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不善之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
逮初禅成就遊。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然彼不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彼覺觀已息。
内靖.一心。
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逮第二禅成就遊。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然彼不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彼離喜欲。
舍無求遊。
正念正智而身覺樂。
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空。
逮第三禅成就遊。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然彼不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彼樂滅.苦滅。
喜.憂本已滅。
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逮第四禅成就遊。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然彼不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彼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趣向漏盡智通作證。
彼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
知此苦滅。
知此苦滅道如真。
知此漏如真。
知此漏習。
知此漏滅。
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彼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梵志。
于意雲何。
如是象迹喻善作具足耶。
生聞梵志答曰。
唯然。
瞿昙。
如是象迹喻善作具足。
生聞梵志白曰。
世尊。
我已知。
善逝。
我已解。
世尊。
我今自歸于佛.法及比丘衆。
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
從今日始。
終身自歸。
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
生聞梵志及卑盧異學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象迹喻經第五竟(二千九百八十八字)。
(一四七)中阿含梵志品聞德經第六(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生聞梵志中後彷徉。
往詣佛所。
共相問訊。
卻坐一面。
白曰。
瞿昙。
我欲有所問。
聽乃敢陳。
世尊告曰。
梵志。
恣汝所問。
生聞梵志即便問曰。
沙門瞿昙弟子或有在家。
或有出家學道。
以何義故博聞誦習耶。
世尊答曰。
梵志。
我弟子或有在家。
或出家學道。
所以博聞誦習。
欲自調禦。
欲自息止。
自求滅訖。
梵志。
我弟子或有在家。
或出家學道。
以此義故博聞誦習。
生聞梵志複問曰。
瞿昙。
博聞誦習有差别耶。
博聞誦習有功德耶。
世尊答曰。
梵志。
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博聞誦習則有功德。
生聞梵志複問曰。
瞿昙。
博聞誦習有何差别。
有何德耶。
世尊答曰。
梵志。
多聞聖弟子晝日作業。
欲得其利。
彼所作業敗壞不成。
彼所作業敗壞不成已。
然不憂戚.愁煩.啼哭。
不椎身懊惱。
亦不癡狂。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晝日作業。
欲得其利。
彼所作業敗壞不成。
彼所作業敗壞不成已。
然不憂戚.愁煩.啼哭。
不椎身懊惱。
亦不癡狂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所有愛念。
異無散解。
不複相應。
與别離已。
然不憂戚.愁煩.啼哭。
不椎身懊惱。
亦不癡狂。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所有愛念。
異無散解。
不複相應。
與别離已。
然不憂戚.愁煩.啼哭。
不椎身懊惱。
亦不癡狂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無常。
念出家學道。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無常。
念出家學道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無常已。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無常已。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能忍饑渴.寒熱.蚊虻.蠅蚤。
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
身遇諸疾。
極為苦痛。
至命欲絕。
諸不可樂皆能堪耐。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能忍饑渴.寒熱.蚊虻.蠅蚤。
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
身遇諸疾。
極為苦痛。
至命欲絕。
諸不可樂皆能堪耐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堪耐不樂。
生不樂已。
心終不著。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堪耐不樂。
生不樂已。
心終不著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堪耐恐怖。
生恐怖已。
心終不著。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堪耐恐怖。
生恐怖已。
心終不著。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若生三惡不善之念。
欲念.恚念及害念。
為此三惡不善念已。
心終不著。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若生三惡不善之念。
欲念.恚念及害念。
為此三惡不善念已。
心終不著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
則得苦邊。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
則得苦邊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
天上.人間一往來已。
則得苦邊。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
天上人間一往來已。
則得苦邊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五下分結盡。
生彼間已。
便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世。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五下分結盡。
生彼間已。
便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世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有息解脫。
離色得無色如其像定。
身作證成就遊。
慧觀斷漏而知漏。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
