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若意知法。
然不受相。
亦不味法。
謂忿诤故。
守護意根。
心中不生貪伺.憂戚.惡不善法。
趣向彼故。
守護意根。
諸賢。
我已成就此聖戒聚及極知足。
守護諸根。
當複學正知出入。
善觀分别。
屈申低仰。
儀容庠序。
善著僧伽梨及諸衣缽。
行住坐卧。
眠寤語默。
皆正知之。
諸賢。
我已成就此聖戒聚及極知足。
守護諸根。
正知出入。
當複學獨住遠離。
在無事處。
或至樹下空安靜處.山岩石室.露地蘘[卄/積]。
或至林中。
或在冢間。
諸賢。
我已在無事處。
或至樹下空安靜處。
敷尼師檀。
結加趺坐。
正身正願。
反念不向。
斷除貪伺。
心無有诤。
見他财物.諸生活具。
不起貪伺。
欲令我得。
我于貪伺淨除其心。
如是嗔恚.睡眠.調悔.斷疑.度惑。
于諸善法無有猶豫。
我于疑惑淨除其心。
諸賢。
我已斷此五蓋.心穢.慧羸。
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如意足智通作證。
諸賢。
我得無量如意足。
謂分一為衆。
合衆為一。
一則住一。
有知有見。
不礙石壁。
猶如行空。
沒地如水。
履水如地。
結加趺坐。
上升虛空。
猶如鳥翔。
今此日月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以手扪摸身至梵天。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天耳智通作證。
諸賢。
我以天耳聞人.非人音聲。
近遠.妙與不妙。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他心智通作證。
諸賢。
我為他衆生所念.所思.所為.所行。
以他心智知他心如真。
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
無欲心知無欲心如真。
有恚無恚.有癡無癡.有穢無穢.合散.高下.小大.修不修.定不定。
不解脫心知不解脫心如真。
解脫心知解脫心如真。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憶宿命智通作證。
諸賢。
有行有相貌。
憶本無量昔所經曆。
謂一生.二生.百生.千生.成劫.敗劫.無量成敗劫。
彼衆生名某。
彼昔更曆。
我曾生彼。
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飲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訖。
此死生彼。
彼死生此。
我生在此。
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飲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訖。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生死智通作證。
諸賢。
我以清淨天眼出過于人。
見此衆生死時生時。
好色惡色。
妙與不妙。
往來善處及不善處。
随此衆生之所作業見其如真。
若此衆生成就身惡行。
口.意惡行。
诽謗聖人。
邪見。
成就邪見業。
彼因緣此。
身壞命終。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若此衆生成就身妙行。
口.意妙行。
不诽謗聖人。
正見.成就正見業。
彼因緣此。
身壞命終。
必升善處。
上生天中。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漏盡智通作證。
諸賢。
我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
知此漏.知此漏習.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諸賢。
若有比丘犯戒.破戒.缺戒.穿戒.穢戒.黑戒者。
欲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閣者。
終無是處。
諸賢。
猶去村不遠。
有樓觀堂閣。
其中安梯或施十隥。
或十二隥。
若有人來。
求願欲得升彼堂閣。
若不登此梯第一隥上。
欲登第二隥者。
終無是處。
若不登第二隥。
欲登第三.四。
至升堂閣者。
終無是處。
諸賢。
如是若有比丘犯戒.破戒.缺戒.穿戒.穢戒.黑戒者。
欲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閣者。
終無是處。
諸賢。
若有比丘不犯戒.破戒.缺戒.穿戒.穢戒.黑戒者。
欲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閣者。
必有是處。
諸賢。
猶去村不遠。
有樓觀堂閣。
其中安梯或施十隥。
或十二隥。
若有人來。
求願欲得升彼堂閣。
若登此梯第一隥上。
欲登第二隥者。
必有是處。
若登第二隥。
欲登第三.四。
至升堂閣者。
必有是處。
諸賢。
如是若有比丘不犯戒.破戒.缺戒.穿戒.穢戒.黑戒者。
欲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閣者。
必有是處。
諸賢。
我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之閣。
以小方便觀千世界。
諸賢。
猶有目人住高樓上。
以小方便觀下露地。
見千土塹。
諸賢。
我亦如是。
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之閣。
以小方便觀千世界。
諸賢。
若王大象。
或有七寶。
或複減八。
以多羅葉覆之。
如我覆藏于此六通。
諸賢。
