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淚啟曰。
和上氣力尚可。
尊顔不殊于舊何因忽出此言。
法師曰。
吾自知之。
汝何由得解。
麟德元年春正月朔一日翻經大德及玉華寺衆。
殷勤啟請翻大寶積經。
法師見衆情專至俯仰。
翻數行訖便攝梵本停住告衆曰。
此經部軸與大般若同。
玄奘自量氣力不複辦此。
死期已至勢非賒遠。
今欲往蘭芝等谷禮拜辭俱胝佛像。
于是與門人同出。
僧衆相顧莫不澘然。
禮訖還寺。
專精行道。
遂絕翻譯。
至八日有弟子高昌僧玄覺。
夢見有一浮圖端嚴高大忽然崩倒。
見已驚起告法師。
法師曰。
非汝身事。
此是吾滅謝之征。
至九日暮間。
于房後度渠。
腳跌倒胫上有少許皮破。
因即寝疾。
氣候漸微。
至十六日如從夢覺口雲。
吾眼前有白蓮華大于槃。
鮮淨可愛。
十七日。
又夢見百千人形容偉大俱著錦衣。
将諸绮繡及妙花珍寶裝法師所卧房宇。
以次裝嚴遍翻經院内外。
爰至院後山嶺林木。
悉豎幡幢。
衆彩間錯并奏音樂。
門外又見無數寶輿輿中香食美果色類百千。
并非人中之物。
各各擎來供養于法師。
法師辭曰。
如此珍味證神通者。
方堪得食。
玄奘未階此位。
何敢辄受。
雖此推辭而進食不止。
侍人謦欬遂爾開目。
因向寺主慧德具說前事。
法師又雲。
玄奘一生以來所修福慧。
準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
信如佛教因果并不虛也。
遂命嘉尚法師。
具錄所翻經論。
合七十四部。
總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又錄造俱胝畫像彌勒像。
各一千幀。
又造塑像十俱胝。
又抄寫能斷般若藥師六門陀羅尼等經各一十部。
供養悲敬二田各萬餘人。
燒百千燈贖數萬生。
錄訖令嘉尚宣讀。
聞已合掌憘慶。
又告門人曰。
吾無常期至。
意欲舍堕。
宜命有緣總集。
于是罄舍衣資更令造像。
并請僧行道。
至二十三日設齋嚫施。
其日又命塑工宋法智。
于嘉壽殿豎菩提像骨已。
因從寺衆及翻經大德并門徒等乞歡喜辭别雲。
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
所作事畢無宜久住。
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
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内眷屬中。
奉事慈尊。
佛下生時。
亦願随下廣作佛事。
乃至無上菩提。
辭訖因默正念。
時複口中誦。
色蘊不可得。
受想行識亦不可得。
眼界不可得。
乃至意界亦不可得。
眼識界不可得。
乃至意識界亦不可得。
無明不可得。
乃至老死亦不可得。
乃至菩提不可得。
不可得亦不可得。
複口說偈教傍人雲。
南無彌勒如來應正等覺。
願與含識速奉慈顔。
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内衆。
願舍命已必生其中。
時寺主慧德。
又夢見有千軀金像從東方來下入翻經院香花滿空。
至二月四日夜半。
瞻病僧明藏禅師見有二人各長一丈許共捧一白蓮華。
如小車輪花有三重。
葉長尺餘。
光淨可愛。
将至法師前。
擎花人雲。
師從無始已來所有損惱有情諸有惡業因今小疾并得消除。
應生欣慶。
法師顧視合掌良久。
遂以右手而自支頭。
次以左手申左髀上。
舒足重壘右脅而卧。
迄至命終竟不回轉。
不飲不食至五日夜半。
弟子光等問。
