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普門品經
關燈
小
中
大
了語音;語音無二,由如影響,往來周旋,亦無處所,德本亦然如幻化。
是為菩薩等遊衆善德本。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有為也?所有無有,一切從念。
念者空念,計不可量,無量難計,無邊無際,所起為想。
想從念緣,是之數亦不可盡。
曉平等者,了無央數,無行無像,解說等寂,睹一切安,已安已榮,不計無常。
是為菩薩等遊有為。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無為?本淨法寂,亦無合會,無明之形,假聲等察,音聲無言、無教,皆了無為,衆著言聲,等觀如是。
是為菩薩等遊無為。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平等?處有為中,不住有為,諸行平等,如空無礙,不住三界,三界本無,何求泥洹?泥洹寂靜,不出不入,無言無說,乃至大安,度脫衆生,解無若幹。
法身如空,不合不散,亦無往來,亦無還返,如空寂寞,是為菩薩等遊于平等。
” 于是世尊,說斯章句,至未曾有,順如應行,不可思議,世之希有。
時有萬二千菩薩皆得不起法忍,七十二億百千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二百六十萬比丘漏盡意解,有六千比丘尼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有二千二百清信士、千八百清信女,亦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溥首僮真,複白世尊曰:“唯願大聖!演是三昧号,菩薩由斯,而緻至德,諸根明了,聞三昧所因名号,則當獲得一切法明,靡不通達,而悉降伏一切迷惑邪見之衆,樂一文字,分别曉了一切諸文,以一切文而了一文,辯才之慧不可限量,為諸群生講說經法,分别曉了,緣應法忍,以一切行入于一相,逮得無量無限之議,曉了識議,四分别辯。
” 于是世尊,告溥首僮真:“谛聽!善思念之!今當為仁分别本末。
” 溥首答曰:“甚善!願樂欲聞。
” 佛言:“有三昧名離無量垢,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普見一切諸色清淨。
” 佛告溥首:“有三昧名壞若幹,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智慧光明覆蔽一切日月之明。
有三昧名成具光明,假使菩薩逮得斯定,威曜覆蔽帝釋、梵王,三界之寶悉蒙安隐,諸天光曜忽不複現。
有三昧名舍界,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處于衆會,蠲除一切淫怒癡病。
有三昧名莫能當,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照明一切八方上下諸佛國土。
有三昧名諸法無所生,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總攬諸佛經典訓誨一切,為衆會分别要義,敷演微妙無着之業。
有三昧名無念雷音,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言語音聲暢于梵天,十方所演無能過者,窈冥蔽礙,無不聞者。
有三昧名曉了一切應心所樂,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悅可衆生,随其所樂而令脫拘礙解之緣,一切衆會普得安隐。
有三昧名無會現悅精進,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睹見無為,無有限數終始之惑,所聞所見莫不通達,一切所入莫能過也。
有三昧名無念寶德樂于世界,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者,放諸神足施化衆生。
有三昧名諸音緣會,假使菩薩逮斯定者,覺諸言音,以無數字了一文字,以一文字說無數字,以了内字、外字,悲了于内不達,外亦不了,内外相應,無有異文。
有三昧名積衆善德,假使菩薩逮斯定者,分别罪福,興顯平等,多所悅可一切衆生,使聞佛音法音,衆聲聞音,緣覺音,菩薩音,度無極音,一切智音;彼有所說,亦無音聲,一切了知深要之業。
有三昧名起諸總持為一切王,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者,分别一切,無量總持,衆慧之要,無礙之法悉令明了。
