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 原文
關燈
小
中
大
小乘阿含部
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一卷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長阿含善生經别譯)
佛在王舍國雞山中。
時有長者子。
名屍迦羅越。
早起嚴頭。
洗浴著文衣。
東向四拜。
南向四拜。
西向四拜。
北向四拜。
向天四拜。
向地四拜。
佛入國分衛遙見之。
往到其家問之。
何為六向拜。
此應何法。
屍迦羅越言。
父在時教我六向拜。
不知何應。
今父喪亡。
不敢于後違之。
佛言。
父教汝使六向拜。
不以身拜。
屍迦羅越便長跪言。
願佛為我解此六向拜意。
佛言。
聽之内着心中。
其有長者黠人能持四戒不犯者。
今世為人所敬。
後世生天上。
一者不殺諸群生。
二者不盜。
三者不愛他人婦女。
四者不妄言兩舌。
心欲貪淫恚怒愚癡自制勿聽。
不能制此四意者。
惡名日聞。
如月盡時光明稍冥。
能自制惡意者。
如月初生其光稍明。
至十五日盛滿時也。
佛言。
複有六事。
錢财日耗減。
一者喜飲酒。
二者喜博掩。
三者喜早卧晚起。
四者喜請客。
亦欲令人請之。
五者喜與惡知識相随。
六者憍慢輕人。
犯上頭四惡。
複行是六事。
妨其善行。
亦不得憂治生。
錢财日耗減。
六向拜當何益乎。
佛言。
惡知識有四輩。
一者内有怨心。
外強為知識。
二者于人前好言語。
背後說言惡。
三者有急時。
于人前愁苦。
背後歡喜。
四者外如親厚。
内興怨謀。
善知識亦有四輩。
一者外如怨家。
内有厚意。
二者于人前直谏。
于外說人善。
三者病瘦縣官為其征彸憂解之。
四者見人貧賤不棄捐。
當念求方便欲富之。
惡知識複有四輩。
一者難谏曉教之作善故與惡者相随。
二者教之莫與喜酒人為伴故。
與嗜酒人相随。
三者教之自守益更多事。
四者教之與賢者為友故與博掩子為厚。
善知識亦有四輩。
一者見人貧窮。
卒乏令治生。
二者不與人诤計挍。
三者日往消息之。
四者坐起當相念。
善知識複有四輩。
一者為吏所捕。
将歸藏匿之。
于後解決之。
二者有病瘦。
将歸養視之。
三者知識死亡。
棺斂視之。
四者知識已死。
複念其家。
善知識複有四輩。
一者欲鬥止之。
二者欲随惡知識谏止之。
三者不欲治生勸令治生。
四者不喜經道。
教令信喜之。
惡知識複有四輩。
一者小侵之便大怒。
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
三者見人有急時避人走。
四者見人死亡棄不視。
佛言。
擇其善者從之。
惡者遠離之。
我與善知識相随。
自緻成佛。
佛言。
東向拜者。
謂子事父母。
當有五事。
一者當念治生。
二者早起敕令奴婢。
時作飯食。
三者不益父母憂。
四者當念父母恩。
五者父母疾病。
當恐懼求醫師治之。
父母視子亦有五事。
一者當念令去惡就善。
二者當教計書疏。
三者當教持經戒。
四者當早與娶婦。
五者家中所有當給與之。
南向拜者。
謂弟子事師。
當有五事。
一者當敬難之。
二者當念其恩。
三者所教随之。
四者思念不厭。
五者當從後稱譽之。
師教弟子亦有五事。
一者當令疾知。
二者當令勝他人弟子。
三者欲令知不忘。
四者諸疑難悉為解說之。
五者欲令弟子智慧勝師。
西向拜者。
謂婦事夫。
有五事。
一者夫從外來。
當起迎之。
二者夫出不在。
當炊蒸掃除待之。
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
罵言不得還罵作色。
四者當用
時有長者子。
名屍迦羅越。
早起嚴頭。
洗浴著文衣。
東向四拜。
南向四拜。
西向四拜。
北向四拜。
向天四拜。
向地四拜。
佛入國分衛遙見之。
往到其家問之。
何為六向拜。
此應何法。
屍迦羅越言。
父在時教我六向拜。
不知何應。
今父喪亡。
不敢于後違之。
佛言。
父教汝使六向拜。
不以身拜。
屍迦羅越便長跪言。
願佛為我解此六向拜意。
佛言。
聽之内着心中。
其有長者黠人能持四戒不犯者。
今世為人所敬。
後世生天上。
一者不殺諸群生。
二者不盜。
三者不愛他人婦女。
四者不妄言兩舌。
心欲貪淫恚怒愚癡自制勿聽。
不能制此四意者。
惡名日聞。
如月盡時光明稍冥。
能自制惡意者。
如月初生其光稍明。
至十五日盛滿時也。
佛言。
複有六事。
錢财日耗減。
一者喜飲酒。
二者喜博掩。
三者喜早卧晚起。
四者喜請客。
亦欲令人請之。
五者喜與惡知識相随。
六者憍慢輕人。
犯上頭四惡。
複行是六事。
妨其善行。
亦不得憂治生。
錢财日耗減。
六向拜當何益乎。
佛言。
惡知識有四輩。
一者内有怨心。
外強為知識。
二者于人前好言語。
背後說言惡。
三者有急時。
于人前愁苦。
背後歡喜。
四者外如親厚。
内興怨謀。
善知識亦有四輩。
一者外如怨家。
内有厚意。
二者于人前直谏。
于外說人善。
三者病瘦縣官為其征彸憂解之。
四者見人貧賤不棄捐。
當念求方便欲富之。
惡知識複有四輩。
一者難谏曉教之作善故與惡者相随。
二者教之莫與喜酒人為伴故。
與嗜酒人相随。
三者教之自守益更多事。
四者教之與賢者為友故與博掩子為厚。
善知識亦有四輩。
一者見人貧窮。
卒乏令治生。
二者不與人诤計挍。
三者日往消息之。
四者坐起當相念。
善知識複有四輩。
一者為吏所捕。
将歸藏匿之。
于後解決之。
二者有病瘦。
将歸養視之。
三者知識死亡。
棺斂視之。
四者知識已死。
複念其家。
善知識複有四輩。
一者欲鬥止之。
二者欲随惡知識谏止之。
三者不欲治生勸令治生。
四者不喜經道。
教令信喜之。
惡知識複有四輩。
一者小侵之便大怒。
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
三者見人有急時避人走。
四者見人死亡棄不視。
佛言。
擇其善者從之。
惡者遠離之。
我與善知識相随。
自緻成佛。
佛言。
東向拜者。
謂子事父母。
當有五事。
一者當念治生。
二者早起敕令奴婢。
時作飯食。
三者不益父母憂。
四者當念父母恩。
五者父母疾病。
當恐懼求醫師治之。
父母視子亦有五事。
一者當念令去惡就善。
二者當教計書疏。
三者當教持經戒。
四者當早與娶婦。
五者家中所有當給與之。
南向拜者。
謂弟子事師。
當有五事。
一者當敬難之。
二者當念其恩。
三者所教随之。
四者思念不厭。
五者當從後稱譽之。
師教弟子亦有五事。
一者當令疾知。
二者當令勝他人弟子。
三者欲令知不忘。
四者諸疑難悉為解說之。
五者欲令弟子智慧勝師。
西向拜者。
謂婦事夫。
有五事。
一者夫從外來。
當起迎之。
二者夫出不在。
當炊蒸掃除待之。
三者不得有淫心于外夫。
罵言不得還罵作色。
四者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