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内院不。
法師報雲。
得生。
言訖喘息漸微。
少間神逝。
侍人不覺屬纩方知。
從足向上漸冷最後頂暖。
顔色赤白怡悅勝常。
過七七日竟無改變。
亦無異氣自非定慧莊嚴戒香資被。
孰能緻此。
又慈恩寺僧明慧。
業行精苦。
初中後夜念誦經行無時懈廢。
于法師亡夜。
夜半後旋繞佛堂行道。
見北方有白虹四道。
從北亘南貫井宿直至慈恩塔院。
皎潔分明。
心怪所以。
即念往昔如來滅度有白虹十二道。
從西方直貫太微。
于是大聖遷化。
今有此相。
将非玉華法師有無常事耶。
天曉向衆說其所見。
衆鹹怪之。
至九日旦無常事果達于京師符虹現之象。
聞者嗟其感異。
法師形長七尺闆。
身赤白色眉目疏朗。
端嚴若塑美麗如畫。
音詞清遠言談雅亮。
聽者無厭。
或處徒衆。
或對嘉賓。
一坐半日身不傾搖。
服尚乾陀。
裁唯細[疊*毛]。
修廣适中行步雍容。
直前而視辄不顧眄。
滔滔焉若大江之紀地。
灼灼焉類芙蕖之在水。
加以戒範端凝始終如一。
愛惜之志過護浮囊。
持戒之堅超逾系草。
性愛怡簡不好交遊。
一入道場非朝命不出。
法師亡後。
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師。
有感神之德。
至幹封年中見有神現自雲。
弟子是韋将軍諸天之子。
主領鬼神。
如來欲入涅槃。
敕弟子護持贍部遺法。
比見師戒行清嚴留心律部四方有疑皆來咨決。
所制輕重時有乖錯。
師年壽漸促。
文記不正便誤後人。
以是故來示師佛意。
因指宣所出律抄及輕重儀僻謬之處。
皆令改正。
宣聞之悚栗悲喜。
因問經律論等種種疑妨。
神皆為決之。
又問古來傳法之僧德位高下。
并亦問法師。
神答曰。
自古諸師解行互有短長。
而不一準。
且如奘師一人九生已來備修福慧
和上氣力尚可。
尊顔不殊于舊何因忽出此言。
法師曰。
吾自知之。
汝何由得解。
麟德元年春正月朔一日翻經大德及玉華寺衆。
殷勤啟請翻大寶積經。
法師見衆情專至俯仰。
翻數行訖便攝梵本停住告衆曰。
此經部軸與大般若同。
玄奘自量氣力不複辦此。
死期已至勢非賒遠。
今欲往蘭芝等谷禮拜辭俱胝佛像。
于是與門人同出。
僧衆相顧莫不澘然。
禮訖還寺。
專精行道。
遂絕翻譯。
至八日有弟子高昌僧玄覺。
夢見有一浮圖端嚴高大忽然崩倒。
見已驚起告法師。
法師曰。
非汝身事。
此是吾滅謝之征。
至九日暮間。
于房後度渠。
腳跌倒胫上有少許皮破。
因即寝疾。
氣候漸微。
至十六日如從夢覺口雲。
吾眼前有白蓮華大于槃。
鮮淨可愛。
十七日。
又夢見百千人形容偉大俱著錦衣。
将諸绮繡及妙花珍寶裝法師所卧房宇。
以次裝嚴遍翻經院内外。
爰至院後山嶺林木。
悉豎幡幢。
衆彩間錯并奏音樂。
門外又見無數寶輿輿中香食美果色類百千。
并非人中之物。
各各擎來供養于法師。
法師辭曰。
如此珍味證神通者。
方堪得食。
玄奘未階此位。
何敢辄受。
雖此推辭而進食不止。
侍人謦欬遂爾開目。
因向寺主慧德具說前事。
法師又雲。
玄奘一生以來所修福慧。
準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
信如佛教因果并不虛也。
遂命嘉尚法師。
具錄所翻經論。
合七十四部。
總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又錄造俱胝畫像彌勒像。
各一千幀。
又造塑像十俱胝。
又抄寫能斷般若藥師六門陀羅尼等經各一十部。
供養悲敬二田各萬餘人。
燒百千燈贖數萬生。
錄訖令嘉尚宣讀。
聞已合掌憘慶。
又告門人曰。
吾無常期至。
