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關燈
小
中
大
今持是忏悔六根觀普賢菩薩法。
普為十方諸天世人。
廣分别說。
佛滅度後。
佛諸弟子。
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方等經典。
應于靜處。
若在冢間。
若林樹下。
阿練若處誦讀方等。
思大乘義。
念力強故。
得見我身及多寶佛塔。
十方分身無量諸佛。
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恭敬法故。
持諸妙華住立空中。
贊歎恭敬行持法者。
但誦大乘方等經故。
諸佛菩薩。
晝夜供養是持法者。
佛告阿難。
我與賢劫諸菩薩及十方諸佛。
因思大乘真實義故。
除卻百萬億億劫阿僧祇數生死之罪。
因此勝妙忏悔法故。
今于十方各得為佛。
若欲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若欲現身見十方佛及普賢菩薩。
當淨澡浴着淨潔衣。
燒衆名香。
在空閑處。
應當誦讀大乘經典思大乘義。
佛告阿難。
若有衆生。
欲觀普賢菩薩者。
當作是觀。
作是觀者是名正觀。
若他觀者是名邪觀。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
随順佛語行忏悔者。
當知是人行普賢行。
行普賢行者。
不見惡相及惡業報。
其有衆生。
晝夜六時禮十方佛。
誦大乘經。
思第一義甚深空法。
一彈指頃。
除去百萬億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行此行者。
真是佛子。
從諸佛生。
十方諸佛及諸菩薩。
為其和上。
是名具足菩薩戒者。
不須羯磨自然成就。
應受一切人天供養。
爾時行者。
若欲具足菩薩戒者。
應當合掌在空閑處。
遍禮十方佛忏悔諸罪。
自說己過。
然後靜處白十方佛。
而作是言。
諸佛世尊常住在世。
我業障故。
雖信方等見佛不了。
今歸依佛。
唯願釋迦牟尼正遍知世尊。
為我和上文殊師利具大慧者。
願以智慧。
授我清淨諸菩薩法。
彌勒菩薩勝大慈日。
憐愍我故。
亦應聽我受菩薩法。
十方諸佛。
現為我證。
諸大菩薩。
各稱其名。
是勝大士。
覆護衆生。
助護我等。
今日受持方等經典。
乃至失命。
設堕地獄受無量苦。
終不毀謗諸佛正法。
以是因緣功德力故。
今釋迦牟尼佛。
為我和上。
文殊師利。
為我阿阇黎。
當來彌勒。
願授我法。
十方諸佛。
願證知我。
大德諸菩薩。
願為我伴。
我今依大乘經甚深妙義。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如是三說。
歸依三寶已。
次當自誓受六重法。
受六重法已。
次當勤修無礙梵行。
發廣濟心。
受八重法。
立此誓已。
于空閑處。
燒衆名香散華。
供養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大乘方等。
而作是言。
我于今日發菩提心。
以此功德普度一切。
作是語已。
複更頂禮一切諸佛及諸菩薩。
思方等義。
一日乃至三七日。
若出家在家。
不須和上。
不用諸師。
不白羯磨。
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力故。
普賢菩薩勸發行故。
是十方諸佛正法眼目。
因由是法。
自然成就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諸佛如來從此法生。
于大乘經得受記别。
是故智者。
若聲聞毀破三歸。
及五戒八戒。
比丘戒比丘尼戒。
沙彌戒沙彌尼戒。
式叉摩尼戒。
及諸威儀。
愚癡不善惡邪心故。
多犯諸戒及威儀法。
若欲除滅令無過患。
還為比丘具沙門法。
當勤修讀方等經典。
思第一義甚深空法。
令此空慧與心相應。
當知此人。
于念念頃。
一切罪垢永盡無餘。
是名具足沙門法式具諸威儀。
應受人天一切供養。
若優婆塞。
犯諸威儀作不善事。
不善事者。
所謂說佛法過惡。
論說四衆所犯惡事。
偷盜淫劮無有慚愧。
若欲忏悔滅諸罪者。
當勤讀誦方等經典思第一義。
若王者大臣婆羅門居士長者宰官。
是諸人等。
貪求無厭。
作五逆罪。
謗方等經。
具十惡業。
是大惡報。
應堕惡道。
過于暴雨。
必定當堕阿鼻地獄。
若欲除滅此業障者。
應生慚愧改悔諸罪。
雲何名刹利居士忏悔法。
忏悔法者。
但當正心。
不謗三寶。
不障出家。
不為梵行人作惡留難。
應當系念修六念法。
亦當供給供養持大乘者。
不必禮拜。
應當憶念甚深經法第一義空。
思是法者。
是名刹利居士修第一忏悔。
第二忏悔者。
孝養父母恭敬師長。
是名修第二忏悔法。
第三忏悔者。
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
是名修第三忏悔。
第四忏悔者。
于六齋日敕諸境内力所及處。
令行不殺。
修如此法。
是名修第四忏悔。
第五忏悔者。
但當深信因果。
信一實道。
知佛不滅。
是名修第五忏悔。
佛告阿難。
于未來世。
若有修習如此忏悔法。
當知此人着慚愧服。
諸佛護助。
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語時。
十千天子。
得法眼淨。
彌勒菩薩等諸大菩薩。
