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
晝度樹不久當生如鳥喙。
複次。
三十三天晝度樹已生如鳥喙。
是時。
三十三天悅樂歡喜。
晝度樹不久當開如缽。
複次。
三十三天晝度樹已開如缽。
是時。
三十三天悅樂歡喜。
晝度樹不久當盡敷開。
若晝度樹已盡敷開。
光所照。
色所映。
香所熏。
周百由延。
是時。
三十三天于中夏四月。
以天五欲功德具足而自娛樂。
是謂三十三天于晝度樹下集會娛樂也。
如是義。
聖弟子亦複爾。
思念出家。
是時聖弟子名為葉黃。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葉萎黃也。
複次。
聖弟子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是時聖弟子名為葉落。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葉落也。
複次。
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
得初禅成就遊。
是時。
聖弟子名葉還生。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葉還生也。
複次。
聖弟子覺.觀已息。
内靜.一心。
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得第二禅成就遊。
是時。
聖弟子名為生網。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生網也。
複次。
聖弟子離于喜欲。
舍無求遊。
正念正智而身覺樂。
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空。
得第三禅成就遊。
是時。
聖弟子名生如鳥喙。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如鳥喙也。
複次。
聖弟子樂滅.苦滅。
喜.憂本已滅。
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得第四禅成就遊。
是時。
聖弟子名生如缽。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如缽也。
複次。
聖弟子諸漏已盡。
心解脫.慧解脫。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是時。
聖弟子名盡敷開。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盡敷開也。
彼為漏盡阿羅诃比丘。
三十三天集在善法正殿。
咨嗟稱歎。
某尊弟子于某村邑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諸漏已盡。
心解脫.慧解脫。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是謂漏盡阿羅诃共集會也。
如三十三天晝度樹下共集會也。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晝度樹經第二竟(七百五十二字)。
(三)中阿含七法品城喻經第三(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如王邊城七事具足。
四食豐饒。
易不難得。
是故王城不為外敵破。
唯除内自壞。
雲何王城七事具足。
謂王邊城造立樓橹。
築地使堅。
不可毀壞。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一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掘鑿池塹。
極使深廣。
修備可依。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二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周匝通道。
開除平博。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三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集四種軍力象軍.馬軍.車軍.步軍。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四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豫備軍器弓.矢.鉾.戟。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五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立守門大将。
明略智辯。
勇毅奇謀。
善則聽入。
不善則禁。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六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築立高牆。
令極牢固。
泥塗垩灑。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七事具足也。
雲何王城四食豐饒。
易不難得。
謂王邊城水草樵木。
資有豫備。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一食豐饒。
易不難得。
複次。
如王邊城多收稻谷及儲畜麥。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二食豐饒。
易不難得。
複次。
如王邊城多積秥豆及大小豆。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三食豐饒。
易不難得。
複次。
如王邊城畜酥油.蜜及甘蔗.糖.魚.鹽.脯肉。
一切具足。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四食豐饒。
易不難得。
如是王城七事具足。
四食豐饒。
易不難得。
不為外敵破。
唯除内自壞。
如是。
若聖弟子亦得七善法。
逮四增上心。
易不難得。
是故聖弟子不為魔王之所得便。
亦不随惡不善之法。
不為染污所染。
不複更受生也。
雲何聖弟子得七善法。
謂聖弟子得堅固信。
深著如來。
信根已立。
終不随外沙門.梵志。
若天.魔.梵及餘世間。
是謂聖弟子得一善法。
複次。
聖弟子常行慚恥。
可慚知慚。
惡不善法穢污煩惱。
受諸惡報。
造生死本。
是謂聖弟子得二善法。
複次。
聖弟子常行羞愧。
可愧知愧。
惡不善法穢污煩惱。
受諸惡報。
造生死本。
是謂聖弟子得三善法。
複次。
聖弟子常行精進。
斷惡不善。
修諸善法。
恒自起意。
專一堅固。
為諸善本。
不舍方便。
是謂聖弟子得四善法。
複次。
聖弟子廣學多聞。
守持不忘。
積聚博聞。
所謂法者。
初善.中善.竟亦善。
有義有文。
具足清淨。
顯現梵行。
如是諸法廣學多聞。
玩習至千。
意所惟觀。
明見深達。
是謂聖弟子得五善法。
複次。
聖弟子常行于念。
成就正念。
久所曾習。
久所曾聞。
恒憶不忘。
是謂聖弟子得六善法。
複次。
聖弟子修行智慧。
觀興衰法。
得如此智。
聖慧明達。
分别曉了。
以正盡苦。
是謂聖弟子得七善法也。
雲何聖弟子逮四增上心。
易不難得。
謂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
逮初禅成就遊。
是謂聖弟子逮初增上心。
易不難得。
複次。
聖弟子覺.觀已息。
内靜.一心。
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逮第二禅成就遊。
是謂聖弟子逮第二增上心。
易不難得。
複次。
聖弟子離于喜欲。
舍無求遊。
正念正智而身覺樂。
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空。
逮第三禅成就遊。
是謂聖弟子逮第三增上心。
易不難得。
複次。
聖弟子樂滅.苦滅。
喜.憂本已滅。
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逮第四禅成就遊。