若于我如意足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天耳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他心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宿命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生死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漏盡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于是。
尊者阿難白曰。
尊者阿那律陀。
今娑羅邏岩山集坐八百比丘及世尊在中。
為尊者阿那律陀作衣。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如意足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天耳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他心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宿命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生死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漏盡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但我等長夜以心識尊者阿那律陀心。
如尊者阿那律陀。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于是。
世尊所患已差而得安隐。
即時便起。
結加趺坐。
世尊坐已。
歎尊者阿那律陀曰。
善哉。
善哉。
阿那律陀。
極善。
阿那律陀。
謂汝為諸比丘說迦絺那法。
阿那律陀。
汝複為諸比丘說迦絺那法。
阿那律陀。
汝為諸比丘數數說迦絺那法。
于是。
世尊告諸比丘。
比丘。
汝等受迦絺那法。
誦習迦絺那法。
善持迦絺那法。
所以者何。
迦絺那法與法相應。
為梵行本。
緻通緻覺。
亦緻涅槃。
若族姓子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應當至心受迦絺那法。
善受善持迦絺那法。
所以者何。
我不見過去時諸比丘作如是衣。
如阿那律陀比丘。
不見未來.現在諸比丘作如是衣。
如阿那律陀比丘。
所以者何。
謂今娑羅邏岩山集坐八百比丘及世尊在中。
為阿那律陀比丘作衣。
如是阿那律陀比丘。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佛說如是。
尊者阿那律陀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迦絺那經第九竟(三千七百八十字)。
中阿含經卷第十九(一萬四百六十九字)(第二小土城誦)
然不受相。
亦不味法。
謂忿诤故。
守護意根。
心中不生貪伺.憂戚.惡不善法。
趣向彼故。
守護意根。
諸賢。
我已成就此聖戒聚及極知足。
守護諸根。
當複學正知出入。
善觀分别。
屈申低仰。
儀容庠序。
善著僧伽梨及諸衣缽。
行住坐卧。
眠寤語默。
皆正知之。
諸賢。
我已成就此聖戒聚及極知足。
守護諸根。
正知出入。
當複學獨住遠離。
在無事處。
或至樹下空安靜處.山岩石室.露地蘘[卄/積]。
或至林中。
或在冢間。
諸賢。
我已在無事處。
或至樹下空安靜處。
敷尼師檀。
結加趺坐。
正身正願。
反念不向。
斷除貪伺。
心無有诤。
見他财物.諸生活具。
不起貪伺。
欲令我得。
我于貪伺淨除其心。
如是嗔恚.睡眠.調悔.斷疑.度惑。
于諸善法無有猶豫。
我于疑惑淨除其心。
諸賢。
我已斷此五蓋.心穢.慧羸。
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至得第四禅成就遊。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如意足智通作證。
諸賢。
我得無量如意足。
謂分一為衆。
合衆為一。
一則住一。
有知有見。
不礙石壁。
猶如行空。
沒地如水。
履水如地。
結加趺坐。
上升虛空。
猶如鳥翔。
今此日月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以手扪摸身至梵天。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天耳智通作證。
諸賢。
我以天耳聞人.非人音聲。
近遠.妙與不妙。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他心智通作證。
諸賢。
我為他衆生所念.所思.所為.所行。
以他心智知他心如真。
有欲心知有欲心如真。
無欲心知無欲心如真。
有恚無恚.有癡無癡.有穢無穢.合散.高下.小大.修不修.定不定。
不解脫心知不解脫心如真。
解脫心知解脫心如真。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憶宿命智通作證。
諸賢。
有行有相貌。
憶本無量昔所經曆。
謂一生.二生.百生.千生.成劫.敗劫.無量成敗劫。
彼衆生名某。
彼昔更曆。
我曾生彼。
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飲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訖。
此死生彼。
彼死生此。
我生在此。
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飲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訖。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生死智通作證。
諸賢。
我以清淨天眼出過于人。
見此衆生死時生時。
好色惡色。
妙與不妙。
往來善處及不善處。
随此衆生之所作業見其如真。
若此衆生成就身惡行。
口.意惡行。
