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悟佛果禅師語錄卷第十二

關燈
能奪能殺能活處。

    有者道。

    趙州先知前庵主不會。

    所以道。

    不是泊船處。

    先知後庵主會。

    所以道。

    能殺能活。

    有底道。

    舌頭在趙州口裡。

    任渠與奪。

    如斯見解。

    總是邪徒情識蔔度。

    不得真正宗眼。

    便是吞跳金剛圈栗棘蓬不得也。

    五祖和尚常雲。

    諸方參得底禅。

    如琉璃瓶子相似。

    愛護不舍第一。

    莫教老僧見。

    将鐵錘一擊爾底碎定也。

    山僧初見他如此說。

    便盡心參他。

    他常問。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作麼生會。

    山僧便喝或下語。

    總不契他。

    雲須是情識盡淨計校都忘處會。

    山僧明日便于無計校處胡道亂道。

    轉沒交涉。

    後來徹悟實見實用。

    如明鏡當台明珠在掌得大自在。

    釋迦老子道。

    若有一法過于涅槃。

    我即說為如幻如化。

    此一著子。

    亘古亘今凝然不變。

    火不能燒水不能溺。

    刀斧不能斫。

    喚作根本。

    一切有漏無漏。

    佛界魔界。

    淨土穢土。

    無不真實。

    若悟得可以丹霄獨步。

    不受别人處分。

    若未到恁麼田地。

    管取被人羅籠。

    山僧如今已退了院。

    彼此緣法自有時。

    所以今日因朝議太夫人請小參。

    盡情說與諸人。

    各自參究佛法本無彼此。

    諸家總是六祖下兒孫。

    終不說我是臨濟下人。

    須得我家宗派盛傳。

    甯可粉骨碎身。

    終不作這見解。

    複舉。

    僧問保壽。

    萬境來侵時如何。

    壽雲。

    莫管他。

    僧禮拜。

    壽雲。

    不得動著。

    動著打折汝腰。

    師雲。

    大衆。

    保壽和尚用金剛王寶劍。

    一切逆順得失長短是非。

    無邊境界不消一瞥。

    這僧見機而作。

    當時禮拜。

    為什麼卻道不動著子細檢點。

    大似龍頭蛇尾。

    山僧即不然。

    或有人問。

    萬境來侵時如何。

    亦對他道。

    莫管他。

    這僧或若便禮拜。

    隻向他道。

    伶利衲僧。

    一撥便轉。

     師雲。

    父母未生已前。

    淨裸裸赤灑灑。

    不立一絲毫。

    及乎投胎既生之後。

    亦淨裸裸赤灑灑。

    不立一絲毫。

    然生于世。

    堕于四大五蘊中。

    多是情生翳障。

    以身為礙。

    迷卻自心。

    若是明眼人。

    明了四大空寂五蘊本虛知四大五蘊中。

    有個輝騰今古迥絕知見底一段事。

    若能返照。

    無第二人。

    根腳下淨裸裸赤灑灑。

    六根門頭亦淨裸裸赤灑灑。

    乃至山河大地窮虛空界。

    盡無邊香水海。

    亦淨裸裸赤灑灑。

    恁麼說話。

    莫是撥有歸無麼。

    且喜沒交涉。

    若撥有歸無。

    杳杳冥冥。

    堕在豁達空撥無因果處。

    則永劫出他地獄三塗因果不得。

    若真實徹證。

    到真淨明妙實際理地。

    則四聖六凡三世諸佛天下祖師有情無情。

    悉于是中流出顯現。

    所以孚上座問鼓山晏國師道。

    父母未生前鼻孔在什麼處。

    山雲。

    即今生也在什麼處。

    孚上座不肯雲。

    爾問我來。

    山如前問。

    孚但搖扇。

    大凡參請。

    參須實參。

    見須實見。

    用須實用。

    父母未生前鼻孔在什麼處。

    孚上座隻搖扇子。

    莫是弄精魂麼。

    須知有奇特事始得。

    隻如文殊初生見十吉祥異相。

    須菩提生室現空相。

    善财初生湧出萬寶藏。

    皆在此一大寶光中淨裸裸赤灑灑流出。

    若隻在杳杳冥冥堕在空空寂寂處。

    豈有如是奇特。

    所以古人于生處見大奇特。

    如世尊分手指于天地自雲。

    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若逢雲門大師。

    尚不以為奇特。

    直行衲僧正令。

    後來老宿雲。

    雲門知恩方解報恩。

    既知了。

    便以衲僧本分事向逆順境界中行。

    且道。

    還當得麼。

    若是平展商量。

    則有向上事。

    若據衲僧本分事上。

    不直半分。

    何故。

    他家自有通霄路。

     師雲。

    現成公案。

    不隔一絲毫。

    普天匝地。

    是一個大解脫門。

    與日月同明。

    與虛空等量。

    若祖若佛無别元由乃古乃今同一正見。

    若是利根上智。

    不用如之若何。

    直下壁立萬仞。

    向自己根腳下承當。

    可以籠罩古今。

    坐斷報化佛頭。

    更無纖毫滲漏。

    威音王已前無師自悟。

    是大解脫人。

    威音已後因師打發。

    不免立師立資。

    有迷有悟。

    雖然如是。

    要且隻是方便垂手接人。

    所以達磨西來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後來六祖大鑒禅師。

    尚自道。

    隻這不立兩字。

    早是立了也。

    何況語言機境種種知解。

    須是一筆句斷始得。

    此一件事直饒三世諸佛出興。

    以無量知見方便接引。

    亦隻有限。

    曆代祖師天下老和尚。

    設百千問答提持。

    亦隻有限。

    不如向自己腳跟下究取。

    威音王已前空劫那畔。

    自己家珍随處受用也。

    須是大丈夫漢意氣方有如是作略。

    亦不依他言語指示。

    不受他欺謾。

    從朝至夜。

    入息不居陰界。

    出息不涉萬緣。

    極是省要。

    隻為各各當人自違背此事。

    向六根門頭。

    認光認影。

    不得快活。

    卻雲。

    争奈某甲疑何。

    且道。

    疑從什麼處來。

    又道。

    某甲為什麼道不得。

    隻爾這道不得底是什麼。

    為爾不能回光直下承當。

    祖師道。

    自己分上。

    有如是靈光。

    有如是自在。

    一切衆生流浪情塵不能解脫。

    假使将此一大事因緣。

    種種垂示。

    猶是有機有境。

    落在情塵。

    要會麼。

    直是一念不生。

    方有少分相應。

    所以先師道。

    直須是命根斷始得。

    且道。

    如何是命根斷。

    須是打疊從前知見種種解會。

    一似大死底人。

    活得起來。

    自然無诤。

    所以道。

    我得無诤三昧。

    人中最為第一。

    不見南泉和尚道。

    黃梅七百高僧。

    盡是會佛法底。

    隻有盧行者一人不會佛法。

    所以得他衣盂。

    須是恁麼人始契恁麼事。

    又雲。

    如聖果大可畏處。

    蓋為無如許聖量等事。

    若是沒量大人。

    終不肯亂承當。

    終不道。

    我能我解我是禅師。

    若如此則堕在解脫深坑。

    不見雲門大師道。

    平地上死人無數。

    過得荊棘林者是好手。

    而今平地上。

    死人無數。

    雲門一句道著。

    山僧這裡則不然。

    直饒透得荊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