有三昧名淨諸辯才無為之行,假使菩薩逮斯定者,寂除一切音聲言說,皆無言教,亦無響應,無言無教,亦無所有。
” 于是溥首白世尊:“唯然大聖!鄙身甯應講斯典訓之功德乎?” 告曰:“宜講。
” 溥首白佛:“假使菩薩聞斯經典而不狐疑,發心受持而諷誦講讀,其人現在得妙辯才,聰明辯、欣豫辯、深妙辯、無合會,常行慈心加諸衆生,無毀複意。
所以者何?設使憂念所作趣,奉行其行,知谛随身,未曾舍離。
” 爾時世尊贊溥首曰:“善哉,善哉!快說此言,誠如之意。
譬如布施獲緻大富而不虛假,持戒生天亦不虛假,令斯經典亦複如茲,學緻辯才亦不虛假,悉得本志,猶如日光出照天下衆冥悉除。
斯經如是,諷誦學者懷來辯才靡不通達,喻如菩薩坐于道場,于佛樹下還得無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覺。
菩薩如是,學誦斯經必得辯才,除諸狐疑。
是故,溥首!假使菩薩現欲興辯曉練諸法,聞斯經典心不猶豫,即當受持、講說、諷誦,為諸衆會廣演其義。
” 爾時是離垢藏菩薩,前白佛言:“滅度後,其有受持、諷誦、講說斯經法者,為衆會敷演其義,鄙親當為宣解所歸,使不狐疑,疾得辯才。
” 于時弊魔愁毒垂淚,來詣佛所,白世尊曰:“唯無建立于斯經,如來.至真.等正覺常懷大哀,其有苦患施以大安。
幸哉,大聖!願除吾惑。
如昔世尊初坐樹下處于道場,演此典法;今複重加說斯經典。
我今憂郁,心懷懊惱。
其于如來始得佛道,所救濟時,我之反側不能自勝;一切皆當得不退轉,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其有黎庶,耳聞斯經,聽音服名,悉當得道,至于滅度。
空我境界,虛魔宮殿。
大聖撫育,興建大悲,唯見矜濟。
” 佛告魔曰:“波旬!莫恐,勿怖,勿懅!一切衆生不悉滅度,如來亦不建立斯經。
” 魔聞佛教,踴躍歡喜,善心生矣,忽然不現。
溥首白佛:“何故為魔而說斯教?” 佛告溥首:“斯經典者,住無所住,是故為魔而說斯言:‘吾不建立斯經典也!’至誠不虛。
一切諸法住無所住,不可逮得,無有言教,離于二事,本際平等。
當谛無本,法界如稱,平若虛空,無适無莫,真正無異。
今經流布斯閻浮提,于天下當有瑞應。
” 世尊适建誠谛之教,自然空中音普廣聞,誠如佛言,至誠不虛。
佛告阿難:“受斯普門品經之要,持諷誦讀宣示同學。
” 又言:“阿難!是經八萬四千法品之藏,計比斯典,等無差特。
所以者何?此經一句,普入無量之慧門,法界諸要,唯如來分别曉了。
衆生解斯經典而成佛道,然後講說八萬四千諸經品藏。
是故,阿難!當受斯經消息,将慎谛持、諷誦。
” 為衆人說此已,離垢藏菩薩、溥首僮真、賢者阿難,諸天、世人、揵沓和、阿須倫,聞經歡喜,稽首作禮而退。
是為菩薩等遊衆善德本。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有為也?所有無有,一切從念。
念者空念,計不可量,無量難計,無邊無際,所起為想。
想從念緣,是之數亦不可盡。
曉平等者,了無央數,無行無像,解說等寂,睹一切安,已安已榮,不計無常。
是為菩薩等遊有為。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無為?本淨法寂,亦無合會,無明之形,假聲等察,音聲無言、無教,皆了無為,衆著言聲,等觀如是。
是為菩薩等遊無為。
” 又告溥首:“何謂菩薩等遊平等?處有為中,不住有為,諸行平等,如空無礙,不住三界,三界本無,何求泥洹?泥洹寂靜,不出不入,無言無說,乃至大安,度脫衆生,解無若幹。
法身如空,不合不散,亦無往來,亦無還返,如空寂寞,是為菩薩等遊于平等。
” 于是世尊,說斯章句,至未曾有,順如應行,不可思議,世之希有。
時有萬二千菩薩皆得不起法忍,七十二億百千天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二百六十萬比丘漏盡意解,有六千比丘尼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有二千二百清信士、千八百清信女,亦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溥首僮真,複白世尊曰:“唯願大聖!演是三昧号,菩薩由斯,而緻至德,諸根明了,聞三昧所因名号,則當獲得一切法明,靡不通達,而悉降伏一切迷惑邪見之衆,樂一文字,分别曉了一切諸文,以一切文而了一文,辯才之慧不可限量,為諸群生講說經法,分别曉了,緣應法忍,以一切行入于一相,逮得無量無限之議,曉了識議,四分别辯。
” 于是世尊,告溥首僮真:“谛聽!善思念之!今當為仁分别本末。
” 溥首答曰:“甚善!願樂欲聞。
” 佛言:“有三昧名離無量垢,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普見一切諸色清淨。
