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觀瀾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古吳蕅益比丘智旭輯
中山湯學紳康民閱梓
【淨土玄門】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六卷雲。
寍受地獄苦。
得聞諸佛名。
不受無量樂。
而不聞佛名。
所以于往昔。
無數劫受苦。
流轉生死中。
不聞佛名故。
又雲。
若見如來者。
為得大善利。
聞佛名生信。
則是世間塔。
入法界品雲。
若得見于佛。
除滅一切苦。
能入諸如來。
大智之境界。
若得見于佛。
舍離一切障。
長養無盡福。
成就菩提道。
○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雲。
若複有人。
于日日中。
稱說如來名号功德。
是諸衆生。
能離黑暗。
漸次當得燒諸煩惱。
如是稱念南無佛者。
語業不空。
如是語業。
名執火炬。
能燒煩惱。
若複有人。
得聞如來及佛名号。
離諸黑暗。
與彼衆生為涅槃因。
菩薩見實會雲。
此釋種決定。
得生安樂國。
面奉無量壽。
住安樂國已。
無畏成菩提。
能趣十方界。
供養無量佛。
安住一佛土。
能供十方佛。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雲。
有四法。
得值諸佛。
一者恒以一心專念佛故。
二者稱贊如來諸功德故。
三者所受律儀遍清淨故。
四者以勝意樂發弘願故。
發勝志樂會雲。
若有衆生發十種心。
随一一心。
專念向于阿彌陀佛。
是人命終。
當得往生彼佛世界。
一者于諸衆生起于大慈。
無損害心。
二者于諸衆生起于大悲。
無逼惱心。
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
樂守護心。
四者于一切法發生勝忍。
無執著心。
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
淨意樂心。
六者求佛種智。
于一切時無忘失心。
七者于諸衆生尊重恭敬。
無下劣心。
八者不著世論。
于菩提分生決定心。
九者種諸善根。
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十者于諸如來舍離諸相。
起随念心。
淨信童女會雲。
菩薩成就八種法故。
于諸佛前。
蓮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
不說他過。
二者勸化衆生。
令歸三寶。
三者安置一切。
于菩提心。
四者梵行無染。
五者造立佛像。
置蓮花座。
六者憂惱衆生。
令除憂惱。
七者于貢高人中。
常自謙下。
八者不惱他人。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雲。
法界一相。
系緣法界。
是名一行三昧。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
當先聞般若波羅蜜。
如說修學。
然後能入一行三昧。
如法界緣。
不退不壞。
不思議。
無礙無相。
應處空閑。
舍諸亂意。
不取相貌。
系心一佛。
念念相續。
即是念中。
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何以故。
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
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
不思議佛法。
等無分别。
皆乘一如。
成最正覺。
悉具無量功德。
無量辨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
盡知恒沙諸佛法界。
無差别相。
大方等大集經第七雲。
法語比丘。
二萬年中無有睡眠。
如彈指頃。
不生貪心。
嗔心。
癡心。
不善覺觀。
不念父母宗親眷屬。
飲食衣服房舍卧具資生之物。
亦不覺知晝夜之相。
二萬年中。
常修念佛。
大集日藏經第九雲。
若種種善願。
不得稱心。
欲令如是種種惡業速滅盡者。
應淨洗浴。
著鮮潔衣。
菜食長齋。
勿啖辛臭。
于寂靜處。
莊嚴道場。
正念結加。
或行或坐。
念佛身相。
無使亂也。
更莫他緣。
念其餘事。
或一日夜。
或七日夜。
不作餘業。
至心念佛。
乃至見佛。
小念見小。
大念見大。
乃至無量念者。
見佛色身無量無邊。
彼佛身形。
三十二相。
于一一相。
亦念亦觀。
皆令明了。
随所見相。
見青光明。
于彼光相。
專精系意。
無令心亂。
作是念時。
而誦是咒。
○哆绖咃○毗視林婆毗視林婆○郁頭波馱避耶○毗視林婆○斯那婆頗羅斯那婆頗羅阿[少/兔]那多他恀○阿[少/兔]那多他恀○複噓多俱緻毗視林婆○毗視林婆○莎诃○如是一相。
在于前心。
[骨*力][骨*力]專念。
不起亂想。
然後誦此陀羅尼咒。
乃至念于佛身相中。
青色出光。
彼光出已。
從行者頂入。
爾時安心。
慎莫驚怖。
于自身中見于此光。
如彼青色。
念此青光。
于自身中。
各各支體。
處處徧行。
乃至一切身中火然。
見火然已。
乃至成灰。
及四方風。
來吹散滅。
如是念時。
見于自身無有一相。
唯有空在。
乃至十方皆悉是空。
不見一色。
如是念佛青色力緣。
誦持于咒。
成就此行。
善男子。
若複有人。
如是系念。
不散亂心。
學四禅地依止。
心念陀羅。
而彼衆生。
一切業障。
煩惱障。
法障。
罪業皆盡。
唯除五逆。
破毀正法。
诽謗聖人。
菩薩念佛三昧經雲。
正念諸法真如之相。
是名念佛。
大集念佛三昧經雲。
當知如是念佛三昧。
則為總攝一切諸法。
大集賢護經雲。
若有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清淨持戒。
具足諸行。
獨處空閑。
如是思惟。
于一切處。
随何方所。
即若西方阿彌陀如來。
是人爾時如所聞已。
端坐系念。
專心想彼阿彌陀如來。
如是相好。
如是威儀。
如是大衆。
如是說法。
如聞系念。
一心相續。
次第不亂。
或經一日。
或複一夜。
如是或至七日七夜。
如先所聞。
具足念故。
是人必覩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
