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坐禅法要記

關燈


    知其境之妙不行而至者德之上也。

    乘一而已矣。

    豈藉夫九哉。

    九者。

    非他相生之說。

    未至者之所踐也。

    故發心者。

    發無所發。

    安心者。

    安無所安。

    破遍者。

    破無所破。

    爰至餘乘皆不得已而說也。

    至于别其義例判為章目。

    推而廣之不為繁。

    統而簡之不為少。

    如連環不可解也。

    如貫珠不可雜也。

    如懸鏡不可弇也。

    如通川不可遏也。

    義家多門非诤論也。

    按經證義非虛說也。

    辯四教淺深事有源也。

    成一事因緣理無遺也。

    噫止觀其救世明道之書乎。

    非夫聖智超絕卓爾獨立。

    其孰能為乎。

    非夫聰明深達得意忘象。

    其孰能知乎。

    今之人乃專用章句文字從而釋之。

    又何疏漏耶。

    或稱不思議境。

    與不思議事皆極聖之域。

    等覺至人猶所未盡。

    若凡夫生滅心行三惑。

    浩然于言說之中。

    推上妙之理。

    是猶醯雞而說大鵬。

    夏蟲之議層冰。

    其不可見明矣。

    今止觀之說文字萬數廣論果地。

    無益初學。

    豈如暗然自修功至自至。

    何必以早計為事乎。

    是大不然。

    凡所為上聖之域。

    豈隔闊遼夐與凡境杳絕欤。

    是唯一性而已。

    得之為悟。

    失之為迷。

    一理而已。

    迷而為凡。

    悟而為聖。

    迷者自隔。

    理不隔也。

    失者自失。

    性不失也。

    止觀之作所以離異同而究聖神。

    使群生正性而順理者也。

    正性順理所以行覺路而至妙境也。

    不知此教者。

    則學何所入。

    功何所施。

    智何所發。

    譬如無目昧于日月之光。

    行于重險之處。

    颠踣堕落可勝既乎。

    噫去聖久遠。

    賢人不出。

    庸昏之徒含識而已。

    緻使魔邪詭惑。

    諸黨并熾。

    空有雲雲。

    為沈為穿。

    有膠于文句不敢動者有流于[漭-廾+卉]浪不能住者。

    又太遠而甘心不至者。

    有太近而我身即是者。

    有枯木而稱定者。

    有竅号而稱慧者。

    有奔走非道而言權者。

    有假于鬼而言通者。

    有放心而言廣者。

    有罕言而為密者。

    有齒舌潛傳為口訣者。

    凡此之類自立為祖。

    繼祖為家。

    反經非聖昧者不覺。

    仲尼有言。

    道之不明也。

    我知之矣。

    由物累也悲夫。

    隋開皇十八年。

    智者大師去世。

    至皇朝建中垂二百載。

    以斯文相傳凡五家師。

    其始曰灌頂。

    其次曰晉雲威。

    又其次曰東陽小威。

    又其次曰左溪朗公。

    其五曰荊溪然公。

    頂于同門中慧解第一。

    能奉師訓集成此書。

    蓋不以文辭為本故也。

    或失則煩。

    或得則野。

    當二威之際緘授而已。

    其道不行。

    天寶中左溪。

    始弘解說。

    而知者蓋寡。

    荊溪。

    廣以傳記數十萬言。

    網羅遺法勤矣備矣。

    荊溪滅後知其說者适三四人。

    古人雲。

    生而知之者上。

    學而知之者次。

    困而學之又其次。

    夫生而知之者。

    蓋性德者也。

    學而知之者。

    天機深者也。

    若嗜欲深耳目塞。

    雖學而不知斯為下矣。

    今夫學者。

    内病于蔽。

    外役于煩。

    沒世不能通其文。

    數年不能得其益則業。

    文為之屢校梏足也。

    棼句為之簸糠眯目也。

    以不能谕之。

    師教不領之弟子。

    止觀所以未光大于時也。

    予常戚戚于是整其宏綱。

    撮其機要。

    其理之所存。

    教之所急。

    或易置之或引伸之。

    其義之迂。

    其辭之鄙。

    或薙除之或潤色之。

    大凡浮疏之患十愈其九。

    廣略之宜三存其一。

    是祛鄙滞道蒙童。

    贻諸他人則吾豈敢。

    若同見同行且不以止觀罪我。

    亦無隐乎爾。

    建中上元甲子首事筆削三歲。

    歲在析木之津。

    功畢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