” 佛告溥首:“有三昧名壞若幹,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智慧光明覆蔽一切日月之明。
有三昧名成具光明,假使菩薩逮得斯定,威曜覆蔽帝釋、梵王,三界之寶悉蒙安隐,諸天光曜忽不複現。
有三昧名舍界,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處于衆會,蠲除一切淫怒癡病。
有三昧名莫能當,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照明一切八方上下諸佛國土。
有三昧名諸法無所生,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總攬諸佛經典訓誨一切,為衆會分别要義,敷演微妙無着之業。
有三昧名無念雷音,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言語音聲暢于梵天,十方所演無能過者,窈冥蔽礙,無不聞者。
有三昧名曉了一切應心所樂,假使菩薩逮得斯定,悅可衆生,随其所樂而令脫拘礙解之緣,一切衆會普得安隐。
有三昧名無會現悅精進,假使菩薩逮得斯定,睹見無為,無有限數終始之惑,所聞所見莫不通達,一切所入莫能過也。
有三昧名無念寶德樂于世界,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者,放諸神足施化衆生。
有三昧名諸音緣會,假使菩薩逮斯定者,覺諸言音,以無數字了一文字,以一文字說無數字,以了内字、外字,悲了于内不達,外亦不了,内外相應,無有異文。
有三昧名積衆善德,假使菩薩逮斯定者,分别罪福,興顯平等,多所悅可一切衆生,使聞佛音法音,衆聲聞音,緣覺音,菩薩音,度無極音,一切智音;彼有所說,亦無音聲,一切了知深要之業。
有三昧名起諸總持為一切王,假使菩薩逮得斯定者,分别一切,無量總持,衆慧之要,無礙之法悉令明了。
有三昧名淨諸辯才無為之行,假使菩薩逮斯定者,寂除一切音聲言說,皆無言教,亦無響應,無言無教,亦無所有。
” 于是溥首白世尊:“唯然大聖!鄙身甯應講斯典訓之功德乎?” 告曰:“宜講。
” 溥首白佛:“假使菩薩聞斯經典而不狐疑,發心受持而諷誦講讀,其人現在得妙辯才,聰明辯、欣豫辯、深妙辯、無合會,常行慈心加諸衆生,無毀複意。
所以者何?設使憂念所作趣,奉行其行,知谛随身,未曾舍離。
” 爾時世尊贊溥首曰:“善哉,善哉!快說此言,誠如之意。
譬如布施獲緻大富而不虛假,持戒生天亦不虛假,令斯經典亦複如茲,學緻辯才亦不虛假,悉得本志,猶如日光出照天下衆冥悉除。
斯經如是,諷誦學者懷來辯才靡不通達,喻如菩薩坐于道場,于佛樹下還得無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覺。
菩薩如是,學誦斯經必得辯才,除諸狐疑。
是故,溥首!假使菩薩現欲興辯曉練諸法,聞斯經典心不猶豫,即當受持、講說、諷誦,為諸衆會廣演其義。
” 爾時是離垢藏菩薩,前白佛言:“滅度後,其有受持、諷誦、講說斯經法者,為衆會敷演其義,鄙親當為宣解所歸,使不狐疑,疾得辯才。
” 于時弊魔愁毒垂淚,來詣佛所,白世尊曰:“唯無建立于斯經,如來.至真.等正覺常懷大哀,其有苦患施以大安。
幸哉,大聖!願除吾惑。
如昔世尊初坐樹下處于道場,演此典法;今複重加說斯經典。
我今憂郁,心懷懊惱。
其于如來始得佛道,所救濟時,我之反側不能自勝;一切皆當得不退轉,逮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其有黎庶,耳聞斯經,聽音服名,悉當得道,至于滅度。
空我境界,虛魔宮殿。
大聖撫育,興建大悲,唯見矜濟。
” 佛告魔曰:“波旬!莫恐,勿怖,勿懅!一切衆生不悉滅度,如來亦不建立斯經。
” 魔聞佛教,踴躍歡喜,善心生矣,忽然不現。
溥首白佛:“何故為魔而說斯教?” 佛告溥首:“斯經典者,住無所住,是故為魔而說斯言:‘吾不建立斯經典也!’至誠不虛。
一切諸法住無所住,不可逮得,無有言教,離于二事,本際平等。
當谛無本,法界如稱,平若虛空,無适無莫,真正無異。
今經流布斯閻浮提,于天下當有瑞應。
” 世尊适建誠谛之教,自然空中音普廣聞,誠如佛言,至誠不虛。
佛告阿難:“受斯普門品經之要,持諷誦讀宣示同學。
” 又言:“阿難!是經八萬四千法品之藏,計比斯典,等無差特。
所以者何?此經一句,普入無量之慧門,法界諸要,唯如來分别曉了。
衆生解斯經典而成佛道,然後講說八萬四千諸經品藏。
是故,阿難!當受斯經消息,将慎谛持、諷誦。
” 為衆人說此已,離垢藏菩薩、溥首僮真、賢者阿難,諸天、世人、揵沓和、阿須倫,聞經歡喜,稽首作禮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