意欲舍堕。
宜命有緣總集。
于是罄舍衣資更令造像。
并請僧行道。
至二十三日設齋嚫施。
其日又命塑工宋法智。
于嘉壽殿豎菩提像骨已。
因從寺衆及翻經大德并門徒等乞歡喜辭别雲。
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
所作事畢無宜久住。
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
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内眷屬中。
奉事慈尊。
佛下生時。
亦願随下廣作佛事。
乃至無上菩提。
辭訖因默正念。
時複口中誦。
色蘊不可得。
受想行識亦不可得。
眼界不可得。
乃至意界亦不可得。
眼識界不可得。
乃至意識界亦不可得。
無明不可得。
乃至老死亦不可得。
乃至菩提不可得。
不可得亦不可得。
複口說偈教傍人雲。
南無彌勒如來應正等覺。
願與含識速奉慈顔。
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内衆。
願舍命已必生其中。
時寺主慧德。
又夢見有千軀金像從東方來下入翻經院香花滿空。
至二月四日夜半。
瞻病僧明藏禅師見有二人各長一丈許共捧一白蓮華。
如小車輪花有三重。
葉長尺餘。
光淨可愛。
将至法師前。
擎花人雲。
師從無始已來所有損惱有情諸有惡業因今小疾并得消除。
應生欣慶。
法師顧視合掌良久。
遂以右手而自支頭。
次以左手申左髀上。
舒足重壘右脅而卧。
迄至命終竟不回轉。
不飲不食至五日夜半。
弟子光等問。
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内院不。
法師報雲。
得生。
言訖喘息漸微。
少間神逝。
侍人不覺屬纩方知。
從足向上漸冷最後頂暖。
顔色赤白怡悅勝常。
過七七日竟無改變。
亦無異氣自非定慧莊嚴戒香資被。
孰能緻此。
又慈恩寺僧明慧。
業行精苦。
初中後夜念誦經行無時懈廢。
于法師亡夜。
夜半後旋繞佛堂行道。
見北方有白虹四道。
從北亘南貫井宿直至慈恩塔院。
皎潔分明。
心怪所以。
即念往昔如來滅度有白虹十二道。
從西方直貫太微。
于是大聖遷化。
今有此相。
将非玉華法師有無常事耶。
天曉向衆說其所見。
衆鹹怪之。
至九日旦無常事果達于京師符虹現之象。
聞者嗟其感異。
法師形長七尺闆。
身赤白色眉目疏朗。
端嚴若塑美麗如畫。
音詞清遠言談雅亮。
聽者無厭。
或處徒衆。
或對嘉賓。
一坐半日身不傾搖。
服尚乾陀。
裁唯細[疊*毛]。
修廣适中行步雍容。
直前而視辄不顧眄。
滔滔焉若大江之紀地。
灼灼焉類芙蕖之在水。
加以戒範端凝始終如一。
愛惜之志過護浮囊。
持戒之堅超逾系草。
性愛怡簡不好交遊。
一入道場非朝命不出。
法師亡後。
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師。
有感神之德。
至幹封年中見有神現自雲。
弟子是韋将軍諸天之子。
主領鬼神。
如來欲入涅槃。
敕弟子護持贍部遺法。
比見師戒行清嚴留心律部四方有疑皆來咨決。
所制輕重時有乖錯。
師年壽漸促。
文記不正便誤後人。
以是故來示師佛意。
因指宣所出律抄及輕重儀僻謬之處。
皆令改正。
宣聞之悚栗悲喜。
因問經律論等種種疑妨。
神皆為決之。
又問古來傳法之僧德位高下。
并亦問法師。
神答曰。
自古諸師解行互有短長。
而不一準。
且如奘師一人九生已來備修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