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中陰救度密法序(序一) 佛法之在西藏,自我宗喀巴大士降生以來,重整法幢,中興顯密,若事若理,性相互融,信解行證,次第不紊。

    說者謂整個佛法,皆萃于西藏,非無故也。

    吾華為佛教先進國,顯法且不論密法自唐時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諸大祖師,先後來中土,弘揚金胎二部,宗風極盛。

    七祖惠果知法運将衰,授日本沙門空海:五部灌頂大法,及金剛頂經等二百餘卷,載于俱東。

    嗣後更遭明季之禁制,智炬光沉,菩提道塞,而法統就湮矣!迨乎近頃,密乘稍稍崛起,複興有望,然而門戶主奴之見,或未盡泯也。

    夫如來一代時教,顯密并行,非可軒轾.顯重理解,密重事修.密非顯,無以探其旨趣顯非密,無以得其究竟,如車兩輪,缺一且不舉,況行遠耶?!衲嘗留學西藏,見彼都比丘修學之曆程,一取準于朗忍,朗忍即宗喀大士菩提道次第論也。

    論以三學為基礎,三士為攝行,次六度,次四攝,次止觀,最後為密乘。

    既通其業,然後博涉性相等學,故類能泊然于世間之利養,而成就者衆。

    及返觀内地,旁瞬東瀛,乃不禁有感于藏東兩密,皆後于我國,後來者竟居上,而先進者反多遜色焉。

    觀化廬張居士蓮菩提,夙具大心,悲智雙運者也。

    既不以衲為無似,而殷然有所問法,今更于業務餘晷,取達瓦桑杜格西英文本三種,譯成華文,曰中陰救度密法、曰涅槃道大手印瑜伽法要、曰明行道六成就法。

    之三者,皆藏中無上秘要,且中土未之前譯,而轉譯于佛法未弘之歐西,再轉譯以供獻于我邦人,甯非至可慶幸之事?!試即此編而探讨之,若事若理,即密即顯,圓融無疑,至于瑜伽心法,首重師承,直契本尊,當尋文自知,勿庸辭費雲爾。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之十月釋超一序于無錫圓通寺 中陰救度密法序(序二) 夫中陰者,正是已離此處,未至彼處,中間所受陰形。

    又曰中有;中間所有,故名中有。

    小乘或曰有中陰,或曰無中陰,大乘說不定,何也?謂極善極惡之人,直至所至,則無中陰,餘皆有之。

    總之,意識落謝之影子耳!所謂意成身,或意生身也。

    據本分而言,離心意識者,蓋離此也。

    學者果能一念不生,前後際斷,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塵塵爾,刹刹爾,三心不可測。

    巍巍乎,蕩蕩乎,五眼豈能窺。

    到這裡,有無不住,聖凡不立,名不得,狀不得,不得不得。

    諸佛因之而圓證,菩薩因之而起修,祖師因之而悟入,衆生因之而迷倒。

    妄想幽微,而為正報;妄想堅固,而成國土,沉沒業海,漂流生死,無有了日,籲可憫也! 蓮菩提居士,悲佛道之垂秋,惜大法之陵夷,發菩提心,将此中陰救度密法一書,由西藏流入西洋者,重譯以歸震旦。

    其書中,從一七、二七,乃至七七,不斷導示,提醒亡者識神,使得著落。

    究竟不離實相,處處呼令識自本心。

    離開有喜樂忿怒等觀境,已指示其未在心識以外。

    時時囑念觀世音,尤相應于無緣大慈悲主,誠哉度亡妙法也!普願法界有情,發起正信,依而行之,從性起修,全修在性,轉識成智,返妄歸真,同入般若波羅密多門,共證無上正等正覺道,而後可。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丙子秋沙市章華寺淨月謹識 中陰救度密法序(序三) 原夫一真法界,二儀未彰。

    清淨本然,固無生佛之别;光明藏海,何有依正之分。

    此心不覺,三細之見相以立;能所對待,六粗之境界斯成。

    由是因果連綿,善惡昭揭,緻陰陽有數,生滅無停。

    為萬象之元造,作四生之先機,三界雜還,七趣紛纭。

    從此是非憎愛,人我冤親。

    既失平等之念,焉知清淨之心,業海茫茫,相續流轉不息,幽關隐隐,究竟解脫何依? 唯我釋伽世尊、能仁正覺,大慈大悲,救世救人,為此大事因緣以出現于世。

    權示相好嚴身而設化允宜,觀衆生根有利純,示大教義有頓漸。

    普令有情,同歸正覺,初中後善,方便無礙多門。

    有顯有密,歸元總是一路。

    然而返妄歸真,轉識成智,究竟了脫生死,離苦得樂,求免隔陰之迷,不失本來之面,則藏密中、中陰救度一法,洵徑中徑又徑欤?!梵言補特伽羅,此雲數取諸趣;中陰者,由趣之趣于其中間,某一期之意生幻執有情,亦有列之六趣外者。

    依密法言,成就菩提,有其三等:上焉者,克期取證;中焉者,命終升登;下焉者,中陰成就。

    因器利使,各由上師之得悉地者,察知根器,付以相當之修持對治法門。

    謹依師教如理思修,唯有成功,決無退縮,此之謂即身成佛。

    淺顯言之,即一生成就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