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東晉罽賓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一一三)中阿含林品諸法本經第七(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若諸異學來問汝等。
一切諸法以何為本。
汝等應當如是答彼。
一切諸法以欲為本。
彼若複問。
以何為和。
當如是答。
以更樂為和。
彼若複問。
以何為來。
當如是答。
以覺為來。
彼若複問。
以何為有。
當如是答。
以思想為有。
彼若複問。
以何為上主。
當如是答。
以念為上主。
彼若複問。
以何為前。
當如是答。
以定為前。
彼若複問。
以何為上。
當如是答。
以慧為上。
彼若複問。
以何為真。
當如是答。
以解脫為真。
彼若複問。
以何為訖。
當如是答。
以涅槃為訖。
是為比丘欲為諸法本。
更樂為諸法和。
覺為諸法來。
思想為諸法有。
念為諸法上主。
定為諸法前。
慧為諸法上。
解脫為諸法真。
涅槃為諸法訖。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習出家學道心。
習無常想。
習無常苦想。
習苦無我想。
習不淨想。
習惡食想。
習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習死想。
知世間好惡。
習如是想心。
知世間習有。
習如是想心。
知世間習.滅.味.患.出要如真。
習如是想心。
若比丘得習出家學道心者。
得習無常想。
得習無常苦想。
得習苦無我想。
得習不淨想。
得習惡食想。
得習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得習死想。
知世間好惡。
得習如是想心。
知世間習有。
得習如是想心。
知世間習.滅.味.患.出要如真。
得習如是想心者。
是謂比丘斷愛除結。
正知正觀諸法已。
便得苦邊。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諸法本經第七竟(四百五十七字)。
(一一四)中阿含林品優陀羅經第八(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優陀羅羅摩子。
彼在衆中。
數如是說。
于此生中。
觀此覺此。
不知癰本。
然後具知癰本。
優陀羅羅摩子無一切知自稱一切知。
實無所覺自稱有覺。
優陀羅羅摩子。
如是見.如是說。
有者。
是病.是癰.是刺。
設無想者。
是愚癡也。
若有所覺。
是止息.是最妙。
謂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
彼自樂身。
自受于身。
自著身已。
修習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
身壞命終。
生非有想非無想天中。
彼壽盡已。
複來此間。
生于狸中。
此比丘正說者于此生中。
觀此覺此。
不知癰本。
然後具知癰本。
雲何比丘正觀耶。
比丘者。
知六更觸。
知習.知滅.知味.知患.知出要。
以慧知如真。
是謂比丘正觀也。
雲何比丘覺。
比丘者。
知三覺。
知習.知滅.知味.知患.知出要。
以慧知如真。
是謂比丘覺。
雲何比丘不知癰本。
然後具知癰本。
比丘者。
知有愛滅。
拔其根本。
至竟不複生。
是謂比丘不知癰本。
然後具知癰本。
癰者。
謂此身也。
色粗四大。
從父母生。
飲食長養。
衣被按摩。
澡浴強忍。
是無常法.壞法.散法.是謂癰也。
癰本者。
謂三愛也。
欲愛.色愛.無色愛。
是謂癰本。
癰一切漏者。
謂六更觸處也。
眼漏視色。
耳漏聞聲。
鼻漏嗅香。
舌漏嘗味。
身漏覺觸。
意漏知諸法。
是謂癰一切漏。
比丘。
我已為汝說癰說癰本。
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
憐念愍傷。
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者。
我今已作。
汝等亦當複自作。
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
燕坐思惟。
勿得放逸。
勤加精進。
莫令後悔。
此是我之教敕。
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優陀羅經第八竟(五百一十四字)。
(一一五)中阿含林品蜜丸喻經第九(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釋羁瘦。
在迦維羅衛。
爾時。
世尊過夜平旦。
著衣持缽。
為乞食故。
入迦維羅衛。
食訖。
中後收舉衣缽。
澡洗手足。
以尼師壇著于肩上。
往詣竹林釋迦寺中。
入彼大林。
至一樹下敷尼師檀。
結加趺坐。
于是。
執杖釋拄杖而行。
中後彷徉。
往詣佛所。
共相問訊。
拄杖立佛前。
問世尊曰。
沙門瞿昙。
以何為宗本。
說何等法。
世尊答曰。
釋。
若一切世間。
天及魔.梵.沙門.梵志。
從人至天。
使不鬥诤。
修習離欲清淨梵志。
舍離谄曲。
除悔。
不著有.非有。
亦無想。
是我宗本。
說亦如是。
于是。
執杖釋聞佛所說不是不非。