诽謗聖人。
邪見。
成就邪見業。
彼因緣此。
身壞命終。
必至惡處。
生地獄中。
若此衆生成就身妙行。
口.意妙行。
不诽謗聖人。
正見.成就正見業。
彼因緣此。
身壞命終。
必升善處。
上生天中。
諸賢。
我已得如是定。
心清淨。
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
得不動。
心學漏盡智通作證。
諸賢。
我知此苦如真。
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苦滅道如真。
知此漏.知此漏習.知此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真。
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脫。
有漏.無明漏心解脫。
解脫已。
便知解脫。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諸賢。
若有比丘犯戒.破戒.缺戒.穿戒.穢戒.黑戒者。
欲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閣者。
終無是處。
諸賢。
猶去村不遠。
有樓觀堂閣。
其中安梯或施十隥。
或十二隥。
若有人來。
求願欲得升彼堂閣。
若不登此梯第一隥上。
欲登第二隥者。
終無是處。
若不登第二隥。
欲登第三.四。
至升堂閣者。
終無是處。
諸賢。
如是若有比丘犯戒.破戒.缺戒.穿戒.穢戒.黑戒者。
欲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閣者。
終無是處。
諸賢。
若有比丘不犯戒.破戒.缺戒.穿戒.穢戒.黑戒者。
欲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閣者。
必有是處。
諸賢。
猶去村不遠。
有樓觀堂閣。
其中安梯或施十隥。
或十二隥。
若有人來。
求願欲得升彼堂閣。
若登此梯第一隥上。
欲登第二隥者。
必有是處。
若登第二隥。
欲登第三.四。
至升堂閣者。
必有是處。
諸賢。
如是若有比丘不犯戒.破戒.缺戒.穿戒.穢戒.黑戒者。
欲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閣者。
必有是處。
諸賢。
我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之閣。
以小方便觀千世界。
諸賢。
猶有目人住高樓上。
以小方便觀下露地。
見千土塹。
諸賢。
我亦如是。
依戒立戒。
以戒為梯。
升無上慧堂正法之閣。
以小方便觀千世界。
諸賢。
若王大象。
或有七寶。
或複減八。
以多羅葉覆之。
如我覆藏于此六通。
諸賢。
若于我如意足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天耳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他心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宿命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生死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諸賢。
若于我漏盡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應問我。
我當答之。
于是。
尊者阿難白曰。
尊者阿那律陀。
今娑羅邏岩山集坐八百比丘及世尊在中。
為尊者阿那律陀作衣。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如意足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天耳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他心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宿命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生死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若于尊者阿那律陀漏盡智通作證有疑惑者。
彼當問之。
尊者阿那律陀答。
但我等長夜以心識尊者阿那律陀心。
如尊者阿那律陀。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于是。
世尊所患已差而得安隐。
即時便起。
結加趺坐。
世尊坐已。
歎尊者阿那律陀曰。
善哉。
善哉。
阿那律陀。
極善。
阿那律陀。
謂汝為諸比丘說迦絺那法。
阿那律陀。
汝複為諸比丘說迦絺那法。
阿那律陀。
汝為諸比丘數數說迦絺那法。
于是。
世尊告諸比丘。
比丘。
汝等受迦絺那法。
誦習迦絺那法。
善持迦絺那法。
所以者何。
迦絺那法與法相應。
為梵行本。
緻通緻覺。
亦緻涅槃。
若族姓子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
應當至心受迦絺那法。
善受善持迦絺那法。
所以者何。
我不見過去時諸比丘作如是衣。
如阿那律陀比丘。
不見未來.現在諸比丘作如是衣。
如阿那律陀比丘。
所以者何。
謂今娑羅邏岩山集坐八百比丘及世尊在中。
為阿那律陀比丘作衣。
如是阿那律陀比丘。
有大如意足。
有大威德。
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
佛說如是。
尊者阿那律陀及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迦絺那經第九竟(三千七百八十字)。
中阿含經卷第十九(一萬四百六十九字)(第二小土城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