又雲。
得見彼佛。
有三因緣。
一者緣此三昧。
二者彼佛加持。
三者自善根熟。
又雲。
譬如有人。
持赤栴檀示
寍受地獄苦。
得聞諸佛名。
不受無量樂。
而不聞佛名。
所以于往昔。
無數劫受苦。
流轉生死中。
不聞佛名故。
又雲。
若見如來者。
為得大善利。
聞佛名生信。
則是世間塔。
入法界品雲。
若得見于佛。
除滅一切苦。
能入諸如來。
大智之境界。
若得見于佛。
舍離一切障。
長養無盡福。
成就菩提道。
○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雲。
若複有人。
于日日中。
稱說如來名号功德。
是諸衆生。
能離黑暗。
漸次當得燒諸煩惱。
如是稱念南無佛者。
語業不空。
如是語業。
名執火炬。
能燒煩惱。
若複有人。
得聞如來及佛名号。
離諸黑暗。
與彼衆生為涅槃因。
菩薩見實會雲。
此釋種決定。
得生安樂國。
面奉無量壽。
住安樂國已。
無畏成菩提。
能趣十方界。
供養無量佛。
安住一佛土。
能供十方佛。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雲。
有四法。
得值諸佛。
一者恒以一心專念佛故。
二者稱贊如來諸功德故。
三者所受律儀遍清淨故。
四者以勝意樂發弘願故。
發勝志樂會雲。
若有衆生發十種心。
随一一心。
專念向于阿彌陀佛。
是人命終。
當得往生彼佛世界。
一者于諸衆生起于大慈。
無損害心。
二者于諸衆生起于大悲。
無逼惱心。
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
樂守護心。
四者于一切法發生勝忍。
無執著心。
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
淨意樂心。
六者求佛種智。
于一切時無忘失心。
七者于諸衆生尊重恭敬。
無下劣心。
八者不著世論。
于菩提分生決定心。
九者種諸善根。
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十者于諸如來舍離諸相。
起随念心。
淨信童女會雲。
菩薩成就八種法故。
于諸佛前。
蓮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
不說他過。
二者勸化衆生。
令歸三寶。
三者安置一切。
于菩提心。
四者梵行無染。
五者造立佛像。
置蓮花座。
六者憂惱衆生。
令除憂惱。
七者于貢高人中。
常自謙下。
八者不惱他人。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雲。
法界一相。
系緣法界。
是名一行三昧。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
當先聞般若波羅蜜。
如說修學。
然後能入一行三昧。
如法界緣。
不退不壞。
不思議。
無礙無相。
應處空閑。
舍諸亂意。
不取相貌。
系心一佛。
念念相續。
即是念中。
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何以故。
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
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
不思議佛法。
等無分别。
皆乘一如。
成最正覺。
悉具無量功德。
無量辨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
盡知恒沙諸佛法界。
無差别相。
大方等大集經第七雲。
法語比丘。
二萬年中無有睡眠。
如彈指頃。
不生貪心。
嗔心。
癡心。
不善覺觀。
不念父母宗親眷屬。
飲食衣服房舍卧具資生之物。
亦不覺知晝夜之相。
二萬年中。
常修念佛。
大集日藏經第九雲。
若種種善願。
不得稱心。
欲令如是種種惡業速滅盡者。
應淨洗浴。
著鮮潔衣。
菜食長齋。
勿啖辛臭。
于寂靜處。
莊嚴道場。
正念結加。
或行或坐。
念佛身相。
無使亂也。
更莫他緣。
念其餘事。
或一日夜。
或七日夜。
不作餘業。
至心念佛。
乃至見佛。
小念見小。
大念見大。
乃至無量念者。
見佛色身無量無邊。
彼佛身形。
三十二相。
于一一相。
亦念亦觀。
皆令明了。
随所見相。
見青光明。
于彼光相。
專精系意。
無令心亂。
作是念時。
而誦是咒。
○哆绖咃○毗視林婆毗視林婆○郁頭波馱避耶○毗視林婆○斯那婆頗羅斯那婆頗羅阿[少/兔]那多他恀○阿[少/兔]那多他恀○複噓多俱緻毗視林婆○毗視林婆○莎诃○如是一相。
在于前心。
[骨*力][骨*力]專念。
不起亂想。
然後誦此陀羅尼咒。
乃至念于佛身相中。
青色出光。
彼光出已。
從行者頂入。
爾時安心。
慎莫驚怖。
于自身中見于此光。
如彼青色。
念此青光。
于自身中。
各各支體。
處處徧行。
乃至一切身中火然。
見火然已。
乃至成灰。
及四方風。
來吹散滅。
如是念時。
見于自身無有一相。
唯有空在。
乃至十方皆悉是空。
不見一色。
如是念佛青色力緣。
誦持于咒。
成就此行。
善男子。
若複有人。
如是系念。
不散亂心。
學四禅地依止。
心念陀羅。
而彼衆生。
一切業障。
煩惱障。
法障。
罪業皆盡。
唯除五逆。
破毀正法。
诽謗聖人。
菩薩念佛三昧經雲。
正念諸法真如之相。
是名念佛。
大集念佛三昧經雲。
當知如是念佛三昧。
則為總攝一切諸法。
大集賢護經雲。
若有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清淨持戒。
具足諸行。
獨處空閑。
如是思惟。
于一切處。
随何方所。
即若西方阿彌陀如來。
是人爾時如所聞已。
端坐系念。
專心想彼阿彌陀如來。
如是相好。
如是威儀。
如是大衆。
如是說法。
如聞系念。
一心相續。
次第不亂。
或經一日。
或複一夜。
如是或至七日七夜。
如先所聞。
具足念故。
是人必覩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
又雲。
得見彼佛。
有三因緣。
一者緣此三昧。
二者彼佛加持。
三者自善根熟。
又雲。
譬如有人。
持赤栴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