執杖釋奮頭而去。
于是。
世尊執杖釋去後不久。
則于晡時。
從燕坐起。
往詣講堂。
比丘衆前敷座而坐。
告諸比丘。
我今平旦著衣持缽。
為乞食故。
入迦維羅衛。
食訖。
中後收舉衣缽。
澡洗手足。
以尼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若諸異學來問汝等。
一切諸法以何為本。
汝等應當如是答彼。
一切諸法以欲為本。
彼若複問。
以何為和。
當如是答。
以更樂為和。
彼若複問。
以何為來。
當如是答。
以覺為來。
彼若複問。
以何為有。
當如是答。
以思想為有。
彼若複問。
以何為上主。
當如是答。
以念為上主。
彼若複問。
以何為前。
當如是答。
以定為前。
彼若複問。
以何為上。
當如是答。
以慧為上。
彼若複問。
以何為真。
當如是答。
以解脫為真。
彼若複問。
以何為訖。
當如是答。
以涅槃為訖。
是為比丘欲為諸法本。
更樂為諸法和。
覺為諸法來。
思想為諸法有。
念為諸法上主。
定為諸法前。
慧為諸法上。
解脫為諸法真。
涅槃為諸法訖。
是故比丘當如是學。
習出家學道心。
習無常想。
習無常苦想。
習苦無我想。
習不淨想。
習惡食想。
習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習死想。
知世間好惡。
習如是想心。
知世間習有。
習如是想心。
知世間習.滅.味.患.出要如真。
習如是想心。
若比丘得習出家學道心者。
得習無常想。
得習無常苦想。
得習苦無我想。
得習不淨想。
得習惡食想。
得習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得習死想。
知世間好惡。
得習如是想心。
知世間習有。
得習如是想心。
知世間習.滅.味.患.出要如真。
得習如是想心者。
是謂比丘斷愛除結。
正知正觀諸法已。
便得苦邊。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諸法本經第七竟(四百五十七字)。
(一一四)中阿含林品優陀羅經第八(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優陀羅羅摩子。
彼在衆中。
數如是說。
于此生中。
觀此覺此。
不知癰本。
然後具知癰本。
優陀羅羅摩子無一切知自稱一切知。
實無所覺自稱有覺。
優陀羅羅摩子。
如是見.如是說。
有者。
是病.是癰.是刺。
設無想者。
是愚癡也。
若有所覺。
是止息.是最妙。
謂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
彼自樂身。
自受于身。
自著身已。
修習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
身壞命終。
生非有想非無想天中。
彼壽盡已。
複來此間。
生于狸中。
此比丘正說者于此生中。
觀此覺此。
不知癰本。
然後具知癰本。
雲何比丘正觀耶。
比丘者。
知六更觸。
知習.知滅.知味.知患.知出要。
以慧知如真。
是謂比丘正觀也。
雲何比丘覺。
比丘者。
知三覺。
知習.知滅.知味.知患.知出要。
以慧知如真。
是謂比丘覺。
雲何比丘不知癰本。
然後具知癰本。
比丘者。
知有愛滅。
拔其根本。
至竟不複生。
是謂比丘不知癰本。
然後具知癰本。
癰者。
謂此身也。
色粗四大。
從父母生。
飲食長養。
衣被按摩。
澡浴強忍。
是無常法.壞法.散法.是謂癰也。
癰本者。
謂三愛也。
欲愛.色愛.無色愛。
是謂癰本。
癰一切漏者。
謂六更觸處也。
眼漏視色。
耳漏聞聲。
鼻漏嗅香。
舌漏嘗味。
身漏覺觸。
意漏知諸法。
是謂癰一切漏。
比丘。
我已為汝說癰說癰本。
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
憐念愍傷。
求義及饒益。
求安隐快樂者。
我今已作。
汝等亦當複自作。
至無事處.山林樹下.空安靜處。
燕坐思惟。
勿得放逸。
勤加精進。
莫令後悔。
此是我之教敕。
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優陀羅經第八竟(五百一十四字)。
(一一五)中阿含林品蜜丸喻經第九(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釋羁瘦。
在迦維羅衛。
爾時。
世尊過夜平旦。
著衣持缽。
為乞食故。
入迦維羅衛。
食訖。
中後收舉衣缽。
澡洗手足。
以尼師壇著于肩上。
往詣竹林釋迦寺中。
入彼大林。
至一樹下敷尼師檀。
結加趺坐。
于是。
執杖釋拄杖而行。
中後彷徉。
往詣佛所。
共相問訊。
拄杖立佛前。
問世尊曰。
沙門瞿昙。
以何為宗本。
說何等法。
世尊答曰。
釋。
若一切世間。
天及魔.梵.沙門.梵志。
從人至天。
使不鬥诤。
修習離欲清淨梵志。
舍離谄曲。
除悔。
不著有.非有。
亦無想。
是我宗本。
說亦如是。
于是。
執杖釋聞佛所說不是不非。
執杖釋奮頭而去。
于是。
世尊執杖釋去後不久。
則于晡時。
從燕坐起。
往詣講堂。
比丘衆前敷座而坐。
告諸比丘。
我今平旦著衣持缽。
為乞食故。
入迦維羅衛。
食訖。
中後收舉衣缽。
澡洗手足。
以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