及以阿難。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普為十方諸天世人。
廣分别說。
佛滅度後。
佛諸弟子。
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方等經典。
應于靜處。
若在冢間。
若林樹下。
阿練若處誦讀方等。
思大乘義。
念力強故。
得見我身及多寶佛塔。
十方分身無量諸佛。
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恭敬法故。
持諸妙華住立空中。
贊歎恭敬行持法者。
但誦大乘方等經故。
諸佛菩薩。
晝夜供養是持法者。
佛告阿難。
我與賢劫諸菩薩及十方諸佛。
因思大乘真實義故。
除卻百萬億億劫阿僧祇數生死之罪。
因此勝妙忏悔法故。
今于十方各得為佛。
若欲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若欲現身見十方佛及普賢菩薩。
當淨澡浴着淨潔衣。
燒衆名香。
在空閑處。
應當誦讀大乘經典思大乘義。
佛告阿難。
若有衆生。
欲觀普賢菩薩者。
當作是觀。
作是觀者是名正觀。
若他觀者是名邪觀。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
随順佛語行忏悔者。
當知是人行普賢行。
行普賢行者。
不見惡相及惡業報。
其有衆生。
晝夜六時禮十方佛。
誦大乘經。
思第一義甚深空法。
一彈指頃。
除去百萬億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行此行者。
真是佛子。
從諸佛生。
十方諸佛及諸菩薩。
為其和上。
是名具足菩薩戒者。
不須羯磨自然成就。
應受一切人天供養。
爾時行者。
若欲具足菩薩戒者。
應當合掌在空閑處。
遍禮十方佛忏悔諸罪。
自說己過。
然後靜處白十方佛。
而作是言。
諸佛世尊常住在世。
我業障故。
雖信方等見佛不了。
今歸依佛。
唯願釋迦牟尼正遍知世尊。
為我和上文殊師利具大慧者。
願以智慧。
授我清淨諸菩薩法。
彌勒菩薩勝大慈日。
憐愍我故。
亦應聽我受菩薩法。
十方諸佛。
現為我證。
諸大菩薩。
各稱其名。
是勝大士。
覆護衆生。
助護我等。
今日受持方等經典。
乃至失命。
設堕地獄受無量苦。
終不毀謗諸佛正法。
以是因緣功德力故。
今釋迦牟尼佛。
為我和上。
文殊師利。
為我阿阇黎。
當來彌勒。
願授我法。
十方諸佛。
願證知我。
大德諸菩薩。
願為我伴。
我今依大乘經甚深妙義。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如是三說。
歸依三寶已。
次當自誓受六重法。
受六重法已。
次當勤修無礙梵行。
發廣濟心。
受八重法。
立此誓已。
于空閑處。
燒衆名香散華。
供養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大乘方等。
而作是言。
我于今日發菩提心。
以此功德普度一切。
作是語已。
複更頂禮一切諸佛及諸菩薩。
思方等義。
一日乃至三七日。
若出家在家。
不須和上。
不用諸師。
不白羯磨。
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力故。
普賢菩薩勸發行故。
是十方諸佛正法眼目。
因由是法。
自然成就五分法身。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諸佛如來從此法生。
于大乘經得受記别。
是故智者。
若聲聞毀破三歸。
及五戒八戒。
比丘戒比丘尼戒。
沙彌戒沙彌尼戒。
式叉摩尼戒。
及諸威儀。
愚癡不善惡邪心故。
多犯諸戒及威儀法。
若欲除滅令無過患。
還為比丘具沙門法。
當勤修讀方等經典。
思第一義甚深空法。
令此空慧與心相應。
當知此人。
于念念頃。
一切罪垢永盡無餘。
是名具足沙門法式具諸威儀。
應受人天一切供養。
若優婆塞。
犯諸威儀作不善事。
不善事者。
所謂說佛法過惡。
論說四衆所犯惡事。
偷盜淫劮無有慚愧。
若欲忏悔滅諸罪者。
當勤讀誦方等經典思第一義。
若王者大臣婆羅門居士長者宰官。
是諸人等。
貪求無厭。
作五逆罪。
謗方等經。
具十惡業。
是大惡報。
應堕惡道。
過于暴雨。
必定當堕阿鼻地獄。
若欲除滅此業障者。
應生慚愧改悔諸罪。
雲何名刹利居士忏悔法。
忏悔法者。
但當正心。
不謗三寶。
不障出家。
不為梵行人作惡留難。
應當系念修六念法。
亦當供給供養持大乘者。
不必禮拜。
應當憶念甚深經法第一義空。
思是法者。
是名刹利居士修第一忏悔。
第二忏悔者。
孝養父母恭敬師長。
是名修第二忏悔法。
第三忏悔者。
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
是名修第三忏悔。
第四忏悔者。
于六齋日敕諸境内力所及處。
令行不殺。
修如此法。
是名修第四忏悔。
第五忏悔者。
但當深信因果。
信一實道。
知佛不滅。
是名修第五忏悔。
佛告阿難。
于未來世。
若有修習如此忏悔法。
當知此人着慚愧服。
諸佛護助。
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語時。
十千天子。
得法眼淨。
彌勒菩薩等諸大菩薩。
及以阿難。
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