語。
不得為他人說。
四者當相敬難。
五者所有好物。
當多少分與之。
向地拜者。
謂大夫視奴客婢使。
亦有五事。
一者當以時飯食與衣被。
二者病瘦當為呼醫治之。
三者不得妄撾捶之。
四者有私财物。
不得奪之。
五者分付之物當使平等。
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
一者當早起勿令大夫呼。
二者所當作自用心為之。
三者當愛惜大夫物。
不得棄捐乞丐人。
四者大夫出入當送迎之。
五者當稱譽大夫善。
不得說其惡。
向天拜者。
謂人事沙門道士。
當用五事。
一者以善心向之。
二者擇好言與語。
三者以身敬之。
四者當戀慕之。
五者沙門道士人中之雄。
當恭敬承事問度世之事。
沙門道士當以六意視凡民。
一者教之布施。
不得自悭貪。
二者教之持戒。
不得自犯色。
三者教之忍辱。
不得自恚怒。
四者教之精進。
不得自懈慢。
五者教人一心。
不得自放意。
六者教人黠慧。
不得自愚癡。
沙門道士教人去惡為善。
開示正道。
恩大于父母。
如是行之。
為知汝父在時六向拜之教也。
何憂不富乎。
屍迦羅越即受五戒。
作禮而去。
佛說呗偈。
雞鳴當早起 被衣來下床 澡漱令心淨 兩手奉花香 佛尊過諸天 鬼神不能當 低頭繞塔寺 叉手禮十方 賢者不精進 譬如樹無根 根斷枝葉落 何時當複連 采華着日中 能有幾時鮮 放心自縱意 命過複何言 人當慮非常 對來無有期 犯過不自覺 命過為自欺 今當入泥犁 何時有出期 賢者受佛語 持戒慎勿疑 佛如好華樹 無不愛樂者 處處人民聞 一切皆歡喜 令我得佛時 願使如法王 過度諸生死 無不解脫者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随己 現法為人長 終遠三惡道 戒慎除恐畏 福德三界尊 鬼神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堕俗生世苦 命速如電光 老病死時至 對來無豪強 無親可恃怙 無處可隐藏 天福尚有盡 人命豈久長 父母家室居 譬如寄客人 宿命壽以盡 舍故當受新 各追所作行 無際如車輪 起滅從罪福 生死十二因 現身遊免亂 濟育一切人 慈傷墜衆邪 流沒于深淵 勉進以六度 修行緻自然 是故稽首禮 歸命天中天 人身既難得 得人複嗜欲 食淫于意識 痛想無厭足 豫種後世栽 歡喜詣地獄 六情幸完具 何為自困辱 一切能正心 三世神吉祥 不與八難貪 随行生十方 所生趣精進 六度為橋梁 廣勸無極慧 一切蒙神光
所有什物不得藏匿。
五者夫休息蓋藏乃得卧。
夫視婦亦有五事。
一者出入當敬于婦。
二者飯食之。
以時節與衣被。
三者當給與金銀珠玑。
四者家中所有多少。
悉用付之。
五者不得于外邪畜傳禦。
北向拜者。
謂人視親屬朋友。
當有五事。
一者見之作罪惡。
私往于屏處。
谏曉呵止之。
二者小有急。
當奔趣救護之。
三者有私語。
不得為他人說。
四者當相敬難。
五者所有好物。
當多少分與之。
向地拜者。
謂大夫視奴客婢使。
亦有五事。
一者當以時飯食與衣被。
二者病瘦當為呼醫治之。
三者不得妄撾捶之。
四者有私财物。
不得奪之。
五者分付之物當使平等。
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
一者當早起勿令大夫呼。
二者所當作自用心為之。
三者當愛惜大夫物。
不得棄捐乞丐人。
四者大夫出入當送迎之。
五者當稱譽大夫善。
不得說其惡。
向天拜者。
謂人事沙門道士。
當用五事。
一者以善心向之。
二者擇好言與語。
三者以身敬之。
四者當戀慕之。
五者沙門道士人中之雄。
當恭敬承事問度世之事。
沙門道士當以六意視凡民。
一者教之布施。
不得自悭貪。
二者教之持戒。
不得自犯色。
三者教之忍辱。
不得自恚怒。
四者教之精進。
不得自懈慢。
五者教人一心。
不得自放意。
六者教人黠慧。
不得自愚癡。
沙門道士教人去惡為善。
開示正道。
恩大于父母。
如是行之。
為知汝父在時六向拜之教也。
何憂不富乎。
屍迦羅越即受五戒。
作禮而去。
佛說呗偈。
雞鳴當早起 被衣來下床 澡漱令心淨 兩手奉花香 佛尊過諸天 鬼神不能當 低頭繞塔寺 叉手禮十方 賢者不精進 譬如樹無根 根斷枝葉落 何時當複連 采華着日中 能有幾時鮮 放心自縱意 命過複何言 人當慮非常 對來無有期 犯過不自覺 命過為自欺 今當入泥犁 何時有出期 賢者受佛語 持戒慎勿疑 佛如好華樹 無不愛樂者 處處人民聞 一切皆歡喜 令我得佛時 願使如法王 過度諸生死 無不解脫者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随己 現法為人長 終遠三惡道 戒慎除恐畏 福德三界尊 鬼神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堕俗生世苦 命速如電光 老病死時至 對來無豪強 無親可恃怙 無處可隐藏 天福尚有盡 人命豈久長 父母家室居 譬如寄客人 宿命壽以盡 舍故當受新 各追所作行 無際如車輪 起滅從罪福 生死十二因 現身遊免亂 濟育一切人 慈傷墜衆邪 流沒于深淵 勉進以六度 修行緻自然 是故稽首禮 歸命天中天 人身既難得 得人複嗜欲 食淫于意識 痛想無厭足 豫種後世栽 歡喜詣地獄 六情幸完具 何為自困辱 一切能正心 三世神吉祥 不與八難貪 随行生十方 所生趣精進 六度為橋梁 廣勸無極慧 一切蒙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