逮初禅成就遊。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然彼不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彼覺觀已息。
内靖.一心。
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逮第二禅成就遊。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然彼不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彼離喜欲。
舍無求遊。
正念正智而身覺樂。
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空。
逮第三禅成就遊。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然彼不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彼樂滅.苦滅。
喜.憂本已滅。
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逮第四禅成就遊。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然彼不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彼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趣向漏盡智通作證。
彼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
知此苦滅。
知此苦滅道如真。
知此漏如真。
知此漏習。
知此漏滅。
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梵志。
是謂如來所屈。
如來所行。
如來所服。
彼以此為訖。
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世尊所說法善。
如來弟子聖衆善趣。
梵志。
于意雲何。
如是象迹喻善作具足耶。
生聞梵志答曰。
唯然。
瞿昙。
如是象迹喻善作具足。
生聞梵志白曰。
世尊。
我已知。
善逝。
我已解。
世尊。
我今自歸于佛.法及比丘衆。
唯願世尊受我為優婆塞。
從今日始。
終身自歸。
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
生聞梵志及卑盧異學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象迹喻經第五竟(二千九百八十八字)。
(一四七)中阿含梵志品聞德經第六(第三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生聞梵志中後彷徉。
往詣佛所。
共相問訊。
卻坐一面。
白曰。
瞿昙。
我欲有所問。
聽乃敢陳。
世尊告曰。
梵志。
恣汝所問。
生聞梵志即便問曰。
沙門瞿昙弟子或有在家。
或有出家學道。
以何義故博聞誦習耶。
世尊答曰。
梵志。
我弟子或有在家。
或出家學道。
所以博聞誦習。
欲自調禦。
欲自息止。
自求滅訖。
梵志。
我弟子或有在家。
或出家學道。
以此義故博聞誦習。
生聞梵志複問曰。
瞿昙。
博聞誦習有差别耶。
博聞誦習有功德耶。
世尊答曰。
梵志。
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博聞誦習則有功德。
生聞梵志複問曰。
瞿昙。
博聞誦習有何差别。
有何德耶。
世尊答曰。
梵志。
多聞聖弟子晝日作業。
欲得其利。
彼所作業敗壞不成。
彼所作業敗壞不成已。
然不憂戚.愁煩.啼哭。
不椎身懊惱。
亦不癡狂。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晝日作業。
欲得其利。
彼所作業敗壞不成。
彼所作業敗壞不成已。
然不憂戚.愁煩.啼哭。
不椎身懊惱。
亦不癡狂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所有愛念。
異無散解。
不複相應。
與别離已。
然不憂戚.愁煩.啼哭。
不椎身懊惱。
亦不癡狂。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所有愛念。
異無散解。
不複相應。
與别離已。
然不憂戚.愁煩.啼哭。
不椎身懊惱。
亦不癡狂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無常。
念出家學道。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無常。
念出家學道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無常已。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财物皆悉無常已。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能忍饑渴.寒熱.蚊虻.蠅蚤。
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
身遇諸疾。
極為苦痛。
至命欲絕。
諸不可樂皆能堪耐。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能忍饑渴.寒熱.蚊虻.蠅蚤。
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
身遇諸疾。
極為苦痛。
至命欲絕。
諸不可樂皆能堪耐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堪耐不樂。
生不樂已。
心終不著。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堪耐不樂。
生不樂已。
心終不著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堪耐恐怖。
生恐怖已。
心終不著。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堪耐恐怖。
生恐怖已。
心終不著。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若生三惡不善之念。
欲念.恚念及害念。
為此三惡不善念已。
心終不著。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若生三惡不善之念。
欲念.恚念及害念。
為此三惡不善念已。
心終不著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
則得苦邊。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
則得苦邊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
天上.人間一往來已。
則得苦邊。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
天上人間一往來已。
則得苦邊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五下分結盡。
生彼間已。
便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世。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五下分結盡。
生彼間已。
便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世者。
梵志。
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别。
有此功德。
複次。
梵志。
多聞聖弟子有息解脫。
離色得無色如其像定。
身作證成就遊。
慧觀斷漏而知漏。
梵志。
若多聞聖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