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觀瀾卷第四

關燈
得近。

    與身相觸。

    亦勿交往。

    此名外護清淨之法。

    内護清淨者。

    身不得殺。

    偷盜。

    邪淫。

    口不妄語。

    惡口。

    兩舌。

    绮語。

    戲論。

    皆不應作。

    意不應作貪嗔癡等。

    唯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等心。

    是名菩薩四無量心。

    三業清淨。

    由三業淨。

    乃能受持此三昧陀羅尼佛頂咒印。

     又雲。

    未入三曼荼羅大道場者。

    不得為說此三昧陀羅尼咒印。

    不得聽聞。

    不得說法。

    若為說者。

    當堕地獄。

    其聽法者。

    得愚癡報。

    辄見法者。

    鬼神嗔诃。

    雖自曾入三昧道場。

    若不用心護法。

    輕命露處。

    作印咒法者。

    為惡鬼神之所得便。

    若能至誠堅固受持者。

    一切諸天随身為護。

     又雲。

    其誦咒人。

    應當具足堅持七法。

    一者持戒。

    二者忍辱。

    三者離口四過。

    四者于佛法中。

    生決定信。

    五者發無上菩提心。

    六者常誦咒法。

    心生慚愧。

    七者于四威儀。

    身心無倦。

    猶如輪王。

    具足七寶。

    得紹王位。

    王四天下。

    咒師亦爾。

    具前七法。

    速得證驗。

     又雲。

    壇内食。

    分作三分。

    一分送與寺内。

    供養大衆。

    一分施與貧窮乞兒。

    一分布施水陸虛空諸衆生等。

    諸入壇弟子。

    及阿阇黎。

    并主人等。

    皆不合食。

    如其食者。

    法皆無驗。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雲。

    乃至身分舉動住止。

    應知皆是密印。

    舌相所轉衆多言說。

    應知皆是真言。

     又雲。

    燒除妄分别。

    成淨菩提心。

    此名内護摩。

    為諸菩薩說。

     蘇婆呼童子經雲。

    若有誦持一切真言法者。

    先于諸佛。

    深起敬心。

    次發無上菩提之心。

    為度衆生。

    廣發大願。

    遠離貪癡憍慢等業。

    複于三寶。

    深生珍重。

    亦應虔誠遵祟大金剛部。

    當須遠離殺盜邪淫妄言绮語惡口兩舌。

    亦不飲酒。

    及以食肉。

     口雖念誦。

    心意不善。

    常行邪見。

    以邪見故。

    變為不善。

    得雜染果。

     持誦人。

    先須持戒。

    譬如芽種。

    皆依地生。

    由勤灌溉。

    令芽生長。

    世尊所說别解脫法。

    清淨屍羅。

    具應修行。

    若是俗流。

    唯除僧服。

    自餘律儀。

    悉皆無差。

     一字佛頂輪王經雲。

    一切咒者。

    心常寂靜。

    堅持六念。

    系修咒法。

    發菩提心。

    即得成就。

    離菩提心。

    畢無成辦。

    金剛瑜伽中略出念誦經雲。

    不應與未入壇場人說此法事。

    汝傥說者。

    非但違失汝三摩耶。

    自招殃咎耳。

     應堅守正法。

    設遭逼迫惱害。

    乃至斷命。

    不應舍離修菩提心。

    于求法人。

    不應悭吝。

    于諸衆生有少不利益事。

    亦不應作。

    此是最上句義。

    聖所行處。

     廣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雲。

    勿以此法于後世時。

    妄相付與。

    下劣賤人。

    惡性衆生。

    破戒衆生。

    懈怠衆生。

    邪見衆生。

    小乘衆生。

    貪欲衆生。

    我慢衆生。

    如斯之類。

    不須為說此陀羅尼。

     牟梨曼陀羅咒經雲。

    若起貪欲心。

    而誦咒乞效驗者。

    當來成于夜叉種子。

    若無智心中。

    而誦咒求驗者。

    當來成于鬼神種子。

    若慈愍之心。

    大慈悲心。

    念佛之心。

    如是心中。

    誦咒乞驗。

    當來成于如來種智。

    所為所作。

    得無障礙。

    一切成就。

     複次。

    或欲睡眠。

    颦申欠呿。

    謦咳洟唾。

    整身形供具。

    一切不安。

    竊起緣慮。

    即勿誦咒。

    急當至心向佛瞻仰。

    竭誠專注。

    凝想正觀。

    心意清淨。

    乃可誦咒。

    若大小遺已咒水一掬二十一徧。

    想月臨照。

    自灑頭頂周身及衣。

    所有染污。

    一切清淨。

     妙臂菩薩所問經雲。

    其室開門。

    唯得向東向西。

    或向于北。

    不得向南。

     又雲。

    夏安居時。

    不得作成就之法。

     又雲。

    持誦行人。

    求悉地者。

    以持戒為根本。

    然後運菩提心。

    發精進勇施正勤力。

    持誦真言。

    常不懈退。

    于佛菩薩。

    倍生恭信。

    譬如輪王具足七寶。

    方理國土而得安靜。

     金剛薩埵說頻瑟夜迦天成就儀軌經雲。

    是中成就法。

    諸持明者。

    欲作此法。

    以慈悲為本。

    利樂為先。

    饒益有情。

    方便攝化。

    可作成就。

    若用怨親之見。

    取舍之情。

    而作此法。

    定不成就。

    複招重罪。

     ○有宋高僧傳雲。

    傳教令輪者。

    東夏以金剛智為始祖。

    不空為二祖。

    慧朗為三祖。

     法海觀瀾卷第四終