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六

關燈
念。

    沙門瞿昙貪師故說法。

    汝莫作是念。

    以師還汝。

    我其為汝說法。

    無恚。

    若汝作是念。

    沙門瞿昙貪弟子故說法。

    汝莫作是念。

    弟子還汝。

    我其為汝說法。

    無恚。

    若汝作是念。

    沙門瞿昙貪供養故說法。

    汝莫作是念。

    供養還汝。

    我其為汝說法。

    無恚。

    若汝作是念。

    沙門瞿昙貪稱譽故說法。

    汝莫作是念。

    稱譽還汝。

    我其為汝說法。

    無恚。

    若汝作是念。

    我若有法善善相應。

    彼彼解脫句能以作證。

    彼沙門瞿昙。

    奪我滅我者。

    汝莫作是念。

    以法還汝。

    我其為汝說法。

     于是。

    大衆默然而住。

    所以者何。

    彼為魔王所制持故。

    彼時。

    世尊告實意居士曰。

    汝看此大衆默然而住。

    所以者何。

    彼為魔王所制持故。

    彼令異學衆無有一異學作是念。

    我試于沙門瞿昙所修行梵行。

     世尊知已。

    為實意居士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

    無量方便為彼說法。

    勸發渴仰。

    成就歡喜已。

    即從坐起。

    便接實意居士臂。

    以神足飛。

    乘虛而去。

     佛說如是。

    實意居士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優昙婆邏經第八竟(五千八百九十八字)。

     (一○五)中阿含因品願經第九(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有一比丘在遠離獨任。

    閑居靜處。

    宴坐思惟。

    心作是念。

    世尊慰勞共我語言。

    為我說法。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于是。

    比丘作是念已。

    則于晡時從宴坐起。

    往詣佛所。

     世尊遙見彼比丘來。

    因彼比丘故。

    告諸比丘。

    汝等當願世尊慰勞共我語言。

    為我說法。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有親族。

    令彼因我身壞命終。

    必升善處。

    乃生天上。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諸施我衣被.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

    令彼此施有大功德。

    有大光明。

    獲大果報。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能忍饑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

    惡聲.捶杖亦能忍之。

    身遇諸疾。

    極為苦痛。

    至命欲絕。

    諸不可樂。

    皆能堪耐。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堪耐不樂。

    若生不樂。

    心終不著。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堪耐恐怖。

    若生恐怖。

    心終不著。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若生三惡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害念。

    為此三惡不善之念。

    心終不著。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三結已盡。

    得須陀洹。

    不堕惡法。

    定趣正覺。

    極受七有。

    天上人間七往來已。

    便得苦邊。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三結已盡。

    淫.怒.癡薄。

    得一往來天上人間。

    一往來已。

    便得苦邊。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五下分結盡。

    生于彼間。

    便般涅槃。

    得不退法。

    不還此世。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息解脫。

    離色得無色。

    如其像定。

    身作證成就遊。

    以慧而觀斷漏.知漏。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比丘。

    當願我如意足.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

    諸漏已盡而得無漏。

    心解脫。

    慧解脫。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得具足戒而不廢禅。

    成就觀行于空靜處。

     于是。

    彼比丘聞佛所說。

    善受善持。

    即從坐起。

    稽首佛足。

    繞三匝而去。

    彼比丘受佛此教。

    閑居靜處。

    宴坐思惟。

    修行精勤。

    心無放逸。

    因閑居靜處。

    宴坐思惟。

    修行精勤。

    心無放逸故。

    若族姓子所為。

    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唯無上梵行訖。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彼尊者知法已。

    至得阿羅诃。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願經第九竟(八百六十五字)。

     (一○六)中阿含因品想經第十(第二小土城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若有沙門.梵志于地有地想。

    地即是神。

    地是神所。

    神是地所。

    彼計地即是神已。

    便不知地。

    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無熱。

    彼于淨有淨想。

    淨即是神。

    淨是神所。

    神是淨所。

    彼計淨即是神已。

    便不知淨。

    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一.别.若幹.見.聞.識.知。

    得觀意所念.意所思。

    從此世至彼世。

    從彼世至此世。

    彼于一切有一切想。

    一切即是神。

    一切是神所。

    神是一切所。

    彼計一切即是神已。

    便不知一切。

     若有沙門.梵志于地則知地。

    地非是神。

    地非神所。

    神非地所。

    彼不計地即是神已。

    彼便知地。

    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無熱。

    彼于淨則知淨。

    淨非是神。

    淨非神所。

    神非淨所。

    彼不計淨即是神已。

    彼便知淨。

    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一.别.若幹.見.聞.識.知。

    得觀意所念.意所思。

    從此世至彼世。

    從彼世至此世。

    彼于一切則知一切。

    一切非是神。

    一切非神所。

    神非一切所。

    彼不計一切即是神已。

    彼便知一切。

     我于地則知地。

    地非是神。

    地非神所。

    神非地所。

    我不計地即是神已。

    我便知地。

    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無熱。

    我于淨則知淨。

    淨非是神。

    淨非神所。

    神非淨所。

    我不計淨即是神已。

    我便知淨。

    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一.别.若幹.見.聞.識.知。

    得觀意所念.意所思。

    從此世至彼世。

    從彼世至此世。

    我于一切則知一切。

    一切非是神。

    一切非神所。

    神非一切所。

    我不計一切即是神已。

    我便知一切。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想經第十竟(五百二十六字)。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六(八千九百七十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