是謂聖弟子逮第四增上心。
易不難得。
如是。
聖弟子得七善法。
逮四增上心。
易不難得。
不為魔王之所
晝度樹不久當生如鳥喙。
複次。
三十三天晝度樹已生如鳥喙。
是時。
三十三天悅樂歡喜。
晝度樹不久當開如缽。
複次。
三十三天晝度樹已開如缽。
是時。
三十三天悅樂歡喜。
晝度樹不久當盡敷開。
若晝度樹已盡敷開。
光所照。
色所映。
香所熏。
周百由延。
是時。
三十三天于中夏四月。
以天五欲功德具足而自娛樂。
是謂三十三天于晝度樹下集會娛樂也。
如是義。
聖弟子亦複爾。
思念出家。
是時聖弟子名為葉黃。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葉萎黃也。
複次。
聖弟子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是時聖弟子名為葉落。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葉落也。
複次。
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
得初禅成就遊。
是時。
聖弟子名葉還生。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葉還生也。
複次。
聖弟子覺.觀已息。
内靜.一心。
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得第二禅成就遊。
是時。
聖弟子名為生網。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生網也。
複次。
聖弟子離于喜欲。
舍無求遊。
正念正智而身覺樂。
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空。
得第三禅成就遊。
是時。
聖弟子名生如鳥喙。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如鳥喙也。
複次。
聖弟子樂滅.苦滅。
喜.憂本已滅。
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得第四禅成就遊。
是時。
聖弟子名生如缽。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如缽也。
複次。
聖弟子諸漏已盡。
心解脫.慧解脫。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是時。
聖弟子名盡敷開。
猶三十三天晝度樹盡敷開也。
彼為漏盡阿羅诃比丘。
三十三天集在善法正殿。
咨嗟稱歎。
某尊弟子于某村邑剃除須發。
著袈裟衣。
至信.舍家.無家.學道。
諸漏已盡。
心解脫.慧解脫。
于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
知如真。
是謂漏盡阿羅诃共集會也。
如三十三天晝度樹下共集會也。
佛說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晝度樹經第二竟(七百五十二字)。
(三)中阿含七法品城喻經第三(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
佛遊舍衛國。
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如王邊城七事具足。
四食豐饒。
易不難得。
是故王城不為外敵破。
唯除内自壞。
雲何王城七事具足。
謂王邊城造立樓橹。
築地使堅。
不可毀壞。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一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掘鑿池塹。
極使深廣。
修備可依。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二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周匝通道。
開除平博。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三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集四種軍力象軍.馬軍.車軍.步軍。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四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豫備軍器弓.矢.鉾.戟。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五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立守門大将。
明略智辯。
勇毅奇謀。
善則聽入。
不善則禁。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六事具足。
複次。
如王邊城築立高牆。
令極牢固。
泥塗垩灑。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七事具足也。
雲何王城四食豐饒。
易不難得。
謂王邊城水草樵木。
資有豫備。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一食豐饒。
易不難得。
複次。
如王邊城多收稻谷及儲畜麥。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二食豐饒。
易不難得。
複次。
如王邊城多積秥豆及大小豆。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三食豐饒。
易不難得。
複次。
如王邊城畜酥油.蜜及甘蔗.糖.魚.鹽.脯肉。
一切具足。
為内安隐。
制外怨敵。
是謂王城四食豐饒。
易不難得。
如是王城七事具足。
四食豐饒。
易不難得。
不為外敵破。
唯除内自壞。
如是。
若聖弟子亦得七善法。
逮四增上心。
易不難得。
是故聖弟子不為魔王之所得便。
亦不随惡不善之法。
不為染污所染。
不複更受生也。
雲何聖弟子得七善法。
謂聖弟子得堅固信。
深著如來。
信根已立。
終不随外沙門.梵志。
若天.魔.梵及餘世間。
是謂聖弟子得一善法。
複次。
聖弟子常行慚恥。
可慚知慚。
惡不善法穢污煩惱。
受諸惡報。
造生死本。
是謂聖弟子得二善法。
複次。
聖弟子常行羞愧。
可愧知愧。
惡不善法穢污煩惱。
受諸惡報。
造生死本。
是謂聖弟子得三善法。
複次。
聖弟子常行精進。
斷惡不善。
修諸善法。
恒自起意。
專一堅固。
為諸善本。
不舍方便。
是謂聖弟子得四善法。
複次。
聖弟子廣學多聞。
守持不忘。
積聚博聞。
所謂法者。
初善.中善.竟亦善。
有義有文。
具足清淨。
顯現梵行。
如是諸法廣學多聞。
玩習至千。
意所惟觀。
明見深達。
是謂聖弟子得五善法。
複次。
聖弟子常行于念。
成就正念。
久所曾習。
久所曾聞。
恒憶不忘。
是謂聖弟子得六善法。
複次。
聖弟子修行智慧。
觀興衰法。
得如此智。
聖慧明達。
分别曉了。
以正盡苦。
是謂聖弟子得七善法也。
雲何聖弟子逮四增上心。
易不難得。
謂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
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
逮初禅成就遊。
是謂聖弟子逮初增上心。
易不難得。
複次。
聖弟子覺.觀已息。
内靜.一心。
無覺.無觀。
定生喜.樂。
逮第二禅成就遊。
是謂聖弟子逮第二增上心。
易不難得。
複次。
聖弟子離于喜欲。
舍無求遊。
正念正智而身覺樂。
謂聖所說.聖所舍.念.樂住.空。
逮第三禅成就遊。
是謂聖弟子逮第三增上心。
易不難得。
複次。
聖弟子樂滅.苦滅。
喜.憂本已滅。
不苦不樂.舍.念.清淨。
逮第四禅成就遊。
是謂聖弟子逮第四增上心。
易不難得。
如是。
聖弟子得七善法。
逮四增上心。
易不難得。
不為魔王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